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被寒冬裹夹的假期,已早早不了了之。</p><p class="ql-block">新买的毛笔,写了几页纸,便被搁置。书桌上的书,指尖还未碰触,业已蒙尘。对假期满满当当的安排,未成一件,却还是回到了规规矩矩的校园生活。</p><p class="ql-block">似乎,平凡之人,该有平凡的道理。</p><p class="ql-block">对时间没有概念,时间也就抛弃了我们。这不,又一个一事无成的假期远去。</p> <p class="ql-block">近几日,作息开始规律,时间相对完整,总觉得应该干点“正事”。而假期里唯一值得炫耀的不过是追了一部红色正剧《觉醒年代》,感慨颇多,思虑良深。不写点什么,一吐为快,似乎总没有办法看新书,追新剧。索性,絮叨一番,聊以自慰。</p> <p class="ql-block">《觉醒年代》的大火,当是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这个寒假,给了我自由挥霍的时间,在熬了几个日夜后,我追完了这部剧,对自我的人生价值以及现有生活皆有了全新的思考与认识。而这部剧大到价值追求、责任使命、情怀担当,小到夫妻相处、择友交友、家庭教育都带给我诸多启示。</p> <p class="ql-block">剧中让我印象深的片段很多,也数次热血沸腾抑或热泪盈眶。如抖音上很多文案所说的那样:从没想过历史书中短短几行字,却是他们真实为之奋斗的一生。在看了这部剧后,方才体悟到历史的厚重感,被他们崇高的精神所震撼。</p><p class="ql-block">于青年人而言,剧中这么两个片段启发最深。一是蔡元培先生在北大的就职演说,原文字字珠玑,醍醐灌顶。他对学生们提出三点要求:一曰抱定宗旨,希望学生们志存高远,不为做官求学,不为致富求学,不为虚名求学。求学的宗旨不可以不正大。二曰砥砺德行,希望学生们品行谨严,束身自爱,且卓越之人,更当以身作则。三曰敬爱师友,要求学生们以诚相待,敬礼有加。回顾我的大学生活,虽然算不上虚度,但因缺少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对自我的约束管制,过的相对懒散随意。平日里将书籍束之高阁,而在校的考试,则几乎都是考前突击。如果让我对正在上学的小友们说几句话,我一定会劝导他们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往图书馆跑勤快一点。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大学正是读书时,当摒弃外界的诱惑,一头扎进书堆里,与先贤对话,与哲人交流。步入社会后的我们方知,功利性的读书索然无味,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我们将有意无意的总要去面对。</p> <p class="ql-block">二则是陈独秀先生送别两个儿子的镜头,这也是本剧当中最燃的一个片段。.延年和乔年两兄弟的谢幕,现实与未来交叉混剪。一边是他们西装革履,笑容灿烂,奔赴法国求学,一边是他们衣衫褴褛,满身血污,奔赴刑场行刑。回望的镜头,他们眼神坚定,乐观自信,仿佛已经看到了几十年后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听闻,乔年在牺牲之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就让我们的子孙后辈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这盛世已如他们所愿,但他们却无法享受这份喜悦。看了这部剧后,我的脑海中时常闪现郭心刚、白兰、延年、乔年、柳眉等青年学子的形象,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春的意义,感受到了青春的活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都曾留下他们奔走呼号的身影。他们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是卓越富丽的一生。时局虽有不同,我们不再需要向他们一样为民众觉醒、民族存亡而忧心甚至牺牲自我。可我们在享受前人浴血奋战、英勇就义带来的一份安宁生活时,是不是应该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质量?</p> <p class="ql-block">行至三十,已逐渐能够接受自己的平凡,但平凡并不意味着消极。对生活充满热情、激情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活着的要义。陈独秀、李大钊先生在北京远郊分别之际,看到满目疮痍、民生艰难,失声痛哭。陈独秀先生作为当时青年人的领袖,《新青年》杂志的创办者,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他的生活水平可以说不低,但他却将毕生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上,不为其他,只为普罗大众能够拥有人的快乐、人的权利、人的尊严。他与李大钊先生的信仰与理想终究感染了一代青年,让他们同样选择捐躯赴国难。此时此刻,我不由得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那一段振奋人心的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p class="ql-block">对待我们个人的人生,我们理应向斗士一样,为自己所热爱的挥洒汗珠。不要害怕孤注一掷,不要害怕挫折失败。每个人经历的所有,都会成为成长的勋章,教我们成就更好的自我。</p> <p class="ql-block">同样,这部剧在交友上也启示我:君子和而不同。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志同道合,行动上相互支持。而胡适先生与他们总是意见分歧,但却又始终尊重彼此、推心置腹。我们在平素的生活当中,总爱要求朋友与自己同频共振,总爱要求朋友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主观强加无疑会使朋友感到压力。每个人的生活环境、经历境遇不同,我们应该试着去理解并尊重,可以有自己的主见与立场,但应确保朋友在身边呼吸是自由的、相处是轻松的,这样才能酿造良性而长久发展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一部好剧,一段历史,只言片语,三两感悟。愿我们行走这人世间,都能接受自己的平凡,于平凡中努力生活,保持热爱,让自己这短短的一生无愧、无悔、无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