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激发全校教师读书的兴趣,提高理论素养和教书育人能力,让教师们拥有充满智慧的大脑、优雅的举止和谈吐,充满书香,充满气质,培养“书香园丁”,打造“书香校园”,推动书香校园建设,为学生们树立乐读书、读好书的榜样,六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们开展了假期读书线上分享交流活动。</p> <p class="ql-block"> 张红霞老师读的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她在分享过程中,说到读了这本书,如同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作者帕尔默先生不灌输深奥的理论,而是用一个个真实教学案例与你产生共鸣。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日常教学中能够用到、从而能在教室里生存下去的点子、窍门、技能,帮助真正的教师显露其本能。教学是需要勇气的,虽然也教了几年的书,但每当想到自己站在那三尺的讲台上,当几十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你的时候,就唯恐自己平下里稀松平常的小小错误就这么被放大了十倍百倍。于是,就必须更加的谨言慎行,信口胡诌肯定是不允许的,要逻辑严谨要言辞顺畅措辞得当,可能大概也许估计这类词的出现频率应几乎为零。</p> <p class="ql-block"> 她收获到作为教师要保持心灵的完整,让教学成为自己生活乐趣的一部分。只有教师能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才有可能将心灵呈现在他的学生面前,让知识变得绿意盎然,真正的教学才能发生。</p> <p class="ql-block"> 刘慧老师读的是《老子通释》一书,她说到:文化大家余秋雨为现代人量身打造的《道德经》读——《老子通释》,为读者带来一次文化的洗礼,站在物外、局外,看人生、看世界。以正安身立命,以奇来发挥个性。上善若水,和光同尘。做人、成事的秘密,《道德经》早就说尽了。这本书是中国人必读的:两千五百年来,优秀的人都在读。曾国藩靠它走出人生低谷,白岩松靠它度过中年危机。</p> <p class="ql-block"> 读完《老子通释》将收获到: 人生三宝:慈爱,简朴,退让。 认知格局:站在物外、局外,看人生、看世界。逆向思维:强弱、福祸必然翻转。 自我定位:上善若水,和光同尘。 道德信仰:天道不亲,常与善人。 立身成事:以正安身立命,以奇发挥个性。 《老子通释》,是余秋雨用75年走过的路和人生经历去解读《道德经》,让沉淀两千五百年的智慧,陪你人走出困局,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 李婷老师假期读了多本书籍,并做了认真详细的笔记。她分享的是《走进语文教学之门》一书,她说到:寒假有幸拜读了王尚文老师的《走进语文教学之门》,读着读着,她不由得佩服王尚文先生,他以敏锐的思维,独特的观点,深厚的语文功底,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语文,语文应该教什么,语文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我们作为语文老师该做一些什么等等问题。读了此书,让她感触最深的还是作为语文教师,发现自己的语文教学有太多需要改变。</p> <p class="ql-block"> 本书给她最大的启示是要关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素养。以前只记得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就以为自己已经在落实语文了。其实只是让孩子有口头表达和写作的时间,却没有让孩子们在文学素养上有所提高,读了以后,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 分享虽然短暂,但老师们读书的热情不会消散。因为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眼界,获得丰富的知识:读书,能引导我们明理,学会做个有修养的人。作为老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离不开书的滋养,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更好的育人,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久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