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简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罗勇,中国工商银行湖北省咸宁分行退休人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聆听党课 永葆初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聆听王铁生行长生前的党课,使我心灵受到震撼,他老人家音容笑貌再现在我的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在想,王铁生行长为什么能活到90岁的高寿?这是因为他不忘初心,保持政治定力,重走长征路,传承红军长征精神。1992年秋,王铁生行长60多岁,带着对红军长征的无限敬仰,带着一种对红军长征的特殊感情和愿望,带着对人生价值的思索重走长征路,探寻红军长征足迹。为了体验长征精神的内涵,他定下了“五不”,即:不住宾馆;不游山玩水;不吃请;不收礼;不买土特产品,以及“三个必访”,即:沿途红军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必访;健在的老红军、老战士必访;为红军长征流血出力的老船工、老民工必访。王铁生行长正是以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的,沿路走访老红军、老船工,慰问失散红军,瞻仰红军烈士纪念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洗礼,更加理解了红军的长征精神,更加懂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也体验了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苦难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在想,王铁生行长为什么能活到90岁的高寿?这是因为他心里“无我”,唯有大爱,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积德行善,无私奉献。在退休后,他把长征精神融进了自己的血脉里,落实到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之中。他把《长征路上》的20万元稿费连同自己的10万元,捐赠给湖北省董必武教育基金会,专门资助长征路沿途各县和我省革命老区考上大学的贫困学生读书,先后共资助大学生126人次,还向希望工程捐款,还资助谷城县的困难学生180人。在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召开时候,他先后两次向党缴纳特殊党费15万元。他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爱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在想,王铁生行长为什么能活到90岁的高寿?这是因为他活到老学到老,保持了学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王铁生行长一生爱学习。退休后依然做到“三个坚持”,坚持读书;坚持剪报;坚持藏书。他在1998年还获得了华师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他从读书中获取政治营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滋润心灵,读书明理,读报明智,藏书修德,开阔视野,启迪智慧,与时俱进,跟上新时代的前进步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生一世听党的话,这是王铁生发自内心的感悟,也是他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不论是重走长征路,还是捐款助学,不论是交纳党费,还是读书学习,他都是在传递大爱精神,传承红色传统,弘扬优秀文化,释放正能量。如果不是新冠病毒夺走了王老的宝贵生命,他的生命也许可以延续到百岁,创造健康的生命奇迹。王老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为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永恒的。我们应该从中获得教益:听党话,感党恩,永远跟党走,在新时代创造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编辑:闵 鸣</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制作:邹 俊</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监制:蔡 恒</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font-size: 15px;">涂 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