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9组+15组)小组共创分享摘录</b></p> <p class="ql-block"><b>杨苗苗老师主持:进行任务分配、两组合并原因、明确了分享的流程和时间。为了更好次学习与生活兼顾,在分享中限制时间3-4分钟,这也是作为家庭指导师的一个素养锻炼。</b></p><p class="ql-block"><b>模式是分享-共创-讨论。自我介绍,心得分享</b></p> <p class="ql-block"><b>韩新月分享(河北定州):虽然没有孩子但是我觉得就像学校中的孩子一样,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就是什么样的。要想孩子改变就要先改原件。(杨苗苗老师点评,了解孩子了解自我)</b></p><p class="ql-block"><b>张晓芬分享(广东惠州):尊重孩子,认真对待他们,以爱为名,批评孩子伤害孩子,会恶性循环。经营关系就是经营感受。</b></p><p class="ql-block"><b>滕维莉(甘肃白银):结合儿子“月亮小诗”说原件与复印件的关系,反求诸己。</b></p><p class="ql-block"><b>杨秀丽(山东德州):最开始感觉不懂,但慢慢学就好多了。经营关系就是经营感受,对孩子比较急,他们比较怕我。今天及时控制情绪,孩子特别亲近我,这种感受非常舒服,感受很深。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点评:非常成功的应用案例)</b></p><p class="ql-block"><b>谭银好(广东惠州):冰山的表象和支撑体系。身体的三个维度。“身体、思想、内心”三者的相互影响变化,应该经常学习才能超脱原来固有的思维。外求生烦恼,内求生智慧。以此要求孩子。生命即关系,关系即感受。自觉觉他。</b></p> <p class="ql-block"><b>崔现存(河南安阳):绿叶。家庭关系,亲子是家里无法改变的关系(点评:认账,然后改正,家庭教育上升到法律的地位,是因为我们社会的需要,才会把家事变成国事。孩子的变化是家长带领他所在的环境所造成的。)</b></p><p class="ql-block"><b>安永芹(河北定州新华小学):我就是会长案例中的妈妈一员。冰山的比喻。当孩子不听我们的话的时候我们应该感到高兴说明他已经有自己的思想了。一个苹果坏了应该找树的原因,而不是苹果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b>陈小花(山东日照):行为背后有心思。孩子上学期的期末考试卷没拿回来。背后是什么原因呢?孩子怕妈妈生气,才不拿回来。因为要求太严造成的,老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学习前爱发脾气,把坏情绪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导致二宝也会模仿妈妈摔东西。原件与复印件。先去改变自己,终身去学习提高。</b></p><p class="ql-block"><b>贾会欣:家长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我们的校长要求家长多陪伴,陪伴出来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家长真情地陪伴孩子,发现感受孩子的感受。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说明家长的智慧非常重要。</b></p><p class="ql-block"><b>陈碧媛(广东揭阳):自己学习感触不深,但是共创中激发启发了自己的思考。称赞安永芹关于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不听话,我也一样。我自己所带班级,观察其他老师再反省自己,由于自己的性格相对外向学生们比较松散,所以自己一定要注意言行。孩子上篮球课,我在外面上网参加共创学习,为了让儿子从我的身上学会坚持。(点评:现在的孩子缺少意志力坚持,所以还是要多培养)</b></p> <p class="ql-block"><b>李丽芳(河北衡水军人):分享自己与孩子的相处。对孩子肯定鼓励比较多。孩子大了有时候说话不好听时我会模仿他一下,他马上就会改过来。要善于沟通才能经营好各种关系。</b></p><p class="ql-block"><b>赵春雪(天津):有了孩子后,不知道和孩子怎么相处,学习后,才明白要先了解孩子的需求,同时了解自己的需求。比如孩子写作业时我主观臆断他在玩,导致冤枉孩子,这也是不了解孩子的原因。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先去改变自己。</b></p><p class="ql-block"><b>国建霞(天津):听了大家的分享,觉得把我的话都说出来了。会长用心的地方,就是现在家长们特别关注的孩子。会长的从“怎样干”到“怎样看”的生活智慧,这是一个“问”。我家老二不爱收拾,老嫌他不爱收拾,后来自观以后发现自己其实也不爱收拾,所以抓紧改,孩子也慢慢变得干净了。</b></p><p class="ql-block"><b>滕维莉提问:今天大家探讨的是亲子关系,就是五伦关系之一,但我结合生活中和传统文化中看到夫妻关系的重要性。夫妻关系是不是家庭关系里面最重要的?乾坤天地之关系是不是还适用现在社会家庭?另外,我们这几天学习的“唤醒爱,感受爱,得到爱,成为爱,传递爱”我觉得应该是和“人之初,性本善”中观点一样,是选择相信善良然后孩子才会感受到更多温暖更多爱,相信爱才愿意成为爱,然后才能传递爱,这一点我觉得家庭中很重要(点评:肯定的。各行其道,才会世界有序。“成就人生的终极力量”课件里面会有尊时守位,比如我就是妻子、母亲、老师等等的位,但我们同时还得及时补位,但也不要越位,代替爸爸该干的事情,不代替孩子干,不失位。本性呈现的最初,秉性是生活家风。以亲子关系为例来讲人际关系。)</b></p><p class="ql-block"><b>谭银好(广东惠州):两个孩子天壤之别:大的话少,小的话多,这个现象是什么原因。(杨秀丽老师:应该是年龄的原因,青春期和幼儿期的不同:杨苗苗老师:是不是和孩子交流比较少造成,自己再思考一下;李丽芳老师:多肯定赞同鼓励,多陪他:王春红:每天写孩子的优点,让他打开心门)来学习觉得这个课程是治愈性的,非常受用。</b></p><p class="ql-block"><b>韩老师作业:拍集体照、清晰笔记四张图片拼一张备注名字,留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