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0年受疫情影响,每年假期,一家人国内外旅游的计划被迫停止,十余年的业余爱好~风光摄影也无法继续。然而摄影早已融入我的生命,其中的付出与收获的快乐无法忘记也不能舍弃。自由自在行走在世界和祖国各地的步伐不得不暂停,但热爱摄影的心仍在。于是乎自2020年6月入手一枚超长焦镜头,加入了打鸟大军,至今已入坑近一年半的时间。现将一年余利用仅有的节假日、周末时间,拍摄的大小精灵们整理出来,全当做个周年小结吧!不觉之中,涉猎已余百种,甚是愉悦。</p><p class="ql-block"> 本百鸟集以在京的各大公园划分为篇,为的是更好的搜集和记录下京城各公园可以拍摄到的鸟类,由于时间所限,记录的并不全面。在后续的美篇中会不断补充。</p> <p class="ql-block"><b>《天坛公园篇》</b>天坛公园在北京市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据鸟友介绍天坛是北京留鸟和旅鸟的大本营,不完全统计在天坛有180余种鸟类。天坛公园的苗圃、天线及北门附近的小树林因树木茂盛,是拍摄鸟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戴胜育雏是我拍摄的第一只鸟。戴胜是国家三有保护鸟,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戴胜鸟为以色列国鸟。</p> <p class="ql-block">红点颏。红点颏又名红喉歌鸲,属地栖性迁徙候鸟。善鸣叫,善模仿,十分悦耳。常在平原丛,芦苇及小树林中活动,轻巧跳跃,走动灵活。是食虫性鸟类。每年天坛的天线灌木丛中都要红点颏蹦来蹦去的表演。</p> <p class="ql-block">黄腹山雀沐浴。黄腹山雀是中国特产鸟类。小型鸟类,体长9~11厘米。雄鸟头和上背黑色,脸颊和后颈各具一白色块斑;雌鸟上体灰绿色,颏、喉、颊和耳羽灰白色,其余下体淡黄色绿色。每年在天坛苗圃的井盖处都要好心人在此撒上一些水,供迁徙的鸟儿在此饮水、沐浴。</p> <p class="ql-block">燕雀沐浴。燕雀除繁殖期间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尤其是迁徙期间常集成大群。</p> <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雌),常单独或成对活动。行动敏捷,频繁地在地上和灌丛间跳来跳去啄食虫子,偶尔也在空中飞翔捕食。有时还长时间地站在小树枝头或电线上观望,发现地面或空中有昆虫活动时,才立刻疾速飞去捕之,然后又返回原处。</p> <p class="ql-block">欧亚鸲,别名知更鸟。性好战,喜欢活动于林地、灌丛、森林、公园和花园,不论在城市还是比在较偏远的地区。叫声啭鸣似笛,在繁殖季节由早至傍晚鸣叫,甚至夜晚。</p> <p class="ql-block">红胁秀眼。常见于海拔1000米以上原始林及次生林。这只红胁秀眼在天坛苗圃逗留了很久,有人说是迁徙中掉队了,眼见天气寒冷,小家伙冻的瑟瑟发抖,爱鸟人求助于园林工作人员,小家伙被救助成功。</p> <p class="ql-block">暗绿绣眼,是雀形目绣眼鸟科绣眼鸟属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黄鹂鸟。中型鸣禽,以昆虫、浆果为主食,鸣声洪亮悦耳。</p> <p class="ql-block">白眉姬鹟,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树冠下层低枝处活动和觅食,也常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捉到昆虫后又落于较高的枝头上。有时也在林下幼树和灌木上活动和觅食。</p> <p class="ql-block">巨嘴柳莺,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俗名大眉草串儿、健嘴丛树莺。是中等体型(12.5厘米)的橄榄褐色而无斑纹的柳莺,嘴形厚而似山雀。常隐匿并取食于地面,看似笨拙沉重。尾及两翼常神经质地抽动。</p> <p class="ql-block">普通朱雀(雌),雄鸟头顶、腰、喉、胸红色或洋红色,背、肩褐色或橄榄褐色,羽缘沾红色,两翅和尾黑褐色,羽缘沾红色。雌鸟上体灰褐或橄榄揭色、具暗色纵纹,下体白色或皮黄白色、亦具黑褐色纵纹。</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体背颜色以棕褐为主;下体白色,在胸部有红棕色斑纹围成一圈、两胁具红棕色点斑;眼上有清晰的白色眉纹。一般单独在田野的地面上栖息。最新的分类将斑鸫的指名亚种独立为新种红尾鸫。</p> <p class="ql-block">灰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的物种,体型较北椋鸟稍大,栖息于平原或山区的稀树地带,繁殖期成对活动,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主要取食昆虫。</p> <p class="ql-block">黑尾蜡嘴,中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嘴粗大、黄色。夏候鸟或留鸟。每年4月初从中国南方迁来东北繁殖,10月中下旬开始迁回。</p> <p class="ql-block">北鹰鹃,多单独活动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或山地灌木林中,性隐蔽,不易发现。喜在高树上呜叫,其声尖锐而轻,反复鸣叫十数次方停歇一次。以昆虫,尤其是鳞翅目幼虫为主要食物。</p> <p class="ql-block">雀鹰,属小型猛禽。栖息于针叶林、混交林、阔叶林等山地森林和林缘地带。日出性。常单独生活。或飞翔于空中,或栖于树上和电柱上。以雀形目小鸟、昆虫和鼠类为食,也捕食鸽形目鸟类和榛鸡等小的鸡形目鸟类。</p> <p class="ql-block">空中两只雀鹰在掐架</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篇》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全园占地3.009平方公里(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公里),水面约占四分之三。[31]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颐和园的团湖是南水北调工程北京的水源地。为保护水源地,公园把团湖用密密的、粗粗的一根根钢柱围了起来,这却成了迁徙鸟的好去处。严冬里,摄影爱好者们冒着严寒,在栅栏缝隙中寻觅鸟儿的踪影,扑捉精彩的瞬间,实属不易。</p> <p class="ql-block">小鷿鵜孵蛋。是一种潜鸟,常栖息于湖泊、水塘、水渠、池塘和沼泽地带,也见于水流缓慢的江河和沿海芦苇沼泽中。善于游泳和潜水,常潜水取食,以水生昆虫及其幼虫、鱼、虾等为食。</p> <p class="ql-block">恋爱中的凤头鷿鵜,对视、摆头、引颈高歌是它们谈情说爱的舞蹈</p> <p class="ql-block">撞胸是恋爱中的凤头鷿鵜的一种典型行为。</p> <p class="ql-block">凤头鷿鵜踩蛋。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伸得很直,和水面保持垂直姿式。活动时频频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最长可在水下停留50秒左右。飞行较快,两翅鼓动有力,但在地上行走困难。</p><p class="ql-block">主要以各种鱼类为食。</p> <p class="ql-block">捕鱼归来</p> <p class="ql-block">凤头鷿鵜育雏</p> <p class="ql-block">角鸊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数量极少。常单只和成对活动,迁徙季节和冬季亦见有成4~12只的小群活动的。白天活动,休息亦在水中。善游泳和潜水。</p> <p class="ql-block">熊猫鸭。学名斑头秋沙鸭又叫白秋沙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因雄鸟羽色呈黑白,眼睛四周为黑色,又被戏称为“熊猫鸭”。</p> <p class="ql-block">鹊鸭踩蛋。鹊鸭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善潜水,一次能在水下潜泳30秒左右。</p> <p class="ql-block">池鹭,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篇》圆明园是中国清代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始建于1707年(清康熙四十六年),由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此避暑、听政,故圆明园又称“夏宫”。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洗劫为了销毁证据而烧毁,故址现为圆明园遗址公园。文须雀,小型鸟类,体长15-18厘米。雄鸟头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头不为灰色而为灰棕色,眼先不为黑色而为灰棕色,眼下和颧区亦无黑色髭状斑。</p> <p class="ql-block">文须雀,小型鸟类,体长15-18厘米。雄鸟头灰色,眼先和眼周黑色并向下与黑色髭纹连在一起,形成一粗著的黑斑,在淡色的头部极为醒目;雌鸟和雄鸟大致相似,但头不为灰色而为灰棕色,眼先不为黑色而为灰棕色,眼下和颧区亦无黑色髭状斑。</p> <p class="ql-block">大苇莺。属小型鸟类,雌雄两性羽色相似。常栖匿于河边或湖畔的苇丛间,有时也飞至附近的树上。主食昆虫。</p> <p class="ql-block">《植物园篇》北京植物园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园内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近150万株。占地900亩左右。植物园栽培了6000多种植物,包括2000种乔木和灌木,1620种热带和亚热带植物,500种花卉以及1900种果树,水生植物,中草药等。收集栽种植物3000余种,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园。因植被茂盛、水源丰盛也成为林鸟和水鸟经常光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小太平,鸟喜成群活动,并常常与太平鸟混群活动于针叶林和高大的阔叶乔木中间,其生境与太平鸟近似但远较太平鸟少见。</p> <p class="ql-block">领雀嘴鹎,是我国特有鸟类,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区,食性较杂。食物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p> <p class="ql-block">红嘴相思雀,活泼好动,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竹林中,很少林缘活动。吵嚷成群栖于次生林的林下植被。鸣声欢快、色彩华美及相互亲热的习性使其常为笼中宠物。休息时常紧靠一起相互舔整羽毛。</p> <p class="ql-block">交嘴雀(雄),是雀形目燕雀科交嘴雀属的鸟类。只要繁殖在东北,冬天迁徒到长江下游地区越冬。飞翔快,呈波浪式。鸣叫声较尖,而且较高。一般栖息于山区松柏林中,迁徒时至平原阔叶林里。 常结群游荡,由4、5只到数十只不等。食物全部为落叶松种子。</p> <p class="ql-block">交嘴雀(雌)</p> <p class="ql-block">金翅雀,留鸟,冬季游荡。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飞翔迅速,两翅扇动甚快,常发出呼呼声响。鸣声单调清晰而尖锐,并带有颤音。</p> <p class="ql-block">北红尾鸲(雄)</p> <p class="ql-block">红尾鸫,食物以昆虫为主,包括蝗虫、金针虫、地老虎、玉米螟幼虫等农林害虫。巢置于不太高的树杈上,主要以嫩枝编成碗状巢,混有草茎及苔藓等物,在巢壁中常用大量泥土来加固。</p> <p class="ql-block">沼泽山雀,主要栖息森林地带,常活动于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的树冠,或攀附于树枝上取食昆虫,也常到灌丛间啄食。</p> <p class="ql-block">黑头䴓,小(11厘米)的䴓。具白色眉纹和细细的黑色过眼纹。雄鸟顶冠黑色,雌鸟新羽的顶冠灰色。上体余部淡紫灰色。喉及脸侧偏白,下体余部灰黄或黄褐色。似滇䴓但眼纹较窄而后端不散开,下体色重。</p> <p class="ql-block">《玉渊潭篇》玉渊潭公园,AAAA级景区,位于海淀区。东门与钓鱼台国宾馆相邻;西至西三环中路与中央电视塔隔路相望;南门在中华世纪坛正北方,1960年定名玉渊潭公园。公园主要景区由西部樱花园、北部引水湖景区(局部建成)、南部中山岛、东面的留春园等组成。公园每年春季都会举办“樱花赏花会”。每年5月份总会有明星“燕隼”一家光临,在水中的灯架上做窝,在水边的树上表演空中接力、喂食等,吸引来无事摄影爱好者翘首以待,不辞辛劳地捕捉那精彩瞬间。</p><p class="ql-block">燕隼,俗称为青条子、蚂蚱鹰、青尖等,体形比猎隼、游隼等都小,为小型猛禽。</p> <p class="ql-block">红胁蓝尾鸲,是雀形目鹟科鸲属的鸟类。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特征为橘黄色两胁与白色腹部及臀成对比。雄鸟上体蓝色,眉纹白;亚成鸟及雌鸟褐色,尾蓝。长期栖于湿润山地森林及次生林的林下低处。红胁蓝尾鸲西南亚种独立为蓝眉林鸲。</p> <p class="ql-block">牛头伯劳,又称“红头伯劳”。牛头伯劳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常在林缘或路边灌丛中跳上跳下,牛头伯劳主要以昆虫为食,如甲虫、蟋蟀等。</p> <p class="ql-block">戴菊,小型鸟类,体长9~10厘米。上体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柠檬黄色或橙黄色羽冠,两侧有明显的黑色侧冠纹,眼周灰白色。</p> <p class="ql-block">黑眉苇莺,体重7-11克,体长11-13厘米。栖息在海拔9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湖泊、河流、水塘、沼泽等水域岸边灌丛和芦苇丛中。单独和成对活动,性机警,行动敏捷,在芦苇茎叶间跳跃穿梭。</p> <p class="ql-block">小鹀,是鹀科鹀属的一种动物。体重11-17克;体长115-150毫米。属小型鸣禽。</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篇》北海公园原为辽燕京城东北一片湖泊,名金海。中有小岛名瑶屿,辽在此建“瑶屿行宫”。金大定三年至十九年(1163年—1179年),金世宗仿照北宗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亦称太宁宫)。从那时起,北海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皇家宫苑格局。</p><p class="ql-block">鸳鸯(雄)</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白眼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俗名白眼凫。雄鸟眼白,尾下白,体圆,头大,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p> <p class="ql-block">大太平鸟,为我国的旅鸟及冬候鸟,集结成大群在辽宁以南西至新疆、南至福建、台湾的广大地区越冬。秋季迁来的时间较晚,为各种旅鸟的后队;一般最早为11月初。</p> <p class="ql-block">赤颈鸫,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体长22-25厘米。上体灰褐色,有窄的栗色眉纹。颏、喉、上胸红褐色。</p> <p class="ql-block">普通秋沙鸭(雌),是秋沙鸭中个体最大的一种,体长54-68厘米,体重最大可达2千克。常成小群,迁徙期间和冬季,也常集成数十甚至上百只的大群,偶尔也见单只活动。</p> <p class="ql-block">普通秋沙鸭(雄)</p> <p class="ql-block">丝光椋鸟,体型大小和其他椋鸟相似,体长20-23厘米。嘴朱红色,脚橙黄色。</p> <p class="ql-block">《奥森公园篇》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五环林萃路。公园占地680公顷,其中南园占地380公顷,北园占地300公顷。公园森林资源丰富,以乔灌木为主,绿化覆盖率95.61%。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奥林匹克公园的终点配套建设项目之一,而奥林匹克公园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奥森公园画眉。栖息于山丘的灌丛和村落附近的灌丛或竹林中,声音十分洪亮,歌声悠扬婉转,非常动听。杂食性,主要取食昆虫,特别在繁殖季节嗜食昆虫;兼食草籽、野果。</p> <p class="ql-block">奥森公园棕头鸦雀。为莺鹛科,鸦雀属的一种动物。一种全长约12厘米。头顶至上背棕红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翅红棕色,尾暗褐色。喉、胸粉红色,下体余部淡黄褐色的鸟类</p> <p class="ql-block">水鹨,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p> <p class="ql-block">普通秧鸡,栖于水边植被茂密处、沼泽及红树林。习性羞怯,性畏人,常单独行动,见人迅速逃匿。</p> <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为广布于中国的温湿地带森林鸟类,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红胁蓝尾鸲,是雀形目鹟科鸲属的鸟类。俗名:蓝点冈子、蓝尾巴根子、蓝尾杰、蓝尾欧鸲。体型略小(15厘米)而喉白的鸲。</p> <p class="ql-block">大苇莺</p> <p class="ql-block">银猴长尾,体型纤小,全长10.8-13.1厘米,翅长5.2-6.0厘米,尾长6.0-7.8厘米。行动敏捷,来去均甚突然,常见跳跃在树冠间或灌丛顶部。</p> <p class="ql-block">黄眉鹀,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俗名金眉子、黄三道、五道眉儿、大眉子。雄鸟头部黑色具条纹,有显著的鲜黄色眉纹。</p> <p class="ql-block">鹪鹩,是雀形目鹪鹩科鹪鹩属的鸟类。体长 9 厘米,身体短胖。性活泼怕人,终年取食毒蛾、螟蛾等农林害虫,为农林益鸟。</p> <p class="ql-block">大麻鳽,是鹈形目鹭科麻鳽属的鸟类。俗名大水骆驼,是大型鹭类,体长 64-80 厘米, 全身麻褐色,头黑褐色,身体黑色纵纹,翅膀展开为黑色横纹。</p>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是大型鸦类,体长54-65厘米。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常见并广泛分布于林缘地带、灌丛甚至村庄。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p> <p class="ql-block">灰头绿啄木鸟,是鴷形目啄木鸟科的鸟类。全长27厘米。栖息于山林间,性胆怯。夏季取食昆虫,冬季兼食一些植物种子。</p> <p class="ql-block">乌鹟,是雀形目鹟科鹟属的鸟类。体型略小(13厘米)的烟灰色鹟。栖于山区或山麓森林的林下植被层及林间。紧立于裸露低枝,冲出捕捉过往昆虫。</p> <p class="ql-block">苇鹀是体小(14厘米)的鹀。多栖息于平原沼泽及溪流旁的柳丛和芦苇中、丘陵和平原的灌丛中,性活泼,不畏人,主要取食植物种子,兼食一些昆虫。</p> <p class="ql-block">苦恶鸟属于鹤形目秧鸡科的一属,身体短胖。体形大小似秧鸡。栖于稠密的草丛中,鸣声响亮,夜间尤然。</p> <p class="ql-block">大杜鹃,是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俗名布谷鸟。喜开阔的有林地带及大片芦苇地,有时停在电线上找寻大苇莺的巢。杜鹃科的鸟类具有十分奇特的寄生特点。不自营巢,而把卵置于其他鸟类,如苇莺、麻雀的巢内。所产的卵与寄主卵相似。</p> <p class="ql-block">《农展馆篇》全国农业展览馆作为建国十周年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其地理位置、规模、布局和风格均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1959年正式落成后,举办了建国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建国十周年全国农业成就展览,开创了京城近40年的展览历史。</p> <p class="ql-block">蓝歌鸲,是雀形目鹟科鸲鸟属的鸟类。多栖息于地面以及匿于芦苇荆棘间。</p> <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是雀形目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俗名褐伯劳。主要以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红尾伯劳育雏</p> <p class="ql-block">暗绿绣眼。</p> <p class="ql-block">黄腰柳莺,体小9从没。是雀形目柳莺科柳莺属的鸟类,俗名:槐树串儿。栖息于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常与其它柳莺混群活动,在林冠层穿梭跳跃,觅食昆虫及幼虫,偶尔吃杂草种子。</p> <p class="ql-block">乌鸫育雏。是鸟纲、鸫科鸫属的鸟类。体重55-126克,体长210-296毫米;雄性的乌鸫除了黄色的眼圏和喙外,全身都是黑色。</p> <p class="ql-block">大斑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星头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棕腹啄木鸟</p> <p class="ql-block">《柳荫公园篇》柳荫公园是北京市内唯一具有田园风光的山村野趣公园。公园占地面积17.47公顷,其中水面约7公顷。柳荫公园原称“久大湖”,据说明末年间,此地藏有宫廷宝藏,便有人挖地丈余,寻宝未果,但见挖掘出泥土,却是烧砖的上等原料,于是此地便挖成了窑坑。</p><p class="ql-block">1958年将原有的窑坑改造成“久大”人工湖。1984年改名为柳荫公园</p><p class="ql-block">蓝点颏。又名蓝喉歌鸲。习性同红点颏。</p> <p class="ql-block">红喉姬鹟,是雀形目鹟科姬鹟属的鸟类。体型小(13厘米)的褐色鹟。尾色暗,基部外侧明显白色。</p> <p class="ql-block">《南海子公园篇》北京南海子郊野公园是北京四大郊野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最大的湿地公园,位于大兴区东北部南五环南侧、大兴新城与亦庄新城之间。该公园因地皇家园林南苑以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长耳鸮,别名:夜猫子、猫头鹰。耳羽簇长,位于头顶两侧,竖直如耳。面盘显著,棕黄色,皱翎完整,白色而缀有黑褐色。以小鼠、鸟、鱼、蛙和昆虫为食。</p> <p class="ql-block">短耳鸮,是鸮形目鸱鸮科的鸟类。体矮,体长约38-40厘米,黄褐色鸮鸟。翼长,面庞显著,短小的耳羽簇于 野外不可见,眼为光艳的黄色,眼圈暗色。栖息于开阔田野,白天亦常见。成群营巢于地面。以小鼠、鸟类、昆虫和蛙类为食。是分布最广的鸮类之一。</p> <p class="ql-block">鸿雁幼雏。鸿雁以各种草本植物的叶、芽、包括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芦苇、藻类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性喜结群,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常集成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p> <p class="ql-block">棕扇尾莺,是雀形目扇尾莺科扇尾莺属的鸟类。全长约10cm,尾羽展开时呈扇形。头颈部及上体褐色,具黑色纵纹,下体棕黄色,喉部及腹部近白色,脚粉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m以下的农田、开阔草地及河流岸边的灌丛中。捕食昆虫。</p> <p class="ql-block">野生大天鹅</p> <p class="ql-block">《沙河水库篇》沙河水库位于昌平区,是离市中心比较近的一块小湿地,是拍摄迁徙水鸟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长脚鹬,鸻形目反嘴鹬科的滨鸟。腿和嘴细长。体长约35~45公分(14~18吋)。生活于温暖地区的池塘周围,在泥滩和芦苇丛生的浅水中觅食甲壳动物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p> <p class="ql-block">反嘴鹬,是反嘴鹬科反嘴鹬属鸟类。中型涉禽,体长40-45厘米。嘴黑色,细长而向上翘。主要以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和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白琵鹭,是大型涉禽,栖息于沼泽地、河滩、苇塘等处,涉水啄食小型动物,有时也食水生植物;飞行时颈和脚伸直,交替地拍动翅膀和滑翔。</p> <p class="ql-block">白鹭,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身披繁殖羽的鸬鹚。有1属39种。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嘴强而长,锥状,先端具锐钩,适于啄鱼,下喉有小囊。脚后位,趾扁,后趾较长,具全蹼。栖息于海滨、湖沼中。飞时颈和脚均伸直。中国有5种。</p> <p class="ql-block">黑尾塍鹬,是鸻形目丘鹬科塍鹬属的鸟类。体长约42厘米的长腿、长嘴涉禽。</p> <p class="ql-block">黑腹滨鹬,是鸻形目丘鹬科滨鹬属的鸟类。眉纹白色,嘴端略有下弯。</p> <p class="ql-block">斑尾塍鹬,是鸻形目丘鹬科塍鹬属的鸟类。别名斑尾鹬。嘴略上翘,具白色眉纹,雄鸟繁殖羽栗色。</p> <p class="ql-block">白腰草鹬,是鸻形目丘鹬科鹬属的鸟类。腹部白。</p> <p class="ql-block">小田鸡,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小型涉禽,体长17-18厘米,嘴短,背部具白色纵纹,两胁及尾下具白色细横纹。栖于沼泽型湖泊及多草的沼泽地带。快速而轻巧地穿行于芦苇中,极少飞行。常单独行动,性胆怯,受惊即迅速窜入植物中。杂食性,但食谱中大部分为水生昆虫及其幼虫。</p> <p class="ql-block">楔尾伯劳,是伯劳科、伯劳属的鸟类,全长255-315毫米,喙强健具钩和齿,黑色贯眼纹明显,是伯劳中最大的个体。上体灰色,中央尾羽及飞羽黑色,翼表具大型白色翅斑。尾特长,凸形尾。主要栖息于低山、平原和丘陵地带的疏林和林缘灌丛草地,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昆虫为食,也捕食小型脊椎动物。</p> <p class="ql-block">红脚隼,是隼形目隼科隼属的鸟类。又称为阿穆尔隼、东方红脚隼。黄昏后捕捉昆虫,有时似燕鸻结群捕食。迁徙时结成大群多至数百只,常与黄爪隼混群。喜立于电话线上。</p> <p class="ql-block">黑喉石䳭,为鹟科、石鵖属的鸟类。常单独或成对活动,一般巢营于林缘草甸中的小树或灌木下的塔头苔草丛中或倒木树洞中,主要以昆虫为食,也食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p> <p class="ql-block">黄脚银鸥,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鸟类。上体浅灰至中灰,腿黄色。冬鸟头及颈背无褐色纵纹。</p> <p class="ql-block">白颊燕鸥。是鸻形目鸥科燕鸥属的鸟类。栖息于海岸、河口、沼泽。常集群活动,以鱼虾、水生昆虫为主食。</p> <p class="ql-block">红嘴鸥,俗称“水鸽子”。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p> <p class="ql-block">《通明湖篇》通明湖公园位于亦庄路东区。通惠排干渠从通明湖区穿过,将湖区分为东、西两部分,总占地面积73公顷,常水位时,绿地面积30公顷,水域面积43公顷,蓄洪量70万方。是开发区路东区最大的景观湿地。</p> <p class="ql-block">白鹭,是鹈形目鹭科白鹭属的鸟类。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p> <p class="ql-block">苍鹭,大型水边鸟类,栖息于江河、溪流、湖泊、水塘、海岸等水域岸边及其浅水处,性格孤僻,严冬时节在沼泽边常可以看到独立寒风中的苍鹭。在浅水区觅食,主要捕食鱼及青蛙,也吃哺乳动物和鸟。</p> <p class="ql-block">黄苇鳽,是鹈形目鹭科苇鳽属的鸟类。是鹭科苇鳽属的水鸟,栖息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带富有水边植物的开阔水域中。尤其喜欢栖息在既有开阔明水面又有大片芦苇和蒲草等挺水植物的中小型湖泊、水库、水塘和沼泽中。主要以小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宛平湖篇》宛平湖湖泊水面长1.31公里,水面宽400米,平均深1.0米,水面52公顷(相当于玉渊潭与八一湖面积之和)。宛平湖公园位于京石高速卢沟桥段西侧,是与卢沟桥景区一体的水岸花园。园内景色优美,植被繁茂。更是各种昆虫鸟类的乐园,爱好摄影的朋友都在此聚集。</p><p class="ql-block">震旦鸦雀,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鸟种。这种鸟的第一个标本采集发现是在中国南京,所以定名为震旦鸦雀。由于这种鸟生活空间仅限于芦苇荡中,且数量过于稀少,中国人叹为“鸟中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中华攀雀,体型纤小,一般栖息于近水的苇丛和柳、桦、杨等阔叶树间。除繁殖期间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群。性活泼,行动敏捷,常在树丛间飞来飞去。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植物的叶,花,芽,花粉和汁液。</p> <p class="ql-block">水鹨,是雀形目鹡鸰科的鸟类,属小型鸣禽。野外停栖时,尾常上下摆动。主要栖息于山地、林缘、灌木丛、草原、河谷地带。冬季喜沿溪流的湿润多草地区及稻田活动。食物以昆虫为主,也吃蜘蛛、蜗牛等小型无脊椎动物,此外还吃苔藓、谷粒、杂草种子等植物性食物。</p> <p class="ql-block">《凉水河篇》凉水河开凿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曾发挥水路运输、排水、农业灌溉等作用。海河支流北运河的支流,原源于北京市丰台区后泥洼村,20世纪50年代治理后,原南护城河支流莲花河,脱离南护城河汇入凉水河,凉水河起点改为万泉寺铁路桥,莲花池(万泉寺铁路桥)成为凉水河的新发源地。流经石景山区、丰台区、朝阳区、大兴区、通州区,于榆林庄闸上游汇入北运河,是北运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原长58公里[1],以莲花池为源后,全长68.41公里[2],流域面积629.7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白化小鷿鵜。</p> <p class="ql-block">小鷿鵜。</p> <p class="ql-block">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多成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p> <p class="ql-block">琵嘴鸭,是雁形目鸭科匙嘴鸭属的鸟类。又名琵琶嘴鸭,体大嘴长,末端宽大有如铲子因为其喙形如琵琶,故而得名琵嘴鸭。雄鸟头部绿色。喜沿海的泻湖、池塘、湖泊及红树林沼泽。</p> <p class="ql-block">赤膀鸭,是雁形目鸭科的鸟类。 在越冬期间,常结成小群在开阔的湖泊水面上活动,有时也在湖边的沼泽地或农田中觅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p> <p class="ql-block">白眉鸭,是雁形目鸭科匙嘴鸭属的鸟类。俗名溪的鸭、巡凫、小石鸭。白色眉纹显著。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澳大利亚等地。分布广泛但并不常见。一般生活于平原地带的池塘、沼泽及河流中。冬季常结大群。时常见于沿海泻湖。白天栖于水上,夜晚进食。</p> <p class="ql-block">针尾鸭,是鸟纲、鸭科的中型游禽,属水鸭类。体长43-72厘米,体重0.5-1千克。飞行迅速。在各种内陆河流、湖泊、低洼湿地都可见。主要以草子和其他水生植物,如浮萍、松藻等植物嫩芽和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到农田觅食部分散落的谷粒。</p> <p class="ql-block">绿翅鸭,是雁形目鸭科鸭属的鸟类。又名小凫,翼镜亮绿色,雄鸟头部具粗大的绿色贯眼纹。繁殖在新疆天山,东北北部、中部、南部及华北自河北至台湾、海南、西达新疆、青海、西藏南部,主要在我国东南部越冬。4-6月繁殖,在沼泽地的草丛间筑巢,每窝产卵7-10枚,早成鸟。是我国水鸭中的优势种之一,数量多,分布也很广。</p> <p class="ql-block">罗纹鸭,是中型鸭类,体型略较家鸭为小,体长40-52厘米,体重0.4-1千克。主要以水藻、水生植物嫩叶、种子、草子、草叶等植物性食物为食。</p> <p class="ql-block">翘鼻麻鸭。是雁形目鸭科麻鸭属的鸟类。又名白鸭。</p> <p class="ql-block">《槐新公园篇》</p> <p class="ql-block">槐新公园毛脚鵟。又名雪白豹、毛足鵟 ,因丰厚的羽毛覆盖脚趾而得名,是罕见的冬候鸟及候鸟。</p> <p class="ql-block">红隼,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体重173-335克,体长305-360毫米。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p><p class="ql-block">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较高。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著名。吃大型昆虫、鸟和小哺乳动物。</p> <p class="ql-block">《官厅水库篇》官厅水库是海河水系永定河上历史最久的大型水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大型水库。水库位于北京市的西北方向,水库流域面积47000平方公里,主要入库支流有洋河、桑干河和妫水河。官厅水库于1951年10月动工,1954年5月竣工,曾经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凤头麦鸡,中型涉禽,体长29-34厘米。头顶具细长而稍向前弯的黑色冠羽,像突出于头顶的角,甚为醒目。栖息地通常在湿地、水塘、水渠,沼泽等,有时也远离水域,如农田、旱草地和高原地区。食蝗虫、蛙类、小型无脊椎动物、植物种子等。</p> <p class="ql-block">普通燕鸻,是鸻形目燕鸻科燕鸻属的鸟类。又叫东方燕鸻,一般称燕鸻、土燕子。喉部和上胸淡灰色而带有一黑色半环。兼有燕和鹬的习性,形态优雅,以小群至大群活动,性喧闹。与其他涉禽混群,栖于开阔地、沼泽地及稻田。善走,头不停点动。飞行优雅似燕,于空中捕捉昆虫。</p> <p class="ql-block">金眶鸻,是一种小型鸻科鸟,体重28-48克,体长153-183毫米。上体沙褐色,下体白色。有明显的白色领圈,其下有明显的黑色领圈,眼后白斑向后延伸至头顶相连。常栖息于湖泊沿岸、河滩或水稻田边。单个或成对活动,活动时行走速度甚快,常边走边觅食,以昆虫为主食,兼食植物种子、蠕虫等。</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是雀形目鹡鸰科鹡鸰属的鸟类。飞行时并非直线飞行,而是一上一下地呈波浪式地飞行,行走的尾巴会不断上下摆动。以昆虫及种子为食。</p> <p class="ql-block">《潮白河篇》潮白河,中国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上游有两支:潮河源于河北省丰宁县,南流经古北口入密云水库。白河源出河北省沽源县,沿途纳黑河、汤河等,东南流入密云水库。出库后,两河在密云区河槽村汇合始称潮白河</p> <p class="ql-block">沙河长脚鹬。是反嘴鹬科的一属。共5种,我国有黑翅长脚鹬,分布于新疆西部、青海东部及内蒙古西北部。中国其余地区均有过境记录,越冬鸟于台湾、广东及香港。</p> <p class="ql-block">东亚石䳭,是雀形目鹟科石䳭属的鸟类。原为黑喉石䳭亚种,现为独立鸟种。在中国,东亚石䳭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于长江以南包括海南岛。</p> <p class="ql-block">北灰鹟,是雀形目鹟科鹟属的鸟类。大小跟麻雀差不多。羽色上体灰褐,下体中央近白色。脚细弱,嘴宽阔而扁,呈三角形。北灰鹟在阔叶林、钎叶林、灌丛等处活动。</p> <p class="ql-block">《十渡风景区篇》十渡风景区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西南,有着中国北方唯一一处大规模喀斯特岩溶的地貌。十渡风景区是中国国家AAAA景区和中国国家地质公园。2006年9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并授牌。十渡风景区是大清河支流拒马河切割太行山脉北端而形成的一条河谷,全程约20公里。由于在历史上这条河谷中一共有十个渡过拒马河的摆渡渡口,故而得名“十渡”。</p><p class="ql-block">红尾水鸲,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体长 12-13 厘米,雌雄异色。雄鸟通体大都暗灰蓝色,尾红色;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灰色,杂以不规则的白色细斑。活动于山泉溪涧中或山区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边的岩石间、溪流附近的建筑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间。主要以昆虫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实和种子。</p> <p class="ql-block">白顶溪鸲,是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的鸟类。自成一属。体长 18-19 厘米,是黑色及栗色溪鸲,颜色分界鲜明,野外极为容易辨识。雄雌同色。亚成鸟色暗而近褐,头顶具黑色鳞状斑纹。特征为常立于水中或于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时不停地点头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动。求偶时作奇特的摆晃头部的炫耀。</p> <p class="ql-block">27-32 cm</p><p class="ql-block">数据说明</p><p class="ql-block">综述</p><p class="ql-block">红翅旋壁雀,是雀形目旋壁雀科旋壁雀属的鸟类。俗名爬树鸟、石花儿、爬岩树。原分类为䴓科鸟类。体型略小16cm,常在岩崖峭壁上攀爬,两翼轻展显露红色翼斑。多生活于非树栖高山型、栖息在悬崖和陡坡壁上以及或栖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带中的山坡壁上。</p> <p class="ql-block">黑鹳,是鹳形目鹳科鹳属的鸟类。又叫黑老鹳、乌鹳、锅鹳、黑巨鹳、黑巨鸡、哈日-乌日比。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栖于沼泽地区、池塘、湖泊、河流沿岸及河口。性惧人。冬季有时结小群活动。黑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夕阳红公园篇》夕阳红公园,位于大件路大石河桥南侧,公园面积28公顷,水面积11.5公顷,园内植被丰富,鸟语花香,湖水碧波荡漾,植被丰富,走在沿湖修砌的健康步道上,让人倍感惬意。</p><p class="ql-block">鹗,是鹰形目鹗科鹗属的鸟类。又名鱼鹰、吃鱼鹰、亚巴拉格-额力女、鱼雕、鱼鸿、鱼江鸟。除南美洲和南极洲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其中分布于澳洲界的东方鹗已从其亚种提升为独立鸟种。雄鸟和雌鸟相似,体长 54-58 厘米。一种大型的鹰,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上体深褐色,下体大部纯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复一年地使用,用盘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鱼。</p> <p class="ql-block">《老山公园篇》老山郊野公园突出“以林为体,郊野休闲”的理念,公园周边是著名的老山山地车赛道,因此该公园充分体现了“体育”元素。奥运会山地车比赛赛道作为独具特色的纪念性奥运标志予以保留,成为老山郊野公园的一个特色项目。</p> <p class="ql-block">红角鸮(幼鸟),是鸮形目鸱鸮科角鸮属的鸟类。又名东方角鸮。体小(20厘米)的"有耳"型角鸮。眼黄色,体羽多纵纹。有棕色型和灰色型之分。与叫声有异的东方角鸮在分布上无重叠。</p> <p class="ql-block">金腰燕,是雀形目燕科斑燕属的鸟类。其最显著的标志是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因此又名赤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体大(18厘米)的燕。浅栗色的腰与深钢蓝色的上体成对比,下体白而多具黑色细纹,尾长而叉深。</p> <p class="ql-block">家燕,为燕科燕属的鸟类。喙短而宽扁,基部宽大,呈倒三角形,上喙近先端有一缺刻;口裂极深,嘴须不发达。翅狭长而尖,尾呈叉状,形成“燕尾”,脚短而细弱,趾三前一后。主要特点是上体发蓝黑色,还闪着金属光泽,腹面白色。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飞行时好象镰刀,尾分叉象剪子。飞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时东时西,能够急速变换方向。常可见到它们成对地停落在村落附近的田野和河岸的树枝上,在电杆和电线上,也常结队在田野、河滩飞行掠过。飞行时捕食各种昆虫。鸣声尖锐而短促</p> <p class="ql-block">《小清河篇》小清河,海河支流大清河北支北拒马河支流。发源于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羊圈头村,与永定河并行南流。丰台长辛店以上称哑叭河,大宁滞洪区以下称小清河。流经丰台区、房山区,于房山区八间房附近出市境入河北省涿州市境,在涿州码头镇小柳村村北江入北拒马河。河长34.8公里,河流面积436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普通翠鸟,属中型水鸟。自额至枕蓝黑色,密杂以翠蓝横斑,背部辉翠蓝色,腹部栗棕色;头顶有浅色横斑;嘴和脚均赤红色。从远处看很像啄木鸟。因背和面部的羽毛翠蓝发亮,因而通称翠鸟。食物以鱼类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共15种,48个亚种。中国有3种:斑头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p> <p class="ql-block">《北京动物园篇》</p> <p class="ql-block">赤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狭嘴潜鸭属的鸟类。英文名直译为红冠潜鸭。繁殖期雄鸭易识别,锈色的头部和橘红色的嘴与黑色前半身形成对比。雌体纯褐色。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栖于有植被或芦苇的湖泊或缓水河流。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p> <p class="ql-block">白额雁,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体大(70~85厘米)的灰色雁。翼展 135 厘米,体重 1951-3311 克,叫声:嘈杂的咯咯声。飞行时发出不同音阶的lyo-lyok悦耳叫声。叫声比豆雁或灰雁音高。</p> <p class="ql-block">斑头雁(英文名:Bar-headed Goose,学名:Anser indicus),是雁形目鸭科雁属的鸟类。又名白头雁、黑纹头雁。因其白色的头部具有黑色横斑而得名。斑头雁是非常适应高原生活的鸟类,在迁徙过程中会飞越珠穆朗玛山峰。体型略小(70厘米)的雁。叫声:飞行时为典型雁叫,声音为低沉鼻音。</p> <p class="ql-block">小美洲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的鸟类。小美洲黑雁从加拿大黑雁分化为独立鸟种,体型比加拿大黑雁更小。2014年在天津、2015年在武汉相继有小美洲黑雁的迷鸟记录。</p> <p class="ql-block">大天鹅,是雁形目鸭科天鹅属的鸟类。别名天鹅、咳声天鹅、白天鹅、黄嘴天鹅、鹄、白鹅。体重约10千克,体长达1.5米,全身的羽毛均为雪白的颜色,只有头部和嘴的基部略显棕黄色,嘴的端部和脚为黑色。分布于北欧、亚洲北部,越冬在中欧、中亚及中国,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p> <p class="ql-block">八哥,体大(26厘米)的黑色八哥。通体黑色,冠羽突出,翅有大型白斑。在飞行过程中两翅中央有明显的白斑,从下方仰视,两块白斑呈“八”字型,这也是八哥名称的来源,两块白斑与黑色的体羽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八哥的一个重要辨识特征;尾羽端部白色。尾羽具有白色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