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宫春虎老师作品《茶马古道》有感

常华

<p class="ql-block">  艺术是生活的客观反映,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宫春虎老师“移情”理论将情感、思想和艺术生命融于作品之中,更进一步的对生命主题的审美诠释和解读,渗透着浓郁的中国文化神韵、哲理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  拜读宫老师作品《茶马古道》,被深深的吸引。画面中一群马<span style="font-size:18px;">成反S型</span>浩荡荡的走向远方,整体颜色浓重不失淡雅,厚重中透露着空灵。近处浓墨色,远处淡墨色,中间的过度自然,由近及远,曲折绵延至远方。马队在画面正中间直线而上,将左右分割,这样的构图却是少见,构思独特,大胆巧妙,画面并不呆板,反而动感和节奏韵律十足,整体气韵生动,体现宫老师艺术修养的浓厚啊。值得关注的是画面中巧妙的使用了补色对比,整体铺以中绿色,马队正前方是一轮红日,颜色不骄不躁,浓淡适宜,让人眼前一亮。那一抹红,让人心生希望。</p><p class="ql-block"> 五代荆浩就将气韵分为“气”与“韵”,提出:“气者,心随笔韵,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这实际上,是把气韵的核心意思都表达出来了。简单来说,在国画领域中的“气”其实就是留白。留白是一门提高画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即便一幅画的纸张很小,但留下的气局一定要充足。</p><p class="ql-block"> 宫老师《茶马古道》巧妙的将“白”留的恰如其分,整体气韵流畅生动,形成只可意会的“动势”,这样的“气局” 如果不是心神高远,笔墨深厚,心境广阔则难以达到气韵旷达!</p> <p class="ql-block">  “黑茶一何美,羌马一何殊”,这是汤显祖《茶马》中的一句诗。北有丝绸之路,南有茶马古道。</p> <p class="ql-block">  它是唐宋以来至民国时期汉、藏之间以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茶马古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身影不见了,可我们赏宫老师《茶马古道》,却似乎能感受到那马帮浩浩荡荡的身影依在,叮铃叮铃……清脆悠扬的驼铃声,散发着香气的茶草,赶马人吆喝着,还有那那飘在山谷的歌声……引人遐想。</p><p class="ql-block"> 如今那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早已幻化成了华夏子孙一种崇高的民族拼搏奋斗的精神,璀璨生辉。这可能就是宫春虎老师创作《茶马古道》的目的吧,这种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神韵及境界、胸怀,人文修养,审美追求,体现着一位艺术大家的责任与担当,让人敬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