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2.10.虎年初十,与几个朋友出发大理。此次是奔着茶修而来。</p> <p class="ql-block">大理确实有让人想一来再来的魔力。这个魔力我觉得不是湖光山色,也不仅是历史文化的古城韵味,而是那个叫"大理的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就风景而言,洱海坝子由于很早就是人类生活之地,现在已是过于密集,从很多角度看,都避不开高楼大厦和大片的房屋,破坏了苍山脚下、洱海之畔的自然风景。所以,大理的风景算不上很美。</p><p class="ql-block">而大理的历史典故、宗教文化、民族风情构成了湖光山色之外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慢慢从解读的过程中,爱上这个地方。</p><p class="ql-block">大理正试图从一个旅游城市,过渡到度假休闲城市,这两者的不同点在于,旅游是快而度假休闲是慢。</p><p class="ql-block">在慢节奏中了解人文历史、民族文化、感受慢生活的韵味,是大理近年来想传达的生活方式。而大理以"风花雪月"浪漫之名闻名天下,正好成为慢生活方式推行的一个绝佳之地。除了浪漫,大理做为中国南方的宗教圣地,囊括了中国所有的宗教教派,这无疑让这里的生活更有慢下来的源由。</p><p class="ql-block">当然,慢生活方式不是大理独有,但去大理享受慢生活,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有一层非物质的原因:缘份。</p> <p class="ql-block">"大理的生活方式"里有一层缘份的含义,一个人和一个地方相识以后,可以一去再去、甚至可以留下来,这需要一份很深的缘份。</p><p class="ql-block">郑老师的茶艺学校就是我的一份大理缘,也是勾引我再去大理的一个理由。据说,很多人来过郑老师在洱海边的"文化茶苑"就不想走,但不得不走,所以每年都要回来,专门为了看着苍山洱海、喝上一泡好茶。</p><p class="ql-block">我对茶从无要求,可喝可不喝,对茶之一道没有崇拜和狂热、对泡茶也从无研究,但是好奇心让我想对茶做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学一下如何泡才能泡出茶最好喝的滋味,从而去理解很多人对茶之一道如此痴迷的原因。</p><p class="ql-block">恰逢郑老师节后事情减少,亲自接待我们一行几人。又恰逢郑老师的第子花花老师在茶苑,花花老师是全国茶艺比赛的冠军,此次教授我们泡茶的技艺。收益颇多。</p><p class="ql-block">我终究是那个最笨的,唯一一个被烫了两次手,好歹对起码的泡茶程序和原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老师说关键在于练,这世上的所有技艺不都是用时间和精力堆积起来的吗?好在我没打算做茶艺师,所以了解个大概即可。</p><p class="ql-block">自己的泡茶技术马虎,可茶不马虎。练习冲泡用的练手茶是冰岛,估计只有郑老师这个学校才会如此奢侈!</p><p class="ql-block">刚学完,郑老师从外回来,说我们这次运气好,可以喝到头春,而且是古树的头春。小茶友和郑老师开箱,算是一种茶文化传承的仪式性表示。</p> <p class="ql-block">古树春茶,我这是生平第一次喝这么贵的茶吧。其实做茶人都知道,茶之贵不仅仅是价格,而是很多茶有钱也买不到。郑老师的这份春茶就是如此。</p><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种缘份。</p><p class="ql-block">缘份是中华文化里挺玄妙的一个词,主要是针对相对性行为而言,说不清楚道不明白的万事万物的行为都可用缘份一词来概括。</p><p class="ql-block">能品到如此美妙的头春就是我们与茶的另一种缘份,它让我知道茶还可以有那样青春的味道,清新如阳光突然从云层倾泻到头顶。茶入口后,关闭鼻腔,让香气从口腔蔓延到鼻腔,体验另一种感觉。</p><p class="ql-block">而这杯头春,一开始汤色淡而浊,10多泡以后茶色渐深,茶汤也越来越清亮。味道从一开始似青草的淡淡清香到逐渐深厚起来的成熟味道,可谓渐入人生佳境的感觉。</p><p class="ql-block">花花老师的泡茶技艺果然了得,竟然喝不出一丝苦涩之味。</p><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与文化茶苑与郑老师的缘份,更是味蕾与春天的缘份。</p> <p class="ql-block">郑老师不像很多茶道中人,一聊茶就只是茶,反而聊的更多的是如何生活,从而对不懂茶的人来说更多了几分随和亲切。不然总是听一些与做茶人无关的这个山那个树、什么大叶种小叶种,老叶我是真的不太感兴趣。我只知道不同茶有不同味道,喝着好喝、自己喜欢就好。</p><p class="ql-block">所以对郑老师的家庭经营之道,我是非常想推崇一下。</p><p class="ql-block">郑老师与爱人和孩子有一个多方家庭合同,合同大体如下:</p><p class="ql-block">郑老师为一方主体,明确写下:我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和孩子;</p><p class="ql-block">郑老师爱人为一方主体,明确写下:我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老公和孩子;</p><p class="ql-block">孩子为一方主体,明确写下:我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和妈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们共同约定:作为家庭成员应该做到我想要的、希望他们做到的那样,公平起见我也应该做到他们希望的那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同里针对性的列明了不少细致和具体的条款,多是针对一些各人比较突出的问题和缺点,一但犯规,就罚款至家庭活动基金,这个基金用于家庭集体旅行或其他家庭集体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合同签了不是做个样子,每月都会有至少一次的家庭会议,针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评审。而郑老师因为要与各地茶道中人交流以及推广茶文化,常常出差各地,依然尽量不缺席家庭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觉得,这是解决家庭成员沟通问题以及孩子教育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如果能让看到本文的有缘人借鉴之,就是本文最大的意义了。</span></p> <p class="ql-block">郑老师让人亲近的另一点,他把茶玩于掌间可繁可简,他说:喝茶是什么?就是为了解渴。</p><p class="ql-block">我这个茶道外之人笑的最开心,而同行的几位茶道中人笑里透出一丝顿悟。这就是大道至简吧!</p><p class="ql-block">很多做茶的人把喝茶吹的天花乱坠、讳莫如深,却恰恰忘了其本意,不如直白一点告诉大家:喝茶解渴和喝水解渴不同之处在于茶比水有味,还有色可赏。</p><p class="ql-block">记得有个故事说,有一人赶路后特别渴,求寺僧赐水,僧人在水里撒了些茶沫,路人只能吹开茶沫喝一小口、再吹开茶沫喝一小口,如此喝了半天才喝完一碗茶,因此而抱怨僧人。后有医生得知此事与那路人说,僧人所为其实是对路人的身体甚至是生命负责。我们现在的科学告诉我们,人体极度缺水时大量饮水、正常情况下过量饮水都会导致水中毒,而过快过猛的饮水会导致心肺突发疾病。</p><p class="ql-block">我们人类的身体,有时候比想象的强壮、有时候比想象的脆弱。而禅茶之所以同为一道,不仅是养性还可修身。</p><p class="ql-block">我们大多数人终究是俗人,也是忙人,不太讲究喝茶之道,在郑老师的文化茶苑里,喝茶喝的仙风道骨,但脱离了这个环境又还了俗,所以,一段时间以后还得回去呆几天。去了以后就暂时放下人间俗事,每天在洱海边喝几杯好茶。感受风花雪月的人生片刻,从茶中滋味里体会人生的滋味。</p><p class="ql-block">各自人生的滋味在各自冲泡的茶中,细细品来……</p><p class="ql-block">走,去大理喝茶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