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父亲王振武诞辰一百周年

王瑞芳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王振武出生于1922年阴历4月22日,老家是河北省抚宁县留守营七里涧村的。在三十年代随我爷一家六口闯关东,先在辽宁沈阳走一走,后来又到哈尔滨看一看,最后落脚在牡丹江。一路靠做小买卖生活,开过冰糕店,我父亲在当铺干过活,因为聪明,算账快,勤快,很得掌柜的赏识。1946年我父亲在牡丹江考入银行,正式参加革命,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任命为农贷股股长, 1950年上调黑龙江省人民银行工作,1951年下派到富锦县人民银行任行长,1953年回黑龙江省人民银行,1958年派往牡丹江地区人民银行任行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一直都是温暖、微笑的模样。小时候赶上三年自然灾害,缺吃少穿的,听我妈说,我爸喂我玉米面粥,问我吃饱了没有,我围着小桌子边走边说,“四碗不吃”,意思得吃四碗;小时候住在银行院里,就是现在太平路西七星街园明支行的楼上,都是暖气楼,后来搬到银行院的平房里,得自己烧火,我记得是火炕,冬天可冷了,我在火炕上跑,和我妈说,“叫我爸找个暖气房吧。”1964年我父亲从人民银行调到地区行署计委工作,1965年上半年我家就搬到解放路地委红旗大院5栋2楼27号了;小时候我爸领我下过一回馆子,在爱民电影院旁边的解放路饭店,吃的烙饼,切的三角形,我记得我爸领着我,我感觉我爸的手是那么柔软温暖;有一次我生病了,咳嗽的厉害,到二院做胸透,等待结果的过程,我爸在楼道走来走去,看出很不安,等大夫喊名字的时候,我爸掂起脚,伸长胳膊,越过好几层人头,从大夫手中拿到检查结果,急忙一看,显示“心肺未见异常”,我爸高兴的说“走,回家”。等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懂得父亲当时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4年11月拍摄的第一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8年10月,家里大哥、大姐、二姐都下乡去农场了,回城遥遥无期,一点出路都没有,父母愁的整宿整宿睡不着觉,1969年初,一个寒冷的早上,天还没亮,只听外面有咚咚咚的敲门声,那时候我妈正在红旗医院住院,我爸一下子就起来了,开门一看是我大哥,大哥说“爸,我入伍了”,我爸激动的说:“好哇,争气”。大哥走后,街道在我家门口挂上了“军属之家”的牌匾,从此我们家才不被人欺负。几年后,大姐、二姐也凭本事从农场考上师范学校和卫校,毕业后当上了人民教师和医生,都回城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0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2年3月5日大姐、二姐从农场回来探亲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4年6月拍摄的第二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落实政策,省行准备调父亲回哈尔滨工作,谈话表达的意思是,回省行先当处长,半年后择机再安排,但只能带一个子女回去,父母考虑再三,放弃了回哈尔滨的机会,省行破例给父亲提拔了一级,又戴帽指定涨一级工资,从122.4元涨到140多元,体现了上级行对父亲的认可。</p> <p class="ql-block">1978年7月拍摄的第三张全家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仅存的几张父亲工作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六十年代初在太平路地革委办公大楼后院拍摄的合影,这是政府大楼里的15级以上干部,当时父亲月薪124元钱,父亲位于后排右4</p> <p class="ql-block">在地委办公楼前合影 位于后排左1</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在工作中勤勤恳恳,经常下乡,每次下乡没有补助,都是自己掏钱吃饭,每月开资都不能拿满工资回来,使本不富裕的家庭生活更紧了。听我二哥说,我父亲在扶贫调研时,看到农村老百姓生活窘迫,找不到致富门路,在扶贫的调研中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遭到别有用心人的诬陷,在十年浩劫中惨遭迫害,造反派威逼利诱,对我父亲说:“你弟弟当过国民党兵,你父亲是国民党党员,你就没参加什么组织?你只要承认了,就什么都不追究了,不承认,戴高帽,到你家院里游街去”。爸回家后,脸微红,略带笑容,婉转的和我妈说出了这个意思,妈说:“你到底参加了吗?”爸说“没参加。”妈说“没参加就不承认”。第二天我父亲就被戴上高帽,拉到院子里游街了,受尽屈辱。记得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后,就没让回家,工资也停发了,人也不知道关在哪里,听说扣在法院的楼里,我和三姐到当时太平路和七星街角上法院外面,登上台阶,翘着脚也没看到。后来被解放,放了出来,我记得回家的当天,我父亲黑瘦黑瘦的,后来才知道,在镜泊湖一农场改造,冬天拉爬犁,吃的窝窝头都是带冰茬的。好不容易好点了,有一天院里的一计委副主任,拿一大红喜报,一把刻有“能官能民,能上能下”的铁锹到我家告知我父亲,你被光荣批准插队落户了,在父亲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二次靠边站了。当时我母亲重病缠身,不能一起下乡,我父亲一人去了宁安县小牡丹大队范家村,当时年仅15岁的二哥送父亲去的,到地方一看,低矮的小土屋,用木棍支着门,防止倒塌,一群猪拱着晒太阳哪,那几年父亲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受了很多苦。</p><p class="ql-block"> 面对身心所遭受严重的摧残和打击,我父亲都是自己扛下来的。终于等到了平反昭雪的那一天,推翻了压在我父亲身上的一切不实之词,历史和实践最终证明我父亲在政治上、路线上、金融事业上都是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的,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家人,无愧于社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6年7月在虎林县虎头区乌苏里江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4月父亲去北京看病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陆叔陪着去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我父亲就是这样高尚的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达到了自己人生的高度和宽度。对待同志满腔热忱,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前不久,偶遇人民银行一退休老干部,他送给我一本他自己写的往事回忆录的小册子,其中记载了我父亲的一些故事。他说他年轻的时候从银行到海林县政府工作了,七十年代的时候,因家里有困难,想回市里银行一直回不去,找到我父亲后,不久就解决了他的实际困难,他动情的说:“老行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我年轻的时候怎么那么不懂事,老行长有病时,怎么就没去护理护理哪”;还有我家邻居叔叔的女儿对我说,她父亲年轻的时候在工作上有把握不准的事情,问我父亲,我爸都给予好的建议,他们都感觉受益终生,铭记了一辈子;动乱初期,一位老同志到家里为父亲鸣不平,父亲恐怕牵连到他,忙劝说:“快回去吧。”还有,还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回顾我父亲为党工作的三十五年,可以说做到了对党忠诚,严于律己,兢兢业业,无私无畏。1946年至1958年这13年,是呕心沥血的13年,组织一纸调令把父亲从牡丹江调到哈尔滨,又到富锦,又回哈尔滨,又派往牡丹江,始终在奔波,有时候家就安在办公室里屋。从1959年至1966年这7年是相对稳定的7年,从银行调到计划委员会工作。1967年至1976年是动荡的、颠沛流离的10年。1977年至1980年,这几年刚刚过上好日子,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可是身体确出问题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因为积劳成疾,我父亲病倒了,病重期间他最惦记的是我的母亲,因为家里孩子多,我母亲一直没有参加工作,在医院父亲对我说过两句话一辈子也忘不了:一是咱家孩子就是干活吃饭哪,当时不太懂,后来才明白,是对我们寄予的厚望啊;二是银行要是每月能给你妈50块钱就好了,心里满是对我妈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81年8月5日23时10分,父亲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8月7日牡丹江日报刊发讣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8月8日从地委大院出发,送别父亲,财贸办主任李则遥主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过去了,可以告慰父亲的是,我们兄弟姐妹六人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工作时都能积极进取,非常努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我们牢记父亲的教诲。大姐是数学老师,带过多届高中毕业生,桃李芬芳;大哥是国家一级演员、男中音歌唱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二姐是妇产科医生,做到了医者仁心,两次参加援非州医疗队;二哥是保险行业的销售能手,业务精湛;三姐在工商银行工作,年轻时曾代表市行参加全国工商银行系统业务技能比赛,在联行业务比赛中获得了名次;我在父亲曾经工作的地方~人民银行工作,任中层干部,在会计财务、支付结算、反洗钱专业工作了33年,我热爱这份工作,简单的工作重复做,重复的工作用心做,我努力,我坚持。我们都给父亲争光了。现在我们已经退休了,生活的很幸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8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6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3日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告慰父亲的是,孙辈们也都学有所成,有在大学任教的博士生导师、顶尖桥梁专家、长江学者,有医学博士、教授、血管外科专家,有外企高管,有银行职员,有公务员,有新闻工作者,他们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家庭幸福,努力培养他们的下一代,他们一定会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光宗耀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6年8月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3年春节拍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诞辰百年之际, 2022年第一次回老家七里涧村看看,八十多年前,父亲就是从这里走出去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6月29日,75岁的大哥随中国音协合唱团,来到秦皇岛,参加放歌新时代音乐会的演出,当大哥站在舞台上朗声宣告,我的爷爷、爸爸都是秦皇岛抚宁区留守营七里涧村的人,三十年代举家迁往东北,我们都是七里涧的后裔,我们都事业有成。父母的在天之灵一定听到了,他们似天上的繁星,含笑的望着我们,保佑我们明天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