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帖 建立在仇恨上的悲剧——乌克兰与俄罗斯的恩怨

老吴漫谈录

<div>(全文旨在从一个角度梳理历史,不是全面剖析俄乌战争,我也没这个能力。)</div><div> 2022年2月24日,是30年未有之大震荡。俄罗斯发动了对乌克兰的战争。曾经苏联的两个加盟国家而今是兵戎相见。各路人马,各大平台是沸沸扬扬。不同立场,不同政见吵得不可开交。<div> 关于这场战争,其本身的内容,网上已经是非常丰富。今天我从我自己浅薄的知识来谈一谈,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刻骨仇恨”。或许能发现一点除开“兵贵神速”之外的东西。</div></div> 首先说结论:乌克兰的建立,因为生于“仇恨”,所以注定悲惨命运。 <b>关于乌克兰民族的耻辱与反抗</b> 简单来讲:主体民族就是斯拉夫人,问题在于宗教截然不同。俄国的主体信仰是东正教,但在乌克兰,有不少上层贵族信仰的是天主教,宗教信仰不同,让他们跟沙皇俄国离心离德。<div>  事情得从18世纪说起,18世纪后期,俄国迅速崛起,并频频插手欧洲事务。从俄国到欧洲,乌克兰是必经之路<b>(推荐一本书《欧洲之门》)</b>,为了保障自己前进的道路。18世纪末,俄国沙皇开始在乌克兰全境推行俄罗斯化政策,天主教被禁绝,沙皇要从文化上彻底同化乌克兰地区。<br> 当时,俄国人管这里的人叫“小罗斯人”,明显带有侮辱的色彩。<br></div> 但是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br> 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民族国家”的概念迅速在欧洲蔓延开来。简单来说,我跟你不一样,不是一个民族,我就有权利建立自己的国家。乌克兰当地不少人也抱着这样的想法,宗教不同,语言不同,还被俄国这么压制,与其这样,还不如独立算了。<br> 这想法不管多美好,但只代表少数上层精英和知识分子,而且俄国实力强大,硬碰硬肯定不行,这些知识分子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既然俄国禁止当地人说土话,他们偏偏去整理搜集大量的当地方言,并坚持用这样的语言发表作品。<br>  在知识分子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叫塔拉斯·舍甫琴科的诗人。他的一生很多时候在圣彼得堡度过,但舍甫琴科一直惦记着祖国乌克兰,他写的诗歌剧本,绝大多数都是用乌克兰当地的土话写出来的。他的努力极大地鼓舞了乌克兰的民族主义者,他被当成乌克兰的英雄,甚至乌克兰语之父。 <b>西边的拱火者——奥匈帝国</b> 知识分子,虽然可以在文化上尽力争取乌克兰的自由,但是乌克兰要想独立,光靠笔杆子肯定不行。就在这个时候,西边的奥匈帝国发生着一系列变故,并影响了乌克兰今后的命运。<div>  在当时,奥匈境内的斯拉夫人主要聚居地叫加利西亚,这地方就在现在的西乌克兰,是整个奥匈帝国最穷最落后的地方,当地斯拉夫人对奥匈统治者非常不满。</div> 自打民族主义的思潮席卷欧洲,俄罗斯帝国国力蒸蒸日上,这些加利西亚的斯拉夫人看到奥匈帝国的衰落和沙俄的强大,于是要求自主建国,或者干脆并入俄罗斯,为此奥匈帝国进行一系列残酷的镇压。<br> 正如前面所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的,奥匈帝国也采用了一系列怀柔政策,比如承认这些斯拉夫人跟俄国的深刻关系。为普希金立像。<br>  除了文化上的怀柔,奥匈也给了当地很多优待,但是即使如此,当地民族主义情绪依然高涨,这其中不少人主张“并入俄国”,俄国本来就强大,甚至被称为“恐怖的压路机”。要是加利西亚再给并过去,那就太可怕了。 既然武力,文化都勉强不了,奥匈帝国的统治者意识到,需要从精神方面下手,人为创造一个概念,那就是<div>  “加利西亚的斯拉夫人跟俄国人不一样”,</div><div> 就这样,他们制造出了“乌克兰人”的概念,他们盘算就算加利西亚将来要独立出去,那也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充当奥匈跟俄国之间的缓冲。<br> 有了乌克兰人这个概念,奥匈帝国就跟加利西亚当地人宣传说,你们不是俄国人,是乌克兰人!在经历日复一日地宣传后,当地人渐渐接受了这样的想法。<br>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俄罗斯周边,凡是信仰天主教的地方,之前都被沙俄在文化上打压的厉害,却又害怕沙俄的武力。一听说有“乌克兰人”这样的概念,纷纷在心理上跟俄国人划清界限,再加上,背后有大国奥匈,腰杆就硬气多了。<br> 1890年,两名加里西亚代表第一次公开宣言表示他们不是俄罗斯人,而是乌克兰人。不过,这会儿的乌克兰,也还只是地理概念,并没有形成国家。</div> <b>仇恨是个筐,各路人马往里装</b> 20世纪初,奥匈跟德国紧密团结。当时的欧洲大陆火药味正浓,德奥着手制定日后同俄国的战争计划。按照德国人的想法,“乌克兰人”这个概念很好用,它可以团结一切在东方沙皇俄国的仇恨分子,将所有仇视俄罗斯的人都归到“乌克兰”这个旗帜下。<br>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利用这一点大做文章。德国东线参谋长霍夫曼将军曾经对记者说:“事实上乌克兰是我们创造的产物,而根本不是什么当地人民自己的意志。我们创造乌克兰,是为了可以至少和一部分的俄罗斯达成停战,从而缓和东线战场压力。” 可以说,乌克兰近代的悲惨历史,跟他们这样建立在仇恨俄国基础上的民族主义关系非常大。19世纪以来,民族主义思潮兴起,有的民族主义建立在对本国土地的热爱之上,这样发展出来的国家,<br> 但是乌克兰却是建立在仇恨基础上,这为乌克兰的命运多舛埋下了伏笔。<br> 1917年,俄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革命,乌克兰当地的俄国势力被扫荡一空,在德国扶植下,当地的民族主义者终于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这些民族主义者内部又是好几个派别,所以建立的好几个政权彼此争权夺利,像什么乌克兰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等等。<br>  后来,随着德国战败,这些政权失去了西方的依靠,并在随后的几年内被新成立的苏联击败,1922年,乌克兰并入苏维埃联盟,存在了短短几年的乌克兰民族政权就此寿终正寝。 不久之后,流亡在外的乌克兰各路政权领导人在维也纳开会,成立了一个非常极端的乌克兰民族主义组织,这个组织的目标是不择手段赶走乌克兰土地上的俄罗斯人,让乌克兰人自己建国,本质上还是“仇恨俄国”。<br> 但问题也不是单向的,苏联在1930年代做了很多损人利己的事,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和德国一起瓜分波兰。其中最令乌克兰人憎恶苏联的,莫过于乌克兰的大饥荒。二战期间,当德军攻占基辅时,乌克兰老百姓拿着牛奶、面包和盐欢迎攻占他们的德军。如果不是希特勒对斯拉夫民族有着极端仇视,乌克兰的命运又要被改写。<br>  值得一说的是,即便德国党卫军暴行累累,乌克兰民族主义游击队打德国人,也打俄国人,甚至苏军元帅瓦图京就死在他们手底下,这些游击队不管如何,目的也还是在赶走俄国人,建立独立的乌克兰国家。 在这样仇视俄国的思想下建立的乌克兰国,又挨着俄国,这样的苦难也就是注定了。今天的乌克兰想要加入北约,也是这样的思想在做引导。<div> 回想90年前,刚刚建立不到30年的波兰坚守中立,认为“华沙距离柏林不会比距离莫斯科近一公里。”结果被德苏两国瓜分。这一情节让乌克兰刻骨铭心,在仇视俄国的思想下,乌克兰的行为并不让人感到奇怪。<div>  一百多年的历史中,倒霉的也就是乌克兰当地的民众,这也算是历史“沉重的遗产”吧。</div></div> 最后我要说,曾经,一战被称为“终结一切战争的战争”,不幸的是,停战20年后,更为恐怖的二战爆发。进入战后的时光,大大小小的局部战争更是没有停过,但结局几乎都是以发动战争的一方失败而告终,亦或是陷入泥淖。朝鲜、越南、阿富汗、中东都是拖垮帝国主义的沼泽。战争从来不是,也不能可能是解决争端的办法。<div>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孙子曰:“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希望最终两国能坐下来,历经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