葑门外杨枝塘变迁史纪

谈老兵

<p class="ql-block">记载杨枝塘谈氏家族270年的纪事。</p> <p class="ql-block">杨枝塘位于苏州市姑苏区葑门横街,敌楼口东为石炮头,往南是东街,过朝天桥的菜子场瓦爿之角始,南抵洋湾之角止(现杨枝塘路东口出东环路)。路长2500米,宽2.4米,原小石块路1987年改为小方石路面。</p><p class="ql-block">杨枝塘村南北走向,南部被称为"南杨枝塘”,北为“北杨枝塘”,中间有一所友谊小学。杨枝塘路西有条小河(旧称瓦屑经),因河边有许多杨柳树而得村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初,杨枝塘所属娄葑公社友谊大队,分别有8,9,10,11,12,13,14,七个生产小队。农田都是低洼水田,天然的"水乡盆地",主要出产水生作物,茭白,莲藕,慈菇,荸荠,芡实,灯草(做蓑衣),水芹。芹菜田肥沃潮润,栽植的芹菜有白茎长,叶柄青,质地脆嫩,耐寒等特点,并能较长时间地存放,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p> <p class="ql-block">九十年代未(南杨枝塘97年05月,北杨枝塘98年04月),亦被征用拆迁建杨枝新村。</p><p class="ql-block">我在搬家过程中发现祖传的一套田赋税务单据,清田单,土地契约,房屋卖买交易凭证。经整理得知吾家祖辈就是原杨枝塘的土著农民。</p> <p class="ql-block">最早的为清乾隆拾陆年(1751年),江南苏州府元和县奉宪颂给载清田单,念玖都弍图要字圩第柒拾陆坵老户沈太始一新单给现业,王质夫。官田,玖分陆厘玖毫。据此证明清乾隆年间就在杨枝塘,耕读置业,勤劳奉事,开枝发叶,繁衍生息,迄今已有270余年之久了。</p> <p class="ql-block">最睌的为苏州市人民政府1954年秋季农业税收据。</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重视饮水思源,不忘祖宗先人。</p><p class="ql-block">千年来,人们把祖宗的世系和事迹记录下来传给子孙,以此证明家族的存在一一这就是家谱。可惜谈氏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徒的轨迹,毁于文革破四旧时的大火之中了。</p><p class="ql-block">寻根问祖,任重而道远。自才疏学浅,述论片面,虽凭心公正探究祖源,然代远年淹史料不全,刮肚搜肠做此篇,卑陋文字难入法,缺点错误在所难免。特拋砖引玉,恳望宗亲族人,杨枝塘村民批评指正,共探渊源,以期史实如实呈现,各述高见完美收关。</p> <p class="ql-block">谈正庭在咸丰五年(1855年)租种元和县详字圩的荡田《汪耕阴义莊荡繇》。</p><p class="ql-block">汪氏耕荫义庄,位于苏州城内景德路280号。道光二十九年,由工部郎中汪藻,吏部主事汪坤,购得建宗祠及义庄,始名环秀山庄,亦称颐园,面积3亩。冯桂芬曾为作记。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五年谈正庭的后代继续耕种此租田,佃户:谈长金,谈雲生合租元境廿九都一图详字圩,田,弍亩捌分玖厘叁毫及田租收据。</p> <p class="ql-block">同治肆年(1865年),元和县遵宪颂给版图执业清田新单,右给业户:谈锦祥。廿九都壹图详字圩,官田:壹分贰厘。</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念叁年(1934年)霜降日,元境廿九都二图垢字圩,佃户:谈仁林的一张《申宝纶棧租繇》和田赋印收单。</p><p class="ql-block">“都"和"图"都是古代的行政区划建制名称,"都”相当于乡镇,“图”相当于行政村。如今,仍有一些地名中保留着这样的遗迹,如吴江的七都,八都。</p> <p class="ql-block">繇:劳役,古代反动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三月二十一日,土地所有权状。</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叁陆年伍月拾陆日发的江苏省吴县国民身份证上的住址:葑门外杨枝荡。</p> <p class="ql-block">漕粮也谓官粮,征收漕粮是清王朝和民国政府的民政大事之一。所征漕粮其用途为兵营的军粮和官衙中仕官人员的口粮。民国初年,秋收季节官府开始征收漕粮,届时在乡村祠堂和码头四处张贴告示或给农户下发通知,写明征收标准和规定,以告喻老百姓遵照执行。</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串票可窥见民国时期的社会现状,中国广大的农民生活在封建统治的桎梏下,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艰辛劳作而食不饱腹,官府的苛捐杂税多如牛毛,那沉重的负担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来。</p> <p class="ql-block">查询有关资料后得知,"版串”是"串票"(旧时缴纳钱粮的收据)的一种,推行于征收漕粮的地区。</p> <p class="ql-block">"版串”还有“上忙”,"下忙”之分,分别征收于夏收和秋收之后,还要征漕米税。</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十八年时,同一亩田一年要交三次税。</p> <p class="ql-block">农民种田需要肥料一一粪。</p><p class="ql-block">该文契是光绪弍拾伍年拾弍月(1899年)立的卖段葑门横街西,朱家弄,草野湾到安里桥地段,初一,二,三,共叁朝粪(倒马桶)的契约,纹银伍拾贰两整。民国叁年,拾柒年交税验讫。</p> <p class="ql-block">吴县救济院男普济堂:</p><p class="ql-block">在虎丘山塘街小普济桥下塘4号有一座建筑,名为普济堂(现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系清康熙四十九年昆曲艺人陈明智同顾龙等人,在桥西募建而成。后来为区别于乾隆三年建于盘门外的女普济堂,所以又称为男普济堂。该堂收养贫病无依的男子,供给衣食药物。其后几经更迭,解放后成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延续至今。</p> <p class="ql-block">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后的几个月,娄葑的行政体制仍沿用旧制(乡镇,保甲制)。</p><p class="ql-block">娄葑的地方建制行政村名发生多次重大变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p><p class="ql-block">①1949年一1955年,区,乡,村先后建立人民政权制度。北杨枝塘属葑塘乡,葑九,4组。</p><p class="ql-block">②1956年2月一1958年8月,乡,社制时期,是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时期。互助组升为初级社,高级社又相继诞生。</p> <p class="ql-block">苏州市城郊区葑塘乡信用合作社,社员证第071号。1954年10月3日,股金:30000.</p> <p class="ql-block">1955年12月6日杨枝塘村告别煤油灯,安装电表用上电灯了。</p> <p class="ql-block">③1958年9月一1983年6月,政社合一制时期。1958年8月,全国农村迅速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9月,吴县娄葑人民公社成立。“全民皆兵运动"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吴县建立民兵师,各公社相应建立民兵团,团下设营,连。娄葑全公社被编为8个营,成立一个民兵团。每营管一至三个高级社的民兵,城湾,友谊社为二营。不久,高级社又改称生产大队。1968年4月30日,娄葑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1971年5月7日,苏州市革命委员会建立农业局,娄葑公社改属农业局领导。</p><p class="ql-block">④1983年7月开始,改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娄葑乡人民政府(10月正式成立),将原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原生产小队改为村民小组。</p><p class="ql-block">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农业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前后时期,苏州市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扩大,开始征用杨枝塘村河西之农田建造里河新村。各生产小队的土地逐步被征用,农民进城当工人,撤队征地变为城市居民,达到退休年龄的人苏州市沧浪区民政局按月发给生活保养费。</p> <p class="ql-block">1983年上半年,征用农田新建东西走向的杨枝塘路,东接东环路,西止于觅渡桥,长778米,路基宽12米,沥青路面。后经几次大修改造形成现在的杨枝塘路。</p> <p class="ql-block">杨枝塘村小河西边的农田之中,有一个占地面积很大的土丘,有30多米高的"西村坟”。吾小时候就听村上老辈人讲的民间传说:有一位风水先生预言,如果"西村坟"消失,杨枝塘村就灭掉(不存在)。当时大家都不相信此话。90年里河新村大规模建设时,将西村坟上的土方全部推入低洼农田里填高地面。八年以后杨枝塘村真的不存在了。</p> <p class="ql-block">杨枝塘村拆迁分二批进行,1997年5月南,1998年4月北,共有341户(杨枝塘1一260号,杨枝塘下塘1一81号)。尚余菜子场杨枝塘261一264号至今未征用。</p> <p class="ql-block">昔日的友谊小学旧址上,建立起一所面向东崭新的杨枝小学。教学大楼屹立在屏障似的围墙里面,环境优美整洁,西边是个大操场,课间操时小朋友们笑着,欢呼着,校园里生机勃勃。</p> <p class="ql-block">吾家217号是在原80年建造的三间平房的基础上,1989年翻建二层三间楼房。</p><p class="ql-block">此照片是80年时在三间平房门前的留念。</p> <p class="ql-block">春已到,花枝俏。这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旧址就是吾家,门前小河边的杨柳条消失了,河道填平了,建成一幢幢住宅楼的新里河新村。</p> <p class="ql-block">现杨枝塘村唯一保存的就剩杨枝新村67幢二单元门前的一株古树。原南杨枝塘村民:张云金房屋前院内祖上植种的古树,编号:沧693,树种:黄杨,树龄:110多年。</p> <p class="ql-block">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古树名木历经百年风霜,依旧屹立如初。它是自然资源中的瑰宝,是时间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一株古树,就是一本历史的"活档案”,记载了杨枝塘村落的发展历程,述说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铭刻着岁月的沧桑变化。仰望古树的根叶,像是翻阅村落的历史古籍,它亲历了村落的生存繁衍,民俗风情,历史演进,也见证了乡村的美丽蝶变,与人们和谐共生,一同成长,也逐渐成为人们不可磨灭的乡愁寄托……。</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再也找不回江南水乡哪种,百亩茭白田中,荷花在明月下的荷塘月色,迎着风儿轻轻佛过,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场景。</p> <p class="ql-block">吾胞弟保存祖上百年一幅神轴画,不知其寓意望请教。感恩有你!</p> <p class="ql-block">拆迁前杨枝塘村居住的环境周边脏,乱,差,乱搭,乱建严重,自来水管道老化不畅,吃水困难,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改造后,居民的生活环境切实得到了整体提升,特别是建于八十年代的建筑,地势低,一下雨就是积水,排水不畅,现已焕然一新。不足是城市建设基础差,设施不配套,缺少停车位,电瓶车充电棚,居民们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小,无老年活动室。</p> <p class="ql-block">今天,杨枝社区的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整洁,治安良好,舒适宜居,邻里和睦,文明祥和,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共享和谐幸福生活,共建美丽家园。</p> <p class="ql-block">响应政府号召,防控新冠肺炎,宅家去排队做核酸检测,待到山花烂漫时,我们一同摘口罩。</p> <p class="ql-block">唯愿:你安好,我无恙。</p><p class="ql-block">众志成城,苏州必胜!</p> <p class="ql-block">姑苏区双塔街道杨枝社区居民:谈云方制作。</p><p class="ql-block">2022.02.2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