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叫张玉,1915年出生于甘肃省武威县张家牌路庄。解放前被国民党部队抓壮丁离开甘肃。1949年9月25日他们在新疆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p> <p class="ql-block"> 1954年10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人民解放军大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其使命是劳武结合,屯垦戍边。1956年5月起,兵团受国家农垦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重领导。</p> <p class="ql-block"> 1954年, 父亲他们部队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和命令,部队收藏起了刀枪,拿起了生产工具,在新疆的大漠戈壁开始了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工业建设工作,经过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的不懈努力,在新疆荒漠戈壁上建起了一座座绿洲城市,一座座大型工厂,一座座现代化农场,一片片高产农田。当年的战斗部队,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新疆的稳定和建设,为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特殊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九.二五起义是新疆和平解放的重要里程碑。九.二五起义人员也成为历史上的特殊人群。成为国内历次政治运动被关注的对象。这些人,他们接受现实,负重前行,默默的为祖国的建设付出了毕生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从这些平凡的人的平生经历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之心,看到了他们的泪水,汗水,还有鲜血和生命。也看到了他们对家庭,对子女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这一代人,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他们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新中国的建设者。</p> <p class="ql-block"> 父亲原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一师二团木工厂的一名职工。我们兄弟姐妹八个,一大家子的人都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父亲很节俭,很朴素朴实,从不乱花一分钱。60年代初,每个人的粮食都是定量的,好像是男28斤,女24斤,儿童的口粮就更少了。每人每月4两清油,肉平时根本就吃不上。为了能吃饱肚子,我们经常要到处去别人收割以后的地里去捡,挖剩下的土豆,胡萝卜,还拔苜蓿,摘榆钱,挖野菜等等,都用来充饥。</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父亲很多时候都是吃住在施工工地,星期天才能回来一天,父亲每次回来,都把自己忍着饥饿,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高粱面窝窝头带回来让我们吃。那时候,我们每个星期天都盼望着父亲回来。因为那个年代,粮食清油定量供应有粮本,肉就更少了,一年吃不了几次,肚子里总是饿饿的,所以有点吃的比什么都好。</p> <p class="ql-block"> 记得父亲特别老实忠厚,平时不爱说话,回到家里除了干活就是卷莫合烟抽,那个年代家家都很穷苦,根本没有钱买一包卷烟抽。尽管当时的卷烟便宜的一包也有一,两毛(角)钱的。那时候大部分男人都抽这种莫合烟,抽的时候把旧报纸裁成条,把莫合烟卷在其中,舌头上舔一舔,封口,刁在嘴上抽。有时我还给父亲卷好这种烟让他抽。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还有这种莫合烟了。我们偶然在一些地摊上还能看得见。</p><p class="ql-block"> 我上三年级的时候(1960年),我得了关节炎,关节疼得很厉害,那时公交车还不方便。是父亲背着我走了很久,到很远的医院去看病治疗。从哪背到哪个医院,记忆都已模糊,只有我默默的爬在父亲的背上,搂着父亲的脖子,父亲背着我,一步一步走的情景一直保存在我的心里,难以忘怀。这也是我对父亲印象最深的记忆。这也是父爱如山的释意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62年,著名的新疆伊塔事件发生,伊犁和塔城地区的居民在敌特分子的煽动下纷纷逃往苏联,造成我国伊犁塔城地区的边境地方很多地无人耕种,牲畜无人看管,房屋无人居住。新疆兵团遵照党中央的指示,立即抽调干部,组织人员前往边境地区,实行代耕,代管 ,代牧的三代工作。父亲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三代工作。我们也就跟着父亲来到了塔城地区叶尔盖提农场。开始计划一至三年时间可以回乌鲁木齐,后来根据形势需要就一直留在了塔城边境地区。</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开始去的单位是农七师三管处叶尔盖提农场二队,后来因为父亲有木匠手艺而被调到场部后勤处木工房工作。后来根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署,单位编属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九师第162团。</p><p class="ql-block"> 父亲刚调到团部时,团部机关住房困难。父亲自己在团部上班,母亲和家还在二队,我当时在现在的九师师部额敏县师部中学上初中。我每次寒暑假回家,我先到团部等父亲下班后,父亲从团部骑自行车带着我回二队的家。我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搂住父亲的腰,父亲骑着自行车在荒无人烟,长满芨芨草的崎岖不平的小路上拐来拐去的行走,要骑1个多小时呢。不像现在,公交车,摩托车,私家车,柏油马路,一马平川,分分钟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1970年底,我应征入伍。临行前,父亲和母亲给我做了当时最有意义的忆苦饭,给我送行。嘱咐我在部队不要惦记家里,要听党的话,艰苦奋斗,努力工作当好兵,报效祖国。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激励在我的前行。</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162团变化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住上了楼房,社区建设的像公园一样,非常漂亮。这栋房屋是父亲当年参与建造的团部机关食堂。现在被改造成为162团团史展览馆。馆内详细展示了162团的艰苦奋斗的历程和162团职工的顽强拼搏精神。展示了一个新型边陲小镇的美丽风貌。</p> <p class="ql-block"> 这是现在的162团部一角,楼房林立,绿树成荫,路面平直。成为边境地区的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职工居民都生活在这片整齐划一,环境优雅,生活方便的社区里。</p> <p class="ql-block"> 父亲由于常年的劳累,艰苦的生活,1973年底,还不到退休年龄就得了肝癌,去石河子医院看,被诊断为肝癌晚期,无法治疗,就回162团卫生队养护了。</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在部队服役,请假回家陪伴了父亲一个多月,当时的医疗条件,肝癌病人是很痛苦的,父亲有时都在病床上打滚。我们却毫无办法,只能坐在父亲的病床前,为他捶捶背,盖盖被子。而父亲在那段时间里还关心我和二哥的工作和婚事。他也早已给二哥做好了结婚用的桌柜和箱子。问我对象说好了没有。他看我已经回家好多天了,让我早点回部队好好工作。那段时间也是我专心陪伴父亲最多的时候了。就在我即将启程回部队去准备参加援巴筑路工程时,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时是1974年2月21日。</p><p class="ql-block"> 处理完父亲的后事,我立刻回到部队,不久就出征巴基斯坦,参加了国家重点援外工程——修建中巴友谊公路。这条路现在发挥了巨大的战略作用,打破了美国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开通世界经济之路,开通世界友谊之路。也为中国的世界外交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我还算幸运,也有一丝丝的心里安慰,能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陪着父亲走完了最后一段艰难的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任劳任怨的一生。父亲为我们这个家,奉献了自己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父亲,他忠实的履行着国家赋予的保卫祖国,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他和广大兵团职工一起,一代接一代,用自己的双手和微薄之力把亘古荒漠变成了生态绿洲。他们这一辈人,为保卫祖国,为新疆建设,为边疆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父亲,您离开我们48年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爸爸,我们永远怀念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