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仓节 填仓节

勿忘我

<p class="ql-block">上元十日即填仓,</p><p class="ql-block">皆往廩中加稻粱。</p><p class="ql-block">耕者焚香炎帝庙,</p><p class="ql-block">米商顿首稷王堂。</p><p class="ql-block">苦留宾客恣餐去,</p><p class="ql-block">放纵家人豪饮尝。</p><p class="ql-block">揭下吊钱包五谷,</p><p class="ql-block">竞燃鞭炮煮鱼汤。</p> <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廿五日,俗称"填仓节",也叫"天仓节",是旧历正月最后的一个节日,也是民间象征来年五谷丰登的节日之一。"点遍灯,烧遍香,家家粮食填满仓”,正月二十五填仓节,是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名添仓节、天苍节,所谓填仓,就是填满谷仓,寄托着人们对于来年粮食丰收的美好愿望。据说正月二十五是仓王爷的生日,是中国民间一个象征新年五谷丰登的节日。“填仓节”因“填”与“天”谐音亦称为“天仓节”,民间有老天仓与小天仓之分。农历正月二十为小天仓,正月二十五为老天仓,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p> <p class="ql-block">  填仓节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宋代就有填仓节的记载了,不过那时的填仓,还有填饱肚腹的说法,传说该日吃饱喝足,一年都不会挨饿,如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月二十五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飨竟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传说,填仓节是仓神的生日,旧时与粮食有关的店铺,如馒头铺、包子店等,还有各地的粮商米贩们,在这一天都要祭祀仓神,燃放鞭炮,上香摆贡,以求仓神保佑四季平安。而农家则是一大早,在自己的院子里或打谷场上,用细炭灰或柴草灰,撒出一个个大小不等的粮囤形状,并在里面放一些五谷杂粮,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仓。</p> <p class="ql-block">  填仓节讲究喜进厌出,这一天,各家各户均不可向别人家借东西,即使有人来家里借东西也必须拒绝;还有这一天,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填仓节这天,有的地方,只是象征性地往粮仓里填加粮食;有的地方,则在填仓节这一天,吃春饼、煎饼和饺子,并把这些食物投入到粮仓中,名曰填仓、添仓;有的地方用黍米面做团填仓,还有用糕填仓的。</p> <p class="ql-block">  相传古时,北方连年干旱,农民颗粒无收,饿殍遍野,看守朝廷粮仓的官员,于心不忍在正月二十五这天,毅然打开粮仓放粮救济百姓,事后这位仓官知道自己触犯了王法,于是放火烧了粮仓,并自焚于火中。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好心的无名仓官,每到这一天,就用细炊灰在院内外打囤填仓,以示对仓官的怀念,也祈盼新年有好的收成。这样,填仓节的习俗就世代流传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籍记载: 正月二十五日为填仓日,作面汤蒸饭食之,平明以细灰散布门庭内外诸处,作囤形,谓之打囤。分置五谷少许于囤中,覆以甄瓦等物,谓之‘’填仓‘’。 因此,在我国北方,每当填仓之日,天刚蒙蒙亮,家里的老人便用簸箕或木锹铲上筛过的炭灰或柴草细灰,在门前或庭院用木棒敲打,撒成一个个圆圆的囤形粮仓,还有攀囤的梯子,然后再在囤中撒上五谷,用砖头或瓦片盖严。一切准备就绪,清脆的鞭炮声伴着燃烧殆尽的纸币飞舞,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与祈盼。天亮了,家畜家禽争先恐后抢食囤中五谷,农家小院欢声笑语,喜气洋洋。恰似一幅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民康物阜、安居乐业的美好画卷!</p> <p class="ql-block">  民间,对这一节日非常重视。每当"填仓节"到来,亲朋往来,侍客至诚,佳菜盛餐,醉饱方归。宋代盂元老在他著的《东京梦华录》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二十五日、牛羊豕肉、恣飨竞日,客至苦留,必尽而去,名曰填仓。 在我国北方民间,这种大吃大喝的现象已不多见了,但还有吃干饭、喝面汤的勤俭习俗。就是民谚所说的:"天仓,天仓,小米干饭,杂面汤".确实,香喷喷的小米饭,细丝滑韧的杂面汤,是北方人家的美餐,胜过佳肴盛餐,反映了北方人家勤劳俭朴的良好风气。</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腊八"是春节的序幕,那么"填仓节"就是春节的闭幕式。</p><p class="ql-block">‘’新年过后廿零天,谷老天神降塞川。</p><p class="ql-block">户户粮仓灯火亮,家家囤圈蜡光燃。</p><p class="ql-block">张家盼囤黄粮溢,李户祈缸白面填。</p><p class="ql-block">结彩张灯迎谷老,天神恩泽再丰年。 ‘’</p><p class="ql-block"> 福虎送福,春天正向我们走来,张开双臂拥抱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