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直就喜欢隶书古朴、端庄的笔体风格,也曾经照猫画虎、弄两笔“蚕头燕尾”滥竽充数,结果贻笑大方,因此下决心退休后,一定要补上隶书这一课。</p><p class="ql-block">可恨冠状病毒肆虐,没赶上文登老年大学马老师前年的《曹全碑》隶书课,十分遗憾。</p><p class="ql-block">好在马老师2021年9月开始讲授《礼器碑》书法,机会难得,不容错过,于是赶紧报名参加。</p> <p class="ql-block">礼器碑,原先一直立在孔庙,后藏于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p> <p class="ql-block">查资料,《礼器碑》刻于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其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明郭宗昌《金石史》评云:“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p><p class="ql-block">和其他著名汉碑相比,不同于《乙瑛碑》的俊美、《史晨碑》的古朴、《孔庙碑》的纵逸、《华山碑》的奇古、《衡方碑》的灵秀、《张迁碑》的方正、《曹全碑》的秀丽。《礼器碑》自有其独特风格,这也正是它的成功之处。<b>学习隶书,最宜以此碑入手</b>。</p> 台北国立博物馆藏,汉礼器碑墨拓(碑阳,碑阴,碑两侧全) 其实隶书精品众多,源远流长,各有千秋,作为书法新人,不宜置喙,首要任务是学习、临摹,了解书法奥秘,才可能日积月累,有所进步。 宋代拓本,相对较早的拓本 <p class="ql-block">学习新东西常有类似体会:从一知半解、蹒跚起步,到偶得感悟、略有小成,这些过程在所难免。</p><p class="ql-block">其中当然有老师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一丝不苟、耐心指导,学生自然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也包括同学之间的善意帮助、互相切磋、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b>特别值得表扬的是某位</b>:老呀么老二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日头晒,不怕风雨狂,勤学苦练、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呵呵,没那么严重)……,总算是磕磕绊绊的坚持下来了。(老年上学不易呀)</p> <p class="ql-block">寒假期间,马老师布置作业:用长卷纸临摹全部《礼器碑》碑阳正文。</p><p class="ql-block">别说,这还真是一次考验,听老师课都一学期了,时间搭上不少,笔墨浪费了不少,米字格纸张、熟宣、生宣、半生不熟宣,更是买了不少叠,写了几大摞,其中还包括写对联、春联等实践……,如今,是骡子是马,总该出来走两步了。</p> 《礼器碑》临摹长卷开始部分。 <p class="ql-block">为了写好长卷,着实费了不少功夫,买长尺,打米字格衬底,做卷轴……,天天趴在桌子上,甚至跪在地上细心临摹,一笔一画,不敢有一点儿大意,生怕写错了,全部作废,(其实还是有错误,打了几个补丁,遗憾……)个中辛苦不一一叙述……</p> 礼器碑长卷中部上 礼器碑长卷中部下 礼器碑碑阳长卷最后部分。 <p class="ql-block">临摹碑帖的过程,其实也有其独特的乐趣,例如开始谨小慎微,哆哆嗦嗦,一天写不了几个字,到后来慢慢熟悉,速度也加快了,逐渐地,书写中也能慢慢体会《礼器碑》字体的变化,一些残字也能猜出大概形态走势。</p><p class="ql-block">甚至临摹中,仿佛还能领悟古人写作时的某种心情,例如开始时作者写作严谨,笔画规矩,尺寸相同,间隔大体一致,而越往后,书写者越放松,收放自如,笔画也越来越灵动,变化也多了。</p><p class="ql-block">“<b>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b>”</p><p class="ql-block">临摹《礼器碑》,以碑为媒,何尝不是一种与古人心灵相通的绝佳途径呢……</p><p class="ql-block">这种感觉真奇妙……</p> 卷尾落款 现在,总算是写完了,最后落款、盖章,大功告成。 <p class="ql-block">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完成的作业,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虽然也知道写的真不咋地,例如笔画不顺,捺划燕尾力度不到位等……)不过,初学者嘛,不能求全责备,毕竟还是要看到进步滴,起码远远瞧着,恍恍惚惚的,也有那么点儿意思了,(自我表扬一下……)</p> 附录:贴上部分作业。<div>不惧丢人现眼,当然是为了提高,立此存照,自我鉴评,且复重申,以观后效。</div> 作业:春联1 作业:春联2 作业,两副对联,右边一幅挂反了,懒得改了。 作业:3副对联 作业,4副对联(最右边一副左右颠倒) 部分礼器碑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