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荒诞的年代,大学里光“闹革命”不招生,高中生毕业后只能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使我很郁闷。因为按我当时的学习成绩,考大学并非完全没有希望的。而上大学,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的心凉了。心一凉,苍天大地也都跟着凉了。太阳一点儿用都没有,它温暖不了凉透了的心。白天我随着生产队长的吆喝声懒懒地出工,晚上我躲在黑暗里望着窗外的星空凄凄地发呆。“唉,看来我这辈子真的要与土坷垃为伴啦”。这是我走出校门后写的第一篇日记里的第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浸透着一个18岁的男孩心中大大的不甘与深深的无奈。那些天,我的魂一直在冰冷中飘荡。</p><p class="ql-block"> 一天,姥姥拿了一盏小煤油灯放在了我的床头,说:“睡不着的时候就翻翻书吧”。姥姥是识文断字的人,老人家懂得孙儿的心。</p><p class="ql-block"> 没想到,正是这盏小小的煤油灯,给我带来了温暖,带来了光明,在我万念俱灰的心底升起了希望,让我这条搁了浅的小船得以重新启航。 </p><p class="ql-block"> 煤油灯是姥姥亲手做的。灯很简单,就是一个墨水瓶,拧去塑料盖,换上铁皮盖,盖子中间钻个小洞,洞里插一根用棉纱捻成的灯芯伸向瓶底,有效亮度咫尺而已。</p><p class="ql-block"> 姥姥是我心中十分敬重的人,我照着她的话做了。每天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就划一根火柴把油灯燃着,小屋里便摇曳起昏黄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在这昏黄的灯光下,我不仅一字一句地读完了《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晋阳秋》、《林海雪原》这些当时允许阅读的书籍,甚至还偷偷地看了当时被视为禁书的《红楼梦》、《论语》、《巴黎圣母院》等等。我被书中那些精美隽永的文字,更被那闪烁其中的哲理光辉陶醉着、吸引着。那时候煤油金贵,我只好把灯的亮度调到仅能看清字的程度。灯芯起球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用剪刀剔去它,经常是在不知不觉中东方既白。“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后来我看到陆游的这篇《冬夜读书》时,我觉得他简直好像就是为我而写的。</p><p class="ql-block"> “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气”。罗曼·罗兰的话一点儿也不错。书籍永远是逆境中的慰藉,它给我带来了愉悦,更使我走出了郁闷。盯着昏黄的灯光,我在审问敲打自己的心灵:人生处处有芳草,条条大道通罗马。难道只有大学才是通往梦想的殿堂吗?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战而降。一个意志倒下的人,哪有站起来的力量?于是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在昏黄的灯光下挥笔抄下了保尔.柯察金那名著名的话:“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贴在了我的墙上,也刻在了我的心上。打那以后,我觉得身上有了精气神。白天,我欢欢乐乐地去下地,晚上,我孜孜不倦地来读书。我还把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所思所悟写下来发到报社,没想到,它们还真的变成了铅字!后来,我被评为上山下乡先进知识青年。先后出席过县和地区的代表大会。</p><p class="ql-block"> 我真的很感谢那盏小油灯,是它在冰凉的世界中使我感到了温暖,是它在我生命的迷途中升起了一道霞光,它是我在困境中的精神支柱。小油灯不仅是我学习时的照明工具,更是我精神巢穴的奶酪和生命禅堂里的圣火。</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参军了。临行前的一天,我把心爱的小油灯擦得锃明瓦亮,然后捧在手里,像欣赏文物一样地去抚摸它,回忆它燃烧生命照我前行的700多个夜晚。然而,灯却静气得很。它似乎无需赞美,也无须别人永记,好像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是它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离开那盏小油灯已经40多年了,这一切都已经成了历史,现在再偏僻的乡村也绝无再点煤油灯的了。一到夜晚,处处灯火辉煌,家家的写字桌上也一定会有那主人喜爱的造型优美的灯,在放射着明媚温柔之光。我家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命运可以走出冬天,记忆不会忘记严寒。如今我虽然各个方面的条件都比过去好多了,可以在明亮的灯光下读各种各样的书,再也不用担心灯里没油。但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当年小油灯下的感觉了。我的心海深处依然藏着对那盏小油灯的怀念。</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知道,那不仅是一盏照亮黑暗的油灯,更是一盏点亮人生的心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