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是毛泽东思想</p><p class="ql-block">宣传队在神州大地大发展,遍地开花、</p><p class="ql-block">兴盛繁荣的火红年代。</p><p class="ql-block">1966年</p><p class="ql-block">年初,我们去团场演出大型话剧。这时突然接到通知,说刘少奇主席要来。我们立刻回到石河子做准备。但等了一段时间后说,刘主席在乌鲁木齐市身体欠佳,不来石河子了。大家都很遗憾。过了一段时间,文工团接到通知,叫大家从第一招待所搬到工农兵影剧院对面的原现役连平房。</p><p class="ql-block">516通知下发后,我们的任务就是排演群口词及小节目,上街宣传演出。大家都全部穿着绿军装,戴着红袖章。再后来,从北京来了一群红卫兵,据说是东西纠的。他们观看了我们的演出,全是歌舞节目。其中一首是歌颂白求恩的女声小合唱。演员们梳着大辫子,穿着红色大襟衣服。还有舞蹈《洗衣歌》、《草原女民兵》,男女声二重唱《逛新城》,男声小合唱《买毛选》,独唱等节目,大家都很卖力地进行演出。</p><p class="ql-block">没想到演出结束后,北京来的红卫兵们就手提着皮带,冲上舞台,说我们穿的是封资修的服装;表现的是歌舞升平,没有宣扬造反的无产阶级思想的节目。他们还说,“当时真想上台把你们拉来”等等。大家无语了。从此,舞台上便出现了“滚滚滚,滚他妈的蛋……”,“红色司令毛主席,王恩茂你算老几……”之类的节目。我们也全部穿上绿军装,戴上红袖章,上街宣传、演出。文工团开始分为两派:一派为造反派,另一派为八一野战军,也被称为保皇派。团里出现了各种战斗队。至66年底,毛主席在北京几次接见红卫兵,引起全国大串联。我团各派群众也纷纷去北京,参加了批斗彭(彭真)、罗(罗瑞卿)、陆(陆定一)、杨(杨尚昆)的万人大会,了解了全国文革的动向。66年团长张诚调走后,师里将候卫东调进团担任协理员。68年工宣队进驻后,候卫东又调回师部。</p><p class="ql-block">1967年</p><p class="ql-block">1月26日,石河子发生了“开枪”事件。当时轰动一时的“1.26”事件,影响很大。我们接到此消息后立刻赶回了新疆。当时,师里也派出了以杨云明、骆育民为组长、副组长;赵某某、程某某为组员的几人工作组,进驻文工团。团里的马静露、田野、刘安煌等3位副团长以及王志老师、程家琪、张翥等人被打成黑帮,关进了牛棚。群众贴大字报,揭发批判。</p><p class="ql-block">后来,巴音沟的8010部队和乌鲁木齐市的8015部队派来了三支两军的军代表,领导石河子的文化大革命。文工团的任务,除了批斗黑帮就是宣传16条,开着宣传车去各团场,通过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后来,听说出来了一个反映四川大地主刘文彩的大型话剧,原名叫《收租院》,后改名为《农奴戟》。我们八野战斗队立即排演了此剧,与观众见面。演出效果反映强烈。文工团大部分同志结婚成家,我也在那年与本团孙理中结了婚。</p><p class="ql-block">1968年</p><p class="ql-block">文工团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批斗“黑帮”上。年底接到通知,全团迁至小李庄搞“斗批改”。团里的原协理员陆振欧,也被揪回来一起挨批斗。到小李庄后,我们全部住在没住过人的破土房子里。单身的同志住一间大房子,有家的住在养牲口的破房子里,天天开批判会。文工团成立了文化革命委员会。原来烧锅炉的姜永禄当了革委会主任,还有些出身好的当了委员。文工团还派来了由高某某、张某某几人所组成的工宣队。单职工家属留在石河子,双职工全部下小李庄,下去后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当时八师师部贴出的大字报说,“文工团养了132个大草包”并公布了个别同志的档案。成立宣传队后,选派了二十几个能唱、能跳、会乐器的同志,排演一些小节目,主要是承担去巴音沟慰问解放军的演出任务。</p><p class="ql-block">1969年</p><p class="ql-block">年初,由于石河子市革委会成立了,我们宣传队的演出任务也多一些了。于是师部又下令,将文工团搬回石河子,继续进行斗批改。后来,兵团搞了次大型歌舞晚会,主题好像是纪念毛主席的523讲话,从各师抽调力量。我团乐队的一些同志参加了此项活动。</p><p class="ql-block">再后来,发生了珍宝岛事件。兵团职工孙龙珍在牧羊转场时,与前苏联的边防军发生了冲突,造成了流血事件。孙龙珍英勇牺牲。为配合当时的形势,我们紧急排演了歌颂孙龙珍英雄事迹的歌舞晚会,由我扮演孙龙珍,下团场进行演出。当时我的孩子正在哺乳期,丈夫孙理中去了乌鲁木齐参加兵团演出,而中苏关系又异常紧张。无奈之下,我当天就给孩子断了奶,并将他托付给文工团负责菜地的老班长仇应明老两口照看。他们带着我儿子转移到145农场,直到我丈夫从乌鲁木齐演出归来后,才将孩子接回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