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那日天气晴好,气温上升。自疫情以来一直没去潭柘寺,算算前后也有四年没去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小时候去潭柘寺,交通不便,要先坐车到甘家口,然后坐336路,也许是366路记不太清了,坐到门头沟城子,再换一个到潭柘寺的专线,早出晚归,去一趟得足足折腾一天。</p><p class="ql-block">现在方便了,一脚油门一会儿就到了。</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余公里。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潭柘寺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和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p><p class="ql-block">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清代康熙皇帝赐名为“岫云寺”,但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为“潭柘寺”。</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修的大殿,以殿为门。进这道门之前扫健康码及测体温。</p><p class="ql-block">四年前来的时候,没有这个大殿。</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大殿,要通过很长一段山路才能到达山门。</p><p class="ql-block">这段路还真有些坡度,走得我气喘吁吁,两条腿像灌了铅。</p><p class="ql-block">记得过去停车场离山门不远,现在可好没进山门就已经累得够呛了。</p> <p class="ql-block">无上平安,潭柘赐福。</p> <p class="ql-block">在潭柘寺山门的东南侧有一棵又高又大的白皮松,周身上下极为白亮,似是涂了一层白色的油漆,特别显眼。那白得发亮的颜色,让人不由得就转头侧目欣赏它,我每次走过都会为它拍照。这棵树被尊称为“白袍将军”,白皮松的树皮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越来越白。从外貌判断这也是有着极高树龄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被松柏环绕的石狮。</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山门前有一座牌坊,上面有一块汉白玉匾额,正面的“翠嶂丹泉”和背面的“香林净土”是康熙皇帝题写的。</p><p class="ql-block">放大图片,透过牌楼可以看到疫情期间的特殊设施。</p> <p class="ql-block">这是牌楼的背面。</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曾被康熙更名为“岫云寺”,潭柘寺门头上的“敕建岫云禅寺”也是康熙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山门后面就是天王殿,前面供的是弥勒,后面供的是韦陀,两边有四大天王的塑像。</p><p class="ql-block">寺内不让焚香,所有的香炉都用红布包裹起来。</p><p class="ql-block">疫情下所有的室内都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这是潭柘寺的宝贝之一大铜锅,直径1.85米、深1.1米,是和尚们烧饭所用。</p><p class="ql-block">这口铜锅是现代的复制品,据说以前的大铜锅一次能熬粥十担米,一次要熬16个小时,铜锅的奥秘在底部,底部有些凹陷的部位正好可以容纳粥里沉淀的沙子,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设计。可惜铜锅在大炼钢铁的时候被毁了。</p> <p class="ql-block">打铜钱,用现金换专用铜钱。用铜钱投进大铜钱中心孔可以有好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p class="ql-block">据说上面的匾额中大雄宝殿四个字是赵朴初题写的,下面的匾额中是乾隆御笔“福海珠轮”。</p> <p class="ql-block">从不同角度看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下的雪,积雪还在。</p> <p class="ql-block">山门两侧有钟楼和鼓楼,钟鼓楼的东西侧加上中路共是三进的院落。</p><p class="ql-block">图中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遇到几个僧侣都脚步匆匆。</p> <p class="ql-block">原来下午四点在毗卢阁内要诵经。</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诵经声吸引了游人,这低沉的声音真能净化人们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后面毗卢阁院内有一座平台,平台上有两组四棵树,北面两棵是银杏树:东面的是帝王树,西面的是配王树。</p><p class="ql-block">东南面的是娑(音缩)罗树,也有说叫做婆罗树,不知哪个名称对。</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毗卢阁内这棵高大茂盛的“帝王树”,是树龄超过1300年的古银杏,因乾隆皇帝钦赐命名为“帝王树”,所以其为中国封号最高的古树。</p> <p class="ql-block">“帝王树”高约30米有余,直径超过4米,遮阴面积达600多平方米。自古传说“帝王树”每逢新帝登基,便生出一枝粗壮的枝干,每当皇帝驾崩就会折断一根枝干,堪称千古传奇。</p> <p class="ql-block">两张照片才能拍全帝王树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院内西侧的一棵古银杏树,介绍上说其本意是与“帝王树”相配,故称之为“配王树”,但是两棵古树都为雄性。</p><p class="ql-block">相传为了与“帝王树”相配,西侧配植的一棵为“配王树”也称为“娘娘树”,相传植于辽代,树龄约至今已1000多年。有趣的是,当年配植者错配了“鸳鸯”,这两棵树都是雄株不结果,所以永远都不会有“太子树”了。</p> <p class="ql-block">娑(音缩)罗树。</p><p class="ql-block">在寺内的毗卢阁殿院南边(即著名的古银杏“帝王树”和“配王树”南侧)有两棵高大的古树。它们就是佛门两圣树之一的娑罗树。因其掌叶分为七瓣,故又名“七叶树”。</p><p class="ql-block">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的拘尸那迦罗城郊外的“娑罗双树”下圆寂的。为了纪念佛祖以及表示对佛教的虔诚,佛门弟子都在寺院里种植娑罗树,并视其为“佛门圣树”,而且引以为荣。我国古代的高僧们也在寺庙中广植娑罗树。</p><p class="ql-block">在潭柘寺下塔院也有两棵娑罗树,北京现存最著名的古娑罗树,就要数潭柘寺这四棵了。</p><p class="ql-block">相传它们是唐代从西域移来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尤其是下塔院处东侧的一棵,高25米,干周长达5.2米,是北京和我国的“古娑罗树之最”。</p><p class="ql-block">每年的五月中下旬,娑罗花盛开时节,满树洁白,分外绚丽。不但把深山古刹点缀得古香古色,同时也增加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毗卢阁院内东南方向的娑罗树。</p> <p class="ql-block">东侧的帝王树与娑罗树。</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西南侧的娑罗树。</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前的西府海棠。</p> <p class="ql-block">“事事如意柏”,位于毗卢阁殿前。这棵古柏与一棵柿子树相伴共生,像对情侣一样,人们取其谐音,称其为“百事(柏柿)如意树”。据传植于辽代,一级古树。</p> <p class="ql-block">事事如意柏。</p> <p class="ql-block">毗卢阁。</p> <p class="ql-block">普贤殿。</p> <p class="ql-block">龙王殿。</p> <p class="ql-block">龙王殿前廊上有一石鱼,长1.7米、重150公斤,看似铜,实为石,击之可发五音。</p> <p class="ql-block">百度词条显示,自2014年12月18日,北京门头沟区责令景区撤除违规功德箱。</p><p class="ql-block">因为疫情,所有室内均不开放,焚香炉也都封闭了。</p><p class="ql-block">但是满寺院都是这种许愿牌及许愿条--满眼的红色背后都是金钱啊!</p><p class="ql-block">但愿许愿的人们都能遂愿!</p> <p class="ql-block">在毗卢阁东侧,有一座高大的白塔,座塔就是“金刚延寿塔 ”。是明代越靖王朱瞻墉于正统二年(1437年)所建的。</p><p class="ql-block">这座金刚延寿塔中所藏的是皇太后的生辰八字和佛经,越靖王朱瞻墉意在借助佛的力量,为皇太后祈福和延寿。</p><p class="ql-block">塔为覆钵形藏式塔,砖石结构,通体涂白,塔身下面是四方形的须弥座,长宽各5丈,须弥座上有3道环形的金刚带。覆钵形的塔身上面高耸着圆锥形的塔刹,塔刹上有13道环带,象征着佛家所说的“十三天”,塔刹的顶端为日、月、星饰物,全塔通高5丈有余。</p> <p class="ql-block">猗玕(读作衣干)亭,也称流杯亭。</p> <p class="ql-block">流杯亭内用汉白玉石铺地,石面上刻有一条弯曲盘旋的石槽,宽、深各约10厘米,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而从北向南看却又像虎头。</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的两种御竹是很名贵的,一种叫“金镶玉”,即在黄色的竹干上,每一节都天然生长出一条翠绿的竖线条,故又名“金丝挂绿”。这真是大自然的奇妙杰作。这种在寺内流杯亭北边的竹池内的就是金镶玉。</p><p class="ql-block">另一种竹子叫“玉镶金”,是在绿色的竹杆上,每一节也是天然生长出一条黄色的竖线条,故又名“碧玉镶金”。这种竹子在延清阁的御茶房前。下次再去潭柘寺一定去寻找一下玉镶金。</p> <p class="ql-block">透过流杯亭看金镶玉竹。</p> <p class="ql-block">夕阳映照下的金镶玉。</p> <p class="ql-block">过厅里的书法,不知这是什么字体,也不认得写的什么?</p> <p class="ql-block">编写这篇文章时在网上看到拍摄于1908年潭柘寺的照片。从图片中可以看到100多年过去了,寺还在,塔还在,帝王树还在,白皮松也还在。</p> <p class="ql-block">图为1908年1月19日美国摄影师迈耶所拍摄的潭柘寺,当时刚刚下过一场大雪。</p> <p class="ql-block">110多年前的白皮松。</p> <p class="ql-block">110多年前的帝王树。</p> <p class="ql-block">从图片可以看到,那时帝王树与娑罗树之间的西侧有座房子,帝王树前有个类似香炉的设施。</p> <p class="ql-block">110多年前的白塔。</p> <p class="ql-block">110多年前的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寺庙附近的山脚下,有一座农家院落,一群运煤的骆驼正在休息。</p><p class="ql-block">由此联想到,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状态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潭柘寺就像一位见证人,目睹着这些变化。</p> <p class="ql-block">从寺的东门可以上山,记得小时候曾经去过,看到过那潭水,现在体力不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