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亲近自然的方式调节自我身心(我的泰山学院十年-第14辑)

KKL

<p class="ql-block">  人与自然是揭示生命本质状态最直接的关系命题。就我有限的学识,对其哲学层面的理论认识至多也就停留在即将入门的那一步,因为接触这方面的著作太少。至于艺术层面的感受,由于自身兴趣和所学专业的原因,起码对涉及大自然内容的有关作品是一直怀有阅读兴趣的。单就读过的亲近自然的诗词来说,最触动我欣赏本能神经的,是王维《终南别业》里的那两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p><p class="ql-block"> 这两句诗的形象、质感和对接受主体的触动性,在我有限的古典诗词储备库中,可谓是无与伦比。换句话说,它的美感所生发出来的艺术魅力,几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无论是阅读文字,还是聆听诵音,这两句诗都能够即刻启发你的艺术神通,进而超脱神通不断促发其意念领悟的自我升华。我不知道别人,反正自己每每被诗句所营造的那份执守自我而又不乏变通的安然欣然的禅意所征服,因而在自我调节中不时感受到人生境界的升华之美妙。</p><p class="ql-block"> 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最近听到的一首歌《云在飞》,有几句歌词是这样说的:</p><p class="ql-block"> 水在地上流</p><p class="ql-block"> 云在天上飞</p><p class="ql-block"> 水是流淌的云</p><p class="ql-block"> 云是飞翔的水</p><p class="ql-block"> 水是云的爱</p><p class="ql-block"> 云是水的魂</p><p class="ql-block"> 水是前世的云</p><p class="ql-block"> 云是来生的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歌词所阐述的水与云的关系,恰好印证了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构建的哲学理念。进一步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作为现实的行为描述,既是一种生活的选择,又是一种人生的姿态,它透见出的是缘自于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人生理念。</p><p class="ql-block"> 坚持心中的底线,注重行为的变通;抛开世俗的纷扰,追寻内心的洒脱,这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认定的王维诗中禅意的本质。作为中国独有的宗教源流,禅宗从本质上就是以注重当下的人生为基础的。所谓禅的境界,看不见摸不着,只有自己去体验、去受用,而这种体验和受用的感觉与他人毫无关系,一旦用语言描述出来就会伤了境界本体。换个角度去理解,即禅宗所谓的禅并不聚焦在某种特定的修行方法上,而更注重于自我修为的过程体验,实质上指的是领悟到生命本性的一种状态。也可以更明确地说,禅原本就是来自于生活,其实是长期生活积累的精神或心理顿悟,从生命本真的意义上,它是不受知识约束的人生当下最和谐美妙的一种境界。</p><p class="ql-block"> 这种境界只有亲近自然才更容易体验到。</p><p class="ql-block"> 譬如,顺势而为但又保持初心不变,随遇而安却又不停止自我的积累。作为生命状态来说,这是一种既不强求环境也不强求他人的自发趋势,自然也不会因为外在和他人的变化而动摇自我的心境。这样的禅意对生命来说就是有益的。可是话又说回来,人性往往是连结着劣根的,特别是生活在俗世中的人,时时会被现实关系和既得利益所缠绕,想要超脱这种缠绕,最可行便捷的方式,则是自我求设一个与大自然最亲近的环境,躲避开世俗的喧嚣,暂时放下一切,什么都不想,静静地去观察花开花落,呆呆地去观望云卷云舒,体验那份内心平静与安宁的恣意。</p><p class="ql-block"> 尽管这种平静与安宁是短暂的,然而无论它是瞬间、片刻,几分钟还是几小时,都有希望凝聚为生命感受的高光时刻,进而使自我的兴致转化为人生感悟。即便这种感悟很多时候难以固化为语言或文字,只可自己心领神会,也足可以起到施放心神疲累的自我调节作用。</p><p class="ql-block"> 以上所说的自我调节过程,类似于一种怡悦性情的洗礼仪式,它只能产生于亲近大自然的环境之中。一旦离开了那个环境,个体的生命与大自然之间的微妙联结就断开了,你就是怀揣着再高的哲学理念,铺垫有再深厚的理论功底,都只能归纳出自以为是的空洞说教,难以触及生命最敏感最中心的地带。正因此,我一开始才明确认定,人与自然是直接揭示生命本质状态的命题。</p><p class="ql-block"> 换个角度说,人只有不受干扰地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才能更明显地切身感受到所谓生命中的禅意。</p><p class="ql-block"> 回忆人生的过往岁月,也能够进一步证明这一点。不论是童年少年还是青年时期,最触动我生命质感的惬意而难忘的那些情境或瞬间,都是与大自然最亲近的场景或片断。</p><p class="ql-block"> 留在童年记忆里最美的一幅图画,是刚记事时跟着奶奶去远路的亲戚家喝喜酒看到的。我曾在《抚摸记忆》这本书里有过记述:</p><p class="ql-block"> 傍晚,我们坐的木轮大车涉水行驶在北沙河里,晚霞的光照辉映着清浅的河水,展示出一个梦幻般的新鲜世界。我听到奶奶的叫声,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不远处的清浅河水中,两只水鸟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宁静而又安详。不一会儿,它们开始扇动起翅膀,那白色的羽毛在霞光照耀下,显得格外漂亮。这方新奇而又迷人的世界,按长大后的思维逻辑来表述:朴素中带着浪漫,空旷里透着生机。那种欢心惬意的感觉,与泛着艳丽鳞波的清澈河水和悠闲自得的玲珑水鸟一起,刻印在我的脑海里,至今历历在目。</p><p class="ql-block"> 翻检青少年时期的记忆,最先蹦出来的,也是那些纯自然环境中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农村,为了防备生产队里的物质和庄稼被盗,社员们都要轮流去值班“看场”或称之为“护坡”。我有过不止一次代替父亲“看场”的经历,晚上睡在窝棚里,春夏秋天的时候更多的是露天值宿,沐夜露、迎晨曦,自然界的每一刻变化,好似都与自己的脉搏一起共振。深夜醒来的时候,万籁俱寂,躺在就草的卧塌上,看着满天眨眼的星星,周边每一处的微妙响动,都让你感觉好似天地之间在对话。那无拘无束、畅然舒阔的生命体验,真得是刻骨铭心。几十年过去了,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如今回忆起来反而愈加渗透肌䤚,变成了丰盈自我生命的宝贵质素。</p><p class="ql-block">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第一个打卡地是丛山包围的小村庄。作为泰安地区农业学大寨工作队员,我们来到了章丘县垛庄公社的长芳大队。整整七个月驻村生活带给自己的人生感悟,何时回忆起来都令人感慨不已。</p><p class="ql-block"> 我们居住的那个深山坳的小村庄,冬天十点多才能看到山头上太阳露出的笑脸,晚上五点多钟山村就会变得伸手不见五指。大山里的封闭与安静,推拥出的是一个与大自然无比亲近的生活环境。四面层峦叠嶂的群山,山涧里汩汩的流水,天空中悠悠的白云,还有那暗夜里的星空,加上草丛里偶尔穿行的萤火虫,共同促成了一个天光云影、地气充盈的生活环境,它带给人的身心舒畅之感,使人能够真切地体味到大自然对生命的无私馈赠。虽然当时的生活条件有限,工作也颇为劳累,但成就的却是自我感觉最舒心、对人生领悟最深刻、对职业生涯影响最深远的一段岁月。</p><p class="ql-block"> 工作队回来走上高校教师的职业平台,从一名普通助教较早地晋升为专业教授,进修深造不断自我提升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回忆当时刻苦的学习生活,最难忘的依然是那些亲近大自然的美好时刻。</p><p class="ql-block"> 在曲阜师院那两年,有一段时间我身体不好又查不出原因,心情烦躁学不下去的时候,便会走出校门沿着田间小路漫无目的地闲逛。一次逛到了附近的村庄里,悠忽中闻到了阵阵槐花的清香,一抬头发现了矮墙边的一棵刺槐树,一串串洁白的槐花正在随风晃动。也可能是它传递出的春天气息的作用吧,我的情绪一下子振奋起来,浑身像换了个感觉一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学习,每个学期都面临着五六门硕士课程的考试,每到期末都要在图书馆用功到很晚。特别是又闷又热的夏季,在头晕目眩实在学不下去的时候,便会来到山坡的竹林里感受那特有的清凉。踱步于竹林小径,听被微风吹拂的竹叶沙沙作响,间或停下来,敛气屏息,就会听到地面上竹笋咔吧咔吧的拔节声,那大自然的生命质感与跃动,会让人精神瞬间为之振奋,随着头脑的清醒,全身即刻会感觉到元气充盈。</p><p class="ql-block"> 人既然是生灵,那“灵”气自然是需要从自然万物中汲取的。然而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许多的建设都是以损伤大自然的元气为代价的。再加之人们工作的繁忙和人的固有惰性,于是人的生活往往就变成一天到晚全都置身于钢筋水泥的预设环境之中。2010年就有一项研究发现,城市人罹患焦虑症的风险比其他地区的人高出了21%。所以,生活工作在城市环境中,更需要有目的的去亲近大自然。换个角度说,人的工作和生活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形成思维定势,头脑容易被框住,而创新更需要思维的发散,促进发散性思维的最优越的环境或者说背景,唯有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我住在文化路宿舍几十年,无论是文学批评上的自我突破,还是管理工作上的创建与开拓,除了理论和观念上的基础之外,具体的思维过程中,真得是得益于那法桐庇荫下的文化路的幽静,还有天外村峰峦叠嶂背景下的龙潭水库那一方碧水和大众桥边潺潺的溪流声。它们一直都是我亲近自然调节身心时的首选之地。</p><p class="ql-block"> 泰山学院建立后,我主管着全校的中心工作,日常教学不但重要,而且事务性管理具体而琐碎,工作的繁忙劳累是不言而喻的。我十年如一日的态度是,工作时静心专注兢兢业业,要紧要忙时加班加点也决不被动应付。但人毕竟是需要调节的,我在体育方面又一无所长,唯一擅长的是散步,所以在紧张工作之余,每每就会到大自然中去放空自己,选择亲近自然的方式来缓解身心的疲惫。节假日的空闲里,则选择远足的方式去亲近自然,到空旷的田野里仰望蓝天白云,到深山里小河边观赏树木花草,盛夏之际偶尔也会去龙潭水库里游泳嬉戏。</p><p class="ql-block"> 采取的方式不同,目的都是一致的,为了充分体验与大自然相依相偎的那份身心惬意。</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在疲累了一天的晚饭后,下楼找个与大自然靠得更近的环境放松一下自我,是每天要做的功课。时间允许时会走到大众桥,天气太晚了就到市政广场。坐在台阶上仰望神秘的夜空,或依偎着近树远眺大山的身影,静静地放空自我,什么也不想地去感受那份血脉通畅的生命境界。待身心放松了,回去睡一觉,醒来便又是满血复活的一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选择徒步、游泳作健身</b></p> <p class="ql-block">  可能与家庭生长环境有一定关系吧,我虽然说不上是娇生惯养长大的,但因为父亲弟兄三个始终没有分家,很长的时间内整个大家庭里只有我一个男孩子,所以一直被长辈们呵护着“圈养”,而不像同龄的小伙伴们那样大多都是“放养”长大的。养尊处优的家庭生长环境,使我到了十五六岁的年纪,依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肩用不着挑担手也用不着提篮。家里与劳动有关的事儿,从不需要我来帮忙。长此以往,养成了我老实听话本分安静的品性,对伸胳膊动腿的活动既不擅长也不具备主观能动性。从小学到中学乃至大学,除了体育课以外,运动场上几乎就见不到我的身影。写写画画吹拉弹唱的事儿从小尝试得不少,就是体育方面,可以说一无所长。</p><p class="ql-block"> 有一点属于例外,由于我读书的学校离村子比较远,上学放学来回地跑,每天四趟加起来怎么也超过十几公里路。一直到上了高中还是跑校,跑到高中毕业回乡务农,十多年走读上学的日子,带给自己唯一值得称道的素质教育成果,就是练就了一双快腿。在没有其他体育特长的情况下,散步便成了自己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p><p class="ql-block"> 走路快是亲朋好友对我的一致评价,因此造成的误解也不少。单身时晚饭后和同事散步聊天,本来是几个人闲逛消遣的,我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将散步变成竞走式,不一会儿就会将身旁的同事抛在后面。如此这般,三番五次,慢慢地我就只能一个人独来独往了。结婚后孩子小的时候没闲功夫散步,等到孩子大了特别是在他上了大学后,自己肩负的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忙,难得有空和妻子一起出去散回步,我依然是自觉不自觉地就会把她抛开很远,为此还曾闹过不愉快。</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妻子也不愿意和我一起散步了。本来是散心消闲的,你走路就跟比赛似的,换谁也不乐意。</p><p class="ql-block"> 走得快是自己多年形成的习惯,改变起来也不容易,再说我从内心里也不想刻意去改变,别的不说,这总能体现一个人的朝气吧。特别是在没有其他体育爱好的情况下,喜欢跑路、走得快,在很大程度上反而成为弥补自己体育短板的优势了。特别是泰山学院建立后,工作岗位虽然变得相对单纯稳定,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却是责任更加重大、工作内容既全面宏观又具体琐细。由于教学工作涉及到的面太广,十年里我不敢说每一天都做到了早出晚归,但可以说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学校领导里上班比较早、下班最晚的那一个。</p><p class="ql-block"> 搬到新校区办学后,学校离宿舍比较远,上下班全都坐车,上班后需要处理的工作比较多,不可能抽出空闲来锻炼身体,为保持健康的体魄与精神状态,我每天晚饭后都坚持外出散步的锻炼方式,时间早了走到天外村,晚了就到市政广场,遇上接待任务晚上需要陪客人,只要活动地点在城区范围之内,我一般都会让司机回家,接待活动结束后,不论多远都喜欢自己走回去。</p><p class="ql-block"> 以散步作为锻炼身体的主要方式,长期坚持并能明显感觉到大有收益,与我走得快有很大关系。我的快步行走式散步,虽然在姿势和速度上达不到健步走那样的标准,但是速度和效果应该是接近的。而且我散步还有一个特点是心神专注,一般是嘴里哼着或者在心里哼着歌曲,双腿按曲调的节奏迈动,行进中保持着目不斜视的姿态,可谓是旁若无人,绝不左顾右盼。</p><p class="ql-block"> 这种独往独来我行我素的散步习惯,曾不止一次地被同事和朋友们调侃说笑。</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个夜晚,陪客人吃过晚饭后,我一个人散步回家。正当自己沉浸在平静安宁的夜色中,凝神专注地朝前迈着大步的时候,猛然间一声断喝在耳边炸响:</p><p class="ql-block"> “嗨!!干嘛呢?”</p><p class="ql-block"> 吓得我猛一激灵。</p><p class="ql-block"> 转头看去,是宿舍院里的同事,夫妻俩见我从他们身旁走过,竟然熟视无睹,便赶上前凑到耳边大喝一声开了个玩笑。</p><p class="ql-block"> 曾经不止一次,有朋友见面闲聊时说起类似的话题:</p><p class="ql-block"> “刘校长,你那天慌慌张张地去干嘛呢?”</p><p class="ql-block"> “哪天啊?”</p><p class="ql-block"> “就那天。”对方想了想:“大上周的礼拜天。”</p><p class="ql-block"> “礼拜天?”自己回想着,没安排什么事啊。</p><p class="ql-block"> “在××路口,急忙火促的。”对方继续补充着背景资料。</p><p class="ql-block"> “奥,我是在散步呢。”</p><p class="ql-block"> 对方呆愣在那里,哑口无言……</p><p class="ql-block"> 类似的聊天内容多了,自己也变得有经验了,凡想来想去想不起具体事由的时候,大抵情况都是自己在专注地快速散步。</p><p class="ql-block"> 除了每天坚持一段时间的快速步行之外,逢到节假日,我也会响应妻子的倡议,一起徒步到附近的景点去游览。因为妻子平时经常提醒我,说你也学学人家谁谁谁,你看人家上了班之后,每天都在校园里到处转。这样的工作方式多精明啊,既四处考察了工作显得繁忙,又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可问题是我的工作性质要求自己必须是专注深入,绝不是随意地转转看看那么简单。我又不好具体解释也解释不清楚,只好无言以对。不过我唯一能做的,是节假日有空的时候,积极响应她的建议,一起徒步去附近游玩,权且当做散步。</p><p class="ql-block"> 曾经有一段时间,在环山路还没修通的时候,我也尝试过下午下班时让司机先回去,一个人或者邀约一两位好友,从学校的后门登上环山路路基,一路向东经樱桃园、泰山茶园再转向擂鼓石大街回家。</p><p class="ql-block"> 当时环山路的东西两侧都已经初具规模,就樱桃园到市政府这一段因陈旧建筑的搬迁而延迟了下来,只完成了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部分,所以不但无法通车,连行人也很少看到。特别是过了樱桃园路往东的那一段,基本上还保持着山林水迹的原貌,靠山坡的一侧,可谓是松岭绵绵,山涧深深,水库幽幽,果园片片。而背山往下远眺,泰城西部正在崛起的建筑新景观正日新月益,加之空气有着极高的透明度,给人的整个感觉是既清静幽雅,又舒阔旷远。虽然这一段路途比较长,需要紧赶慢赶才能在晚饭前回到家中,而且到家后往往是浑身是汗,但走这么一趟,却很值得。饭后洗个澡,能成就一夜超好的睡眠,清晨起来神清气爽。</p><p class="ql-block"> 除了徒步快行的方式,每逢夏季,我健身的再一个选择是游泳。</p><p class="ql-block"> 游泳是公认最好的有氧运动之一,它对于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增强肺活量、健体强身来说,较之陆地运动更能给人带来有益且有趣的感受。特别是露天游泳所感受到的那种遨游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骄纵与惬意,是用语言难以充分表达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分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在就职泰山学院的十年里,对自己夏季里最期盼的到自然水泊里去游泳这件事,也只能是抓住空闲的机会偶尔为之。因为每年的寒暑假期里,都是招生工作最忙的时候。寒假里要组织音乐、美术专业考试,从筹备、报名到组织考试结束,几乎要占用整个的假期。暑假放的时间比较长,但也基本都被招生录取工作给挤占了。尽管后来实现了网上招生,可是录取工作组随时都可能有问题需要请示,加之每个省市区的招生投档时间不一致,录取工作就必须跟着考生所在省市区投档的时间转,几乎不可能有消停的工夫。</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市场化办学竞争比较激烈,加之我们是新上地方本科院校,每年的招生数量、质量、专业结构和录取分数,都直接决定着办学的水平和效益,所以招生录取工作对学校来说至为关键。我是一个对官位看得很淡而对工作业绩和效益看得很重的人,要从招生的源头上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就必须保障招生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的高质量,不允许任何的失误和疏漏。因此除了争取扩大招生计划等需要到省招办做工作之外,其他时间里,我基本都是盯在办公室里,以便及时听取汇报、处理突发情况。</p><p class="ql-block"> 尽管学校的前面就是天平湖,我也不止一次听有些老师介绍,那里是可以游泳的。但为了以身作则全力以赴作好招生录取工作,我从来没有脱岗去游过一次。如果遇上不同批次投档之间短暂的休息日,我会早一点下班回家,让妻子陪着赶到龙潭水库去恣意地畅游一次。</p><p class="ql-block"> 之所以让妻子陪着去游泳,一方面是每次到了龙潭水库都已经是傍晚,天很快就黑了,需要让她在岸上看着衣服;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不放心把手机放在家里,怕有招生方面的信息看不及时耽误了工作。所以必须让她拿着我的手机及时看着招生录取小组发来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尽管诸多的限制,但毕竟机会难得,所以每次到龙潭水库游泳,我都会游到很晚。待天真的全黑了,整个水库里没别人了,才恋恋不舍地上岸,和妻子一起回家。</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喜欢寄情山水为静心</b></p> <p class="ql-block">  山光水色是大自然最原生质朴而又最让人绕心舒怀的自然景象,故而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将内心千般情感万缕思绪寄寓于山水之中。有山有水的区域,往往也被视为凝聚天地灵气的毓秀之地,进而被人们赋予了最美好的寄寓。譬如,依山傍水一直被认为是最佳生态环境的标配模板,山高水长历来被意指为美好风范与声誉的渊远隐喻,寻山问水则始终被视为身心舒阔行为中最具雅致风范的野外选择,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一介书生,由于上学的年龄正赶上“文化荒芜”的年代,读书不精而且非常有限,双脚高高踮起来至多也只能够得上半拉子文人标准,从严格意义上讲,与真正的文人雅士相比,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自我涵养都相差甚远。所幸的是我居住的城市在名山脚下,生活工作的环境又可谓汇川流碧、曲水环绕,进而为通过寄情山水调节自我身心奠定了优越的环境基础。因此,我这个在鲁南大平原既不靠山也不临水的乡村里生长壮大的土包子,慢慢地也学会了将寄情于山水作为自我身心调节的方式之一。</p><p class="ql-block"> 静心想想也有道理,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山的厚重与水的空灵高度互补相得益彰的环境里生活的时间长了,受影响被浸润得久了,对山水的依赖慢慢是会成为习惯进而衍化为生活品性的。所谓环境改变人就是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 从文化源流上说,选择大自然的角度来透见传统文化的底蕴,山水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既真切又神秘的,它所演绎出的人与自然的哲学命题也最引人注目且历久弥新。仅举《论语-雍也》里孔老夫子的那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为例,无论是从“乐”的读音还是从语句的阐释上,人们认识理解上的争议就一直没停止过。直到余秋雨做“青歌赛”评论嘉宾时,还因“乐山乐水”的读音引起过为时不短的一场口水战。说真心话,无论是将“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解释为“智慧的人喜欢水、仁慈的人喜欢山”也好,还是将其理解为“智者反映敏捷思想活跃性情如水、仁者宽容仁厚不役于物平静如山”也好,我都觉得可以接受能够通融,而不愿意一味地去翻古籍掉书袋。说到底,我不喜欢咬文嚼字的古板式考证,而倾向于语言文字应该随时代变迁发展而更新。</p><p class="ql-block"> 本来读者对文字表达的理解就存在着接受上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积淀不同带来的自我领悟差异,所以对古籍的理解只要在种族文化记忆的基本框架之内,便没有必要将每个字词都拆解开去追溯源头考证本意,实际上这也是不科学的。如果不顾及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非要孤立地去“正本清源”,为考证细枝末节而抛却了语言文字对现实人生的启示作用,那才真的是本末倒置。</p><p class="ql-block"> 总之,我所感兴趣的,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句话里所包孕的自然山水与现实人生之间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内在关系。其实在这方面,无论是传统文脉的哪一流派,从主观逻辑起点上分析也都是相互融合的。山的坚毅厚重与水的灵活包容,是大自然中最为永恒最为和谐最为美好的万物共生的典范象征。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也从大自然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识人观象的一种人生价值观。</p><p class="ql-block"> 寄情于山水,将自我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置身于天地之间,吸收其万物精华,领悟其世间正道,调理其身心正气,这种人生的修行越接近于“山水”品质,也就越有望达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在这一点上,无论是孔孟还是老庄,尽管选择的路径不同,但目标都是一致的。所以现代人没有必要拘泥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流哪一派,理解了山水之间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道理,有利于自我身心的调节共生就足够了。</p><p class="ql-block"> 幸运的是,泰山学院的校园是极有利于行为主体通过寄情山水调节自我身心的上好环境。它建立在泰山西麓群岭环抱之中,背依泰山顶子峰,前面则是碧波荡漾的天平湖(2021年改称为泰山西湖)。在这里就职的十年间,我时刻都会领受到山魂水韵对自己事业的促发与启悟。换个方式说,这一工作环境,为自己寄情于山水调节自我身心提供了先天的优势。</p><p class="ql-block"> 学校 2001 年搬到现在的校区办学之后,无论是来自国内的还是国外的考察团,我在陪同参观校园的时候,一是要介绍学校背依的这座举世闻名的大山,二是要提到校园南面的天平湖水域。从总体上说,泰山文化对学校办学特色的强化当然是不言而喻的,而天平湖的点缀,则进一步使这所新建立的本科高校,既具备了山的雄威,又增添了水的灵气。无论你从高速公路上远眺还是从天平湖大桥的南端凝望,都能够既领略到校园背依大山的伟岸征服力,又能感受到它怀抱一方湖水所体现出来的妖娆包容的吸引力。</p><p class="ql-block"> 学校办公楼的 A 区,正好与天平湖遥遥相对。我的办公室在三楼的时候,立足于窗前即可眺望到天平湖全景。后来搬上四楼的同一个方位,视野更加开阔,对天平湖看得更加清楚。每天上班走进办公室的时候,或者坐的时间长了感觉疲劳的时候,我都会来到窗前小站一会儿,远远地眺望着窗外的天平湖,在缓解眼睛疲劳的同时使自我的身心得以调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随着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天平湖会展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容貌,给人带来的心态感受也是不同的。</p><p class="ql-block"> 春夏之际,花红柳绿,晴空下依窗凭眺,湖光山色互为背景,会让人心宽胸阔,思绪变得悠远,思路变得开阔,思维变得灵活;当城里污染严重的时候,坐在上班的车里,你会盼望着窗外朦胧的风景快快滑过,尽早地来到办公室,立足于窗前眺望天平湖,欣赏那蓝天薄云、远山如黛的景象;哪怕是阴雨连绵的日子,窗前望到的天平湖,在朦胧雾气的笼罩下,也会给人一种闲适的缠绵,包括那湿润润的感觉,都会让人产生置身于南域异乡的虚幻,进而使思绪飘游得很远很远。</p><p class="ql-block"> 秋冬时节,随着树叶的慢慢飘落,近处的红花绿树从视觉中退出了,远山近景慢慢变得肃杀起来。这时候透过窗户往东北方向眺望,看到那层峦叠嶂的群山,想象着被群山遮挡住的泰山主峰,心中的凌迈之气会油然而升;再俯瞰南临的天平湖,经过一夜寒流的冲洗,那朗朗碧空下的湖水,很多时候真得像一面一尘不染的镜子,显得无比纯净;凝望的时间长了,你还会从中感受出圣洁之气对心的缭绕,进一步说,她就像一位以优美的姿势躺卧于大地的处子,浑身散发的默默温情,使你无论心情多么郁闷,都会即刻地舒畅起来。</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在散文《寄情天平湖》里写道:在即将投入紧张的工作之前,或者说遇上心情郁闷的时候,没有时间亲自去登山问水,我每每就会来到办公室的窗前,远眺山水秀色,慢慢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如果打个比喻的话,学校背依的顶子峰,就如同自己的蓝颜同道,凝视着它的厚重与伟岸,受其鼓舞,心胸就会变得豁达起来;而天平秀水在我心里,就恰似一位红颜知己。当自己在复杂而喧嚣的环境中工作累了,感觉疲劳了,甚或是倦怠了,站立窗前面向天平湖静静地眺望,就如同邀她来到一个安静的处所,找一个无人的角落,双方隔几而坐,冲上两杯绿茶,然后默默地对视、窃窃地私语,慢慢地,就会将一切烦扰排解得无影无踪,换得一个轻松愉悦的好心情。</p><p class="ql-block"> 当然,只要能腾出空来,我也会经常通过登山游水来调节自我的身心。有时候邀三五个朋友,有时候和妻子一起,不论是何种形式,找一个山远林深、小溪流水的地方,感受那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心境。按时髦的说法是给心灵放个假。特别是独自一人的时候,选一处登山小径,徒步远足,在潺潺流水的小溪旁找一处被清泉洗静了的石头坐下来,呆呆地望着头顶的蓝天和四处的风景,远离了城市的繁闹嘈杂,充分地去体验置身于沃野水域的静谧与浪漫。坐在绿丝轻摇的垂杨下,感受着轻风拂面的温馨,你才真的能够体验到和大自然对话的神秘。</p><p class="ql-block"> 此时此刻,你可以不受任何干扰的去思考,去回忆,去想象,让身心游离得漫无边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偶尔赏花识木为怡情</b></p> <p class="ql-block">  赏花识木本不是我的特长,认真说起来也并不是我固有的兴趣。泰山学院的十年,自己之所以从品味略显寡淡、情趣稍显单一,逐渐变得情趣越来越广泛、做人变得逐渐活泛起来,包括能通过自然花木的了解品赏来调解身心、提升品味儿,认真分析起来,应该是与开始担任泰安师专校长有直接关系。</p><p class="ql-block"> 说老实话,作为一位农民出身本性善良实在的鲁南汉子,内心里的自我尊严意识是很重的,而且明白自我的尊严是靠事业的成就支撑的。正因此,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不管自己干什么,都会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力争干到最好。做一名普通教师的时候,兢兢业业心无旁骛坚守着三尺讲台,以实际行动赢得了师生员工的信任。不说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成就,单就社会荣誉上看,从华中师范大学回来到离开中文系的十五年里,就曾先后两次被评为泰安市优秀教师、并获得振兴泰安劳动奖章,继而又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等等。然而话说回来,这一切都只需要自己做好教学科研本职工作就行了,即使当了中文系主任,那也只需要管理好一层楼的地盘,协调好专业内部的运转问题即可。无需性格上太大的变通。</p><p class="ql-block"> 成为学校领导之后,工作就不那么单纯了。特别是在没有任何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被任命为泰安师专校长,我一下子感觉到身上的担子变得有千斤重。</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特殊时期的工农兵大学生,尽管毕业后不断地进修深造,继而又考入华中师大学习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但总感觉自己受学业出身的局限,很难改变当时社会的偏见。虽然宣布任命的会议上有关领导在讲话中提到,在投票推荐的环节,几乎所有人都推荐我当校长,可当母校的校长终归是让自己心里犯嘀咕的事儿。所以,看着省长签署的任命书,我内心里没有一丝欣然反而有些沉重。我很清楚,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将一所学校的命运交到了自己手中。我了解当时泰安师专办学面临的困境,清醒的意识到走常规办学之路,不是被负累压垮就是被教职工骂惨。想来想去,唯一的既发展学校又保全自己的出路,只有抓住地方院校专升本的契机,拼全力一搏,将学校推到本科办学的宽阔大道上去。至于到了那条道上换谁来主政先不管,最起码在自己当校长期间,学校实现了一个办学层次上的跨越。这是对广大教职工包括对社会最好的交待,也是保全自我尊严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我本来略显寡淡的品性和情味单一的做人风格,应该说从下定这个决心时就开始转变了。转变的根本推动力,往大了说是事业的需要,往深了说则是自我价值自我尊严的需求。我在《四十不惑》这部书里比较详细地披露过:想好了这一切,我当即推开与自己同时上任的党委书记韩兴印同志办公室的门,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二人的意见达成一致后,我便下了最大的决心,宁愿做一位过渡性的校长,也要尽全力将学校推上本科办学之路,进而向历史、向社会、向全校教职工、说得更准确一点是向自尊心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p><p class="ql-block"> 也算是一种命运的安排吧,我当时刚从省委党校学习一年回来,紧接着又参加了南京爱德基金会组织的宁赣鲁三省师专校长培训班,赴美国培训了三周时间。这种接连的国内国外集中强化学习与考察,可以说促使自己完成了凤凰涅槃式的蜕变。</p><p class="ql-block"> 这种蜕变刚好适应了高校办学开始走向市场化的全方位开放式社会关系情态,进而为泰安师专联合其他市属高校创建泰山学院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简单说吧,从2000到2002近两年间,我频繁地来往于北京、济南以及全国有关城市,与党政机关、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特别是专家学者进行了多侧面多形式的交往交流。</p><p class="ql-block"> 这段经历使我了解到,很多的成功人士不但是理念先进思想开放,而且爱好广泛、性情高雅,一般都是十分有趣的人。我开始变得越来越不似原来的自己,该喝的时候敢喝,该唱的时候敢唱,该俗的时候真正体现出了“我俗故我在”。你说附庸风雅也好,随波逐流也好,反正为了学校升本科,自己开始拼了。一直到2002年1月带着办公室主任途经五省赴桂林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会议现场坐等消息,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可以说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很多顿饭都是在路途中吃的。</p><p class="ql-block"> 住在桂林濒湖的宾馆里,当得知泰安师专联合其他市属院校创建泰山学院的方案被审议通过后,我原先连睡觉都不敢懈怠的那副重担,好似猛然间从肩上放下来了。当时就一个感觉:真轻松真好啊!</p><p class="ql-block"> 内心平静下来后,我对自己的下一步想了很多。在《四十不惑》里,我曾记叙过自己不止一次为了尊严而拒绝唾手可得的名誉和地位的事,像我这种<span style="font-size:18px;">视尊严如生命的人,实际上</span>是不适宜担负超越自身“功力”的担子的。换个角度说,我是用上了吃奶的劲才体面地卸下身负的重担的,莫说按惯例升本后不再需要我继续担负校长重任,就是把一副加了码的担子放在面前,我也真得没勇气没力气担在肩上了。</p><p class="ql-block"> 泰山学院的领导班子公布后,虽然我分管的工作依旧很重很繁忙,但是却不用对学校全面负责了。再累再忙心里轻松,晚上能睡个安稳觉了。也能挤出时间观赏风花雪月了。跑本科锻炼出来的对世俗生活的情趣性味儿,特别是对自然花草树木的关注,使自我的事业人生不再单一枯燥,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特别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平时结识的有些朋友,再加上同城的有些学生,往往会送几盆花啊草的表达节日庆贺,我也越来越真心的喜欢。尤其是每年春节的时候,心里还真有点隐隐地期盼着那种鲜花娇艳绿叶葱茏的氛围。为彰显节日喜气,有时我也会与妻子一起到泰城南关的花卉市场,挑选一些最喜爱的花木,来装点新春的家居环境。</p><p class="ql-block"> 赏花识木也促进了与社会各界的交流,进而促进了对自己主管的工作乃至全校市场化办学的开展。举个例子,我与泰安市林科院冯殿齐院长成为好朋友,就与赏花识木的兴趣不断递增有着直接关系。我们最初是在拔尖人才短训班里认识的,后来又都被选为泰安市人大代表进而成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恰巧又都在宁阳县代表团里。冯院长作为林木方面的专家,对花卉自然也颇有研究,他每年临近春节都会打电话让我去他们的温室里选花,如果不去他就会直接送过来。除了人大常委会的例会之外,花木成了我们平时联系最多的纽带。这样的朋友多起来,自然会促进我对花木的更深入广泛地了解。</p><p class="ql-block"> 赏花识木逐渐成为我丰富日常生活和调节紧张工作节奏的有效方式。</p><p class="ql-block"> 外出参加会议,特别是到了与山东气候条件差别较大的地域,我都会关注那里花木的不同特征。带队考察兄弟院校,除了对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交流外,对校园绿化等文化建设方面也有了考察学习的兴趣。平时学校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去菏泽观牡丹、肥城看桃花等集体活动,也有了积极参与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清洁宽敞的办公环境,所以办公室里一般不会放很多花,但有两种花木是自己一直栽培着的,一是仙人球,因为它有吸收电磁辐射的作用,是天然的空气清新器;一是君子兰,它的叶片让人想到刚毅进取,而花开宝贵又温和有礼,一盆君子兰放在屋里有种与君子日常相伴的感觉。当然,偶尔我也短期养过自己感兴趣的花草,譬如茉莉花,每天清早上班,一打开办公室的门,那浓郁的茉莉花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的精神为之振奋。花不在多而在精,每天与好花相伴,有益于自我性格的丰满与生动,进而提升自己在管理工作中的感召力、亲和力和人格魅力。</p><p class="ql-block"> 观赏了解不同的花木,能促进对日月轮回四季交替的理解与认识。年年岁岁,日月轮回,只要有花在心中,生活就会变得色彩纷呈,情深意浓。鉴赏花的品格,领悟花的灵性,促进的是对生活的认识与禅悟。在品种繁多的花木世界里,我对迎春绽放结果的花品格外钟情,杏花的夺春慕情,桃花的丰腴多彩,还有梨花的玲珑纯净等等,它们的形状、情态和风韵,是早春风情中的主体色彩与格调。还有一类花,看到她就能联想到人的品格性情,我也情有独钟,譬如梅花的神清骨冷,丁香花的清新淡雅、石榴花的热情奔放等等。</p><p class="ql-block"> 通过赏花识木怡悦性情,不但起到了调节自我身心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对校园建设的关注。举个例子,有关泰山学院校园的绿化工作,新来的领导与参加新校建设的领导之间,一直有着不同的观点,当他们发生激烈争执时,我虽有自己的看法,但因花木知识的匮乏从来都保持沉默不发表任何意见。随着赏花识木兴趣的不断提升,当我对行道树、观赏树、果木树等不同树种的特征有了比较深入地了解后,便有意识地开始考察整个校园里的树种栽植和布局规划。</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当年建校时请的林业专家,对校园的规划设计有些偏重于公园化理念,可问题的关键是大学校园不是公园,它是学习和研究的圣地,所以除了需要花园式景观外,它的绿化更需要的是让人深入其中能够安神静心。人们之所以用“高楼深院”来形容大学校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到心中有数之后,我便开始凭着自己在领导之间的位置和关系优势,多方积极协调,最后促成了对校园个别区域特别是外环路绿化的更新调整。</p><p class="ql-block"> 换句话说吧,泰山学院现在绿树成荫花开四季的最美校园,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与我赏花识木兴趣的提升,是有着一定关联的。</p> 四、乐于野外体察以悦性 <p class="ql-block">  毕竟是在农村里长大的,对田野对庄稼特别是对丰收的景象,我具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在我的意识里,四季变化的田野风光,是最能令人心旷神怡的天然画卷,它的真纯、灵秀、质朴、生动的美感,无论你什么时候观察,都是全方位无死角的。</p><p class="ql-block"> 四季更替,绿蓝黄白,春花秋月,夏雨冬雪,表现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里,都会给人带来既能宏观远眺又能近赏细品的自然美。而对我这类在农村里出生长大的知识分子来说,无论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也无论经历过多少岁月的洗礼,只要置身于广袤的田野中,便能变得精神振奋、思绪连绵,进而触发联想起故乡的那片热土,还有春种秋收的田野里承载着的那些回忆不尽的故事。而在这一切的田野色相中,尤为丰收的景象让人最为难忘,带给人的身心娱悦也是最为货真价实的。</p><p class="ql-block"> 泰山学院的十年里,我乐于野外体察以悦性的身心调节习惯,自然与成长的农村环境直接相关。回顾从小到大参加集体劳动的经历,我算不上一个出色的劳动力,甚至按照农村当年的评价标准,给个合格的成绩都有些勉强。之所以一直对野外具体说是田野体察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说到底是与自己独特的农村生活经历有关系,这一点我在《四十不惑》这本书里有过专门的记述。由于从小欠缺体力劳动的锻炼,高中毕业回乡后,看似一副五大三粗的壮劳力骨架,可遇上强体力劳动,用不了几个回合便会败下阵来。多亏回村不久就被选为民办教师,才使我有幸体面地度过了回乡锻炼那两年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有过民办教师经历的人都清楚,农村学校最长的两个假期不是暑假和寒假,而是三夏(即夏收、夏种、夏管)和三秋(秋收、秋种、秋耕)这两个假期。因为放假是为了忙“三夏”和“三秋”,所以每到这两个假期里,民办教师必须回到各自所在的生产队参加“三夏”、“三秋”劳动,按当时的说法叫做抢收抢种,一个“抢”字,足可以让人联想到那劳动的强度有多大。而我之所以能从容地度过这样的假期,主要原因是每当学校“三夏”“三秋”放假的时候,我和一位资深的徐姓老师都会被留下来做宣传工作:一是在大队驻地村的大路边上办一个大型宣传栏,二是定期出版油印的《三夏战报》和《三秋战报》,徐姓老师负责编稿,我则负责刻钢板和抄写大字报。</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大队干部全都分片包干下到生产队里了,我是大队团支部干部,所以还兼任着蹲守大队部的任务。在做好宣传工作的同时,还担任着播音室的播音员。只要抽出空来,我就会提着大队部里唯一的一块马蹄表,轮流到全大队三个自然村的农田里,检查“三夏”“三秋”的生产进度。正是这种文化才艺技能与田野寻查的轻体力劳动的结合,构成了我农村劳动生活的独有经历和身心体验。</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农村没有普及机械化,抢收抢种、土地造墒整畦等全靠人畜拼体力,我置身于最基层的农田劳动氛围里,发现酝酿着能够鼓舞人心振奋精神的诗意,靠自身才艺刻印成小报在全大队里发行,也确实起到了对生产劳动的促进作用。而且在掌握了工作规律后,将田野寻查调研和多种形式的宣传做到了有机结合,感觉越来越得心应手。正因此,大学毕业后参加农业学大寨工作队,作为一名工作队员,我是进入角色最快的,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了成绩,被选为全县的标杆队员。虽然时间不长就被抽回学校,但实践再一次证明,我虽然强体力劳动不行,而对下到基层体查田野这类接地气的活动,却有其情有独钟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丰收的田野景象是最有魅力的,特别是那种不需要强体力劳动的管理与收获的田野,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颜值欣赏与价值认定的魅力。从小吹拂着田野的风,上学后每天跑校经过的都是田间小径,潜移默化培养起来的是既知感的审美思维习惯,完全有别于城市孩子那种新奇感的审美追求。所以每每置身于田野,面对着大片的庄稼或者果园,头脑里便会浮现出自己熟悉的庄稼从种到收的成长过程,果树从开花结果到果实累累的不同时期的诱人画面。那种现实与想像相互结合促发形成的生动,会让人感觉到一种令人兴奋的大自然之气,从脚底升腾而起在周身萦绕,使呼吸更顺畅,身心更舒畅,人生更欢畅。每当这时我甚至会设想,自己会不会更适合当一个农村基层干部,更能发挥自身的特长与潜力。</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节假日有了空闲的时候,我和妻子很少谋划着一起去外地旅游,更多的则是去近郊果园里参加采摘活动,春天去樱桃园里摘樱桃,夏秋季节则专门去桃园、枣园、苹果园里买水果,主要目的则是为了享受亲自从树上采摘的过程。后来妻子买了自己的专车,我们就开车去远郊,找一片野地去挖野菜,或者征求园主的同意,试手体验菜农、果农的打理操作过程。这种野外体察的粗放式轻体力劳动,我只要遇上了就抑制不住想亲自尝试一下的冲动。在大津口的山村里,帮人收花生、摘苹果、打板栗等等庄稼活儿,我都干过。这样的休闲方式充实而又有趣,劳动强度不大而快乐满满,特别是与庄稼人坦诚交流的过程,能让自己接地气,润泽的是作为宇宙生灵的生命之根,有益于开发挖掘自身潜在的亲和力和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我对田野体察的偏爱,在外出开会时也不时会表现出来。不论到了什么地方,只要条件允许,我都会利用暂时摆脱工作事务缠绕的时机,想办法去体验置身于田野享受内心放浪形骸的灵爽过程。参加贵州会议外出考察时,看到当地农民正在稻田头上脱稻穗,我会跑过去请求参与;在河南郑州,参加完在主办院校大礼堂里的开幕式,我动员同行者放弃乘大巴车,而专程步行田间小道回居住的宾馆,在途中感受麦田里那刚抽穗的小麦的青香。特别是在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我会充分利用开会考察的闲暇,去感受与山东农村不一样的田野风光,像青海的油菜花、新疆的向日葵、黑龙江的青纱帐等等。</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种野外体察的执著,有时候也会造成尴尬。举个例子,去东营参加全省师范教育研究会年会的时候,参加完开幕式,听过了领导的主题报告,看会议日程表,第二天是师范学校和中学校长的大会发言,下午分组讨论。我心里便独自盘算:滨州的无棣县是有名的“中国枣乡”,金丝小枣驰名中外,当时开发出的冬枣更加名噪一时,那完全不同于传统栽植方式的冬枣产业园,究竟是什么样子?就决定亲自去看看。于是第二天早饭后,我就喊着司机和随行人员一起去了无棣县。到了那里才发现,满坡满地的冬枣树,全是矮株密值,就如同稀播的玉米、高粱似的。我们像发现了新大陆,整个上午感受多多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回到滨州吃晚饭的时候,好几位高校同行见了我都问:</p><p class="ql-block"> “刘校长今天逃会干啥去了?”</p><p class="ql-block"> “你怎么知道?”</p><p class="ql-block"> “不光我,弟兄们都知道。”</p><p class="ql-block"> “上午会议宣布小组讨论名单,你老兄是高校组召集人,下午大家都到了小会议室,等了一下午,就召集人没露面。”一位同行补充说。</p><p class="ql-block"> “嘿嘿,去无棣考察冬枣了。这也是工作嘛。”</p><p class="ql-block"> “是是是,这个工作更重要!”</p><p class="ql-block"> 大家心领神会,互相调侃地打着哈哈。</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虽然不时会遇上尴尬,我却依然如故,遇上自认为不对路的会议安排,即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充分利用宝贵的出发时间考察体验有益于自我身心的生活内容。因为我认为,实地体察增长自我的见识,不但能调节身心,更重要的是有益于今后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无论参加什么会议,只要自己能说上话的时候,我都会提出有利于野外体察的建议内容。至今都忘不了参加全国新建本科高校联谊会常务理事会住在白洋淀芦苇荡深处荷香园里的那个夜晚,远离了城市的繁闹嘈杂,充分地体验着置身于沃野水域的静谧与浪漫。月光里坐在绿丝轻摇的垂杨下,感受着轻风拂面的温馨,真的能够体验到和大自然对话的神秘:此时此刻,你可以不受任何干扰的去思考,去回忆,去想象,让身心游离得漫无边际……</p><p class="ql-block"> 总之,田野体察是我最喜欢的亲近自然的方式之一。因为它能够让你充分感受到直面大自然的惬意,可以躲避开城市的喧嚣,暂且忘却世俗的累心烦心事,感受那种无拘无束随心恣意的怡悦,进而真正直到调节自我身心的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