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小心“开学病”

立新教育集团

<p class="ql-block">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寒假也已接近尾声。开学如期而至,不少疾病总会来“凑热闹”。春季天气多变,时寒时暖,再加上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环境、新节奏,开学后一至两周,学生要面临着心理(开学焦虑症)和身体的双重考验,故开学后的一至两周是校园内出现各种流行性传染病的“高风险期”,也称之为“开学病”。</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心 理 适 应</b></p> <p class="ql-block">  开学焦虑症是指学生面对即将结束的假期,对无法有效适应新学期学习生活的担忧,出现情绪低落、心慌意乱、烦躁易怒、浑身乏力的状态。严重的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尤其是在自我要求高、学习成绩优秀、适应能力弱、不善社交的孩子身上易于出现。</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应 对 措 施</b></p><p class="ql-block"><b>1.调节生物钟</b></p><p class="ql-block"> 假期里,很多同学因为观看电视剧、玩网络游戏而熬夜,晚睡晚起,生物钟错乱,开学前必须调整,要按学校的作息时间安排饮食起居。开学前三天,不要因为作业欠账而开夜车,影响生活规律的形成。早晨起床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开学后有旺盛的精力。</p><p class="ql-block"><b>2.备齐学习用具</b></p><p class="ql-block"> 开学前,低年级学生可以在家长的陪同下准备学习和生活用品,高年级学生要自己将衣服、鞋帽等洗刷干净,做好开学前的各项准备。</p><p class="ql-block"><b>3.转移注意力</b></p><p class="ql-block"> 多数学生假期以休息、娱乐为主,以学习为辅,老师和家长都没有过多干预,开学前,学生对电视节目和游戏往往意犹未尽,此时,学生要接受家长的意见,主动克制自己,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作业需要完善,哪些知识还模糊,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p><p class="ql-block"> 作业完成后,可以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学期知识,读一些有用的书籍,以此进行开学前的热身。开学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课堂上,为防止精神开小差,要耳、眼、手、脑、口并用,要认真地听、细心地看、积极地想、仔细地写、按要求去读,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p><p class="ql-block"><b>4.温故而知新</b></p><p class="ql-block"> 学生首先要安排时间“温故知新”。如复习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唤醒大脑里储存的记忆;提前制订一份可行的学习计划,提前预习新学期知识,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疾 病 防 控</b></p> <p class="ql-block"><b>1.新冠肺炎</b></p><p class="ql-block"> 全年均可发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会出现缺氧低氧状态。约半数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患者因继发其他器官的功能损害或衰竭而有相关的临床症状。部分轻症新冠感染者可能无任何临床表现,呈现无症状感染者的状态。</p><p class="ql-block"><b>2.流行性感冒</b></p><p class="ql-block"> 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发热可持续2~3天。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常有咽痛、干咳,鼻塞、流涕等。高发时间为3-7月,潜伏期一般1~3天,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各学段均易感。</p><p class="ql-block"><b>3.麻疹</b></p><p class="ql-block"> 传染性很高,首发症状出现3~5天后出现全身斑丘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主要症状为发热、红色斑丘疹,并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痛、全身乏力等,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发病高峰期是3-5月份;潜伏期6~18天;以8个月以内的婴儿、7岁以上学龄儿童、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幼儿及成人为易发人群,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p><p class="ql-block"><b>4.诺如病毒</b></p><p class="ql-block"> 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病程较短,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粘液脓血。病程一般为2~3天,以3-4月为高发季节;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各学段均易感;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p><p class="ql-block"><b>5.食源性疾病</b></p><p class="ql-block"> 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杆菌等都是常见的病原菌,临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可伴有发热,严重者可出现脱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预 防 措 施</b></p> <p class="ql-block">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应定时定期接种疫苗。</p><p class="ql-block">2.加强个人卫生与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p><p class="ql-block">3.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p><p class="ql-block">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p><p class="ql-block">5.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劳逸结合,提高身体免疫力。</p><p class="ql-block">6.改善室内环境。室内常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必要时可消毒。</p><p class="ql-block">7.若儿童发生传染病,应在家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遵从学校传染病休复学管理制度;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p><p class="ql-block">8.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p><p class="ql-block">9.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清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开学病”既不可无视,又不可小视,只要孩子努力地调整,再配合家长们机智地引导、老师们科学地施教,学生们就可以尽快地“收心”,相信立新娃们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健康的体魄开始新的征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部分内容来自《中国学校卫生杂志 》</span></p>

开学

学生

传播

学习

发热

潜伏期

家长

新学期

天以

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