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天雪地育军马(上篇)  杨传刚

古画石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中苏关糸破裂。苏联撤回了专家,切断了对中国的一切援助并开始向中国逼债。当时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又刚刚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工业化体糸不完备,公路交通也很落后。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央军委提出"军队要实现骡马化"。当时中国有22个军马场,为了惯彻军委命令,解放军总后勤部给军马场下达了"以养马为主"的经营方针。为了能自力更生既能解决人的吃饭问题,还可以解决马群的饲草料问题又提出了“以养马为主,农牧结合,多种经营"的指导方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自此,全国军马场掀起了"我爱马场,我爱马,马场就是我的家,为保国防养军马"的热潮。特别是年青人都纷纷写"申请书","决心书″要求到放牧一线。当一名牧马人,骑马飞奔在草原上风驰电挈,常人看来,好不风流潇洒,招人羡慕。其实,放牧马群是一个非常辛苦,危险,责任重大的工作。组织上对牧马人的选择条件很高,既要年青体强,又要思想觉悟高,还必须有很强的责任心。</p> <p class="ql-block">1972年冬天,我被分配到伊吾軍马场三连。三连是一个养马连队,存栏马1600多匹,有七个放牧班,其中一个女子放牧班。我被安排到九班。我们班六个人,我年龄最小,班长和其它几位老大哥对我特别好,特别照顾我。</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马群驻地座落在东天山小馬圈沟口的山腰上。我们群有220匹母马,17匹公马,是一个核心生产母马群。有12匹骑马,每个人有两匹座骑。还有供我们喝牛奶的四头奶牛。另外,还有五峰骆驼,进入冬季,大雪封山,一切生活、生产物资全凭用骆驼从几十公里外的连部所在地运回来。</p> <p class="ql-block">根据上级要求进入冬季,马群采取野外放牧加人工补饲的方法进行管理。野外放牧必须做到"人不离群,群不离人,以保证马群安全"。</p> <p class="ql-block">冬季补饲,每匹母马每天补青割燕麦草、脱谷大麦草不少于三公斤,补精饲料(豌豆,大麦、青稞混合粉碎后拌上⻣粉、盐)1.5公斤。种公马的待遇相对要高很多,精饲料不少于三公斤,还要拌上一些胡萝卜或鸡旦。</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冬天特别的冷,零下30几度很普遍,零下40几度也很常见,滴水成冰。所有门上的金属把手都用棉布包住,否则,皮肤挨上就会被沾住。我们每天轮流到野外放牧,在家的人要管理好奶牛、骆驼和十几匹骑马。另外,还要将马圈打扫干净,将前一天马群在马圈中产生的糞便,吃剩的草渣、料渣彻底清理干净,然后,用马车拉出来堆积在一起,开春后农业班的人会将这些肥料运输到农田里。马圈清理干净后,从秋季已蓄存好的草垛上将草装车拉到马圈洒在已清扫干净的沿墙一周的地方。马圈中间一长排木槽,将拌合好的精饲料按补饲标准均匀地洒在槽里。这些都做完了,我们将马圈门关好等待着马群归来。</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工作忙完了,太阳快落山时,野外放牧的马群就该回来了。每当这时我喜欢爬上房顶,房顶有一个观望台,站在观望台上环顾四周可以看得很远、很远。特别是冬天,草原被厚厚的积雪覆盖,洁白无瑕。无穷无尽的雪,无边无际的白,无时无刻的寒冷,这是天赐给大地的衣裳。极目眺望,一切都清晰可见,一目了然。天气晴朗,有时可以看见野兔在雪地上蹦蹦跳跳,雪原上边跑边东张西望的火红的狐狸犹为显眼。有时也能看见成群的天山马鹿从森林里钻出来觅食。</p> <p class="ql-block">  远处的雪山、冰峰直刺蓝天,此时已退去了强光下的清冷和寒凛的咄咄逼人。落日前绚烂的红霞照耀在雪山上,像极了一位冰清王洁的姑娘披上了一件薄薄的红纱,雪山山腰处挂着几团雪白的云彩,也被映成了玫瑰红色,还镶上了亮晶晶的花边,像绣在姑娘纱裙上的美丽图案。雪山下的原始森林树冠上顶着皑皑白雪,在雪雾缭绕中,森林吐纳着氤氲的气息,更加青黛含翠,静谧朦胧。金色的霞光铺洒在高山、森林、雪原上,明暗相间,色彩斑斓,在天空绚丽的彩霞映衬下构成了一幅非人力所为的绝美的水墨画。我仿佛也置身于这美妙的童话世界中。</p> <p class="ql-block">马群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开始喂种公马。这些公马可都是宝贝,每一匹都是技术人员从几千匹公马中筛选出来的,种公马的优劣决定着它的家庭成员们的配种受胎率。挑选种公马时,技术人员会对每一匹种公马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为他们分配妻子的数量,约10一15匹之间,能者多劳。另外,根据公马被毛的颜色尽量给它分配同色的妻子。</p> <p class="ql-block">  每个小群组成后就是一个小家庭,种公马是主人,母马一生相随,可长达十多年之久,直到失去生育能力或遭遇意外被自然淘汰。这个群体里不允许外来者入侵,如有别的公马闯入欲对群里的母马有不规行为,主人会以死相博,打得皮开肉绽也不会退缩,直到把插足者赶出自己的势力范围。也曾发生过由于打斗过于激烈致残、致死的现象。一匹种公马只有保护住它的领地、妻子、孩子才有尊严,才能被家庭成员尊重。</p> <p class="ql-block">为了公马方便吃料,每匹公马我们都为它们制作了一个像水桶一样的帆布料兜儿,兜上装一根皮绳,用红油漆在兜上写上公马的编号。这样可以根据每匹马的身体状况,疫病防治要求进行食物和药物调整。</p> <p class="ql-block">  这时17匹公马已全数来到料房门口,排好队安静地等待着。随着喊号声,对应的公马会走过来,我们将料兜一一挂在马脖子上,马嘴巴伸进兜里,一点也不浪费,还避免了一起饲喂时打驾,强者多吃,弱者少吃的状况。俗话说"一个槽上拴不住两个叫驴"。兜里的食物吃完它们都会主动走到人跟前寻求帮助取下料兜,料兜一旦取下,它们都会一个直立转身,跳跃或撒腿后踢然后飞奔而去,一改讨要食物时的乖巧、温柔。公马喂完后可以打开圈门,将马群放进圈中吃草吃料了。</p> <p class="ql-block">按照放牧要求,马群吃完草料休息一会儿,就要将马群放出去野牧,马无夜草不肥。夜间放牧要求必须人不离群。</p> <p class="ql-block">今晚轮到我上夜班, 冬季夜间放牧最重要的是做好防寒措施。我将冬天平时穿的保暧衣服全部穿上,又将冬季野外雪地放牧的皮大衣皮裤穿上,这套老羊皮制作的皮衣、皮裤毛朝里,皮面朝外,穿上后,皮裤的腰顶到脖子上,皮大衣拖在地上,这套衣服重量近二十公斤。然后再穿上毛袜子毡靴,戴上带护鼻的皮帽子、老羊皮手套。装备完成后,人走路只能一点一点的挪动。最后,必须带上的两件装备一是强光手电,二是连部配发给马群防狼用的七九式步枪。韩雪明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