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阳光明媚,"难得相聚",组团暢游济南,大明湖赏景,漫步百年老街,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济南大明湖</p><p class="ql-block">大明湖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心偏东北处、旧城区北部,天然湖泊,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天下第一泉风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泉城济南重要的风景名胜、开放窗口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誉,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为济南三大名胜。</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古人政绩、行踪的建筑以及自然景观很多,比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古住今来,引得历代文人前来凭吊、吟咏。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解放以后,从1957年开始,正式开辟建成公园,后经多次修缮美化,建成济南市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领队"海滨先生"。</p> <p class="ql-block">我们是从南门进的,大明湖南门,为一民族形式的牌坊。1952年由济南府学文庙迁此。原为木结构,1984年改为混凝土木结构,样式依旧。五间七彩重昂单檐,饰有吻兽。坊顶黄色琉璃瓦覆盖,檐下云头斗拱承托,额枋彩绘“旭日云鹤”、“金龙戏珠”、“西番莲”等图案。匾额上书“大明湖”三个鎏金大字。12根斜柱支撑着三阶式错落的坊顶,柱础由石鼓夹抱。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宏伟壮观,被视作大明湖的标志。牌坊西侧,立有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大明湖》石碑,为登州(今蓬莱)于书佃手笔。牌坊匾额“大明湖”三字,即依该碑字迹刻成。牌坊两侧,门房对称,歇山卷棚,上覆绿色琉璃筒瓦,显得玲珑典雅。房前架雕栏小石桥,桥下各有石砌小溪。珍珠、濯缨等清泉经此溪注入大明湖。坊内设码头,柳浪垂荫,画舫停泊,往来渡客。</p> <p class="ql-block">遐园,在大明湖南岸,占地9600平方米,历有“历下风物,以此为盛”的赞语,被誉为济南第一标准庭院。清宣统元年(1909年),山东提学使罗正钧倡议兴建,并在园内创办山东省图书馆。园址建在昔日科举考场--贡院附近,希望能在这里大兴学风,造就人才。</p> <p class="ql-block">大明湖风景秀丽。岸上翠柳垂荫,婀娜多姿;湖中碧波泛荡,荷花似锦;水面小舟争渡,画舫徐行;更有那楼台亭榭,隐现其间。清代乾隆《历城县志·山水考四》载:“湖光浩渺,山色遥连,夏挹荷浪,春色扬烟,荡舟其中,如游香国,箫鼓助其远韵,固江北之独胜也。”</p> <p class="ql-block">历下亭。</p> <p class="ql-block">历下亭,在大明湖中小岛上,因南临历山(千佛山)而得名。此亭历史悠久,历经沧桑,位置多有变迁。北魏时在五龙潭处,郦道元《水经注》称“客亭”,是官家为迎宾接使所建。唐初始称“历下亭”。唐天宝四年(745年),诗人杜甫到临邑看望其弟杜颖,路经济南,适逢北海太守李邕至济,在此亭宴请杜甫及济南名士,杜甫当即赋《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一首:“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p> <p class="ql-block">据《旧唐书》记载,天宝元年,齐州曾改为临淄郡,故此亭当时也称“临淄亭”。</p> <p class="ql-block">整个岛上,亭台轩廊,高低错落,花木扶疏。春天,修竹婆娑,翠柳笼烟;秋日,湖水荡漾,荷花溢香,凉风徐徐,令人心爽,被称作“历下秋风”,为古时济南八景之一。</p> <p class="ql-block">准备登船游览湖心小岛。</p> <p class="ql-block">济南文庙坐落于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明湖路248号,济南文庙南接芙蓉街,北临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济南府学文庙创建于宋熙宁(1068-1077年)年间。元末倾塌。明洪武二年(1369年)重建。到了清代,也多次对文庙进行修整,但基本保持了明朝文庙的规模和建筑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济南府学文庙被小学、工厂等占用,许多建筑被毁。</p> <p class="ql-block">1992年,济南府学文庙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开始进行大修,残存的古建筑被修复,被拆除的部分也得到复建。修复后的文庙,恢复了祭孔的功能,并成为济南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部分。</p> <p class="ql-block">院中小亭。</p> <p class="ql-block">在考古发掘中,济南府学文庙出土一块济南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古代“龙头碑首”,高逾两米。据此推断,碑身将十分硕大。这座石碑的碑身、碑座在哪,已经无从得知,或已遭人砸碎毁弃,或就藏在文庙地下的某个地方。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李铭所长认为可能为元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文庙东门牌坊。</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又名百花汀、小南湖,位于大明湖正门牌坊以南。古时水域很大,是大明湖畔的重要风景区。水由珍珠泉、芙蓉泉、王府池汇集而成,然后注入大明湖。</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是老济南的缩影,是泉城泉的沉淀,而从这里又可以方便地到达大明湖、芙蓉街、趵突泉等著名景点,这么有特色的街区,入选山东最美,也是必然了。</p> <p class="ql-block">昔日,百花洲附近的居民多在水中植白莲,岸旁栽杨柳;四周房舍,参差错落,似水乡民居。《老残游记》中所载“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主要指的就是这一带。</p> <p class="ql-block">诗人曾巩曾写《百花台》诗赞美:“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到了明代,诗坛领袖李攀龙在百花洲建“白雪楼”,四面环水,设小舟往来渡客。后来明末诗人王象春又居于白雪楼,并著有《齐音》、《问山亭集》等。</p> <p class="ql-block">想看山水,隔着马路就是大明湖;想吃美食,芙蓉街上此起彼伏的吆喝声,让你垂涎欲滴;累了,也可以随便一隅,看人来人往……</p> <p class="ql-block">百花洲是老济南府富贵人家聚集之地,它的南邻就是明德王府,西侧曲水亭、芙蓉街、文庙等等,可以说,这里才是真正的老济南的传统街巷聚集地。如果要了解什么才是“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也只有在这儿才能看到曾经让人迷醉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百年历史的老街,传承了地方民俗的传统风情,慢慢游来,品味人生,乐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芙蓉街是吃货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生意兴隆,买卖旺盛,人气爆棚,发财啦。</p> <p class="ql-block">各种各样的小吃店装饰精美,风格各异,鳞次栉比,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来到这里,参观游览,美景美色,尽收眼底,做个美篇,长留心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