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红粑 黄松柏

寒山

<h3> <br><br><br> <br><br><br><br><br><br><br> 做红粑 <br><br> 黄松柏(整理)<br><br>  红粑是我们这个地区的传统美食,湖南、广西、湖北等地区也做这种食品。它形体扁圆厚实,颜色艳丽醒目,带着稻米的醇香,带着祥瑞的喜气,寓意红红火火,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玉屏这个地方人生喜事和过年都要做红粑,红粑有大有小,两三斤重的大红粑,叫粑娘。做红粑既有情感意愿上祝贺喜庆的意味,也有物质上佳节喜事之际享受口福的需求。孩子满月,噶婆家要送红粑贺喜。青年男女定亲、结婚,也要做红粑。男方最少要送女方家98个红粑,再加两个大粑娘。红粑盛放在两个大红茶盘里,一般摆六层,上面顶端摆的是大粑娘。起新房上梁,开财门也做红粑。上梁是主人家做粑,开財门是舅家带着红粑来踩门贺喜。其它一些人生大喜事,也可以做红粑祝贺,如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啦,什么银婚、金婚纪念啦,什么高龄寿诞啦等等。当然,过春节是必须做红粑,吃红粑的。<br>  </h3> <h3><br> 下面介绍红粑的做法。<br>  泡米。先是按五比五粘米糯米的比例把两样米拌匀,淘洗干净。然后,粘米糯米放在温水里浸泡,一般要泡三个多小时才能泡涨。米泡涨了,要把它捞起来放在大撮箕里把水控干。红粑又称为粉粑,这是相对于全糯米糍粑来说的。所以做红粑粘米与糯米的比例差不多。泡米时要把握好时间,泡涨啦就行了,泡过火了粑会发酸,吃起来也没糯香的感觉了。泡米时,还要把做红粑的糯米另放一个盆里泡出来,留着滚红时当红米用。红米就是用这泡好的糯米,加上食用红颜料(品红)染成的。<br>  </h3> <h3><br>  舂粑粉或打粑粉。改革开放前没有打粑粉的机器,全是用石碓舂粑粉。这个活大劳力干也是很累的活。舂年粑,大冬天也舂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俗话讲,“要想累,来舂碓”。舂碓,可以一个人舂,也可以俩人舂,俩人舂要轻松些。碓窝边还要一个人专筛粑粉,粑粉是边舂边筛,通过箩筛把舂好粉筛入簸箕里面,粗的再倒入碓窝里继续舂,直到全能筛进簸箕里。过年做年粑,家里能干活的都参入做粑,也得一天功夫。现在有了打粉机,就不用舂碓了,减轻了很多劳累,做红粑也容易多了。<br>  </h3> <h3><br>  打芡。芡是拌裹粑粉的粘合物。打芡就是做芡。先将灶锅里的清水烧开,然后往锅里慢慢倒入粑粉。边倒粑粉,边用打芡的一对竹棍在锅里来回搅动,让其水粉交融,不让粑粉结团。打芡火不能太大,否则把芡烧糊。冒泡后一两分钟芡就熟了。芡一定要做熟,不熟的话,粑就不好吃,甚至夹生,吃起来不香、粘口,放几天就会酸了。芡做糊了也不好,用烧糊的芡做粑,会产生一种糊味。做芡的活,要守在锅台,紧跟火的大小水的温度来进行。<br>  </h3> <h3><br> 揉团。揉团我们玉屏又叫挼粑。就是把芡舀进放有粑粉的大簸箕里进行来回揉搓。芡和粉揉到完全粘合,并有一定的柔韧度,拉扯有收缩劲,这时粑团就揉好了。现在做红粑不用舂碓了,挼粑就成了最累的活。挼粑前要把手洗干净,还要准备根帕子搭在肩上,万一出汗了,要用帕子擦干净汗水,再继续挼粑。<br>  取(qi)粑滚红。在桌子上放上大面板,在面板上把挼好的粑团均匀地搓成直径一寸二三的粑条,然后用手将粑条揪成等量的红粑团,这叫取粑。这时另一个人,把取好的粑团搓圆放进盘子里,另一个下手用手摸一下清水滋润一下粑团,顺手把粑团放进有红米的盘子里,来回地滚几圈,让白色的粑身沾满鲜红的糯米,这样就成了生的红粑。红粑放进蒸笼里,由外圈放起,一圈一圈一直到中心放满,注意粑与粑之间稍微留点距离,免得相互粘连。这些活,几个人做,流水作业要轻松些,也快一些。一个人做起来就又累又慢了。<br>  </h3> <h3><br> 蒸粑,定型。把洗干净的大灶锅放上清水,再把装有粑的蒸笼放进锅子里。水面间隔粑的距离四五寸左右。粑是靠蒸汽蒸熟的,不是煮熟的,因此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大火蒸两个小时,粑就蒸熟了。粑出笼后,把干净的木板上或簸箕上刷上少许清油,红粑放在上面,整齐地排好。如果个别红粑有歪斜现象,要趁热整理好,这样红粑给人喜庆吉祥、端庄饱满的感觉。等红粑凉到稍微还有点粘连的时候,就把它两个一组,面对面的叠在一起收起来。如果要存放到清明前后,就把它放到清水里泡起。清水要常换,免得粑坏了。<br>红粑是一种地方美食,深受当地人的喜欢。它那香糯的味道深深地烙印在了一方人的记忆里。红粑有多种吃法,蒸着吃、煮着吃、柔糯可口,醇香自然;煎着吃、烧着吃,软绵劲道,脆香四溢;特别是煮甜酒吃,甜润柔滑,悠香甜美,真是一种美滋滋的享受。<br><br> (田坪镇白果村中寨杨建菊口述,并提供照片)<br>  <br> <br> <br>  <br><br>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