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山外山》杨庆祥著(官铭文化)

童心看世俗

<p class="ql-block"><b>《官铭文化》</b></p><p class="ql-block">《石戒铭》是宋朝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为刷新吏治,“反腐倡廉”所亲书、亲颁的“官铭”,原文下:“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宋太宗颁布全国各州县</p><p class="ql-block">的碑文,名曰铭文。严昭全国各州县,把永久性的石碑立于官衙的厅堂,面皆朝南,全国一体,悉由遵办,违者问罪。</p><p class="ql-block">这段碑文的意思很明白,他告诫大小官吏:你的高薪俸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要以民为本,重视民生,不得贪纵欺压老百姓。但不知为什么,这样重要的铭文,未见正史。据考,只有在宋人洪迈所著历史笔记《容斋随笔》和成都人景焕所著《野人闲话》里有完全相同的记载,由此可见,《石戒铭》不是宋太宗原创,而是</p><p class="ql-block">先于宋朝的五代蜀王孟昶所书。孟昶认为,为政之大敌莫如贪官,于是挥毫写下了警世之文,刻于坚石之上,立于官府之内,广行于诸邑之中,名曰《石戒铭》。铭曰:“朕念赤子,旰食宵衣。言之令长,抚养惠绥。政存三异,道在七丝,驱鸡为理,留犊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为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这二十四句箴言,词简理尽,遂成历代官员的戒律。(宋.洪迈:《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第220页)比照两个《石戒铭》可以看出,宋太宗仅截取孟昶铭文中的四句要语,并命黄庭坚,以“黄体”做为“皇铭”,警示各级官吏。其实,历代皇帝,都是大做表面文章的好手,以各种形式欺人耳目,掩饰为规。宽猛得所,风俗可移。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为虐,上天难欺。赋舆是切,军国是资。朕之赏罚,固不逾时。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为民父母,莫不仁慈。勉尔为戒,体朕深思。”这二十四句箴言,词简理尽,遂成历代官员的戒律。(宋.洪迈:《容斋随笔》,中华书局,2005年,第220页)比照两个《石戒铭》可以看出,宋太宗仅截取孟昶铭文中的四句要语,并命黄庭坚,以“黄体”做为“皇铭”,警示各级官吏。其实,历代皇帝,都是大做表面文章的好手,以各种形式欺人耳目,掩饰自己就是最大贪污犯的本质。但“民不可欺”。被认为执政能力最强的宋太宗,在位22年(公元976-997年),由于说尽豪言壮语,但腐败透顶,被农民王小波起义(993年)所推翻。这时,他改写了自己的铭文,悲哀地说:“上天可欺,下民难虐,虐甚则变,变则上危,且待临时,为时已晚。”据云,宋太宗的《石戒铭》颇受明朱元璋赏识,他登基伊始,便效仿宋太宗,在全国推行《石戒铭》并有所创新,一是将《石戒铭》立于官衙的甬道,让老百姓一目了然,便于“监督”官吏;二是在铭文之上又加上了“公生明”三个大字。但无论玩弄什么花样,只要腐败,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明朝就是源于农民起义,最后又被农民起义所推翻。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进北京,崇祯皇帝自尽于景山,历经276年的大明帝国一朝覆灭。</p>

宋太宗

石戒铭

铭文

孟昶

俸尔禄

上天

官吏

随笔

历代

为民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