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指引方向,教材立足课堂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道德与法治组主题教研活动

横着写名字

<p class="ql-block">  学科《课程标准》是教师教学的核心指导用书,而教材是实现教师、学生、编者对话的第一手资料,为了提升全体教师对《课标》的解读能力,对教材的分析把握能力,2月22日,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小学部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在整体工作要求下,开展了课标解读和教材分析培训活动。</p> <p class="ql-block">  杨萍老师结合新课标解读了一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有许多的优点和亮点,在数次的新教材培训中,均做了大篇幅的介绍,如注重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渗透、彰显时代感、重视生命教育等话题都十分凸显。二、用好新教材是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环节。以最大的努力和热情做好备课工作,灵活使用教材。 </p> <p class="ql-block">  郭平主任强调,二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立足于让学生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故事,呈现或者分享熟知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中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在不断“回望”树立规则意识。教材在呈现形式上,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大量的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鲜活的样式,给孩子们耳目一新的感觉。教材在知识结构上,每个单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本线索设置主题。教材在内容特点上,突出了学生的“生活性、活动性、启动性、开放性”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  黄玲老师结合新课标解读了三年级教材。在课标方面,从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三个方面把握了基本方向,结合课程内容展示了教材的四个单元----我和我的同伴,我在这里长大,我们的公共生活,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并展示了每单元的学习目标及教学建议,为以后的教学指出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刘阳阳老师从三个方面,对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解读,她提到教学的时候有个策略,正面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多说,当负面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代入生活中的经验,说教材中的孩子出现的问题,而达到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教学要从学生天然的情感切入,关注理性思考对应情感态度的影响,教学要重视体验活动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  刘玉杰老师从全册书的设计思路、单元教学目标、单元学习重难点、单元学习注意事项等方面对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进行教材分析与解读,全册书以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历史传承教育为主线,采用螺旋式递进教学方式,涵盖了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p> <p class="ql-block">  鞠宁宁老师简要介绍了六年级教材的四个显著特征教材重难点和教学建议。其中教材涵盖了融合自我、世界领域和国家领域的内容。以尊重、包容反思概念螺旋上升,和谐贯穿始终,提现“和谐共生”核心价值观。和老师分享了新课程新教材带来的启示: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变“我教了什么”为“学生学到了什么”。</p> <p class="ql-block">  此次主题教研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推动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提升了经开区实验学校小学部道德与法治教师把握新教材、解读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为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奠定了良好基础。</p>

教材

法治

学生

道德

教学

解读

新教材

单元

老师

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