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份琼山中学高三生物备课组<br>第2次教研活动记录<br>主题:高三备考暨海口市高考调研<br>时间:2021年12月21日<br>主讲人:丁亚凤<br>参与人:高中生物组、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领导和生物科专家<br>地 点:科组办公室<div>授课教师:蔡欣学</div><div>主讲内容:</div> 面对新教材,在新高考模式背景下,结合本校的高中生生物教学实际,在开学的之前,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坚持以生物学学科素养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与水平。我们结合2021届高三生物的备考经验,本备课组坚持落实以人为本,深钻教材,构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理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注重学科特点,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合作精神、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并为全面提升我校高中生物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为充分做好备考工作,我们高三生物备课组特制定2021至2022年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计划。 一、基本思想和思路<br>1.总体目标:落实2017版《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结合高中生物开课情况,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落实跟进式教学指导,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努力提高教师的研究、指导、管理、服务水平。<br>2.分段目标:高三阶段,完善和落实高考一、二轮复习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抓好常规教学,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构建和谐课堂,完善差异教学措施,提高课堂效益。<br>二、具体措施<br>(一)准确定位,因材施教:<br>根据近几年的靠考试题分析,海南高考难度系数为6:3:1,结合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的高考要求,本高三生物备课组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学科综合基础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二大发散思维方向,即立足课本,以课时单个基础知识点和课时知识结构为中心,努力把教材相关的前后知识联系在一起,把教材与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系统的三大知识板块。每一单元围绕单元知识重点、难点、知识结构构建单元知识网络,进行单元检测且及时反馈,了解学生疑难、改进教学策略。<br>针对我校学生基础不扎实的实际情况,在第一轮单元复习时基本课本顺序为主线条,从落实基础知识开始,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逐渐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复习课质量。此外,对于班内少数学有余力的同学,老师可以提供一些要求比较高的练习。争取高考试卷上的20%。而对于少数基础较差的同学,则相反。<br>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高三备课组继续团结协作,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优势。坚持集体备课,分章节由专门老师负责有关的知识点扫描、教案和统一练习、测试,遇到问题共同研究解决<br>(二)教学策略<br>1、抓好基础<br>高考不管怎么考,基础知识始终少不了,能力的培养,更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历年的高考卷上也体现了这一点,尤其是这两年海南高考卷更体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从基础中考察结合识记生活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在第一轮复习时,我们对于基本知识点逐章逐节进行复习,虽然不分文理,生物学科需要理科思维,但也要把一些基本的记忆类知识掌握,只要记忆模块不丢分,才能结合基础知识完成进一步的提升。今年,我们在每一章复习完时,都进行基本功测试。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和掌握。<br>2、方法指导<br>在高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以往高三学生的困惑表现在:有的同学花了时间在生物上,就是学不好,不知该如何来学生物;还有的同学是题目看上去会的,也理解的,就是不知如何来解题。这些都说明了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学习方法和解题的技巧与方法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掌握的。这都需要老师在平常的复习中和练习中加以指导和归类总结。<br>3、做好课后的辅导工作。<br>高三的教学工作是繁重的,但在课堂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应在一轮复习中能完成每个人答题卡的面批和面评;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师生帮扶、生生帮扶方式,以2-5个为集体单位做到每个学期2次左右的基础辅导。<br>4.做好习题训练及讲评<br>主要从周考、月考及金太阳单元测试三方面进行训练。其中周考及月考部分由备课组老师轮流进行命题,试题设计上讲究适量、适合测试目标,以夯实基础为主要目标。对每一层次知识再现题、变式训练题及新情境训练题也应精心选取。知识再现题有利于巩固学生已有知识,促进学生识记水平的提高;变式训练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及发散思维能力;而新情境训练题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用书本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科研问题。<br>在试卷的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结合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到易错题的讲解活动中,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真实理解错误,并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br>三、复习安排<br>第一轮:2021.9.1-2022.3.15;<br>第二轮:2022.3.16-5.16<br>第三轮:2022.5.17-6.4<br>四、备课组教研活动安排(略) 今天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相关领导和生物科专家在本校进行了随堂听课。高三教师都积极备课,本次高三听了蔡欣学老师的复课。<div><br><div>蔡老师首先提出了“基因与性状是什么关系”直接切入本节课课题。然后回顾知识DNA的复制和基因的表达过程,提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引导学生书写中心法则,并提供课本资料书写补充中心法则。以问题“所有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情况一样吗?”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并提出同一生物细胞分化后遗传信息传递情况也有所差异。接着通过精选新冠病毒为背景的习题及时进行训练巩固中心法则知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然后通过实例分析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两个途径,并要求学生构建相关概念模型,同样进行习题训练及时巩固知识?再以多个实例引导学生生成表观遗传的概念和特征。<br></div></div> 会后,在生物教研办公室,相关专家和生物组进行课后主题研讨。 丁亚凤组长首先代表学校和生物组欢迎专家组的到来,然后专家组进行本组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调研的评课和主题研讨。 蔡欣学老师对本次的复习内容进行了简单阐述,并提出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疑惑。 各兄弟学校老师和专家进行了点评和交流 符碧教授进行总结:<br>两位老师的功底非常扎实。陈珠老师的课有很强的承上启下,特别是启下,这非常符合大单元教学的理念。但是在选择视频资源时一定要考虑所选择资源的作用效果,本节课是实验教学,老师应该跳脱教材的限制优化整合,是否考虑直接上实验课而不是理论讲实验。蔡欣学老师的课注重环环相扣,整节课滴水不漏,具有逻辑性。运用到概念模型,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本节课中教学案例多,创设情境是亮点,但本身内容不难的话应加快进度,突出复习课的特点,增大容量,不用每个点都由老师来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