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交流碰撞思想火花,讨论凝聚教育共识。2022年2月22日,许昌市毓秀路小学全体教研组长在宋书记和宋校长的带领下齐聚二楼小会议室开展“教育观念大讨论”。</p> <p class="ql-block"> 会议伊始,宋校长带领大家学习“好教研组长长什么模样”这篇文章。文章强调在新教育形势下教研组长要顺势而为、主动有为,引领一线教师从普通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点子王、风向标和吹鼓手,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学术领袖和精神标杆。</p> <p class="ql-block"> 随后,各学科各年级教研组长围绕"办什么样的学校""我们应做什么样的老师""培养什么样的人"等主题,阐述自己的认识和思考(每人4分钟)。</p> <p class="ql-block"> 张丽君老师: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那么,面向未来,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呢?我对立德树人的理解是:1、培养自己感到幸福的人。我觉得这一点太重要了,没有幸福感的人,对社会,对国家也不会有太大的贡献。一个不幸福,不爱自己的人,是没有能力爱别人的。2、培养三观正确的人。3、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现代教育很容易犯短期功利主义,使得我们把知识的“有用性”局限在极其小的范围内,这种现象很严重。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教授曾说过:“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一些看似短期无用的知识可能是长期非常有用的知识。所以,我们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人锻炼人。让成绩不优秀的学生在其他方面也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把成功的经验和喜悦迁移到学习中去。让学生感知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能找到在集体中的定位,从而取长补短。树立终身成长的理念,变“学好”为“好学”!建议学校开设:武术、传统文化等课程,让学生锻炼身体,锻炼精气神,丰富传统文化认知。</p> <p class="ql-block"> 胡晓瑞老师:在信息技术爆炸的时代,培养具有“学习力”的学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参考名家观点,我更推崇张齐华老师的培养学生“七大学习力”,具体指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提问力、表达力、倾听力、对话力、合作力、批判力、反思力。</p> <p class="ql-block"> 齐丽萍老师:我们该做什么样的老师,我的理解是,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学习的目的是了能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学以致用。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也会积极地表现自我。我认为,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我的教学追求。</p> <p class="ql-block"> 郭清霞老师:做核心素养下的老师,素养导向的教育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素养,让我们真正从人的角度来思考教育、定位教育。抓住了核心素养也就抓住了教育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致未来的教师中提到,教育工作中什么是最重要,最主要的?这个问题已经思考了32年,回答它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在我们的工作中,没有哪一样是次要的东西。不过,教育工作毕竟还是有个核心的。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是要把我们的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p> <p class="ql-block"> 唐祺老师: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新动向,新发展,我们教师的教学应聚焦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聚焦人的发展。当今我们教师在课堂中主要有两种角色,第一种是课堂的引导者,首先要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与学习环境。我们要注重将学习内容与可观,可感,可体验的直接材料搬入课堂,建立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真实的,活泼的互动。其次我们教师作为组织者,应该注重在课堂中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作用。课堂上我们应该鼓励和学生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高频高效对话,然后在对话中进行互评,我们可以有师评生,生评生,还有学生自己的自我评价。将评价转化为自我认识,在积极的评价中提升学习自信,增强学习动力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路风琴老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把学习还给学生”。低年级的孩子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带有幼儿的特征,音乐的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把课程标准作为设计、实施与评价音美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更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扬教学民主,当好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周晓莉老师:在“双减”的背景下,我们要做一个成长型思维的教师。我们的成长在哪?在于不断学习,有越来越广博的知识,越来越优秀的技能,在于教学中,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教育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越来越更具意义的教学实践,让学生更健康有效地成长;在于自我思考、探索、实践验证、总结的思想结品。</p> <p class="ql-block"> 张晶晶老师:教师心中必须要有多把评价学生的尺子。我们要把孩子看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多角度评价学生,不会因为成绩而去否定孩子的一切。我们一定要能看到每个孩子身上的优点,多鼓励肯定孩子,期待并相信每一个孩子会越来越好。教师要不满足现状,要积极进取,敢于改变,只有不满足现状的教师才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发现问题,然后才会向名师、书籍、身边的老师学习从而解决问题;不满足现状的老师才能严谨治学,才能做到把善于学习和认真工作结合起来,才能让自己有更好的发展,才能为学生计长远。</p> <p class="ql-block"> 董丽敏老师:教育首先应该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人不能没有理性和德性。我们应当基于人的基本生存发展特性,注重培养每个人的独立思想、自由精神、健康人格、公民观念、规则意识、质疑勇气等等,使人们养成对智慧以及真、善、美的追求,实现精神成长,进而追寻一种良善的美好价值的生活。我们的教育补上这厚重的一课,才会绽放人性的辉光,也才会奠定生命健康、积极、向上成长与发展的基石。其次教育才能培养有用的人。也就是有一定知识、文化、技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之人,并以此实现自我生存发展、自我价值意义。现时代的教育多在这方面下功夫,却也未能尽如人意。其原因仍在于,机械化的教育模式,教给学生的不少是静态的、过时的甚至是死的知识技能,难以做到与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对接,使培养出来的人不为社会所需。在这方面,惟有通过知识文化技能的传授,教会学生一些学习的本领、创新的精神、应变的技巧、思考的习惯、实践的能力等,才能使其以变应变,始终成为有用之人。</p><p class="ql-block">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培养自由发展的人。完整的人和有用的人,是人的自由发展的双翼。在此基础上,人生的理想与信念、意义与价值、创造与创新、奋斗与进取,都变得明晰而可循。进而通过自由发展的塑造,使个人与国家、民族、人民、社会的利益目标实现统一,在为国家民族目标奋斗的过程中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过程中实现国家民族的目标。教育惟有在这个层次上,也才能培养出大批一流的、杰出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 陈书宝老师:“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立德树人要“树什么人”?根据新时期的特点,我们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的同时,突出强调要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国际视野,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p> <p class="ql-block"> 张国立老师: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教师。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教师,首先应该是对学生的尊重和关心。也在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你是快乐的,你有了收获,有了发展,我就是幸福的。”这是一个教师永远追求的教育境界。教师在课堂上要有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驾驭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精神的享受。让你的外表,你的体态,你的眼神,你的笑脸,你的手势,你的语言……都能感染每一个学生。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教师,必须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一个有灵性有智慧的教师,应该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艺术是技能与智慧的完美结合。教学艺术包括处理教材的艺术、课堂设计的艺术、教学方法的艺术、处理问题的艺术,以及语言、板书、操作等艺术。所谓艺术,就不是大众化的,突出的是个性与新颖。比如,同样的课前导入,有的照本宣科,直扑主题。而有的总是从学生的兴趣与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渐入佳境。艺术是不断变化与创造的,一种方法的艺术性再好,但反复运用,学生没有了新鲜的感觉,也就不能称为艺术了。一些有高超教学艺术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寥寥数语就能将学生的学习激情点燃,进而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p> <p class="ql-block"> 杨丽娟老师:教育大计,老师为本。古往今来,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该做一个点亮学生心中那道光的老师。人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更是如此。他们身上都有各自的“光”,我们要善于发现,告诉自己:做个点灯人吧!做个幸福的点灯人,让智慧的光芒点亮孩子成长的道路。相信在某一天,不经意间,曾经的“熊孩子”就会给我们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还要做一个有温度,有情怀的老师。心中充满爱走进学生的生活。用师爱去感染,去润泽每一个学生。向书向人学会获得爱的智慧,传递爱的能量,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 吕艳华老师: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一个老师要想对学生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一定要努力先让学生“爱”上自己,这样会产生一种互相怀有好感、互相尊重和友爱的气氛,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同时也有助于完成教育任务。”想让学生更多的接受老师的教育、受到老师的影响,老师最需要下功夫的就是“让学生喜欢自己。”做一个“富有激情”的老师。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应该充满激情的,他的为人真挚坦诚,对学生公平公正,课堂精彩而有生命力……他重视和学生交流,在意学生的感受,关心学生是不是喜欢上他的课……让学生每天怀着期待、快乐的心态等待老师走上讲台。做一个“全面评价学生”的老师。全面、并持续性的评价是激励性评价,为不同的人定制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出 彩的机会;只有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的层面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找到自信。若爱,请深爱;若教,请全力。</p> <p class="ql-block"> 孔利磊老师:我们应该成为什么样的老师?我觉得, 我们是为每一个学生服务的, 而我们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着想, 责任感应该是对一名合格教师最 基本的要求。责任感,表现在每一堂课我们精心的准备,表现在对每一位学生我们一致的耐心。责任感,就是当你对一个顽皮的学生屡教不改时,想到他的将来。责任感,就是当你心怀疲惫想要敷行了事时脑海中浮现学生真诚的眼睛。责任感,是当个人的情感将要突破理智的堤坝时想到他首先是你的学生。另外, 作为教师,我们不可奇装异服,不可 为人行事猥猥琐琐,我们不能一身流气。我们应该端庄大方,谈吐从容,处事文明。</p><p class="ql-block">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示范,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影响。必须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作为教师,我们的根本职责在于授业。那么,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终生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能够从学生的终生发展入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学习,我们老师更要学习。我们的学习必须是博而杂。我们不仅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我们更应该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学习。我们的学习不是要成为专家,而是要做杂家,各种知识都要涉猎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去教育学生。再次,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与学生的关系。要想让学生接受我们的教育,必须让他先从心里接受我们这个人。所以我们要和学生交朋友。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每位学生。</p> <p class="ql-block"> 最后,宋书记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宋书记表明:本次会议是学术交流会议,大家的交流讨论能让我们更好的碰撞思维,凝聚共识。关于“我们怎样做教研组长”宋书记强调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树标杆,教研组长要为老师们树立好为人、处事、做学问的标杆。二是团结人,教研组长要团结组内每一个人,发挥团队的力量,要把每一位教师放在第一位,让工作有温度。三是聚精神,组内要团结进取,互相关心帮助,在学术争辩、思维碰撞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树立良好组风。宋书记提出,本学期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新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要求教研也要有新样态,可以概括为“123”。“1”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质量意识,不是唯分数,而是基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意识。“2”是两种方式:一是定时教研,更重要的是第二种常态化、随时随地的教研。“3”是三个转变:一是观念转变;二是转变教研方式,每个人都是教研主角,教研要从研究“教”转变为研究“学”的同时兼顾“教”;三是讲成效,教研要有效果、效用、效率。</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育思想大讨论”,凝聚了老师们对教育思想的共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进一步深化了老师们对“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认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