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167efb">(因为自己的片子丢失了一部分,剩下的那些质量实在太差。所以本文中有十多张照片是借用自邵阳摄影协会的刘哥之处。他的慷慨相助让整篇游记增色不少。为此,我郑重地在正文开始之前向老刘同志致以真诚的感谢!)</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西藏,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美丽天堂。游走在这里的时候,喧嚣远去了,视野开阔了,目光单纯了,心灵安静了。当你真正溶入了雪域高原,就会知道,红尘中的天堂也能像仙境一样,美得摄人心魄。每一个喜欢西藏的人,都会心心念念想着它、缠缠绵绵爱着他、痴痴傻傻恋着它。至于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如此向往西藏,这个问题恐怕永远都无法找出一个确定而统一的答案。我只知道,背上行囊去西藏,不能是浑浑噩噩地在那儿挥霍时间。如果只是到此一游的拍照,走马观花的看景。大可以去一些更容易到达的风景名胜,那里就能满足这些要求,完全没有必要跋山涉水跑到这遥远的高原来糟蹋自己的时间和钱。</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在青藏线上海拔最高的县城安多修整一夜之后,我准备离开这里,继续沿青藏线出发。可当我走出县城的时候,一时之间,心里竟然涌出了几丝若有若无的惆怅。不过,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这个仅仅有着一面之缘的云端小城产生这样一种莫名的情感。但是不一会儿这些忧郁和伤怀的小情绪,就被世界屋脊之上稀薄的空气、凌冽的寒风在不知不觉间化解得无影无踪了。从安多出发向北前行,不过几十分钟,闻名于世唐古拉山便呈现在了我的面前。</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雄伟险峻的唐古拉山,千百年来一直默默守卫着青藏高原。这里终年风雪不断。远远望去,云缠着雾、雾绕着云,无边无际的纯白色包围着气势磅礴的大山,混沌如天地初开。头顶蓝天、脚踏高原的唐古拉山海拔足有5230米,看起来就像是刺破了苍穹连通天地一般巍峨壮观。所以,此地的民谣说:“唐古拉,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那一座座冰峰,就像是一条条气吞山河的玉龙在天地之间盘旋飞舞,真真地是令人目眩神迷。天气晴好时,一座座雪峰在云雾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好似仙山幻影一般。可是,只要到了暴风雪来临的时候,漫天的鹅毛大雪就会和冰雹一齐倾泻而下,直打得人连眼睛都无法睁开。这样剧烈的变换让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不得不由衷的叹服于造物主的伟大。</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在唐古拉山地区,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玉帝把一只神牛放到唐古拉来,命令它啃光周围的草,让这里变成荒凉之地。可是,神牛不愿这么做,没有遵旨不说,还从自己的鼻孔中喷出了两股清泉,滋润着山川大地。玉帝知道以后,十分恼怒,便派人来杀死神牛。神牛虽然拼命反抗也无济于事,最终化为了巨石。善良的神牛死后,在它腿边、腋下的石缝中,又流出两股清泉。这两股泉水,汇成潺潺小河,最终变成了黄河和长江的源头。神话传说是假,但哺育着中华文明的两支最大河流发源于此却是真实的,这一点绝对足以让生活在这里的人感到骄傲和自豪。</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我就这么不着边际地想着一切和唐古拉山有关的信息,看着眼前连绵不断的茫茫雪山,听着韩红的《天路》,全然不顾路上遇到的人们所投来的惊诧目光,自得其乐地开着车晃悠在唐古拉山上。车窗外正在飘洒我这辈子也没见过的鹅毛大雪。雪花覆盖了整个空间,把所有东西都涂抹上统一的白色,让人几乎难以分清哪里是路、哪里是山。厚厚的积雪和暗冰,让我使出了全部的驾驶技能去加倍小心控制车辆,好在四驱的小白相当给力,一路都在稳稳当当地前行。走到山顶时,一辆滑下路基的货车挡住了路,闷坐在车里等了快四十分钟后。不想一味枯等的我,毅然决定下车去感受一下在五千米的雪山上吹冷风是什么滋味。刚一打开车门,大风立刻就裹挟着雪花和冰粒迎面扑来,毫不客气地直接拍疼了脸。我咬牙忍着刺骨的寒冷,从路边伸手捧起一抔白雪高高扬起,想让它随着风飞去面前的雪山。可呼啸的寒风在转眼间就把它们吹散到了各个角落,不再留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痕迹。世界屋脊这种不可抗拒的天地之威告诉了我,这只能是个孩子气的想法而已。此情此景,让路边正在抢险的修路工人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挠了挠头,回报给了这些可敬可爱的高原守护者一个傻傻的,但绝对真诚的笑容。</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看到路一时半会儿通不了,我没有上车,而是继续赏看着让我欣喜不已的唐古拉。一片白茫茫的雪野中,本就巍峨的山峰此刻显得越发高大,人似乎成了最渺小的存在。突然之间,我好像醍醐灌顶一般,猛然知道了藏民们为何会有着比别人更加纯粹和虔诚的信仰。因为,西藏的天和地早已深深溶入他们的血液,在他们眼里,光阴荏苒、沧海桑田、世事变迁、悲欢离合,一切都是神的旨意。自己所能做和应该去做的,就是全心修行。唯有如此,才能求得最好的安排。善良的信徒们相信,生存都是不容易,万物皆平等、皆有灵性。他们平静、平等地面对生活,所以便熔就了安宁自然、随遇而安的个性。等了差不多三个小时,路终于通了。这时候,可怜的小白身上已经结了一层厚厚冰壳。想着接下来还有好几百公里的路程,我顾不得给爱车留影,赶紧动手清除了车身各处的冰块,就接着上路了。</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翻过了唐古拉山后,下午的某个时候,我到了曾经在心中不知道想象过多少次的可可西里。这儿是一大片看不到边际的无人区,虽然它不适合人类居住,可却是野生动物栖息的圣地。</font></b><b><font color="#010101">这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所以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的生命禁区”。生活在这里的藏羚羊,被誉为高原上跳跃的黄色精灵。因为有着极其珍贵的皮毛,它们遭到了贪婪的盗猎者残酷的捕杀,已经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直到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建立,这里才开始被大家认知和关注。一想到今天终于来到了这难得一见的地方,我实在是顾不得路程和时间的问题了。直接把车停在路边,就抱着相机和手机下车朝着目标漫无边际的旷野直奔而去。这块荒野的韵味,绝不是“到此一游”式的游览可以领略的。若想真正走进可可西里,就需要带着对这儿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物那份真挚的感情,把繁杂的欲望抛到九霄云外,才能在高原强劲有力的臂弯中感受到可可西里的灵魂。</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进入可可西里腹地是需要经过审批的,所以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幸前往的。在著名的索南达杰保护站附近游荡时,我居然幸运地见到一只落单的藏羚羊。一瞬间,我的心情变得无比激动,手忙脚乱地就是一顿狂拍。因为还不知道我的存在,这个高原上的精灵自得其乐地吃着草,显得是那样地自在、安逸、从容。猛然间,它抬起头发现了发现了闯入高原的我,连蹦带跳地飞速跑开了。一时之间,我的心里充满了浓浓的愧疚之情。或许,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它才应该是真正的主人,我这个一名不合时宜的外来者,搅扰了它原本平静的生活。带着十二分的遗憾和歉意,我收起相机往回走去。虽然只是短短的惊鸿一瞥,但可可西里的原生态之美,却已被深深地刻在了心中。举目望向眼前这遗世独立的纯净戈壁,我不禁觉得,这里真是青藏线上不能被错过的一个地方。因为,亘古留存的山川身上那种灵动之美,有着荡涤人心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应该去感知并记录下来的。</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我默默向着格尔木一路行驶,渐渐地,这些天里充斥在我眼前耳畔的浓郁藏族风情一点一点淡去了。最为明显的,就是经幡和玛尼堆开始慢慢消失不见。这时,我又一次在路边停下车。趁着夜色未至,回头向藏区告了个别。此刻,我突然觉得应该为十几天来一直相见,却未曾细细记录过的经幡和玛尼堆写上几笔。</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经幡有白色和金色的,但最常见的是五色的长方形旗帜,上面印着经文,也被称为五色风马旗。五色经幡按蓝色、白色、绿色、红色、黄色的顺序排列成串,依次代表天空、白云、江河、神灵和土地。藏民们相信,亲手挂上的经幡每被风吹动一次,就相当于自己诵读了一遍经文。在广袤的高原上,迎风招展的经幡永恒不变地在传播着信仰的力量,也传递着美好的希望。相比经幡来说,玛尼堆的来历和含义要复杂地多。在藏区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随时可以看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玛尼堆。小的那种只是以各种石块简单堆放在一起累积而成,几乎到处都有。大的是以刻有经文的石块和石板垒成祭坛的样子,安置在不同的位置代表它们不同的作用。这些大的玛尼堆,藏语也称“朵帮”,意思就是垒起来的石头。大致上分为"阻秽禳灾朵帮"和"镇邪朵帮"两种。“阻秽禳灾朵帮”大都设在村头寨尾,石堆庞大,而且下大上小呈阶梯状垒砌,石堆内藏有阻止秽恶、禳除灾难、祈祷祥和的经文,并有五谷杂粮、金银珠宝及枪支刀矛。“镇邪朵帮”则大都设在路旁、湖边、十字路口等处,石堆规模较小,形状呈圆锥形,没有阶梯,里面藏的东西也较为简单,只有镇邪咒语和枪支刀具。勤劳智慧的藏族人民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把普通的布匹、石头变成了有着灵性的经幡和玛尼石,从而赋予了藏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font></b></h3> <h3><b><font color="#010101"> 不管我有多么眷恋西藏的山山水水,理智还是告诉我该在夜幕笼罩大地之前赶到格尔木,要不然,在上百公里都看不到一个人的青藏公路沿线,将会无法找到能够休整的地方。带着几许不舍、几许怀念,我终究是在入夜时分告别西藏,来到了青海,开始书写另一段旅程。</font></b></h3> <h3><b> 大约在晚上的十点左右,我到了格尔木。在宾馆整理照片和一些零散的记录时,我的脑海中一直在回放着这些天来的点点滴滴。旅行的日子让我知道了,每一个久居都市的人,其实都会在内心深处盼望着能够抛开所有纷纷扰扰的烦恼,背上行囊出去走走看看。而成就这样一段惬意洒脱的时光,需要的是说走就走的率性,和随遇而安的平和。可太多的人却被按部就班的琐碎生活,磨掉了勇气和耐性。只是在原地啧啧地感叹着别人的远方,却不是自己上路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么精彩。我是拒绝这种生活的,所以,我宁可舍掉那些虚无的繁华,做一个有些任性简单的人,在温暖的阳光中随性而行,心到哪,我便去哪。用安静的姿态游走于岁月的长廊,不喧不扰,一生安好。</b></h3> <h1><b><font color="#167efb"> 所以,哪怕我的日子会因此变得不那么安逸,我也要毅然对自己说一声:出发!带上心爱的书画诗酒茶,和灵魂一起,私奔到天涯。</font></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