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力的师幼互动——宿迁市中心城区幼教科研共同体第十一次协作研讨活动

下次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探讨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观察、倾听、回应、支持等互动策略更好地鹰架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2022年2月24日,宿迁市中心城区幼教科研共同体第十一次协作研讨活动在洋河新区红庙幼儿园开展。宿迁市教科所冯鑫主任、洋河新区教育局教育科蒋爱芳主任、洋河新区四所幼教共同体骨干教师参与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洋河新区红庙幼儿园张立梅园长主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观摩前,张立梅园长向大家介绍了本次活动的具体安排以及注意事项,请大家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重点观察:师幼互动中教师回应方式有哪些?回应的方式是否有效?如何有效地回应与支持?冯鑫主任提出两点研讨注意事项:1.提供案例,抛出问题,大家共同探讨。2.主持人要带动氛围,提炼问题,推进研讨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进入现场 诊断分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9:00—11:00,观摩老师带着研讨问题走进大二班、中一班活动现场,通过观察、倾听、记录,抓拍有针对性的图片、视频为接下来的教研活动提供有价值的研讨案例。</p> 聚焦问题 深入研讨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2:00—2:00,两个研究小组围绕研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梳理活动观察中师幼互动的典型案例,立足幼儿本位,深刻剖析。</p><p class="ql-block"><br></p> 案例分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00,大家在思维碰撞中凝炼出适宜有效的回应策略。</p><p class="ql-block"><br></p> 研讨案例一 <p class="ql-block">益智区《立起来的冰棒棍》</p><p class="ql-block"> 第一小组抛砖引玉,首先由洋河新区实验小学幼儿园沈荣老师进行案例介绍:在游戏时,幼儿将冰棒棍立起来,始终在搭建两层之后就倒塌,持续2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入场十次以上、四次介入,“你看这两个夹子有点远,为什么?”孩子未回应。这里教师的介入是否适宜?</p> <p class="ql-block">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在游戏中,幼儿多次将冰棒棍立起来两层就倒塌,幼儿没有沮丧也没有放弃,在分享过程中,孩子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失败也是一种经验、学习,不用过度追求结果的状态评价孩子,有时最好的选择就是什么也不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操作,让孩子们更直观的多角度观察并讨论,寻找原因并想办法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br></p> 研讨案例二 <p class="ql-block">科探区《沉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冯鑫主任接着抛出大班《沉浮》的案例,在孩子们沉迷于用不同大小的木片进行实验时,老师介入:“怎样能让浮上来的材料沉下去?”介入时机是否适宜?如何让无效的互动变得有效?当在科学实验活动中教师无法做到全程陪伴,除了以游戏者介入的方式,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引导孩子更深入探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教师引导的语言本身没问题,但不合时宜,没有抓住兴趣点。此时孩子的兴趣在探究同种材料,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归类总结如:“浮上来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在儿童主导的学习中,教师要做的是与儿童兴趣保持一致,有时需要成为儿童游戏的共同参与者,只有对儿童兴趣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知道她们接下来要做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不要把自己心目中的目标、想要的结果(想让孩子探索怎样让沉下去的东西浮起来)放在中心位置,追随儿童的脚步,将当前的学习活动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建立联系。</p><p class="ql-block"><br></p> 研讨案例三 <p class="ql-block">建构区《高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小组继续抛出《高楼》的案例,本次<span style="font-size:18px;">活动孩子的作品并没有完成,活动中</span>教师到场两次并与幼儿建立联系。在幼儿分享结束时,教师问:“下一次你们想搭什么?”这样的语言是否合适?提问时是否可以更具体一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幼儿作品未完成时,教师介入是无效的,未完成的作品可以保留,以便继续游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教师问:“你还想搭什么”范围太大,目的不够明确,教师可以引导:“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高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幼儿遇到的问题在记录本上画下来之后,在第二次的游戏计划时,教师可以语言提醒幼儿结合之前的问题,将活动上下串起来,从而持续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教师的语言“下次再尝试”是什么时候?可以具体一些,比如:“下午的时候继续尝试。”</p><p class="ql-block"><br></p> 研讨案例四 <p class="ql-block">建构区《鸟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小组观摩老师提出,幼儿在搭建过程中有分工、有合作、有讨论。在游戏分享时,幼儿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饲养员要穿裙子?”教师没有解答而是反问幼儿:“为什么呢?” 这里教师是否需要给出具体的解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有效策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的回复很好,反问将问题再抛给孩子。为什么饲养员要穿裙子?让孩子们去思考、想象。“可能要给动物跳舞!”这是孩子们的回答。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源自于他们无拘无束的内心世界。知识是有限的,想象是无限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蒋爱芳主任对老师们提出思考:幼儿记录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记录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什么?是原汁原味还是概括记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儿的游戏表征也是一种学习记录,能让儿童反思自己的学习、参与整理信息、感到被重视、增强了自尊,运用回忆和记忆技巧思考曾发生的学习、发展语言运用能力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记录孩子的游戏,要记录孩子原汁原味的语言,便于为支持儿童未来的学习提供有关儿童交流和语言发展的证据,让儿童的学习看的见,同时为家长提供有价值的记录。</p><p class="ql-block"><br></p> 专家解惑 指引方向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4:00—5:00,针对此次活动,冯主任还向大家推荐了阅读书目《观察婴幼儿的游戏图式—支持和拓展儿童的学习》《互动还是干扰?—有效提升师幼互动的质量》并对一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师要了解儿童,与儿童同频共振,通过“引导性参与”,在儿童已知的信息与将要学习的新信息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具体的师幼互动中,教师想要与儿童保持互动,就必须持续的关注儿童,在持续观察和倾听儿童的基础上,审慎作出的决策,还要根据幼儿、情境、时间不同而定,只有真正基于每名幼儿发展需求的个性化的指导策略才是适宜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效的师幼互动能促进师幼双方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共同发展。接下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继续跟随孩子的成长脚步,努力与孩子们“同频共振”,不断引领、支持孩子们的游戏向高水平迈进!</p>

幼儿

教师

儿童

研讨

游戏

孩子

互动

案例

师幼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