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作 者 简 介</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陈启直,又名陈敬毅、浙东舍人、淼公、半痴,祖籍浙江余姚,1948年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大学本科毕业,研究生学历,大学讲师、客座教授。当过插队知青、工人、大学教师。出版过美学专著《艺术王国里的上帝》、政论译文集《跬步集》、文学作品集《蹭戏》。通晓英语和俄语,在《孔子研究》等杂志上发表过多篇译文。幼从塾学,4岁学书,长于行草,有多篇书法作品参展、发表。退休前为江苏省委机关干部。</b></p> <p class="ql-block"> 与友人切蹉技艺</p> <p class="ql-block"> 与友人切蹉技艺</p> <p class="ql-block">在扬子石化公司,题写“扬子石化 国之重宝”</p> <p class="ql-block">在无钖一小镇休憩</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 泛舟书海愉自乐</b></p><p class="ql-block"> 敬毅</p><p class="ql-block"> 一次,在金陵求雨山观林散之先生书法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看着看着似乎线条动了起来,有一股神韵流走在字里行间,紧接着就有一种愉悦的情愫在心灵中浮现,神奇得有点不可思议!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一个老者的家里欣赏武中奇先生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这恐怕就是艺术欣赏时的心灵观照吧,是一种线条抽象艺术特有的审美感受,具有感天地泣鬼神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书法,据有的专家说,是中国特有的艺术。然而笔者孤陋寡闻,听说古埃及、俄罗斯也有书法,日本有片假名、韩国有韩文书法,亦即那些民族文字的艺术表现,有的也很漂亮。但是以笔墨、宣纸作为工具,以线条作为符号语言,表现汉字抽象美的艺术,只有中国了。笔者于书法是外行,不过幼承塾学,练过几日毛笔字,不敢妄称书法,说是一个忝列书法的爱好者,恐怕还只是一种真诚的奢望。</p><p class="ql-block"> 书法,究竟如何定义,学界各有旗帜。有说是书画同门,意为中国的国画和书法都是用毛笔、宣纸和墨作为工具或媒介,又常在画面上用书法题字,或点晴,或润色,或增辉,故有人称之为画之余,类同于词为诗余之义。有严谨的学者定义为“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陈振濂《线条的世界》)。此说法概括力较强,然而没有凸现书法作为艺术的特质,在外延上亦有问题,例如日本的片假名书写是不是书法。如果不是,中日书法交流中为何选入?等等,吾等门外汉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 门外汉不甘寂寞,又一问:书法在众多时空艺术中,又以何种特质來展示自己的美学意义。有人说它是空间艺术,因为它凝冻于宣纸中,是如同绘画、雕塑等一样,在空间中来表现美的。然而它又不同于那些具像的、以人和外在自然物为表现对象的绘画雕塑艺术。故有人又说它是时间艺术,因为它是通过线条的流变来体现一种“意味”的,类似于音乐和文学。笔者认为,它是以空间表现时间的抽象艺术。从外壳来看它是平面空间的视觉艺术,然而在这种似乎静止的对象物中,我们看到了艺术流的灵动,恰如在王维的《山居秋暝》诗句中,不仅联想到明月、秋雨、清泉……等众多意象,而且又可感受到这些画面背后作者恬淡、闲适、宁静的心灵世界。说它是抽象的,因为它书写的已不再只是汉字,而是通过汉字线条的粗细、斜正、枯湿,字的大小、疏密、正草,行笔的疾徐、提顿、迂廻,章法布局中的留白、排列的松紧等一系列的辩证关系,来展示其动态美的艺术。书法书写的内容往往以古诗文或自撰诗文为主,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豪放性诗文适合大草和雄浑的书法来表现,隽永、婉约而秀美的诗文,适合行书或行草书来表现。而哲理性较强的诗文则适用篆碑隶。但是书法美一般是脱离事物的表象而突现自己的审美特质的。我们看到的已不是一首诗、一篇文,不是汉字的连缀,而是一部韵律优美的音乐。那些汉字的线条,犹如音符的强弱、长短,音阶的高低、平滑、颤动等旋律组成的一部绝妙的音乐。从这个意义上说,好的书法作品,其实是凝冻在画面上的音乐。古代书法家大多是懂音律或诗歌格律的名家。他们虽然也表现前人的诗文,但大多是书写自己的诗文,把镕铸在自己诗文中的情感、意境和韵律展现出来。书法不是做出来的,甚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作者审美情趣的折射,感情的流淌。常常在某种场合听到某专家写完一幅书法作品后,说这个地方加入了米芾的元素,那个地方加入王铎的元素。笔者对此种说法表示怀疑,艺术作品难道是支离破碎地拼凑物,创作的时候会想到这样那样?米芾说自己是遍临各家之帖,然后融会贯通,一气呵成,己不知谁家之物。不知谁家之物,方能是自己的独树,是之谓“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怎么可能创作时会想到这个元素,那个元素呢?</p><p class="ql-block">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得意而忘形”,是“象外之意”“意外之韵”。美国著名的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是什么?艺术是有“意味的的形式”。形式只是意味的物质表现和载体。而“意味”才是艺术的真正的灵魂。意味,包含意和味,就是承载的社会意义和审美趣味。从受众群体和创作主体的审美选择来说,有人喜欢古朴,有人喜欢秀美,有人喜欢雄壮,有人喜欢沉静,有人喜欢明快。不同的审美范畴都有其美学价值。人们在丰子愷的字画中领受到一种童趣和天真,在弘一法师的字中领悟到一种静寂和禅定,在米芾的字中领略到一种奇峭和劲拔,在黄庭坚的字中感受到一种开张和奔放,在颜真卿的字中体会到稳健和敦厚,在怀素的字中经历暴风骤雨和笔走龙蛇,在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中醉心于清丽和雅致……这些都是“意味”。这不是某些名家在那里忸怩做作的结果。那是做字,不是书法;那些离散的线条堆起,也不是书法。书法是作者审美理想的任性而发,随意流淌,或者如孙过庭说的,是“心手双畅”,心动于中,而行笔于手。没有这种心手的畅达和自然流淌,哪有书法?</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书坛可以说乱象丛生,良莠不齐,杂色纷呈。既有芬芳,又有异气。既有奇葩,又有稗草。既有伯牙绝弦,又有南郭滥竽。可谓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经年潜心书海、颖脱难掩的老者,亦有才华横溢、喷薄而出的新秀。用赤橙黄绿青蓝紫,各色俱全来形容当今书法界,也许不无不当。</p><p class="ql-block"> 观李刚田先生的篆刻,犹如回到秦汉。先生汉印的古朴老辣,走刀如庖丁解牛,目视神遇,游刃有余,方寸之地,舞之蹈之,自如旷达,叹为观止。更有以印为文,流利无间,如诗如画。</p><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偶见刘振涛先生的书法,着实吃惊不小。先生秉持绍基先生之体势又有创意,可谓刚劲、峭拔而又持成稳健。子贞之书,以隶法入手,现行草之势,内敛遒劲,蓄势外放,笔力雄健。常人学子贞往往吃力不讨好,难有其一、二。刘振涛先生可以说得其三昧,非一日之功。唯见不足,其选临子贞帖时,疑择瑜弃瑕,故篇章中美字集结较多,而参次跌宕欠缺。需知,书法艺术是一种元素互补、邪正相生的统一体,而不是美字集成。在美学上有维纳斯的断臂残缺美,有朦胧美的说法。全白、全美不是美,美与不美相统一才为美。书法作品更是各种对立因素的统一体,作者情感律动的对象化。有律动才有起伏,有起伏就会有瑕瑜,才会有整幅作品的跌宕多姿。仿宋体美术字之所以不美而俗,就在其字字规整。有人说田XX的字是丑书,这个评价有点过分。他的字,乍一看每一个字都很漂亮,但把“美”字集中在一起,就不是美,而是俗了。书法是人的情感韵律的对象化,情感是起伏变化的。鲁迅先生说,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书法亦是如此。王羲之《兰亭集序》如没有那些写得不怎么美的字,没有那些涂改的墨迹,就不是绝唱。这在黄庭坚的书法中尤为明显,单个字并不很美,甚至有瑕疵,整体上却美不胜收。这是因为书法是作者审美情趣的自然流淌。</p><p class="ql-block"> 近观郑晓华先生的《孙过庭〈书谱〉》教学片,感慨颇深。像郑先生这样对《书谱》研究之深,既示范体势的笔划走向,又解析其来龙去脉,更能剖文释义,追溯源头,讲经说法,释解“书谱”的审美追求和在书法史上的贡献,还能写得一手好字的书法家、书法教育家真的是凤毛麟角,难能可贵。笔者曾数遍临摹《书谱》,难得其精髓,除愚钝之外,无名师指点,亦是其因。经先生点拨,似有所悟。</p><p class="ql-block"> 凡此种种,皆为今日书坛之巍巍大观。</p><p class="ql-block"> 书法界向来为各路神仙聚会之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不必说。而装神弄鬼,故作奇特者,也大有其人。书法本来是文人雅集、各呈其美的圣物,而润笔费只是喜好者的馈资,现在却成了某些人赚钱的玩物。为了尽快地暴富,有的人流水作业,批量生产一批书法。有的艺术院校的学生,练字没两天,以奇制胜,怪字连连,甚至以丑为美,名为创新,实为哗宠。有的书法家打着创意的名头,生造汉字、奇字,以夺人眼球。有的草书名家更是奇想翩翩,把天花板、地板都视为宣纸墨迹所在,全方位地展示其令人炫目的时空墨团、墨猪、墨堆,自号曰创新。我们说书法是线条流走灵动的音乐,有书法家就把书法等同于音乐,在交响乐的巨响中挥毫泼墨,留下了散乱的线条堆集,无提顿使转,无疏密有致,更无枯湿浓淡,让老外目瞪口呆,不知何物。于是众人鼓噪,一片喧然。书法是书法家心中的音乐,但并不等同于实体音乐,更不是音乐的配制品!</p><p class="ql-block"> 书法与其他艺术一样,要创新,要有鲜明的个性和多样化的风格。但这种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继承;这种个性和风格的多样化,离不开书法作为线条抽象艺术的特质和审美特征。离开传统的创新是无本之末。没有审美特质的个性张扬和风格乱象,就是胡乱涂抹。书法是书者个性、文化和艺术素养的综合体现。近代一些书家大多是学养深厚的学者,商承祚、胡小石是古文字学家,沈尹默先生则是古典文学大师……。今人魏碑大家孙伯翔先生说,书法是人格、人品、人智、人心的表现,就是说功在字外。张旭光先生说,一个人掉进了钱眼,为利所困,绝然写不出好字。历史上书法大家鲜有用书法来谋利的,大都视为自我愉悦和以字会友的圣品。即便宋明以后市井商业文化兴起,那些大家主要也不是把书法作品作为商品等价物的。于佑任先生一个“不可随处小便”的弃置品,有人拣去剪拼成“小处不可随便”成了于先生的精品,先生闻言一笑了之。此说未经考证,不过足见于先生之旷达胸怀。启功先生听说有人在琉璃厂卖他的膺品,就说有人模仿我的字,说明我的字还有点价值,竟毫不在意。现在是市场经济,真正好的艺术品走向市场,按质论价,也无可厚非。如果有散之先生那种让你心动、情悦,在书法线条流走美的意境中留连、陶醉、沉迷的神品,就更值得我们去追捧、去赞美、去讴歌,奉若圭臬和神明,保持其永久的艺术魅力!这就是书法真正的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周慧珺先生草书千字文欣赏</b></p><p class="ql-block"> 敬毅</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当代书家中周慧珺先生的书法艺术可以说是独具一格,凤毛麟角,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新的创造。尤其是她的草书千字文更是锋芒颖脱,独领风骚,可称一绝。</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艺术,已超脱了汉字的表意层次,人们不再纠缠于它的具体形体和认知意义,而是在墨迹线条对立统一的流走中,展示秀美、壮阔、古朴等视觉的冲击和审美意味,是一种抽象的艺术符号,是艺术的第二自然。它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既在空间的延伸中展示其绘画般的美丽,又在时间的流变中表现其音乐般的韵律。几乎所有的艺术都是在对立统一中达到美的艺术境界的。绘画、建筑等艺术,运用空间不均匀分割、形体凸凹变化、色彩的反差等实现其美的韵味。音乐则是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曲直等音乐元素中产生旋律美的。文学利用词语的节律、情节的起伏、人物形象的对比等手段给人以艺术魅力。其他,诸如舞蹈、雕塑、篆刻等……莫不如此。</p><p class="ql-block"> 中国书法中的草书艺术,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形态。它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疏密、肥瘦、斜正、枯湿等,空间布局的白黑相间、行列的宽窄,字与字之间的大小、翕合、呼应、照看、避让、迁就,运笔的提顿、疾徐、涩畅等一系列对比反差手段,形成疏朗有致、错落间隔、张驰有度、跌宕多姿、灵动飘逸的审美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回味。</p><p class="ql-block"> 周慧珺先生的草书千字文,正是这种美的盛宴。我们以其中的一页“ 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崐崗,劍號巨闕,珠稱夜光 ”为例。这幅字可以说错落有致、疏密得当、跌宕起伏、布局精巧,在有限的空间中展现了无尽的韵味。露和霜,都有“雨”字头,一个粗厚,一个细疏,一个正,一个斜,可谓粗细有致,斜正得体。特别是霜的“雨”字头,斜得奇巧而又合理,与“结”的大开大合,相得益彰,妙不可言。金生麗水,采用小大排列,在布局上形成节奏感,而“麗”字的一撇,突兀而起,又顺势用三点写“比”,再小写“水”,提顿收笔,有戞然而止的余味。玉生崐崗,也是采取小大顺序与右边大开大张、奇异变形的“结”字形成对比,崐崗的“山”字偏旁部首,采取左右上下结构书写,既避免了行笔的呆板,又体现了呼应的效果。劍號二字均用中锋运行,枯笔行进,顺势拉长“虎”字一竪,既弥补了空间的疏荡,又造成隽永味长的效果。巨阙的“阙”字的“门”,看似空阔不连,却又不失照看之功。“珠稱夜光”四字,采用细粗、小大排列,突出粗写“稱”字,用张旭式逆锋在光中收笔,与右边的號字的一长竪形成对应,布白巧妙精当。</p><p class="ql-block"> 这幅字在行笔上以中锋为主,侧锋,偏锋和逆锋并用,或疾或徐,纵横捭阖,张驰有度,有张旭的外拓峭拔,散之的内歛蓄收之势,又有周先生自己新的创意,如字与字之间的避让、隐藏和迁就,行笔的浓淡和疏密等,确实是草书的精品佳作,值得推崇和欣赏。</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2px;">一 点 陋 见</b></p><p class="ql-block"> 敬毅</p><p class="ql-block"> 书法界确实有人故作丑态,以丑为美,但有的却是风格和审美形态的差异,如古朴,有的则是创新探索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不能一概而论。从审美范畴和趣味来说,喜欢高古的人说秀美是媚俗,而喜欢秀美的人说古朴的是丑书。这里有个审美取向问题。根本原因是书法艺术批评中的审美理论的缺失。书者不一定要在美学上钻研太深,但书法鉴赏和艺术批评界,却不能没有审美的理论导向。</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书法界有点儿类似于明初,大家对一味追求鲜于樞、赵孟頫的流丽秀美的风格不满意,于是就出现从章草中拓展的一批书家,如宋克、王宠、祝允明等人的另辟蹊径。当时的书界也是乱象丛生,但是在书法史上真正沉淀下来的还是董其昌、文徴明、王鐸等人。因为书法风格流派具有传承关系,变也只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多数人的价值取向,是内在的惯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中正平和与形而上的意味(徐复观)。这种文化惯性力量,在艺术审美观上也会突出地表现出来。</p><p class="ql-block"> 书法界有个现象,就是以日本人的书法为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前提是弟子确实有过师之处,我们自己要有点儿民族文化的自信。除了片假名书法,日本的汉字书法源头在中国,日本的汉字书法在某些线条的处理和用墨上确有其独到之处,但从审美价值来看,未必比中国强。人们趋之若鹜,主要在商业价值。因为作为抽象艺术的汉字书法,未融入世界主流艺术领域,尤其是欧美的艺术主流,还停留在表象,尚未进入真正“有意味的形式”(苏姗·朗格)的层次,只在华人社会和以汉字为书写艺术的国度和地区有一定的市场。</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0px;">置喙书法艺术审美——兼谈陈传席先生的《书坛点将录·启功》</b></p><p class="ql-block"> 浙东舍人</p><p class="ql-block"> 陈传席先生讲启功的字的缺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此文缺乏书法艺术的审美观照,亦即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的分析。书法艺术历来就有碑帖之争,主碑者斥帖派流丽秀美,主帖者斥碑者刀痕凿凿,朴而不功。其实书法艺术是人的情感的对象化,所谓技巧和手法都要服从于书者的审美追求和情感的律动,或古朴、或秀美、或壮丽,这些都是书法的审美形态。书法艺术重在节奏而造成的韵味,它类似于音乐,又不等同于音乐。它是笔墨线条的辨证运行而形成的韵律美。是所谓的“得意而忘形”,是流动的“美”,没有这种“有意味的形式”,就是“徒有其字”了。今人书者大多在“字形”上刻意追求,而不着力于线条组合透现出的韵味。</p><p class="ql-block"> 从这个角度来看,不能说启功先生的书法艺术的缺陷是因为没有习碑,而主要是在韵味上。启功先生的书法形体秀美,但确有线条简单,运笔上使转、提按、照应、避让等综合技法运用得不够等缺陷,因而缺少书法特有的跳动、飞逸的韵律美。清代宫廷圣传书法及其后人的字大多都有这种不足,看一看溥雪斋先生的字就清楚了,基本上是一个路子。但书法审美形态不只是一种古朴,而是风格各异的,秀美也是一种形态。书评者不能以个人的审美偏好来涵盖、取舍、褒贬别的审美形态。</p><p class="ql-block"> 这还涉及书法艺术如何定义的问题。中国美术学院的陈振濂先生把它定义为:“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这个定义简洁明了,很有概括力,但比较宽泛。按此定义,不书写汉字的就不是书法艺术了?那么日本片假名书法算不算书法,韩文书法、俄文书法算不算书法?各国文字,尤其是古老的文字,都有其书写的艺术形式。只不过汉字的书写艺术更具特质罢了。因为它己脱离表意层次,成为独特的抽象艺术。据我所知,在以俄文为语言工具的国度里,俄文也有书法艺术,而且古老优美,流传甚广。按照陈振濂先生的定义,石刻书法和墨迹书法都应该是书法。但是除了竹简,石刻书法基本上是以纸(绢)书法为母本,通过书丹和凿刻而转换为石碑文字艺术的。我不否认石刻书法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积极作用,它也有自身的审美趣味,但是与纸(绢)质原作的审美价值其实不是一回事,甚至相差甚远。如果说书法艺术是第二自然的话,书法的古碑拓片,就是第三、第四自然了。因此我把中国书法定义为“以笔墨、宣纸作为工具,以线条作为符号语言,表现汉字抽象美的艺术”。墨迹书法中的金石味,只是一种审美元素而已。</p><p class="ql-block"> 陈传席先生可能懂艺术史,却不太懂书法艺术的审美形态和本质(我不太主张用“书法美学”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美学就是美的哲学思考,各别艺术的审美类型,无独立的美学范畴)。他的这篇文章看起来像是闲谈杂论,旁敲侧击,缺乏理性的贯穿和美学的概括力。我也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p> <p class="ql-block">楷书:金·王寂《一剪梅·蔡州》</p> <p class="ql-block">唐楷(欧):家无所有黔长乐 世尽能思白不群</p> <p class="ql-block">唐楷(颜):杜甫诗《春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楷(虞):杜甫《春夜喜雨》</p> <p class="ql-block">小楷《兰亭集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小楷:王勃《滕王阁序》</p> <p class="ql-block">小楷:韩愈《原道》(上)</p> <p class="ql-block">小楷:韩愈《原道》(下)</p> <p class="ql-block">小行楷:《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p> <p class="ql-block">魏碑:李白《独坐敬亭山》</p> <p class="ql-block">隶书:</p><p class="ql-block"> 多少风云眼前过,江山依旧夕阳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隶书:舍得</p> <p class="ql-block">篆书:九秩望期颐 吟啸且徐行</p> <p class="ql-block">篆书: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篆书对联:<b>芝兰之室其香弥远</b></p><p class="ql-block"><b> 上德若谷泽被后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篆书:王之涣《登鹳雀楼》</p> <p class="ql-block">篆书+行草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行楷书:中堂</p> <p class="ql-block">行楷:王之涣登鹳雀楼</p> <p class="ql-block">行楷:毛泽东《沁园春·雪》(上)</p> <p class="ql-block">行楷:毛泽东《沁园春·雪》(下)</p> <p class="ql-block">行书:毛泽东《清平乐·会昌》(立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草书:王维《送元二使安西》</p> <p class="ql-block">行书:杜甫诗句《半入江风半入云》(横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草书:杜甫《望岳》</p> <p class="ql-block">行草:书年兄张晓铃大学毕业二十年诗《各领风骚一代贤》</p><p class="ql-block">(与李贺《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行书:李白《庐山瀑布》</p><p class="ql-block">(与王之涣凉州词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行草书:王之涣《凉州词》</p> <p class="ql-block">中堂行书:《新陋志铭·邸陋志锋》</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题签:屋后银杏叶又黄了</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行书《千字文》选一、</p><p class="ql-block">《千字文》选一、选二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行书《千字文》选二</p> <p class="ql-block">行书《千字文》选三</p><p class="ql-block">(选三、选四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行书《千字文》选四</p> <p class="ql-block">行书《千字文》选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书《千字文》选六</p> <p class="ql-block">行书《兰亭集序》(一)</p> <p class="ql-block">行书《兰亭集序》(二)</p> <p class="ql-block">行书《兰亭集序》(三)</p> <p class="ql-block">行书《兰亭集序》(四)</p> <p class="ql-block">扇面:观《外交风云》有感诗五首其一</p> <p class="ql-block">扇面:行书 自撰诗《观外交风云其五》</p> <p class="ql-block">题匾:上德若</p> <p class="ql-block">行书:佳句连缀</p> <p class="ql-block">横匾:曲水流觞</p> <p class="ql-block">横幅:敢为天下先</p> <p class="ql-block">行书:《浩然正气》</p> <p class="ql-block">草书横匾:翰墨飞逸</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横匾《芝兰香馥》</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横匾《琴棋书画》</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横匾:楚风汉骨(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横匾《随心所欲》</p> <p class="ql-block">行书:自撰诗</p> <p class="ql-block">行书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p> <p class="ql-block">章草:毛泽东《七律·送瘟神》其二</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兰亭集序》(一)</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兰亭集序》(二)</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杜甫《贫交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书:陈子昂《登幽州台歌》</p> <p class="ql-block">草书题匾</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对联《滕王阁序》佳句</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祝枝山诗“风物幽妍上郭宽…却道笼头无鹖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行草书:答晓铃兄诗一首:张公谓予骚情动,我曰夙愿萌心中,遗矢之年尚能饭,老而无齿仍咬松。</p> <p class="ql-block">自作诗:虎踞龙盘英雄地,风云际会正骋时,借笔写得山水綠,我曰此身是好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草书:清格言联璧: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钜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p> <p class="ql-block">草书: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毛泽东诗词</p> <p class="ql-block">草书金·王寂词《一剪梅·蔡州》</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片断)</p> <p class="ql-block">草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片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草书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片断)</p> <p class="ql-block">行草书杜牧《山行》</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毛泽东诗词《送瘟神其二》</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草书鲁迅诗《无题》</p><p class="ql-block">(独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附 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附一 :临帖选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从幼年开始受私塾先生和父亲的影响,开始临帖。他们均主张从唐楷临起,先大楷,后小楷。中学后基本上未写毛笔字。文革中因抄大字报,始重拾颜体楷书和赵孟頫行书。退休后专心临帖,大楷先后临过颜真卿《多宝塔》、欧阳询《九成宫》、赵孟頫《胆巴碑》,小楷临过锺绍京《灵飞经》、赵孟頫《道德经》,魏碑《张黑女墓志》,行书王羲之《十七帖》,草书张旭《古诗帖》、孙过庭《书谱》、王铎帖、何绍基帖,以及《史晨碑》、《</b><b>爨宝子碑》、《杨沂孙篆书帖》等部分隶篆帖。其中尤其喜爱《书谱》和何绍基的草书,故选登中临《书谱》和何绍基字各列两幅,其余临过的帖均为一幅。我临帖较乱,兴之所至,随兴而行,未能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故事倍而功半,后悔莫及,后人当引以为训。</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临魏晋楷书</p><p class="ql-block">(所有临帖每四幅占一页,共20幅 5页)</p> <p class="ql-block"> 临欧阳询《九成宫》(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石夫人墓志铭》(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赵之谦篆书(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史晨碑》(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张迁碑(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爨宝子碑(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王羲之十七帖</p> <p class="ql-block">临唐·孙过庭《书谱》选一</p> <p class="ql-block">临唐·孙过庭《书谱》选二</p> <p class="ql-block">临唐·张旭《肚痛帖》</p> <p class="ql-block">临唐·怀素自叙帖(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宋·米芾《多景楼》(部分)</p> <p class="ql-block">临明·张弼诗帖</p> <p class="ql-block">临明·王铎杜甫诗帖</p> <p class="ql-block">临清·何绍基对联</p> <p class="ql-block">临:周慧珺草书千字文(部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附二:往迹遗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除《采药逢三岛,寻真遇九仙》占一页外,余皆兩幅占一页)</b></p> <p class="ql-block">梁武帝对联,为霍玉林老师而作(2000年左右的作品)</p><p class="ql-block">(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诗(2000年左右的作品)(与李白《朝发白帝城》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行楷书:王维《山居秋暝》(2000年左右的作品)(与杜甫《春夜喜雨》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杜甫《春夜喜雨》(2000年左右作品)</p> <p class="ql-block">张继《枫桥夜泊》(2001年的作品)(与杜甫《贫交行》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 自撰诗(2005年作品)(与佳句联缀《艺林妙品诗书花…》共占一页)</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附录三:篆刻习作选登(两幅篆刻共占一页)</b></p> <p class="ql-block"> 白文:舍人;柱下斋人;淼公之印</p><p class="ql-block"> 朱文:半痴</p> <p class="ql-block">白文:天使雅居</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编 后</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余4岁习书,凡70余载,无有成就,盖为名利所湮。至迟暮力衰,虽孜孜以求,倍加奋进,然未能达观,良多愧憾。今奉拙书一瞥,诸多丑陋,还望海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壬寅孟夏舍人谨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