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在水中央

a lan

今秋与往年相比,温差极大。暮秋了,气温依然如初秋。燥热一直延续到初冬,让期待秋色的人,等的焦躁不已。<br> 我是最爱秋色的人,这两年因为疫情,不能出远门。省内大别山的马丁公路,如今已成网红景点。山峦叠嶂的大别山上,层林尽染的红黄橙绿,在航拍的镜头里,宛如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油画,一团团如花般的色彩图,惊艳人们的眼球。<br> 每天醒来,都几乎要划拉手机上的天气,在惬意的暖秋里,却期待着降温,希望一阵寒气袭来,逼出大别山的五彩斑斓来。<br> 转眼已入冬,近日终于成行。我和先生自驾出行,走完了马丁公路,看醉了梅山水库,回程准备从响洪甸水库绕道而行。<br> 两年前,我曾陪先生一起,来到金寨县麻埠镇,给当地的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名木,千年桂花王做保护工作。当时路过响洪甸,一湾碧水荡漾在我心间,让我惊艳不已。因为时间紧迫,没有细读,只是浏览。那如玉般湛蓝的湖面,像极了高原湖泊,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br> 早饭后,我们从金寨县城出发,没多久,就遇到一片湖面,湖面上泛起白色的云雾,在朝阳映照下,飘飘渺渺,加上岸边的红黄绿相间的彩林,如梦如幻。我瞬间想到了,在新疆见到的喀纳斯的神仙湾。江山如此多娇,我大呼小叫着,让先生停车。<br> 下了车,遇到了一个锻炼的老人,立在湖边,摆动着腿脚。他看着我激动的样子,忍不住微笑着。我把先生这两日说了很多遍的话,对着老人家,重复了一次:你们这里的风景真好,风水好,空气好,有山有水,真开心啊。<br> 老人家笑着说,我们已经习以为常了。聊了几句才知道,我们已经身处响洪甸了。<br> 我忍不住冒险,从马路边的斜坡上,驰驰滑滑的跑到湖边,腿脚被露水打湿,还沾满了苍耳,很扎人。美景当前,让人赏心悦目,一点不后悔,就这样,走走停停,舒心而行。<br> 九点多钟到了响洪甸麻埠镇的鲜花岭。一片碧水,湾湾相连,天空湛蓝,风平浪静,湖面如镜 ,倒映着连绵起伏的山栾上的彩林,山水相连,看得人心旷神怡。<div> 这里几乎没有游人,我望着彩色清澈的湖面,依依不舍的用手机拍摄着。<br></div> 一个当地的男子看我如此流连,随口问我,等一会要不要乘船兜一圈,湖中有好几个小岛,我立刻被吸引,欣然同意,去叫先生。<br> 他正在水边和一位干活的老人聊天。老人一手杵着木棍,肩上扛着一根十来米长的毛竹,从水边将毛竹往路上扛,看着很辛苦。一问年龄,居然已经75岁高龄。毛竹是湖中小岛上长大的,从小岛上砍伐回来,老人独自将一堆毛竹扛到岸上。遗憾的是现在的毛竹不值钱,一根只能卖十几元。<br> 当老人扛起最大的一颗时,先生担心他扛不起来,想帮他,却反而难以平衡,我发现了竹梢处,被另一颗毛竹压在下面,先生赶过去将竹梢抽出来,老人终于挺直腰杆,将几乎重达一百四五十斤重的毛竹扛起来,让人敬佩不已。好山好水也让人有好身体。<br> 一会功夫,来了一帮垂钓的人,手提肩扛各种工具,我们一起上了船。船主让我和先生穿上救生衣,垂钓者们都很随性的站着,坐着。显然他们已经是常客。<br> 船主发动了机器,在一片轰鸣声中,拨开平静的湖面,向着前方的小岛驶去。<br> 到了第一个小岛,船减速,靠了岸。垂钓者一个个提着工具都下了船,我们继续前行。<br> 回望那座小岛,原来已经有几十个垂钓者在岛上,迎着暖阳,密密挨挨,伸着鱼竿,将小岛围了一半,成了一道风景线。<br> 我们一路向前,往点缀在湖中心的几个小岛驶去,湖水如一块碧玉,平滑无痕,天空瓦蓝瓦蓝的,望着两岸高低起伏的彩林,还间夹着一片片弯着腰的绿茸茸的竹林,我仿佛置身在千岛湖中,在美景中沉醉不已。 前方,大大小小的岛,如山上的冬笋,冒出或大或小的尖尖。岛上没有一个是荒凉的,也都满满的植被,有树、有竹、有草。有两个相邻的小岛间的水面上,还立着几颗小树。水天一色,相映成辉,宛如一幅水彩中国山水画。<div><br><div> 到了湖中心,船主关了机器,瞬间,静若画中。我们三坐在漂在水上的小船上聊天。<br> 响洪甸水库是淠史杭灌区的主要水源之一。不仅仅担负着几百万亩农田灌溉任务,还承担一些城市的供水任务。我们到达的水面是响洪甸的水库中心,碧波之下,就是被淹没的古镇麻埠街。1956年,响洪甸水库开始修建,麻埠镇成为主要淹没区。麻埠古镇成为水下宫殿。<br> 曾经的麻埠古镇是个桅杆林立的水陆码头。大别山的竹、木、茶、麻等土特产,与商船运进山里的日用货物,都在麻埠镇贸易集散。因此,麻埠镇自古以来被誉为“金麻埠”,“小南京”,在大别山一带声名远扬。 <br> 据说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曾在麻埠开继勋典当,下设典当、钱庄、商店三部分,由他的三子刘春圃主管,三子还娶了袁世凯的堂妹。资力雄厚,名噪一时。 <br> 这里曾流传一段民谣:“进到麻埠腰包鼓鼓囊囊,出了麻埠花个鸟蛋精光。走到鲜花岭忍不住回头望望,有钱还想再来一趟”。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个多么繁华的古镇。<br></div></div><div> 船主指着眼前几个貌似仙境的般的小岛,告诉我们说是这岛他家的。看着我们惊诧的样子,他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啊。当年他的老家被沉在水下,那时候他还没出生,他的父亲还是十几岁的少年,一家人经历多年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后,政府把这几个岛分给他们家了。我说这几个岛这么小,没办法种植农产品吧,他说种了茶叶。响洪甸湖面上每个清晨都会泛起云雾,这些茶都是在云雾中长大的,口感特别好。他家一个岛上的茶叶,如今已被一帮合肥人包揽收购了。<br> 我想起两年前,我曾经问过当地林业部门的人,这么美的响洪甸水库,湖面上怎么没有一艘船。当时他们就告诉我,响洪甸可是你们合肥人的大水缸噢,为了保护饮水源,这里是禁止旅游的。<br> 我说起这件事,他说没错,前些年,他们这里还有旅游快艇,来人都可以湖中游玩,现在都已经禁止了。只有少数的居民家里,保留这种小船,用来上岛摘茶叶,干活,当成了交通工具。<br> 他的船常常载着垂钓的人上岛,中午给他们送餐,下午再来接他们上岸,挣一点运输费。<br> 他说,二十年前,就有人劝他在小岛上栽上桃花,以后此处可称为桃花岛。他说当年没有那份远见,没有这样去做。<br> 他指着眼前的一片湖水,说这一带曾经是他的家。那一刻,我们仿佛坐在他家庭院里,沐浴着冬日暖阳,湖面风平浪静,没有一丝波纹。四周的碧水仿佛是他的先人,温和的护佑着子孙。<br></div><div><br></div><div> 他指着远方的一处山头说,看到了吗,那里就是高铁站。今后,你们合肥人来我们这里就方便了。虽然老家沉在了湖里,他家现在也生活的很好,种茶,卖茶,还有民宿,开了小饭店吃农家菜。那一刻,我很感慨,他们当年为了国家的灌溉工程,将家沉入水底,至今付出终有回报啊。<br> <br> 我说这里春天也美吧,他说,一年里映山红能开三次,到了春天,漫山遍野。<br> 在湖面上聊了半个小时,他开着船,带我们围着一个个小岛绕圈而行。我和先生忙碌着,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去拍照,录视频,分分秒秒也不闲着,不想错过点点滴滴的美。<br>回到岸边,我主动要求加了船主的微信。我想,春天来临,漫山红遍时,我一定会再来回味漂在水中央的美好。<br><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