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台“新兴牌”缝纫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产品。我在百度上至今也没搜到有关这台机器的任何信息。</p> <p class="ql-block">黄铜的机器标牌上用繁体中文和英文写着“中国缝纫机器制造厂出品”。</p> <p class="ql-block">铸铁的架子横梁上还有“努力生产”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它的产地在哪?不知道。当年买这台缝纫机花了多少钱?也不知道。只知道那时候普通百姓家有缝纫机的还很少。这台“新兴牌”缝纫机,在当时算得上是一个家庭的“重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据我大哥说,这台缝纫机是我母亲1952~1953年间购买的。当时街道上举办了一个免费的缝纫剪裁培训班,母亲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先后学习了一个多月。学完不久,就买了这台“新兴牌”缝纫机。从此,母亲开启了亲自剪裁布料、踩缝纫机给家人做衣服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孩子多,四男二女,该用缝纫机的地方太多了。记忆中,有时睡到半夜,还能听到妈妈踩缝纫机的“踏踏”声。每逢大年三十,我们都能穿上妈妈做的新衣裳,现在想想,那时妈妈该有多辛劳啊!</p><p class="ql-block"> 1958年夏天,我们从石家庄举家北迁,当时很多家当都送给了亲友,唯有这台缝纫机,妈妈离不开,于是又带到了北京。在后来的日子里,妈妈缝缝补补地又用了很多年,并带着妹妹们也陆续学会了使用。据妹妹六茹回忆,每一次搬家她都要用它做窗帘、沙发罩、床单枕套等。有一次,她买了一块布,自己裁剪一下,用缝纫机做了一个风格独特的小挎包,得到许多人的赞许,用了很久,直到挎包磨破了才不得不淘汰。还有一次,缝纫机皮带坏了,她跑遍北京城也没找到,只好买了一条皮绳,回来后用钢丝接上凑合着用。妈妈一天一天地老了,缝纫机也越来越转不动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自己踩缝纫机、做针线活的日子终于成为了历史。这台缝纫机也就顺理成章地下了岗。至今,一直静静地蹲在家里的屋角处。</p><p class="ql-block"> 这台机器陪伴了我们家半个多世纪。我不想把它当废铜烂铁处理掉,在它的身上,保留着我们家许多温暖的记忆,期冀能有一个适当的地方安放它。十几年前,我在网上发现上海有个缝纫机博物馆,就想把它捐赠给这家机构,但是没找到联系渠道。今年春节期间,偶然听到亲戚家里有人在天津自费开办了一个民俗博物馆,专门搜集老物件儿。我想这不正好吗?于是找出几张资料图,写了如上一段文字,权做说明吧!</p><p class="ql-block"> 解如煌 </p><p class="ql-block"> 2022年2月22日(壬寅农历正月二十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