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单劲之,原名单衍纯,化名单敬之,安徽萧县人,是皖北地区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前辈。</span></p><p class="ql-block"> 1946年,全国革命斗争形势全面好转,雪商亳县(即当时的雪枫县、商丘县、亳县的合並)解放区得以加强和巩固。为进一步扩大解放区,1947年初,豫苏皖三分区指示向商丘县城和坞墙方向推进,决定打通商亳公路,开辟商南新区。当时,雪商毫县境内的杜集是国统区的前沿阵地,必须首先占领,才能向西北方向步步逼进。为此,雪商亳县决定建立杜集区。二月,单劲之受命进入杜集开展工作。</p><p class="ql-block"> 单劲之时任雪商亳县副县长、公安局长,到杜集后同时兼任杜集区区长。</p><p class="ql-block"> 当时,国民党暂编二十四师,商丘交警二总队和蒋贯一、阎敬本等地方武装的土匪常在杜集一带活动,敌人的势力相当猖獗。单劲之只身带领公安局六位同志来到杜集,加上当地同志谭勋介绍的雷震、刘某等总计十余人,以杜集南乔集为依托开展了对敌斗争。</p><p class="ql-block"> 如何打开当时的敌统区局面?单劲之与其他同志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决定首先打击国民党区乡政权和土匪武装。他们经过精心准备,发动突然袭击,成功抓获了几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在杜集逢集时召开群众大会,在会上公开历数土匪的罪行,然后就地实行枪决。接着,单劲之又率领同志们接连打掉几个国民党乡公所,正式宣布杜集区人民政府成立。一连串的胜利鼓舞了群众,威慑了敌人。单劲之带着队伍趁着有利时机,深入发动群众,打土匪、抗捐税,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建立村级组织,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打掉打跑了国民党的区,乡政权,建立了杜集、沙集、刘楼、柳林、老集、任楼等八个乡人民政府,武装力量发展到一百多人,成立一个连,一个骑兵侦察排。杜集地区西至坞墙,北到谷熟、站集一带均为我革命武装控制。随着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游击区扩大到商丘近郊芒种桥一带,並且开辟了店集、站集两个新区。</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四月,根据豫皖苏三分区的指示,在杜集成立商南工作委员会和商南办事处(相当于县级的建制单位),由单劲之担任书记和主任。同时,组建了商南支队武装,支队长由单劲之兼任。</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八月份,是商南斗争最艰苦的阶段,敌二十四师以两个团的兵力,配合地方武装,连续一个多月频繁向杜集一带“扫荡”,夜间频频外出突袭;北边任凤清、卢渊浮地方反动武装常常南下扰乱。斗争形势十分严峻。单劲之遇事冷静,善于思考,有斗争经验,很会打仗。有时敌情紧张,他带领支队人员一夜要转移几个村庄,与敌人兜圈子,弄得敌人蒙头转向;有时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有时集中优势兵力,重点打敌一部。他们多次给敌人以沉痛打击,使多个占领区失而复得。</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八月,刘邓大军南下路径商南,商南斗争形势迅速好转。单劲之领导的商南支队已发展到二百余人,成立两个连队和一个侦察排,稳稳地控制了商南地区,为商南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单劲之调离商南,回到萧县工作。整整一年,单劲之为开辟建立商南根据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全国解放后,单劲之先后任萧县县长、县委书记,1955年任宿县专区行署专员,1958年任由蚌埠、宿县和滁县三个专区合并的蚌埠专区行署专员,1963年任安徽省农业厅副厅长等职。1982年离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者为原宿州市埇桥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执行会長、秘书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本文部分资料由单劲之同志之子单勇同志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