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台山地名拾趣</span></p><p class="ql-block"> 裴 斐</p><p class="ql-block">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地理面貌、历史人文、风土人情。地名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社会性。随着时光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地名早已超越了它以语言的形式指代地理实体的最初意义。</p><p class="ql-block"> 天台县因天台山得名。天台山是一方风水宝地,从地理上说,是曹娥江、奉化江、灵江的分水岭。人们常引用南朝梁陶弘景《真诰》的说法:“(其山)当牛女之分,顶对三辰,上应台宿,故名天台。”即天台山顶对天宇“太微垣”上台、中台、下台这三组两两相对的六颗星,总称“三台星宿”。天台山以典型的“分星”“分野”说命名,体现了先人遵循“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地人合一思想。</p><p class="ql-block"> 天台县境内许多地名的缘起与命名,既与天台的自然景观相契合,又与人文历史密不可分,被深深地打上了天台山自然和人文的印记。县域内异彩纷呈的地名,成为继承历史文脉和民生记忆的载体,既是天台山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也是天台山民俗形态的形象反映。细细探究起来,亦饶有趣味。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许多地名的由来,触摸到天台山水地理与乡村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台山地名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当地的地理位置、环境形貌、氏族人文、历史典故、地方物产、动植物以及美好寓意等相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浙东山区地理地貌特征成为天台地名命名的基本要素。天台的地质地形,在</span>远古时经历过强烈的差异性抬升运动和断裂构造发育,造就了多样化的地貌结构,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奇观,以丛山峻岭、巉岩幽洞、坑岙丘陵、秀水飞瀑为特色,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这种明显的地形特征也充分体现在地名之中。</p><p class="ql-block"> 在全县地域名和自然村名中,反映天台山区地理、地势特征的地名占了40%以上,在这类地名中,以“山、岙、坑、岭、坪、岩”为最多。<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span>:“北山(石梁)、南山(南屏)、东山、西山、前山、科山、尖山、吉山、紫凝山、大贝山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岙:</span>欢岙、崔岙、青思岙、王思岙、杨家岙、岙口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坑:</span>上深坑、下深坑、洪长坑、灵坑、树坑、干坑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岭:</span>筋竹岭、严岭、石岭、小揭岭、岭上、岭根、岭头、白岭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峰:</span>华峰、雷峰、朝阳峰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岗:</span>贤师岗、田岭岗、安岩岗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坪:</span>牛蹄坪、吴家坪、朱家坪、杨梅坪、桂家坪;<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洞:</span>里洞、响洞、刘阮洞、栖真洞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岩:</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紫岩、寒岩、七岩、鲍朱岩、梨壁岩等;</span><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顶:</span>华顶、坎顶、横山顶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尖:</span>洋山尖、道士尖、白石尖、御牌头尖、老鹰尖等。</p><p class="ql-block"> 群山孕育水道。天台山峦起伏,秀水相随,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山水水,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因而以水域命名的地名也不少。<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溪:</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始丰溪、</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茅溪、</span>清溪、泳溪、外溪、大柳溪、迹溪、下田溪、溪南、溪东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坑:</span>下深坑、墨坑、冷水坑、银板坑、长坑、马坑、四龙坑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湖:</span>玉湖、泳湖、家湖、猫认湖、格山湖、湖岸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塘:</span>西塘、岸塘、长塘、茶塘、藕塘、孟家塘、黄家塘、古岙塘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湾:</span>青龙湾、朱自湾、长湾、潭:杜潭、茶潭、九龙潭等。</p> <p class="ql-block"> 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影响,先人讲究事物的对称性,习惯使用对称的方位名词。如东西、南北、前后、上下、里外、新旧、大小等。许多自然村因坐落地理、居宅、标志性建筑物方位或形势特征而命名,如:东庄、西程,北山、南岙、南屏,前山、后田、庄前、庄后、铺前、塔后,上宅、下宅,上庄、下庄、中央董、田中央、上新屋、上坊、下坊,外翁、里王、平桥、藤桥、石桥、板桥、桥上、桥下、桥外、大桥头、小田楼,横头坎、横头戴,等等。</p><p class="ql-block"> 天台属于山区丘陵地理,始丰溪、三茅溪和苍山倒溪流域两岸分布着几个垟、畈,成为天台主要产粮区。垟:天台方言“垟”,音同“洋”,《集韵》,系吴方言俗字,指宽广而又平坦的田野、田地而言。如西乡的茅垟、鬼叫垟、长垟,东乡的捣臼垟、西方垟、汤家垟、南垟肚。天台方言“畈”音同“贩”,多指地面平而宽广的田野。带有“畈”的地名有严畈、洋畈、大畈等。村以所在地耕作土地特征命名的:八丘、长丘、廿罗等。以平坦场地命名的如柘树坦、石坦、坦头等。</p><p class="ql-block"> 动物与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以动物和植物命名的村名很多。如:桐柏、榧树、桃柳溪、石竹、花桃、毛竹蓬、大竹园、槠树头、楮树岭、枫树头,柘树坦、栗树园、樟树下、柿树湾等。 </p><p class="ql-block"> 在农耕时代,牲畜与人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而也被反映在地名之中:如石牛游、牛地坪、牛轭塘、牛梗;马山、马里岙、马鞍山、马坑、雷马坑、羊头、羊毛坑、羊头洪、羊角尖;鸡娘山、鸡笼石、鸡笼岩、鸡冠岩;猪娘山、猪头岩、石猪拦、眠犬、黄狗盘、猫认湖等等。 </p><p class="ql-block"> 此外,还有以含有美好寓意的祥瑞动物命名的地名:如龙:龙溪、龙山村、盘龙岭、龙皇堂,龙舌口,青龙湾,新龙园村,九龙潭、九龙山、岩龙颌等;凤:裘凤徐村、白凤村等;狮:狮子山、狮子岩、狮子头等;象:象下、象鼻头等;虎:虎狼关、飞虎岭、虎头岩、伏虎山、虎山、伏虎岗、老虎塘村等。</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台山的地名,标记着天台历史轨迹,传承着天台的人文底蕴。因此,那些因历史而沉淀下来的地名,不仅是地理的标识,更是钩沉人文记忆的符号、乡愁的寄托,心灵的归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旧时,天台人多聚族而居,各宗族之间“和而不同”。天台许多自然村的命名是以住民姓氏命名的。自然村,往往是一个或多个家族聚居的居民点,是由村民经过长时间在某处自然环境中聚居而自然形成的村落。在一般情况下,自然村以一个姓氏居住为多,往往是同宗同族的子孙后代,有相同的血缘关系,它将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如王村、袁家、横头戴、戴家、项家、龚家、赖家……等等。在天台,以宗族姓氏与地理位置、环境相结合而命名的村名为数最多,如东陈、西陈,上庞、上卢、上孟、下齐,上丁、下王、上车、下邢、东坑陈、山头郑、山头姜、岩下蒋、晚山张、孟岸许、大淡吕、溪边张、溪头陈、塘下褚……等等。</p><p class="ql-block"> 也有一些村,最初是某一姓氏人居住,后来由于社会、人口变迁,原住姓氏已经迁徙他处,但村名依然保留着原住民姓氏的痕迹,如梁岙、希(西)董、前程、金家坦、吴家坑、张家桐,等等。</p><p class="ql-block"> 天台山自古有佛国仙山之称,因而多有与寺庙观堂相关的地名:如万年山、传教、寺前、慈圣、方广、广严、国清、大同、大寺、塔头坑、天封、龙鸣、翠屏、前道元、道者庵、慧明、山庵等。</p><p class="ql-block"> 天台山神秀山水和三教共处、共修、共融的特点,形成一种“和而不同”的精神架构,吸引了无数倡导三教“和合”的名僧高道儒师,群英荟萃于此。特别是唐代,是浙东唐诗之路的主要目的地和精华段,有300多位唐代诗人慕名前来天台山,留下了一千余首讴歌天台山优美诗篇,这里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一处文化高地,堪称“华夏一绝”。因而,天台有许多地名与历史名人相关:如察岭(汉高察)、欢岙、欢溪(南齐顾欢)、司马悔山(唐司马承祯)、寒山湖(唐寒山)、拾得岭(唐拾得)孟湖岭(唐孟浩然)、明公(昔有乡宦称明公)等。</p><p class="ql-block"> 还有因与古代驿站、邮亭相关的地名:如关岭铺、铺前、灵溪驿、亭头、接待寺等。</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山水草木,还是人情事物,都能形成形象的典故、神奇的传说。神秀的天台山有着绚丽多彩的民间传说,是劳动人民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对自己的生活环境表达的热爱之情。</p><p class="ql-block"> 天台东乡三合镇古属太平乡,境内百姓以鲍、许、王姓居民占多。旧时,东乡“王汤戴,许鲍周”宗族观念强烈,常因山林田水等事起纷争。晚清时,鲍、许、王三姓氏族“头脑人”在黄务村媾和,并特意改取乡名为“三合”。</p><p class="ql-block"> 地处苍山脚下的坦头镇善岙村,原名石岙。清时从天台城关迁来一户陈姓人家居此看守祖墓。其人乐于助人,好行善事,为村民们赞颂褒扬,遂将村名石岙改为善岙。</p><p class="ql-block"> 东横山南麓有个安固村。据传唐代黄巢起义时即有人于此定居,因村前有高椅山与白象山对峙,人居其内,既安全又稳固,村由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始丰溪滩岭段西岸有个小村,村东自古有一水竹坦,村因名古竹。传说宋大儒朱熹在任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时,曾专程到天台拜访学者徐大受。朱熹与徐大受一见如故,家境贫寒的徐大受用麦饭和葱花汤招待,朱熹却很是高兴,历史上被传为佳话。徐送朱归程,途中边行边游,至古竹村,天色已晚,徐对朱说“晚上只好屈尊于此苦宿。”朱听错,以为此村名叫“苦竹”。从此,该村因谐音改名苦竹村。</p><p class="ql-block"> 依天台历史人文典故命名的地名还有很多。如:始丰、华顶、宝华、八都、享堂、永宁村、白鹤殿,皇都,等等。</p><p class="ql-block"> 天台境内依民间传说命名的地名也有很多:例如,桃源坑、琼台、寒山湖、捣臼垟,九龙潭、天宫村、司马悔山等,皆是。</p><p class="ql-block"> 因古作坊、生产劳动、交易场所或职业而得名:如水碓头、水碓坑、水磨坑、捣米坑等,这些地方古时曾有过粮食加工水碓、水磨作坊;麻车王、麻车陈、下麻车等地名,因曾开设过加工油料的麻车作坊而得名;瓦窑、瓦厂坦、缸窑、瓶窑、炭窑背、纸厂等地,则曾是砖瓦、陶器、纸张的加工作坊所在地;位于始丰溪畔的撑排村,从前是世代在始丰溪上以撑排运货谋生的排工居住地;周店、岩店、杨店、何方店、市集、下市、鼻下市、米行庵等,是因曾经开设过店家或交易场所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天台的方言悠远且非常丰富,而且有些话具有地方特色,其中有很多地名与天台方言俗语相关,并且饶有意趣。带有歇后口头语“头”字的地名:坦头、街头、羊头、山头、坝头、溪头、井头、圳头、埠头、亭头、坎头、王会头......等等。独特方言字的地名:如坦头镇的长山往(山字头加往,崔字少一横,读音唷yo,其意为小山岗或土丘;三合镇的 峇( 山酉)村 (山字下面分别加酉,方言音hejiu核舅),街头镇的浙(山酋)村;还有岊字,有岊山,青山岊、西张岊等。这些方言字,好多人读不出或读不准音,字典查不到,电脑也打不出。</p><p class="ql-block"> 比较有趣味的是,许多地名以数字开头或垫后,如:大一、街一、二里许、二甲、二百央、三合、三茅、三坑口、三里宋、四林、四合、五百、五佰岙、六另、六田、六葱岢、七进坑、七公田、七里殿、八都、八辽、八角亭、九罗、九明、九遮山、九龙山、十字巷、十股山、十字路岗、廿罗、百丘、百丈坑、千丈岩、万马渡、万年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台山地名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是天台历史的反映,有着深刻明显的时代烙印。</span></p><p class="ql-block"> 乡村老地名不但是地理信息标志,更是历史人文记忆。老地名往往附着了历史典故、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记录下沧海桑田,见证着物是人非。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和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许多地名发生了变化,有的地名正在逐渐消失,有的则已经名存实亡;有的地名则发生了变化,地名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及文革期间,有许多村名曾经改名,例如:跃进、勤丰、明丰、赤卫、建设、繁荣、胜利、五星、红旗、八一、五一,黎明、光明、星光、建明、民主、东联、联合、立新、友谊,等等。这些村名,时代色彩十分明显。</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我县曾进行过多次行政村撤并,最近一次是于2018年进行的。许多撤并后的行政村村名大都重新命名。下面例举部分村撤并后的命名情况:</p><p class="ql-block"> 福溪街道小淡溪村由里岩村、对山村、楼下村三村合并而成,三村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小淡溪穿村而过。调整后,以贯穿三村的小淡溪为新村名,三村共享岙王水库和库区部分山林资源,以里岩村为行政村驻地。</p><p class="ql-block"> 慈恩村坐落于始丰街道南部,北临始丰溪,南靠南屏乡,东连下岙坑,西接山头裘;由岩下洋、龙园门两村组成,因辖区内白云山中有一慈恩寺,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白鹤镇兴隆村由原茶塘村、缸窑村、后洋村三村融合而成。据传,在原茶塘村与缸窑村之间有一个兴隆庙,年代久远,香火旺盛,福泽绵延,新村以此为价值认同点,取名兴隆村,寓意吉祥如意、兴隆发达。</p><p class="ql-block"> 坦头镇学前村由湖岸村和鱼山村合并而成。新村取名学前村,一方面是因为两个村都在坦头中心小学、坦头中学的前面,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两村调整后学在前、走在前、干在前。塘岙村由岸塘、桐桥、岙里、西坑岙等几个自然村合并而成。</p><p class="ql-block"> 三合镇集聚村由下路王村、岭头周村和同宜村三村调整合并而成。新村因苍山产业集聚区而得名,旨在三村集优质资源、聚乡贤人才,互帮互助,齐心协力。</p><p class="ql-block"> 洪畴镇天和村由福丁村和西岙洋村调整合并而成。以“天时地利人和”取义,寄寓协力打造乡村振兴“铁三角”组合,共建新时期下“村美、民富、人和”的和合村庄愿望。</p><p class="ql-block"> 龙溪乡始丰源村由原大样、岭下两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地处始丰溪源头,村庄风景秀丽,前有百狮山、扛轿岩、后有腾岭古道,文化底蕴深厚,是寒山和合文化的发祥地,有姚叶通谱等和合佳话流传至今。该村取名始丰源村,除立意新村位于始丰溪源头外,也是因为 “源”字为“圆、缘”的合体表述,涵盖了“圆中国梦、化纠纷为缘分”等美好含义,表达两村村民和谐发展的意愿。</p> <p class="ql-block"> 地名作为一种特殊而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传承,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生存生活环境、社会观念和价值观念。在新时代,可以作为天台山的文化符号和文旅品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p><p class="ql-block"> 稿于2022年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