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我与师傅老胡头

有威

<b>为了不忘记 第三篇 知识青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与师傅老胡头</b></div>  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电视剧《兵团岁月》,没等电视台播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在网上看完了全剧,总体感觉电视剧拍的不错,勾起了我们这些有着兵团生活经历的人对青春岁月的回顾。剧中人乔海洋在马号的生活情景使我沉浸在我两年马号生活经历的回忆中,剧中人“老车”使我想起了我的师傅胡大爷…….。<br>  连队初建时我们连没有任何交通工具,所有的物资都是由团里用汽车送进来的,后来为解决我连日常的的基本运输问题,团里从附近的四连调给我连一台马车,车老板就是大家称之为“老胡头”的老职工。说起胡大爷不能不说说他的倔脾气,为了他的大车和拉车的牲口他不会给任何人留面子,给他跟车的知青换了一个又一个,有的跟几天车就被他给倔回来了,有的几个小时就给轰回来了。一个本来大家抢着想干的差事,后来竟成了没人愿意干的活了。<br>  记得那一天早上一个跟车的知青又被老胡头轰了回来,他对班长说老胡头说让你再派一个跟车的去。班长无奈地看了看大家,目光落在了我的身上,并对我说你去试试吧?<br>  我马上赶到连部旁边的马号,这时胡大爷已经把车套好了在那等着呢。胡大爷看到我来了,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说:“你来跟车的?你行吗?”我看着他没说话。胡大爷见我没说话,不太情愿地说:“坐后头吧,今天上四连去拉稻草”,马车动起来了我见胡大爷跳上马车坐在车的左前面,于是我也跳上了车坐在了右后方。马车来到山边开始上山,胡大爷一边吆喝着牲口一边对我说:“辕轻了,往前坐。”我没听懂,莫名其妙地往前挪了挪,马车下山了,胡大爷说了三个字:“往后挪”。<br>  到了四连胡大爷把车赶到稻草垛边上,我开始从草垛上把草挑下来,再装到车上,胡大爷站在车上用四齿叉子摆放着稻草,并用叉子指点着,以示我挑上车的稻草应该摔到的位置,当车装到一人多高的时候一个一直在马号喂马女知青来给我们帮忙,这个女知青在马号的时间长,对这种活干起来有经验,她用叉子灵活地将稻草拢成一堆,然后一叉子挑到车上,相比之下,第一次干这种活的我效率就差多了,这时胡大爷气急败坏地对我说:“你看你这活干的还不如一个妇女呢”,当时说的我是又怒又羞,我第一次领教了这个倔老头。<br>  两米多高的车装好了,胡大爷一言不发地用大绳将稻草拢在车上,并绞到绞锥上固定好,我在旁边认真地看着(学习),拢好车后我爬到两米多高的稻草车上,胡大爷赶着车开始往回走,一路上每当上坡或上山时,我听到胡大爷说:“辕子轻了”我就会往车的前面挪一挪,下坡或下山时,我会听到说“辕子沉了”的声音,这时我就往后挪一挪。噢….我明白了,原来胡大爷是怕下坡时大车失衡压着辕马,上坡时怕大车失衡挑着辕马,我的前后移动就是在调整大车的平衡,他可真是心疼这几头牲口呀!趴在两米多高的稻草车上,看着胡大爷赶车的情景,我体会了,赶着装满稻草的马车走在崎岖的山路上的不易。<br>  回到连里我们卸了稻草已经下午四点多了,空车赶到马号,我认真地看着胡大爷把四匹马一匹匹的卸下、牵到马槽前、用栓马扣把马拴在马槽上、用“喂德罗”打水饮马、给马喂上稻草,整个过程胡大爷是一言不发,因为第一次跟车我也不知道该干什么,只好认真地看着,一切收拾停当后胡大爷终于说话了,“一天挺累的回去好好歇歇,明天咱们还得去新华(团部)拉东西呢。”<br>  就是从这天开始,我一个沉默寡言的“可教育好的子女”,跟着这个胡大爷;跟着这个寡言少语的倔老头;跟着这个“贫下中农”;跟着他赶的马车度过了两年之久。在跟车的岁月里我以不顶、苦干、多看、少说的“四项基本原则”取得了胡大爷的信任,每天干活我们可能说不了几句话,但是我跟车干活与胡大爷逐步形成了一种无言的默契。在这“两个人的世界中”我避开了那些“阶级斗争”的是是非非。<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