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起学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美友20802166

《求是》杂志2022年第3期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文章强调,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必须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为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成长的重要论述,抓好企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现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成长重要论述和相关评论员文章汇总编发。请大家参考学习。 <a href="http://news.youth.cn/sz/202109/t20210902_13201152.ht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来源央视网新闻</a>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一百周年,全党正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安排大家到中央党校学习,接受比较系统的党性教育和理论培训,很有必要。中青班每期开班式,我都来讲一讲,主要是同大家谈谈心,对大家提点要求。 <b>第一,信念坚定、对党忠诚。</b>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一段时间里,受各种错误思想和糊涂观念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了。<br>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我一直强调,对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不要语焉不详,不要吞吞吐吐,而是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共产党一旦丢了自己的理想信念,那就同其他政党没什么本质区别了,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和精神纽带,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难逃失败的命运。所以,我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br>对党员干部来讲,是有坚定理想信念,还是满脑子功利私欲,决定着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精神空虚、意志消沉、心为物役,信奉金钱至上、名利至上、享乐至上,少数人更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堕入腐败深渊,说到底都是理想信念动摇所致。<br>我常说要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自己认为坚定就坚定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是要终其一生的。无数革命先烈走上革命道路,首先是他们为了救国救民不断探寻真理,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最近播放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生动展示了我们党早期领导人,面对风雨如磐的斗争形势,面对各式各样的主义,最终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大家可能都看了。李大钊说:“人生的目的,在发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为发展生命必须牺牲生命的时候……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李大钊面对刽子手的屠刀,大义凛然,慷慨就义,以行动证明他的理想信念是无比坚定的。从党的百年历史看,千千万万党员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走到了最后,无数党员为了理想信仰献出了宝贵生命,也有不少人在艰苦条件和残酷斗争中动摇甚至背叛了自己的理想信仰。参加党的一大的13人中,王尽美、李汉俊、邓恩铭、何叔衡、陈潭秋5人牺牲,有人脱党,也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3人变节叛党。大浪淘沙乃历史规律。正如鲁迅所说:“因为终极目的的不同,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愈到后来,这队伍也就愈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br>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小说《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出生于四川一个富裕家庭,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特务劝他,只要交出组织、登报脱党,马上可以释放。面对劝诱,他斩钉截铁回答,我死了有党,等于没死;我如出卖组织,活着又有什么意义。陈毅同志把“革命重坚定”作为一生的座右铭。南昌起义时他没有赶上,后来冲破重重难关找到了起义队伍,到天心圩时队伍只剩下800人,他协助朱德同志收拢了部队,并对大家说:“在胜利发展的情况下,做英雄是容易的;在失败退却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难得多了。只有经过失败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做失败时的英雄。”对党忠诚就是要这样,无论顺境逆境,都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br>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在革命年代就要看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冲锋陷阵、舍生忘死,在和平时期也有明确的检验标准。比如,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等等,都是对党忠诚的直接检验。长期以来,我们党有一个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就是党叫干啥就干啥、党让去哪就去哪,哪里有事业哪里就是家,没有二话、毫无怨言。今天,我们依然要大力发扬这种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现在,有的干部只愿意待在“北上广”,不愿意到“新西兰”。这种态度就不能说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了。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而不是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讨价还价。在党组织安排的工作面前犹犹豫豫、想这想那,这样的干部是不能重用的!到了关键时候是要出问题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刀要在石上磨、人要在事上练,不经风雨、不见世面是难以成大器的。<br> <b>第二,注重实际、实事求是。</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我们所犯的错误,研究其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我们离开了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主观地决定自己的工作方针。”毛泽东同志讲得很有针对性。党的十八大之后,我明确提出“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并在全党开展了专题教育,其目的也在于此。党中央提了很多要求,都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好。<br>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同样,只有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才能重视深入实际、了解实际。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现在,各方面对调查研究是重视的,但还要下更大功夫,关键是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避免浮在表面、流于形式。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在通信很发达,通过打打电话、发发微信、看看材料也能了解很多情况,但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式”的讨论来得真实鲜活。过去常用的“蹲点调研”、“解剖麻雀”的调研方式依然是管用的。我们现在搞的各种试点,成功了再逐步推广,这就是“解剖麻雀”的方法。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不能搞作秀式调研、盆景式调研、蜻蜓点水式调研,“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是不行的!这就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一得自矜。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能听到不同声音不是坏事,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进行的思考、作出的决策才能符合实际。<br>我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就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脱贫是贫困群众的殷切希望,也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长期愿望。如果不能做好脱贫工作,我们就对不起贫困地区的老百姓,也对不起老一辈革命家。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我就到河北阜平县考察脱贫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我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而且年年去、常常去,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不断推进工作,带着感情去抓,带着践行宗旨的承诺去抓,最终在全党全国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贫困地区广大群众高兴了,老一辈革命家在九泉之下也会感到安慰。<br>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从当前干部队伍实际看,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我父亲讲过,“我们党讲党性,我看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1943年,延安开始审查干部运动,在当时国民党反动势力对革命根据地大肆进行渗透破坏的情况下,对干部队伍进行认真审查是完全必要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敌情,特别是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康生推行极左方式、大搞“逼供信”,使审干工作发生了严重偏差,造成了大批冤假错案。我父亲当时是绥德地委书记,了解到绥德师范学校出现了不少学生迫于体罚逼供压力“假坦白”的事,感到非常痛心。他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慎重提出要把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立场问题区分开来,避免审干工作中的“扩大化”错误,并向党中央和西北局如实反映了有关情况,建议党中央及时制止“逼供信”、纠正“左”倾错误。在当时情况下,这样做是冒着很大政治风险的,而我父亲甘冒这个风险,就是因为他认为对党忠诚就不要说假话。县委书记的好榜样谷文昌也是实事求是的典范。东山县是1950年5月解放的,国民党在败退台湾前从东山疯狂抓壮丁、充兵源,仅有1万多户人家的东山就被抓走了4700多名青壮年,解放时这些壮丁家属被定为“敌伪家属”。时任东山县第一区工委书记的谷文昌则认为,壮丁们是被国民党绑走的,他们的家属是受害人,建议把“敌伪家属”改成“兵灾家属”,后来上级采纳了这个建议,并决定对这些家属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平等对待、生活困难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1953年7月,国民党部队1万多人突袭东山,而我们守岛部队不过千人,兵力悬殊,但东山军民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保卫战胜利。兵灾家属说:“国民党抓走我们的亲人,共产党把我们当成亲人养。哪怕做鬼,我也愿为共产党守岛!”得民心者,靠实事求是。<br>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那些见风使舵、处事圆滑的人,那些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人,那些花拳绣腿、不干实事的人,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都有私心杂念在作祟。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这对党和人民事业有益,对个人健康成长也有益。做人老实不是愚钝,做事踏实不会吃亏。对党不忠诚,做人不老实,就会生出取巧之心,就会去搞拉关系、走门路、权钱交易等投机钻营那一套,最终会聪明反被聪明误。<br> <b>第三,勇于担当、善于作为。</b>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那么多,要做好工作都要担当作为。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那是要打败仗的。<br>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我多次讲过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故事,王衍就是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可谓舌辩滔滔、无人能及。西晋末年,羯族首领石勒起兵进犯洛阳,王衍作为太尉随军前去讨伐,结果兵败被俘。石勒问他西晋溃败的原因,他百般为自己开脱,说自己从年少时就不参与政事。石勒斥责他:你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怎么能说没参与朝廷政务,“破坏天下,正是君罪”。后来,王衍被石勒派人杀死,王衍临死前哀叹,如果自己平时不是追求虚浮、而是努力做事,也不至于到这个地步。现实中,此类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也很多。比如,有的唱功好、做功差,工作落实在口号上,决心停留在嘴巴上;有的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应景造势、敷衍应付;有的消极懈怠、得过且过,上面推一推才动一动,不推就不作为;更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在疫情防控、抗击自然灾害、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核查下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干部作风不务实、工作不扎实、责任不落实。<br>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做事总是有风险的,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四平八稳、顺风顺水的事。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如果工作都那么好干,谁上去都能干,那还要什么担当呢?事物往往就是这样,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相反,只有豁得出去、敢闯敢干,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真刀真枪干,矛盾和困难才可能得到解决。我在福建工作时,针对福建是林业大省、广大林农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的状况,为解决产权归属不清等体制机制问题,推动实施了林权制度改革。当时,这项改革是有风险的,主要是上世纪80年代有些地方出现了乱砍滥伐的情况,中央暂停了分山到户工作。20多年过去了,还能不能分山到户,大家都拿不准。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林权改革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这个问题不解决,矛盾总有一天会爆发,还是越早解决越好,况且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乱砍滥伐因素减少了,只要政策制定得好、方法对头,风险是可控的。决心下定后,我们抓住“山要怎么分”、“树要怎么砍”、“钱从哪里来”、“单家独户怎么办”这4个难题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推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形成了全国第一个省级林改文件。2008年中央10号文件全面吸收了福建林改经验。做事要有魄力,为官要有担当。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r>干事业、抓改革,必然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动一些人的奶酪,以致引发一些争议。要干事,要改革,要解决矛盾,有些争议乃至责难是难免的,把石头扔进水里都会激起涟漪,更何况是想做成一番事业?因为怕争议而缩手缩脚,该干的也不干,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对来自各方面的争议,应该冷静对待、理性分析,如果认准了做的事是对的,实践也证明是对的,就不要打退堂鼓,哪怕背黑锅、遭骂名也义无反顾,同时要做好解疑释惑、凝聚共识的工作,最大程度争取理解和支持。如果别人的批评有合理之处,就要虚心接受、积极改进,使工作方案和政策措施更科学更完善。做事情,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很重要,胆略谋略很重要。很多事情坚持下来了、做成了,争议自然就烟消云散了。<br> <b>第四,坚持原则、敢于斗争。</b>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现在,一些干部错误理解“和为贵”,一味讲“宽容”、讲“和气”,当老好人,对政治原则问题含含糊糊,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开明绅士”,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还有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说话办事看来头、看风向,随波漂,随风倒,这同党性原则是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纠正。<br>对共产党人来说,“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的人,没有公心、只有私心,没有正气、只有俗气,以为“坚持原则是非多、碰到硬茬麻烦多、平平稳稳好处多、拉拉扯扯朋友多”。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这种人嗤之以鼻。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就是说那些不分是非、不得罪乡里的“好好先生”,其实是破坏道德的人。孟子认为这种人“同乎流俗,合乎污世”。《红楼梦》里则以一句“又要自己便宜,又要不得罪了人”,把这种人刻画得入木三分。奉行好人主义,出发点就有问题,因为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地方和单位正气不彰、邪气蔓延,工作局面长期打不开,矛盾问题积累一大堆,同好人主义的盛行有密不可分的关系。<br>我们党历来提倡团结,但团结是通过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达成的,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br>大是大非面前要讲原则,小事小节中也有讲原则的问题。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大家生活在社会上,都有亲戚、朋友、熟人、同事、上级、下属等,推进工作、解决问题时时都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黄克诚同志担任中央纪委常务副书记时提出抓党风要“不怕撕破脸皮”。跟随他转战多年的老部下,在京西宾馆用公款宴请,他照样硬起手腕处理。当时的商业部部长到丰泽园饭庄请客吃饭而少付钱,他派人查实情况后,不但通报全党,还在《人民日报》上公开披露。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br>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br> <b>第五,严守规矩、不逾底线。</b>这个问题,我是“婆婆嘴”反复讲,今天还是要敲敲木鱼、念念紧箍咒。我们党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把不住自己,走上违纪违法的邪路,那就辜负了党的培养和信任了。我看到一些领导干部腐败堕落的材料,是感到很痛心的,恨铁不成钢啊!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材料,反映一些年轻干部“前脚刚踏上仕途,后脚就走入歧途”,刚成为单位骨干或走上领导岗位就陷入贪腐,不是晚节不保,而是早节就没保住。大家要引以为戒,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br>讲规矩、守底线,首先要有敬畏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腐败现象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重拳出击、整治到底、震慑到位,但仍有一些干部我行我素、顶风违纪。他们不是不知道纪律规矩,而是根本没有敬畏之心。他们所犯的哪一项不是党纪国法所明令禁止的?所作所为的哪一件没有前车之鉴?古人讲:“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没有敬畏之心,就什么乱七八糟的事都干得出来。有的人干了那么多骇人听闻的事,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敬畏!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不能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不能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不能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不能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br>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一个干部只有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拧紧了,把思想觉悟、精神境界提高了,才能从不敢腐到不想腐。明代理学家薛瑄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优秀地委书记杨善洲就是这样的楷模,一辈子为民造福,一辈子克己奉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许多人家建起了土木结构的瓦房,但他家仍住在茅草房里,面对老屋漏雨,他跟家里人说:“我没有钱,你们要暂时克服困难,漏雨就买几个盆接一下。”1992年,他在大亮山林场盖起了第一间砖瓦房,却让给了新来的技术员,自己仍住在油毛毡棚里。有一次他下村住在一户农家,这家人觉得伙食差,对不起他,偷偷退回两角饭钱,他硬是赶了一百里夜路还了回去。在一些人眼里,他就是个不讲究吃穿住行的“傻子”。他却说,“有人说我是自讨苦吃,其实你们不知道我有多快乐”,“如果说共产党人有职业病,这个病就是自讨苦吃”。这种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永不过时,永远需要发扬。当共产党的干部,对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要看得淡、放得下,不能搞“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那一套,那是不会有什么出息的!<br> <b>第六,勤学苦练、增强本领。</b>“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br>向书本学习,是丰富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同志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日理万机,但仍见缝插针读书,理发时也读,还幽默地对理发师说:“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咱们互不干扰。”我们要发扬这种“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不屑学习,不能借口工作太忙、放松学习,不能为了装点门面、应付学习。抓好学习,有一个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去学,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br>实践出真知,实践长真才。党和国家事业涉及面很广,领导干部也不是总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是不现实的。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之初组建海军,党中央决定肖劲光同志担任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同志从没接触过海军,自己还是个“旱鸭子”,但他边干边学,使我国海军从无到有、迅速壮大,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任务。许多从战争年代走来的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是在实践中成长为经济、科技、外交等领域的行家里手的。“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有同志经过一番实践历练后说了一句话,越干越会干、越干越能干、越干越想干。当然,同样是实践,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br>以上我强调的几点,都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要解决好的课题。大家生逢伟大时代,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希望大家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期望和重托!<br><br><div>※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的主要部分。<br></div> <font color="#ed2308"><b>求是编辑部:新时代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根本遵循</b></font><br> “百年大计!”<br>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饱含深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上了“开学第一课”。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高度深刻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br>“中青班每期开班式,我都来讲一讲,主要是同大家谈谈心,对大家提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次出席开班式并亲授“开学第一课”,对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2019年3月1日,强调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2019年9月3日,强调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2020年10月10日,强调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2021年3月1日,强调要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2021年9月1日,强调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实事求是担当作为,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br>《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讲话的主要部分。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怀着对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从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六个方面,对年轻干部提高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栋梁之才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要做什么样的干部、怎样做可堪大用的干部等重大问题。<br>年轻干部的“成长手册”<br><br> <div><b>“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b><br>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接班人。我们党一贯重视选贤任能,不断探索总结培养接班人的有效制度。早在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0世纪60年代初,我们党提出了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明确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等等。<br></div>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1990年3月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他就撰文提醒年轻干部在成长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四忌,一忌急于求成、二忌自以为是、三忌朝令夕改、四忌眼高手低。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系统阐明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正确路径,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br>——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看是否对党忠诚;我们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千条万条,第一条就是教育他们对党忠诚,坚决防止政治上的两面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要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优秀年轻干部要把当老实人、讲老实话、做老实事作为人生信条”,“如果急功近利、患得患失、投机取巧、见风使舵,处事圆滑,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或者搞自我包装、花里胡哨、花拳绣腿,那是没有前途的!”<br>——如何培养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在难事急事乃至‘热锅上蚂蚁’一样的经历中经受摔打。”“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增强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能力。”<br>——如何选拔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不能论资排辈、平衡照顾。”“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优秀年轻干部不能搞成特殊群体,不能像‘储君’一样供在那里坐等提拔。要动态更新,把相形见绌的调整出去,同时注意补充新的优秀人选,始终保持一池活水。”<br>——如何教育管理监督年轻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br> <b>修炼共产党人的“心学”</b><br>初夏时节,江西于都这片红色热土,生机盎然。<br>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会见了几位耄耋老人——于都县的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br>“长征中能活下来的有多少人?红军战士靠的是什么?图的是什么呢?”在次日召开的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他们靠的就是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事关马克思主义政党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反复强调党员干部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对什么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全党同志更加坚定地把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实践不断推向前进。<br>“我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一段时间里,受各种错误思想和糊涂观念影响,有相当数量的党员、干部丢掉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只讲功利不讲理想、只讲私欲不讲信仰了”;“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央党校的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从事关党的兴衰成败、事关队伍建设根本的高度,将“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作为对年轻干部的首位要求,明确指出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一步为干部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确立了精神坐标。<br>“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这个理想信念,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党一旦丢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就会失去精神动力和精神纽带,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难逃失败的命运。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在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那场动荡中,“竟无一人是男儿,没什么人出来抗争。什么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已经荡然无存了”。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郑重强调:“对我们党的理想信念,不要语焉不详,不要吞吞吐吐,而是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共产党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br> “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入党宣誓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是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铮铮誓言。习近平总书记通过电视剧《觉醒年代》、革命先烈李大钊、党的一大代表等事例,深刻阐明:“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自己认为坚定就坚定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而且这种考验是长期的,很多时候也是严酷的,是要终其一生的。”总书记进而对年轻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甚至背叛初衷肯定会出大问题。”<br>“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理想信念坚定的直接表现就是对党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并用《红岩》中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用陈毅同志忠诚于党的事例,生动阐明:“对党忠诚就是要这样,无论顺境逆境,都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br><div>和平时期检验党员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标准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了“四个能不能”,即“能不能坚持党的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不能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能不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能不能坚持党和人民事业高于一切,自觉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针对有的干部只愿意待在“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不愿意到“新西兰”(新疆、西藏、兰州)的问题,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这种态度就不能说是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了”;“组织上安排年轻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是信任更是培养,年轻干部应该以此为荣、争先恐后,而不是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患得患失、讨价还价”。<br></div> <b>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b><br>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br>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一条我们党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贯穿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红线、生命线。正是由于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的”,我们才成功走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成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实事求是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br>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注重实际、实事求是”,进一步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指明了科学方法。<br>“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深入实际、了解实际的基本功;只有把调查研究做好做实,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为全党作出了表率。精准扶贫战略,就是总书记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总书记对如何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提出明确要求:一是“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二是“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三是“要在深入分析思考上下功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找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要用好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包括少数人的意见、反对的意见,立体式地进行分析、三思而后行,防止自以为是、一得自矜”。<br>“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敢不敢、能不能实事求是,是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只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党性强不强问题”。1943年,习仲勋同志任绥德地委书记时,了解到绥德师范学校审干工作中出现的严重问题,感到非常痛心,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慎重提出要把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立场问题区分开来,避免审干工作中的“扩大化”错误,并向党中央和西北局如实反映了有关情况,建议党中央及时制止“逼供信”、纠正“左”倾错误。在当时情况下,这样做是冒着很大政治风险的,习仲勋同志甘冒这个风险,就是因为他认为对党忠诚就不要说假话,“实事求是就是最大的党性”。<br><div>“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员干部明确提出“三严三实”的要求,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予以重申,强调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好。总书记深刻分析一些干部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的思想根源,指出:“那些见风使舵、处事圆滑的人,那些掩盖矛盾、粉饰太平的人,那些花拳绣腿、不干实事的人,那些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都有私心杂念在作祟。”他还从正反两方面深刻阐明,年轻干部要坚持以党性立身做事,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作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这对党和人民事业有益,对个人健康成长也有益”。<br></div> <b>有作为就要有担当</b><br>“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2019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意大利期间的肺腑之言,感动人心。<br>古今中外,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或群体,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利益,不畏一切挑战和风险、不惜付出鲜血和生命。一百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廖俊波、黄文秀这样的党员干部奋勇争先、担当作为,才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br>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勉励年轻干部“勇于担当、善于作为”,进一步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重要准则。<br>“担当作为就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决不能坐而论道、光说不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全党讲述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警醒全党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深刻道理。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再次讲述西晋王衍的反面事例,并对现实中那些夸夸其谈、不干实事的人提出严肃批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理直气壮地支持敢闯敢干、锐意进取的干部,释放出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党把干部放在各个岗位上是要大家担当干事,而不是做官享福”,“如果不担当、不作为,没有执行力、战斗力,那是要打败仗的”。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当作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br>“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为官避事平生耻。做事总会面临风险,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四平八稳、顺风顺水的事。正因为有风险,才需要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现实中,有些硬骨头不好啃,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心力,还可能要担风险、担责任;有些难题牵涉面广,短期内很难有大的突破,却又必须破题、解题。面对这样的情况,共产党人该如何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当年在福建工作期间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故事,以切身经历为年轻干部讲明“越怕事越容易出事,越想绕道走矛盾就越堵着道”,“做事要有魄力,为官要有担当”这样深刻的道理,并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明确要求:“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我们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干事业、抓改革,必然触动现有利益格局,动一些人的奶酪,以致引发一些争议。这样的情况,现实中并不少见,怎么办?总书记强调,“因为怕争议而缩手缩脚,该干的也不干,这不是共产党人应有的态度”,对认准了、实践也证明是对的事,要义无反顾地做下去,同时最大程度争取理解和支持,虚心接受合理意见、积极改进工作,“坚持下来了、做成了,争议自然就烟消云散了”。<br> <b>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b><br>1880年,美国记者约翰·斯温顿在采访马克思时问,“人生的最高法则是什么?”马克思回答:“斗争!”<br>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和民族危难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一出生就带有斗争的鲜明品格,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的。正是因为始终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我们党才能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火焰;才能在风雨如磐的长征路上闯关夺隘,战胜上百万敌人的围追堵截;才能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打败武装到牙齿的强敌;才能拉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br>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强调要“坚持原则、敢于斗争”,进一步为年轻干部提高斗争本领、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br>“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能否坚持原则,是衡量共产党人的党性观念、品行素质、能力作风的政治标准。对一些干部“对政治原则问题含含糊糊”、“对大是大非问题做‘开明绅士’”、“对不良现象听之任之”、“八面玲珑、左右逢源”的做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严肃批评,指出这些都是同党性原则背道而驰的,必须坚决纠正。对奉行好人主义、当“好好先生”的现象,总书记予以深刻剖析,指出“好好先生”并不是真正的好人,奉行好人主义出发点就有问题,“好的是自己,坏的是风气、是事业”,强调共产党人“在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含糊、决不能退让,否则就是对党和人民不负责任,甚至是犯罪”。<br>“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人们的社会联系广泛,干部推进工作、解决问题常常会面对原则和人情的选择。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指出:“原则跟人情能够统一当然最好,但二者不能统一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坚持原则,决不能迁就人情。”他以当年黄克诚同志抓党风“不怕撕破脸皮”的事例教育全党:“党的干部都要有秉公办事、铁面无私的精神,讲原则不讲面子、讲党性不徇私情。”<br>“斗争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毛泽东同志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鲁迅先生说:“倘若一切都四平八稳,势如破竹,便无所谓革命,无所谓战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想过太平日子、不想斗争是不切实际的”,“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年轻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主动投身到各种重大斗争中去,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战士。<br> <b>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b><br>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今天的9500多万名党员,并能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严明的纪律保障。<br>我们党成立伊始就突出强调党的纪律,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党章都把纪律摆在重要位置,为百年大党注入了纪律严明的基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辽沈战役期间的“锦州苹果、一个不拿”,中央“进京赶考”前提出的“两个务必”、“六条规矩”,解放上海后的“露宿街头”……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赢得了人民信任。<br>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给领导干部敲敲纪律规矩这个“木鱼”、念念纪律规矩这个“紧箍咒”。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培养一名干部不容易,如果干部把不住自己,走上违纪违法的邪路,那就辜负了党的培养和信任了。从关心爱护干部、促进干部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他再次向全党特别是年轻干部发出“严守规矩、不逾底线”的谆谆告诫,要求“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br>“首先要有敬畏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但也要看到,仍有一些干部我行我素、顶风违纪,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对此,习近平总书记透彻点明了要害所在:“他们不是不知道纪律规矩,而是根本没有敬畏之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总书记强调,“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并用“四个不能”为年轻干部划清底线:不能在“月黑风高无人见”的自欺欺人中乱了心智,不能在“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花言巧语中迷了方向,不能在“富贵险中求”的侥幸心理中铤而走险,不能在“法不责众”的错误认识中恣意妄为。<br>“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明代理学家薛瑄久居官场,勤廉从政,他认为清廉自守有三种境界:“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者,其次也;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为下也。”这三种境界,与我们现在常谈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相通的。习近平总书记警示全党:“我们共产党人为的是大公、守的是大义、求的是大我,更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总书记还以杨善洲的先进事迹为例,教育引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看得淡、放得下“个人的名誉、地位、利益”。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深刻领悟总书记的教诲,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真正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br> <b>依靠学习走向未来</b><br>在香山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套“干部必读”丛书,那是我们党在“进京赶考”前编写出版的学习读本。<br>这12本马列主义著作,包括《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经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审定出版。毛泽东同志评价说,“积二十多年之经验,深知要读这十二本书,规定在三年之内看一遍到两遍”。<br>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回顾百年奋斗历程,在每一个重大转折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总是号召全党同志加强学习;而每次这样的学习热潮,都能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进步。在这篇重要讲话中,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年轻干部“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提出明确要求,对“学什么、怎么学”作出明确指示,要求年轻干部“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对新时代年轻干部提出了新的“劝学篇”。<br>黄文秀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主动请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谱写了新时代青春之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图为黄文秀到村民家走访,主动帮村民干农活(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br>勤学苦练,首先是“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多读书、读好书,并提出“三个不能”的明确要求:“不能自我感觉良好、不屑学习,不能借口工作太忙、放松学习,不能为了装点门面、应付学习。”<br>勤学苦练,其次是“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要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做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社会、管理、生态、国际等各方面基础性知识,学习同做好本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完善履职尽责必备的知识体系。<br>勤学苦练,再次是“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是不是真正上心用心,是不是善于总结思考,收获大小、提高快慢是不一样的。如果忙忙碌碌,只是机械做事,陷入事务主义,是很难提高认识和工作水平的”。<br>勤学苦练,最后是“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国家事业涉及面很广,领导干部也不是总在一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学过了、学好了再来干是不现实的”,“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领导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br>“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年轻干部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嘱托,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建功立业!<br> <b><font color="#ed2308">中共中央组织部:培养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font></b>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年轻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立身做事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加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紧密联系实际,用心思考体悟,坚决贯彻落实。 一、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br>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长治久安,科学把握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和年轻干部成长规律,高瞻远瞩、语重心长,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充满了深刻精辟的道理学理哲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br>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科学指南。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对年轻干部工作高度重视、始终牵挂于心,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需要什么样的年轻干部、怎样培养年轻干部这一重大命题。201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次出席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年轻干部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特别是在2021年秋季学期开班式上,系统全面地对年轻干部提出了6个方面要求,强调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这次重要讲话,与前4次讲话要求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紧扣年轻干部成长过程中需要解决好的课题,树起了对照践行的时代标杆,指明了改进提高的科学路径,进一步丰富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年轻干部健康成长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br>教育年轻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生动党课。年轻干部的党性如何,能不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关系党的红色血脉能否赓续传承、红色江山能否代代相传。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围绕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回顾了李大钊等革命先烈誓死捍卫信仰信念的风骨气节,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铁面无私秉公办事的崇高风范,谷文昌、杨善洲等先进模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感人事迹,勉励年轻干部以先辈先烈为镜、汲取宝贵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深入调查研究的感悟,以及在福建工作时探索实施林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教育年轻干部做事要重实际、为官要有担当。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了一些干部在理想信念、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纪律规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警醒年轻干部引以为戒、修炼自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摆事实又讲道理,既提要求又教方法,谈心交心入心,正本清源明道,是年轻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鲜活教材,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学”真经、修身真言。<br>激励广大干部奋进新征程的深入动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领导人民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前进道路上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不断增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要练好内功、提升修养、增强本领,不要走偏、不要落伍、不要掉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这既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年轻干部的殷殷嘱托,也是对广大干部的动员号召,必将进一步激励干部认清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在伟大斗争实践中担当作为,更好提高素质能力,在新的赶考路上勇毅前行。<br> 二、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br>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6个方面提出的明确要求,系统总结历史经验,深刻把握时代脉搏,每一条都是年轻干部需要强素质、增才干、补短板的问题。年轻干部要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学习体悟,时时对照、躬身践行。<br>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政治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对党忠诚是对理想信念坚定的最好诠释”。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把对党忠诚作为最大的德、最根本的党性要求,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信赖核心、忠诚核心、维护核心、跟随核心,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无论顺境逆境都铁心跟党走、九死而不悔。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记“五个必须”,杜绝“七个有之”,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坚决执行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把到艰苦复杂地方工作作为最好的锻炼,深刻认识这是组织的信任和培养,以此为荣、争先恐后,而不是拈轻怕重、患得患失。<br>注重实际、实事求是是成事之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实事求是最需要解决的是党性问题”。年轻干部要强化求实精神,加强调查研究,既把实事求是作为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更将其作为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的重要内容,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真正接地气、察实情、谋实策。要弘扬务实作风,言必信、行必果,默默地工作、实实地干事,靠实干办好实事、提升实效、做出实绩,防止把“说了”当“做了”、把“做了”当“做好了”。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持“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以钉钉子精神坚韧不拔抓落实,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紧抓快办,对长期任务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坚决杜绝口号式、表态式、包装式应付的行为。<br>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是使命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担当和作为是一体的,不作为就是不担当,有作为就要有担当”。年轻干部要深刻认识到,当干部就要恪尽职守、勤奋敬业,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与党和人民的要求是格格不入、背道而驰的。要敢于担责,牢固树立责任之心,经常想一想组织上交给的任务是什么,担负的责任有哪些,怎样才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竭尽所能地干好本职工作,有了失误不推诿、出了问题不“溜号”,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善于担难,下定“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凡是有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在改革发展稳定第一线冲锋陷阵、建功立业。要勇于担险,面对疫情防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危机时,临危不惧、冲锋在前,把问题解决在第一线,不能保险了再发声、安全了才出手,同时要有胆略谋略、善作善成,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切实防范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挑战。<br>坚持原则、敢于斗争是必备品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是共产党人的重要品格,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共产党人讲党性、讲原则,就要讲斗争”。年轻干部做一切工作、处理一切问题,都要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出以公心、铁面无私,直面矛盾、敢于斗争,决不能搞好人主义、投降主义。对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则问题,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不做“骑墙派”和“看风派”;对违纪违法问题、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敢于亮剑、坚决抵制纠正,不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奉行明哲保身的庸俗哲学;对个人进退留转,严守组织人事纪律,不搞拉拉扯扯、说情打招呼等非组织活动;对人情关系和小事小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像老一辈革命家那样,“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我们党依靠斗争创造历史,更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年轻干部要把准斗争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对各种错误言行高度警惕、坚决斗争;坚定斗争意志,在重大风险、强大对手面前,敢于出击、敢战能胜,任何时候都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增强斗争本领,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原则问题寸步不让,策略问题灵活机动,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斗争中成长提高。<br>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是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一定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敬畏党、敬畏人民、敬畏法纪”;“严以修身,才能严以律己”。年轻干部做到行得端、走得正,必须修身克己、正心明道,任何时候都稳得住心神、管得住行为、守得住清白。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干部廉政上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敬畏。要常怀敬畏之心,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决不拿原则和权力送人情、做交易;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不做让人民群众戳脊梁骨的事;牢记法纪是不可逾越的高压线,决不出违法乱纪的问题。一个人能否严守规矩、不逾底线,最难战胜的敌人是自己。要强化自我修炼,注重身心修为、自我约束,时常回望初心、检视言行,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初慎微慎友,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不能心浮气躁、搞“自我设计”。要严守纪律规矩,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党规,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洁身自好、防微杜渐,正确对待、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不存非分之想、不图虚浮之荣、不谋特权之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br>勤学苦练、增强本领是必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年轻干部要有本领恐慌的危机感、能力不足的忧患感,把不断学习实践、充实提高作为人生常态。要着力提升理论素养,坚持不懈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结合承担的职责任务,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使自己的知识体系、专业能力与形势发展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我们党的历史上,许多年轻的指战员就是在战争中学会战争、在实践中学会干事的,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铸就了一大批革命家政治家、一大批名将干将。年轻干部如果没有实践的磨砺,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成熟,要把实践当作最好的老师,乐于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锤炼摔打,经受大事、难事、急事和复杂问题磨练,多一些“热锅上蚂蚁”的经历,努力在改革发展主战场、服务群众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br> 三、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中<br>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既是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提出的目标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年轻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努力培养造就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br>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政治素质是领导干部第一位的要求,政治把关是选人用人第一位的任务。发现培养选拔年轻干部,首先应在这方面下更大功夫。要严格政治把关,着重看干部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等,把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把伪忠诚、假忠诚的“两面人”识别出来、清除出去。加强政治素质考察,全方位、多渠道掌握干部一贯表现,注重考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重大考验时的态度和行动,注意了解八小时外的情况,既听其言更观其行,既察其表更析其里,努力把政治表现考准考实。强化政治忠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等多种方式,引导年轻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br>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促使年轻干部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起来的一代新人。要有计划地安排年轻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学习培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教育引导年轻干部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真切感悟其中蕴含的强大真理力量、人格力量、实践力量。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强化述学、评学、考学措施,引导年轻干部把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结合起来,常学常新、真学真信。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引导年轻干部紧密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学习研讨和调查研究,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br>坚持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年轻干部只有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才能练就不负时代使命的过硬本领、扎实作风。要注重基层一线墩苗,组织引导年轻干部投身基层、投身改革发展稳定一线,在面对面同群众打交道中、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中磨掉稚气、练出真功。注重关键吃劲岗位历练,及时把那些素质好、潜力大的年轻干部放到扛重活、打硬仗的岗位,放到条件艰苦、矛盾较多的岗位,经历“风吹浪打”,多捧“烫手山芋”,使干部能够真正得到锻炼提高。新的征程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重大斗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要积极组织年轻干部到这些重大斗争一线去真枪真刀磨砺,学真本领,练真功夫。<br>坚持强化担当作为的正向激励。年轻干部正值朝气蓬勃、大有可为的年华,要激励引导他们鼓足干劲、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拓宽选人视野、畅通来源渠道,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不拘一格大胆选拔使用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的优秀年轻干部,同时注意统筹用好各年龄段干部,让整个干部队伍都有干劲、有奔头、有希望。加强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扎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完善和落实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的各项措施,切实为勇于负责的负责、为勇于担当的担当、为敢抓敢管的撑腰,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健全科学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和改进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干部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式,用好考核结果,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引导年轻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br>坚持从严管理监督。年轻干部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更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功夫下在平时,多渠道了解干部群众对年轻干部的反映,了解其朋友圈、社交圈及工作时间之外情况。定期分析年轻干部队伍情况,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该批评的批评,该诫勉的诫勉,多做咬耳朵、扯袖子的工作,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引导年轻干部大力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时刻绷紧纪律规矩这根弦,看淡个人得失、看开功名利禄,努力做到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坚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严格标准条件,经过实践考验政治上不过硬、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担当、能力上不适应、作风上不扎实的,就要及时调整、严肃处理,真正做到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br>造就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既靠组织培养,也靠自身努力。组织人事部门要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长效化机制,拓宽视野持续发现,跟踪培养扎实历练,好中选优大胆使用,从严要求动态管理,着力建设一支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广大年轻干部要增强内生动力,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踊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自动自发自愿自觉地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切实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