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伴随着春风,沐浴着春韵,在这个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为了解我校“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教学改革现状,教科院葛立波科长带领潍坊市高中教研员来我校进行观摩考察,交流指导。本次调研分为听课、评课两个环节,历史组由市教科院高中历史教研员刘锡亮科长以及教科院张老师对青年教师张平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指导。</h3> <h3> 首先由张平老师展示新授课《罗斯福新政》。在导入环节中,张老师结合美国疫情时政,采用“拜登重登炉边谈话与加州失业女性通话”视频,引出本节课核心人物罗斯福,以此展开本节课的学习。新课讲授过程中,张老师以大萧条亲历者的第一手资料《艰难时代》为任务情境,将本节课分为“经济危机,艰难时代、推陈出新,实行新政以及继往开来,感悟新政”三个环节,并将《艰难时代》史料统领、贯穿课堂始终。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个环节中,张平老师组织学生角色扮演罗斯福的智囊团,生动形象地让学生理解其新政的诸多措施,并出示评价量表由学生主导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以在参与中理解,实践中收获,也极大调动了课堂的活跃度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在第三个环节中,张老师衔接中考新命题形式,呈现开放性小论文,学生在课堂中独立创作、展示与评价,思维与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升。而在最后的环节中,张平老师也是紧扣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时空观念,用小视频带领学生回顾美国整个崛起与发展之路,将课堂的积极气氛带到最后一刻,完成课堂最后的情感升华。<br> </h3> <h3> 张平老师课堂展示</h3> <h3> 学生角色扮演历史情景剧</h3> <h3>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h3> <h3> 刘科长观察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情况</h3> <h3> 我校老师积极参与听课观摩学习</h3> <h3> 其次是评课环节,首先高中历史教研员刘科长对我校在研究“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改革中的突出表现给予高度赞扬,也谦逊表达了来我校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情况,学习经验以及更好推动初中与高中的相互交流与反馈。<br> 然后由教科院张老师对张平老师的课堂进行评价与指导。张老师首先高度赞扬了张平老师个人优秀的教学素养;其次高度赞扬其口述史《艰难时代》的应用,认为将这本材料运用、贯穿课堂始终,逻辑清晰;然后对导入的简约性、目标的明确性、史料的丰富性、情景剧设计的合理性、问题设置的深度性、开放性与创新性、学案设计的合理性都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教科院张老师也对我们的学生进行了高度的赞扬,我们的学生在课堂展示中,表达流畅,感情丰富,参与度高,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课堂主人翁精神。教科院张老师在高度赞扬我校师生的同时也给我们开拓了新的思路,他提出在课堂设计中要注重核心问题的聚焦,可以采用问题—策略—效果的模式来进行课堂设计,这样使整个课堂逻辑更加清晰。同时在课堂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相对过剩、赤字等概念,在课堂过程中也要注意让学生对概念进行基本理解。<br> </h3> <h3> 教科院张老师进行点评与指导</h3> <h3> 最后由市教科院高中教研员刘科长进行点评。刘科长首先也是高度赞扬了张平老师的个人素质,并对张平老师未来的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其次刘科长对张老师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分别提出了意见,包括可以在课堂开始呈现任务单,限时限量进行基础知识的回顾,课堂要以发现解决问题为线索,要有合理结构性,要注重唯物史观的培养等;同时也对检测命题提出了要求,刘科长认为题目要有逻辑性,可推理性,可反复推敲,才有做的价值;最后刘科长还提出了课堂预设问题与生成问题的相关理念,并以本次课堂的情景剧为例,指出如果课前提前培训会导致预设过度而生成不足,最好的模式是学生课上即兴表演,他认为只有课堂生成问题才能发现问题,才能推动学生更好更多地参与课堂,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与达到目标。</h3> <h3> 教科院刘科长进行点评与指导</h3> <h3> 天道酬勤,春华秋实。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为青年教师搭建了成长平台,也展示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用。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各位教师能够在指导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努力提高自身素养,提升教学质量,让我们的教师:不负韶华一一让青春在奋斗中飞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