<p class="ql-block">今天,在上海亚朵酒店隔离第七天。</p><p class="ql-block"> 在写到父母将被迫要面对命运多舛的另一段生涯时,内心感到十分的沉重痛苦。</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u>《似水流年》</u></b></p><p class="ql-block"><b> 第一章</b></p><p class="ql-block"> (七)</p><p class="ql-block"> 1951年6月26日,佛山改镇为市。之后,佛山便以城市的规范来管理。由于和其他的城市一样,经济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大量的失业人口让城市产生很多问题。而农村,急需要更多的劳动力来保证农业生产,保证城市粮油的供应。于是,中央便出台了“精简职工和城市人口下乡”政策(这政策一直到60年代,甚至70年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都应是这政策的延续)。</p><p class="ql-block"> 再说被乡下人带走的蔡老板,他近二个月后获放回了佛山。据他叙述及后来了解,回乡下后,便被划为地主成份,除所有田地,果树,房屋(仅留给他一间小屋)等原属于他家庭的都被没收,并作浮财分给了被评作贫农成份的村民。同时,在多场的村民“诉苦批斗”大会上,被押上了大会舞台上。但由于他父亲去世前是村里颇受村民敬重的乡坤,而他作为长子继承了家业后,不但发扬光大了家族,对村民更是关爱有加。走日本仔回乡(为避战火从广州回到鄉下住)的时候,据说还暗地里支援当年“抗日二支队”,让在香港的亲人偷运药物回来赠给抗日队伍。所以,虽然每次斗地主大会都被押上台,但都没有受过拳脚之苦。</p><p class="ql-block"> 听完堂兄的叙述后,让父亲深感不安的是,堂兄说自己的八哥被划为富农!富农,虽然不是打倒对象,但也是一直被打压的对象。而且堂兄说他每次被押上台,都见他在台上作陪斗的。</p><p class="ql-block"> 再说,佛山改镇为市后,也开始了清理农村流入的人口行动。</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傍晚,父母在公正路大街一巷的家刚吃完晚饭,有二男一女身挂“工作证”的人敲门入屋,说是普查常住人口。他们一番询问后,便在登记册上记录好。那个女的笑着对我母亲说:“我上两天才找过谈医生(指我外公)看病。现在好了!”</p><p class="ql-block"> 那时,父亲已知道,如果是无工作单位证明的非本地居民,一律要遣返回原籍。见他们都是彬彬有礼的,父亲便向他们询问道:“我们这种情况要遣返吗?”</p><p class="ql-block"> 一个最年长的男同志回答说:“已经结婚了,一方是本地居民,都不用遣返的。”</p><p class="ql-block"> 父母听了,当晚也安心睡了个好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很快又迎来了新中国第二个国庆节。今年的庆祝国庆活动,母亲没法参加,因她肚里的“苏虾”下月就是预产期了。那天,父亲陪着母亲从合德公司慢慢散步,不知不觉来到了祖庙。</p><p class="ql-block"> 佛山祖庙,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修,至清代初年逐渐成为一座体系完整、结构严谨、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庙宇建筑,祖庙供奉道教真武玄天上帝(也称北帝)。</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父亲来了佛山那么多年,才第二次来这里,第一次也没有好好参观过。现在母亲领着父亲首先进入了大殿。为北帝添了香油钱,并上了三柱香:二柱祈福夫妻生活安定,事事顺利;一柱祈求“苏虾”顺产出世,并健康长大。</p><p class="ql-block"> 他们出了大殿,便顺时针从左到右慢慢边看边向父亲介绍她所知的一切。她向父亲讲解道,由于唐宋时期珠三角一带多有水灾,禅城人(佛山)便将北帝请到禅城坐镇。说来奇怪,自此之后,禅城一带再也没有闹过水灾。故而北帝也成了珠三角民俗的祟拜典型。其中更蕴含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良好愿望。</p><p class="ql-block"> 他俩一路参观了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如70件30种兵器铜墙铁壁仪仗,直径1.31米的巨型铜镜、大型铜鼎、铜钟和香炉。铁器有大铁鼎、铁鼎、铁画。陶塑公仔、瓦脊,及大量的金木雕建筑构件等等。这反映了明清时期禅城高超的工艺技术。后来,他俩发现院内还陈列有唐代“贞观二年”款棋字阳文“禅城”的石刻匾额。</p><p class="ql-block"> 已过中午12点,父亲见母亲已有点疲倦,便在出祖庙对面的“竹升面店”各人吃了碗云吞麵。之后,父亲为免母亲再劳累,便叫了一轮三轮车回公正路的家。</p><p class="ql-block"> 十一月初,我母亲在当时刚组建的佛山市人民医院生下了她的第一胎__我哥。</p><p class="ql-block"> 喜讯立即传到了甘紫坊。外婆早破例为母亲煲了姜醋,并使我四舅父用单车送到公正路大街一巷。我三个姨轮番到医院服侍母亲。第四天母亲出院了,父亲请到了“陪月”。母亲坐月期间,得到了父亲的细心关怀和照顾。我哥满月,并没有摆什么宴席。倒是收到了从乡下来的回信,说八伯父在一个月前也诞下了男儿,二嫲抽不出身来佛山照顾九嫂(我母亲)了。</p><p class="ql-block"> 我哥的“炽忠”名字,母亲后来说是外公起的,取昌盛忠孝的意思。哥他三个月左右,背上生了个大疮,外公花了一段时间还是未治好。母亲心疼儿子,便带他去出生的医院看。结果医生为哥做了外科手术摘除好了,但在哥的背上留下了一大块疤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2年的中秋前。合德纱绸公司纺纱及织布生产车间,往日织布机嘈杂的声音及厂区内繁忙景象不再,现开动的机器不足三分之一,偌大的车间外面望入去一排排的织布机黑压压的一片,了无生气。二楼办公室里,总经理室坐着的不是我堂兄蔡总经理,而是政府派驻厂里的代表(刚退伍的军人);我父亲的办公室也换上了同样是刚退伍的军人。</p><p class="ql-block"> 在新中国对私营企业实施公私合营改造的,本是1954年至1956年才开始并完成的。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当时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通过合营逐步消灭私有制。</p><p class="ql-block"> 由于合德公司在当时算是大中型企业了,是重点“保护”的对象。而其老板是大地主兼资本家,也是重点监督对象。所以,在还未公私合营之前,便派驻政府人员“帮助”企业平稳过渡。这些人员被安插在所有的关健部门,其中除父亲的营销部,还有会计部。会计部的坚叔被解除职务后,便成了没有单位证明的乡下人,被动员回乡参加农村生产。动员的人员说你现在回去可获田地分配的。坚叔没有跟工作组的人纠缠,拿了回乡证明 ,第二天便收拾行李返乡了。我父亲离开营销部,被调派到公司在公正路的公永安纱绸店做售货员。</p><p class="ql-block"> 蔡老板在二楼办公室已没有了他的位置,除非必要他本人去解决的,平时就在公司门口的“传达室”里坐着。但每到上下班,他都会站在大门口笑容可掬的对着工人左迎右送。而公司最终在1954第一批公私合营,正式光荣地把企业赠送给了国家。而他在公司“传达室”一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那年的中秋节,风吹啸啸,乌云始终把中秋月盖得密密实实。还偶有淅淅沥沥的小雨。甘紫坊的霍家大宅,霍家二小姐及其夫婿一家仍安居在此。我父亲在这里为谈家煮了最后的一道菜后,全屋的人都沉闷不语,只偶然听到筷子与碗碟的碰撞声。</p><p class="ql-block"> 原来,父亲是否会遣返回乡一事发生了变数。随着阶级斗争的深入发展,从农村到城市,打击流窜的四类分子(地、富、反、坏)及其亲属的行动在城乡统一展开,一些</p><p class="ql-block">隐瞒身份的四类分子在城市或农村被揭发出来。我父亲并无什么可隐瞒,但合德公司驻厂的人员知道父亲的兄长是富农,便揪着不放。</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上午,父亲如常到公永安纱绸店上班,不久,来了三个人,带头的是公司驻办组长姓周,另二人后知道是政府清查遣返部门的。</p><p class="ql-block"> “蔡森,我们已查明,你不但是资本家(堂兄)的爪牙,还是富农的兄弟!现在我们决定解雇你!”</p><p class="ql-block"> 周组长指着父亲恶狠狠地说。接着不用父亲解释,对着与父亲共事的另一个店员又说:“阿贤,从现在起,这店的负责人改由你负责”。</p><p class="ql-block"> “同志,你听我解释___”父亲立即对另外的二个人说,想解释他已与本地居民结婚了。但这二人并没有理会他。</p><p class="ql-block"> “蔡森,你现在跟这二人到清查遣返办公室去,要不要遣返由他们说。”</p><p class="ql-block"> 周组长由始至终都是恶狠狠的,好似在部队战斗时面对敌人一样。</p><p class="ql-block"> 父亲首先被带到遣返人员收容所关了二个小时,然后被带到办公室。办公桌前坐着的应是领导,他没有自我介绍,他态度和蔼地和父亲说了很多政策和道理。但在是否要遣返的问题上,却象一道1+1=2的算术题,无可置疑。</p><p class="ql-block"> 父亲已没得选择,只有返乡了,但母亲可以拣,她可以和儿子选择留下不跟丈夫走。但她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离开丈夫,她决定跟他一起回去,一起面对以后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在听取我外婆外公意见时,有着传统“嫁鸡随鸡”意识的他们,也唯有支持女儿的决定。就在这云盖中秋的晚上,母亲和她的父母以及弟妹吃完了在佛山自己的家最后一攴中秋夜饭。后来,为了让外父外母,以及妻子的家人安心,父亲打破了大家的沉默,他竟笑着对大家介绍说他的家乡有多美!他说,村外有美丽的田野;村里有祠堂__光裕堂;有一年四季永不干涸、清冽的泉水__日月泉;有清朝文物古迹__螺山文昌塔;有光绪帝颁下的—木制圣旨;有美丽的螺山传说和浦缘石传说,还有800年前流传至今但还未有人对出下联的日月泉绝联等等。几个姨仔听着听着仿佛被导游带到一处世外桃源。我五姨即跳起来说:“到时我去探你们!”</p><p class="ql-block"> 终于,在1952年10月17日,我父亲被迫带着妻儿,离开了这个本可以大有作为的城市,回到生他养他的家乡番禺蔡边村。开始了新一段艰难多舛的生涯。</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完。第二章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图插图取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