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常说投资理财赚收益,归根结底,所有的投资方式都离不开现金、债券、股票、另类资产等这些底层产品。那么,它们是如何赚取收益、又赚的是什么钱呢?</h3></br><h3><strong mpa-from-tpl="t">01.</strong></h3></br><strong mpa-from-tpl="t">现金类资产</strong><h3>一般广义上的现金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现金类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属于货币性资产的一部分。既然以货币为基础,这类资产的收益便逃不开市场的无风险利率。</h3></br><h3><strong>无风险利率=资金的时间价值+通货膨胀补偿率。</strong>货币时间价值是指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情况下,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而通货膨胀补偿率是指由于持续的通货膨胀会不断降低货币的实际购买力,为补偿其购买力损失而要求提高的利率。</h3></br> <h3><strong mpa-from-tpl="t">02.</strong></h3></br><strong mpa-from-tpl="t">债券类资产</strong><h3>债券类资产主要包括记账式债券、凭证式国债、央行票据、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券等。它的收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定期或不定期地带来利息收入;二是投资者可以利用债券价格的变动,买卖债券赚取差额。</h3></br><h3>具体来看,<strong>收益主要来源于三部分:利息收入、资本利得、再投资收益</strong>。</h3></br><h3><strong>其一,利息收入</strong>。简单来说就是“吃票息”,而票息的高低取决于票面利率。比如说,某100元面值债券发行时,约定票面利率6%,每年付息一次,那么利息就是100*6%=6元。</h3></br><h3><strong>其二,资本利得</strong>。债券面值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债券价格会随市场变化而波动,债券买入价和卖出价的差额就是资本利得,投资者通过低买高卖“赚差价”来获得这部分收益。</h3></br><h3><strong>其三,再投资收益</strong>。这部分收益通常会被投资者所遗忘,它指的是投资债券期间获得的利息收入,通过再投资获得的收益,本质上就是“利息的利息”,俗称“利滚利”。</h3></br> <h3><strong mpa-from-tpl="t">03.</strong></h3></br><strong mpa-from-tpl="t">股票类资产</strong><h3>股票的本质是一种权益凭证,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股票持有人有获取企业收益分配的权利。相对应的,<strong>股票的收益就来源有两大点:企业内生增长的收益、投资者预期和情绪变化带来的差价利得</strong>。</h3></br> <h3>其中,<strong>市盈率变化代表投资者情绪,是主观的,属于投机性机会</strong>,它是导致股价在短期大幅波动的根本原因。举个例子,一只股票市盈率高于同业平均值时,说明市场普遍看好,估值较高;但同时,过高的估值可能会导致“德不配位”,故而短期内会出现频繁波动的现象。</h3></br><h3><strong>股息率、盈利增长率,反应了企业的业绩</strong>,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面”,<strong>这是客观的,属于投资性机会</strong>,长期看股票收益主要取决于这部分。</h3></br> <h3><strong mpa-from-tpl="t">04.</strong></h3></br><strong mpa-from-tpl="t">另类金融资产</strong><h3>另类金融资产顾名思义,和一般的股票、债券不同,主要包含对冲基金、私募股权以及实际资产等产品。</h3></br><h3>以其中典型的实际资产为例,主要集中于通过各种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拥有对非金融资产的所有权,重点类别包括房地产、基础设施、农业、林地和大宗商品。<strong>因它们没有未来现金流,所以其收益来自本身价格的波动</strong>。比如黄金,它的收益来源就是黄金本身价格的上涨,除了自身价格波动外,黄金并不能像公司那样生产商品、创造价值。</h3></br><h3>综上,上述几种常见的金融资产都有它们各自获取收益的方式。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没有哪一类资产是最好的,投资者可以在了解其中收益原理之后,依据自身需求进行合理的资产配置,通过有效组合不同的资产类别,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Mfl5iMb_JpvlwgrPe3uRY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