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暖阳迎教研,以研促教共成长 ——江苏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本部开展语文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雪艳的语文小屋

初春的阳光,温暖柔美,在这草长莺飞二月天的美好时节,我校为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2月24日上午开展了以“真实情境”为主题的语文教研活动。本次活动青年骨干教师徐希执教,周淑玲老师主持,本部语文教师和南北校区语文教师代表参与本次活动,语文骨干班教师逐一评课,同学科教师抽签发言。 徐希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五下第四单元的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四篇爱国主义主题的文章,训练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的阅读能力。这篇文章记录了毛泽东得知长子毛岸英在朝鲜牺牲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徐希老师从学生学情出发,引用长津湖电影片段、抗美援朝烈士事迹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领袖、父亲两个角度体会人物“伟人的家国情怀”和“常人的情感”。 对于一篇距离学生年代久远的文章,其中蕴含的深切父爱与主席的悲痛抉择都不是很容易就能理解的,资料的拓展、视频的播放、图片的展示就能让学生走近伟人,感受伟人的家国情怀吗?课堂中学习活动如何设计,才能与学生的生活发生联系,让学习真正发生?语文组教师展开讨论。 刘莉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借助适当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伟人的家国情怀。 年轻老师赵悦认为,朝鲜战争距离学生年代较远,可以课前拓展相关的视频材料感受战争的惨烈,课中把目光聚焦在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反应,体会伟人悲痛而隐忍却又爱国的伟大情怀。 杨芷老师代表三年级组发言,课文要抓住伟人的形象,多角度补充资料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刘宁老师认为我们给学生播放了相关资料的视频,不一定就能触动孩子的内心。教师上课时要基于儿童视角,这节课学生词句阅读障碍有哪些,哪些可以自己解决,哪些需要教师介入指导?教师一定要打通文本内容和学生实际经验之间的联系,把文本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连接起来。 卢红梅老师作为徐希老师的指导老师,给大家讲述自己的困惑,打磨课堂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鹿丽丽老师以思辨的眼光审视整个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一节好课的设计犹如房屋的构建,先有整体框架的设计才能更好地施工。鹿老师的发言让我们耳目一新。 最后,郑校长为本次语文组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一节好课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最后落实在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上…… 好的课堂是教师与文本、与学生共生共长的课堂,是能给师生带来前行力量的课堂。正如刘春老师所说,正是因为文本与学生的生活较远,语文的学习才有了意义,学生的精神世界才能丰富,学生的生命得到了成长。

学生

语文

老师

教师

伟人

文本

徐希

课堂

情怀

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