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走完他人生百年历程,尊严风光地走了……。他活过世纪,阅尽人间甘苦,看惯秋月春风,松钦鹤慕。他一生勤劳奋斗,无私奉献,福寿双归,齿徳兼隆,无愧于苍天厚土。</p> <p class="ql-block">2021年100岁寿诞留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从没上过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他自建国初就担任大队干部直到八十年代才卸任。他完全是凭自己的勤劳和热情,靠无私和耿直赢得了村民的尊敬和信任。父亲的经历,和他那个年代的其他人一样,透出异样的艰辛。我们家人口多,上有年迈的祖母,下有两位哥和4个姐。父亲受尽了不识字的苦楚,在生活极其窘迫的年月,他坚持供两位长兄上学,好在我们这些子女没让他失望,大哥二哥很早就成了国家干部,这虽然实现了他的夙愿,但同时家里又少了劳力和帮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母亲眼里,父亲实在不能算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为在大部分的时间里,父亲总是为了生产队的事忙碌,早出晚归,常年奔波在外,在靠工分挣口粮的年代,我们属于人多劳少的家庭,不仅分不上足够的粮食,连年终分红也要倒扣。尤其,一年忙到头的大队干部,误工补贴只能折成很少的一点粗粮,还得自己去各生产小队索要。最不能让母亲理解的是,每年都是自己家已经揭不开锅了,父亲才被三番五次的催促出门,而经常是空手出去,原空手回来。那年月,生产队谁家都缺粮,父亲是大队干部,哪能不顾别人的困难。往往为这事,父母之间的吵架总是难免的,而作为儿子的我,不知谁对谁错,更多的则是感到母亲的艰辛和无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打我记事起,父亲就留有长长的胡须。儿时几乎没有与父亲亲密接触的记忆,甚至姐姐们经常要用“父亲回来了……”的话来吓唬我,他虽然从没打骂过我们,但在他面前我们是不敢“匪”的。与父亲的语言沟通极少,时常是以注视作为媒介,他的眼神像某种警示,让人朝着正确的方向。在我十多岁的时候他带我走一天的山路,去大哥、二哥工作的地方玩,沿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介绍所经过的地名和住户人家。父亲不苟言笑,喜怒常露于脸上。自留地的庄稼活实在忙不过来,母亲请来舅家表兄帮忙,但父亲总是闲他们干的活不如折,要么劈头盖脸地训斥,要么吊着黑脸一声不吭……表兄们都怕他。在家人面前,即便是有天大的困难,他总是宁愿一个人承受。自己生病了也不找医生,就是再痛苦也会强忍的悄无声息,每到夜晚我经常会被他在睡梦中不自觉地呻吟吵醒。现在回忆,也许是迫于生活压力,父亲更多的行为并非他的刻意做作,而是源于他的性格。有一回,我平生第一次见他在近百人的社员大会上讲话,如此激情和高亢洪亮的声音,那一刻,我突然觉得父亲真是光彩照人……。他成了我人生第一个崇拜的偶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中等身材,算不上魁梧,但在我幼小的心里,他是高大威严的。父亲仗义行仁,扶危济困,对老弱病残者常怀怜悯之心。离我家不远的汽洞梁有条崎岖小路,在没通公路之前是连接小河、巴庙、田坝三乡通往观音区的必经之路,也是社员群众劳作的要道。他长年利用劳动间隙和闲暇维护修理,河沟搭桥,陡坡砌石。有姓黄的村民曾调侃:“你要活一百岁……”。</span></p> <p class="ql-block">2002年陕西镇巴留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年轻时力气很好,爱争强好胜,对出力下苦的事从没怕过。他是农村犁田打耙的行家,干农活从不会偷奸耍滑,当看不上别人做的农活时,便会亲力亲为。这样往往会比别人干得多,别人吃饭了他还在地里;人家歇气了他仍在使牛耙田;社员都收工了,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有一年,他苦干实干的事迹上了《汉中日报》,因而却把投机取巧的人得罪了。农业学大寨时,他带领全大队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修田引水,一度时期成了全公社的典型,并被县上评为劳动模范。他第一次走出山外,到山西昔阳参观学习。在别人眼里,那是何等荣耀,但我们却极少听他谈论,他做事从不张扬。</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与中国共产党诞生同年出生的老党员。他秉性刚直,党性原则极强。在担任大队支书期间,一身正气,办事公道,从没克扣过村民,对社员群众也未结下任何怨恨。作为家人和亲戚朋友,也从未享受过他的特殊照顾。相反,他的态度更为刻薄和严厉,以致让个别族人都难以接受。</p><p class="ql-block"> 父亲虽然不识文化,但他受党的教育很深。在他眼里,任何时候集体的事总是比自家的事重要。文革期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批斗“当权派”的高潮,父亲作为一个最基层的村官也未幸免。那年祖母已经病逝在家,而他还站在大队的高板凳上挨批斗。但他自始至终对党没有半句怨言。多年的农村社队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曾是多届公社党委委员。他还是平息村民矛盾纠纷的高手,经他调解处理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不计其数,挽救了无数家庭。由于长期的奔波劳累,父亲落下了一身的伤劳病,加之年事已高,大哥几次劝他把担子交给生产队的年轻人,他总说:“我是老党员,哪能丢下生产队的事不管!”。</p><p class="ql-block">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981年秋,父亲正在大队开会,讲话时突然得了脑梗,半个身子失去了知觉,一时让仍然壮心不已的父亲难以接受……,那一年终于离开了他认为神圣的村干部岗位。所幸的是他的身体因治疗得当,竟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父亲一生勤劳,是一个十足的庄稼汉,就是上了年纪了也闲不住。有时我真对他那种为群众工作的热情敬佩不已,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员立场坚定、无私奉献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2006年摄于甘肃武威文庙</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年轻时吃苦耐劳,挨饥受冻,没有养生观念。一辈子从没离开烟酒。他的烟瘾很重,身上凡是有兜的地方,全装的是烟。父亲爱喝酒,酒量也好,这得益于他自小曾帮祖父酿过酒。具体能喝多少没人知道,都说没见他喝醉过。他喝酒有个特点,没人作陪从不独饮,直到现在也是这样,亲戚朋友送给他的酒,家人有意放在他的床头,让他自己喝点养身酒,但他从来不动,为这事我们劝过他好多次。更糟的是,他喝酒不吃饭,只要有下酒菜,可以连续几天不沾主食,别人劝他说这样对胃不好,但他就这个习惯,改不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父亲的另一个嗜好很特别,就是爱树。蓄留、栽种树木,甚至嫁接果木他都会,房前屋后地边的零星树木他从来不让乱砍。<span style="font-size:20px;">母亲嫌杂树荒地,会不自觉地砍一些树丫,往往为此也会发生争执。一度时间,方圆很少的山林,要么被砍了烧柴,要么卖了钱,加之大片的开荒种地,水土流失异常严重,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保住自家的那片山林。每到冬季,母亲让父亲去砍柴,就跟让他去生产队要误工粮一样难,家乡用于烧柴的青杠树(橡子木)长得较慢,看着他亲自种植的碗口粗细的树木,父亲左摸右转,端详一遍又一遍,就是下不了手,母亲经常说:砍树就像要他的命一样。为此,每年他都要提前将别人不能上手的荆棘和灌木用竹篾扎成宽一米近方、高约两米的大捆,让力气小的人望而生畏。真不知他一人是如何做到的,待风干后也是很好的柴火。按后来退耕还林的政策,父亲的意识很超前,但在当时并没人理解。耸立山头的那片树林和一园竹子,显得尤为整齐和扎眼,远远望去已成为一个标志,常有修房造屋或置办家私的亲戚乡邻,曾不厌其烦地向他张过口,但都被他一一拒绝了,以致得罪了不少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年,黑木耳值钱,青杠树是点种黑木耳的最好木本,有人通过关系,甚至作通了母亲的工作,出大价钱要买,但父亲说啥也不让砍。</span>直到后来,树越来越大了,父亲却越来越老了……直到弥留之际,嘴里还在过问他曾经熟悉的那些树木……。他一生清贫,没有什么财产,只有那片山林是他留给我们的唯一家产。</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年阴历3月18刚过完百岁寿诞,2022年3月27日(壬寅2月25日)在县医院不到一月的住院就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知道人生有无来世……愿父亲在家乡他亲自选定的地方安息吧!(2006年首次以《我的父亲》发表,2022年6月改)</span></p> <p class="ql-block">2021年3月作者(左1)大哥(左3)二哥(左4)、堂兄明望(左2)明生(左5)与父亲百岁寿典上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