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英雄的志愿军12军】

开心牛牛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020年10月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是2020年10月19日开幕吸引240万观众参观展览,闭展时间几经延期。展览共展出照片529张、艺术品12件、图表制字83幅、视频12个,展品19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近百件,首次对外展出文物800余件。</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让我们铭记志愿军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为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立下的不朽功勋,热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用青春和鲜血谱写的一曲捍卫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的壮丽史篇。同时,告慰广大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参战者,缅怀那些在这场战争中长眠异国他乡的烈士们: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没有你们当年抛头颅洒热血,没有你们用热血青春换来的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你们是后来者永不熄灭的灯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我和我的发小刘娟在2021年4月29日去军博参观铭记伟大胜利 捍卫和平正义——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5px;">并留了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忘初心、牢记使命。</b></p><p class="ql-block"><b>  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让我们向为了在新中国立国之战,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永远不能忘——</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一进入展览馆仿佛看见当年昂扬渡江的部队,战火纷飞的朝鲜,冰冷刺骨的寒风,轰鸣震耳的空袭,泥泞坑洼的道路,硝烟弥漫的阵地,血肉粘壁的堑壕,黑暗憋闷的坑道,干涩难咽的炒面,呼啸而来的枪弹、炮弹、炸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更多的是画面是,无数战斗在第一线的志愿军勇士那年轻的身躯,朴实的面孔,坚定的表情,喷火的目光,冲锋的脚步,远去的背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那场战争已过去71年,当年参战的数十万志愿军烈士早已化入黑山白水,归国的将士也离世了许多,幸存者更是到了耄耋之年。时光会不断地带走各种记忆,但也会让珍贵的东西留在历史中,留在我们后代的脑海中,并一辈辈的继承着、流传着……</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见大厅的军旗志愿军12军,我们就介绍几个志愿军12军入朝时几个前辈的青春的回忆,他们把青春奉献给了战争年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12军31师93团1营长赵畴海前辈在朝鲜战地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谢后代赵京晋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这是志愿军12军31师93团3营长甄申前辈和1营长赵畴海前辈。俩人一起参加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时,甄申前辈的战地照、赠送给老战友赵畴海前辈的照片。因当年的赵畴海营长比甄申营长岁数大,所以照片后边甄申营长写的是大哥。赠送给1营赵营长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备注;史料记载1951年5月,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穿插途中,93团一天之内牺牲了三位营级干部:二营长高永祥前辈、三营长张景孝前辈、一营付营长王天朝前辈。营级主官只剩下赵畴海前辈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团里派作战股长甄申前辈到三营任营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感谢赵畴海前辈后代赵京晋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还有那些身先士卒的军长、师长、团长、营长、连长、排长、班长,冲锋在最前沿的战士。以及奋力支前的后勤保障人员、朝鲜老乡……</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志愿军12军规属志愿军三兵团,是第二批入朝参战部队。参加五次战役的部队、三兵团代司令王近山是12军的老军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照片来自我在北京的大表哥在丹东摄影。</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时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时期,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功绩。南征北战,赴朝参战,纵横万里,驰骋风云,取得无数胜利,为建立新中国、保家卫国,流血牺牲,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多不朽丰碑,铸就了新中国的辉煌历史。人民不会忘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2军及其前身各部队,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足迹遍及鄂、陕、冀、豫、鲁、晋、皖、苏、浙、湘、贵、川等十几个省,1950底出川更名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并和朝鲜人民军一道,沉重打击了联合国军的进攻。这支英雄部队,先后作战近千次,仅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就歼俘敌约50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照片来自合肥邵书凯叔叔后代邵建华老兄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中间穿呢子军装的是12军机关卫生科石钦科长团级干部当年。出川前到合川军大卫生科布置出川任务,后给军大卫生科连排干部合影。</b></p> <p class="ql-block"><b>1950年12月下旬,部队开始行动,先后顺长江运至汉口,再乘火车,经平汉、德石路北上,于1951年1月27日前抵达河北省束鹿县(军部)、晋县(31师)、深县(35师),以及深县磨头(34师)地区集结待命。在河北进行了整编,各步兵团扩建了一个炮兵营配备57无后座力炮、120迫击炮和高射机枪各一个连。34师、35师各扩建一个37高射炮营。各级后勤已调整和扩大了机构,组建了兵站和战勤工作队,扩充了医疗救护、运输等勤务部队,增添了物资技术装备,配备了100多台汽车、300余辆马车,1000余辆手推车及担架600副。全军组成了万余人的后勤队伍。 完成整编后,召开誓师大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完成整编后,召开誓师大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3月12日,12军乘列车从河北出发,经天津沈阳凤城与3月19日到达辽宁省的灌水,永甸,宽甸地区,在宽甸地区,部队进一步思想动员,强调群众纪律,又进行了一次轻装,这次轻装每人除了带两套换洗的内衣鞋袜,和简单的日用品外,其余物品留存在宽甸留守处或自行处理,为了保守军事秘密,凡事与解放军有关的一切东西,一律不准带入朝鲜,如立功证、照片,日记本等,大家把那些个自视为,“珍宝”,的小东西用布包好,写上名字留在留守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再就是准备干粮,由于朝鲜的交通线,遭遇敌机严重破坏,加上部队人员多,沿途没有粮食供应,由于敌人完全掌握了制空权入朝后,部队不能集中做饭,一路上只能吃干粮,所谓干粮,就是炒面部队吃炒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炒面每人每天以两斤计算,要带36斤,解放战争的干粮袋是细长的,现在的干粮袋像裤腿一般粗,有一米二尺长,中间拦腰绗上几条线,分做几段,分别装炒面,罐头,饼干,或牛肉干啊!然后套在脖子上,像一个大项圈</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装备方面,有冲锋枪,步枪,轻机枪,子弹,手榴弹,防毒面具,小铁锹,背包,水壶,还有一块可做雨衣,帐篷睡垫被单单价的多功能雨布。另外,每人还要给炮兵连队携带一枚八二追击炮弹或两枚六零炮弹,粗略估算一下,每个战士负重近六七十斤</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3月21日,12军从长甸河口开始过鸭绿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看看现在是几点了?18点30分,每个人都默默记住那历史性的一刻。</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浮桥下,鸭绿江水,缓缓的流着,天上的星星映在江里,摇摇晃晃,没有一丝声息,战士们在用脚步测量桥的长度,默默的数着步数,从中国到朝鲜,不过1500步,在这之前,这些刚准备扛锄耕作的战士们认为,朝鲜的炮声在很远很远的天边,鸭绿江是什么天堑?此刻,他们才明白,从祖国到朝鲜,还没有重庆某一条街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34师、31师沿朔州、龟城、宁边、介川、阳德之线南进; 第35师和军直,沿朔州、新仓、云山、球场、德川、破邑之线南进。冒着敌机轰炸,翻山越岭,昼宿夜行,总共连续徒步行军步行18天,于4月10前到达战役(即是:第五次战役)集结地谷山、伊川地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节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4月17日。12军部队,从谷山,伊川,向,战役出发阵地涟川进发。为了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曾绍山军长将后方机关勤务分队军教导大队(原军大更名随营学校),文工团,等单位所能抽出来的马匹,以及部分炮兵牵引车和首长的指挥车,组成了一只庞杂的运输队,这只运输队和许多步兵队伍挤在通往涟川的公路上,防佛拧成一股大麻花,路有多宽,队伍就有多宽,真正成了“八路军”原35师军务科长,韩文回忆说,行军队伍中,你推我,我推你,半天走不到多远,路边,敌人的鸭绒睡袋丢的到处都是,开始我还捡了一个子,想晚上能舒舒服服睡睡上一觉,队伍那么挤,人的火气也大,在拥挤中,我一生气,干脆把鸭绒睡袋带扔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志愿军12军战斗在朝鲜军史节选p53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陈明阿姨当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政治部秘书。感谢阿明阿姨后代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据陈明阿姨回忆:在1951年4月22日至29日,也就是五次战役第一阶段,根据志司的战略部署,中朝军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向南穿插。东西两线的中朝军队达成突破后,曾绍山军长指挥第12军沿中路正面突击,全军将士顶着敌人强大的火力,在弹幕火海、枪林弹雨中,不怕牺牲、英勇拼杀、奋勇向前,以排山倒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向南挺进,一路猛打猛冲、所向披靡,冲锋歼敌就是胜利。击溃了土耳其旅,撕开了敌人防线,打垮了美二十五师,顺利打过了三八线,进军到汉城北部的议政府。美军主力是机械化部队,美军逃跑的速度非常快。留下汉城一座空城。第12军乘胜向后撤之敌猛攻,在为时7天的第一阶段攻势中,志愿军全线推进了50至70公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由于敌军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突围撤走,而担任战役迂廻穿插的我64军虽顽强战斗、奋勇拼杀、付出重大牺牲,但敌我武器装备极不对称,敌强我弱,火力相差悬殊,不足以有效压制敌人,未能完成穿插包围的任务(据第64集团军报告,在1951年4~5月最激烈的战斗中,中朝军队由于没有空军支援,在敌人强大火力的攻击下被迫撤退,而为了避免遭受敌军的空中打击,反攻大多数是在夜间和恶劣天气条件下实施的。)整个五次战役第一阶段作战虽歼敌四万余人,战果不小,但对敌只形成了击溃战,未能整团整师地歼灭敌人。</b></p> <p class="ql-block"><b>加之因为志愿军后勤补给困难,敌人的空中封锁、狂轰滥炸,严重迟滞了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粮弹都靠战士们自己背,仅够维持一周左右,部队消耗完粮食弹药后,不得不停止战斗,不然粮弹供应不上,无法开展有效战斗,只有待粮弹补充后才能继续作战,也给了敌人以喘息之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所以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必须适时停止。彭德怀司令员遂于4月29日下令停止进攻,并实施有组织地撤离。第12军撤离至抢川休整六天后,即奉命隐蔽东移,配属九兵团作战,在九兵团宋时轮司令员的统一指挥下,担任远距离穿插任务,准备分割围歼几个伪军师。十九兵团则佯攻汉城,钳制美军力量,给东线部队创造有利的歼敌条件。一场更加残酷的大规模厮杀,即五次战役第二阶段战斗正在酝酿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志愿军第12军政治部在三八线以南的一处山崖旁,军政治部主任李开湘适时主持召开了第12军政治部紧急会议,陈明阿姨到会做会议记录。(仅靠大山边儿右二戴眼镜的是陈明阿姨,不仔细看还一为是男兵呢。右三政治部李开湘主任在讲话。战地照感谢陈明阿姨后代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第12军在打过三八线之后,战场环境和条件更为险恶,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即将开打,在极为艰困的环境条件下,为了使第12军所属各部队坚决贯彻上级的作战部署,保持勇猛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惧艰难敢打敢拼的战斗作风,第12军政治部在三八线以南的一处山崖旁,军政治部主任李开湘适时主持召开了第12军政治部紧急会议,陈明阿姨到会做会议记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会上李开湘主任对战前全军政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并强调指出,所属部队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的作战部署和指示精神,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克服困难、英勇战斗。根据军委指示精神,美军既是“纸老虎”,也是“真老虎”,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和麻痹轻敌,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将“纸老虎”当作“真老虎”来打!所属各部队政治部必须进一步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战地思想教育、宣传鼓动。越是在困难的环境条件下,越不能放松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在部队中开展强有力的政治工作,确保部队始终保持一切行动听指挥,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钢铁般的战斗意志、不屈不挠的战斗作风。</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通过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全军上下精神饱满、士气高涨。“为祖国争光”“为朝鲜人民报仇”“为中朝人民立功”的口号声响彻部队各个营地,请战书、决心书、保证书像雪片般飞到各部队政治部门。同时,第12军军委决定,在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准备将绝大部分军司政机关、勤务人员和军文工团员等下派到各部队协助战地医院工作、充实后勤运输保障力量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在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的恶战险境中,军直司政机关,除留极少数人员保证军首长指挥外,绝大部分军司政机关、勤务人员和军文工团员等,均下派部队帮助工作。陈明阿姨当时是军政治部秘书,在军政治部召开紧急会议及圆满完成全军政治工作任务之后,积极请战要求下部队参加战斗,被批准下派分配在加里山下第12军野战医院六分院,院长罗玉琪老红军。任务是为伤病员转换组织关系,协助医院指导员工作,开展战地思政教育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15px;">战地浪漫婚礼照(防空洞前):志愿军12军104团团长任保俗(后任12军军长)、夫人李希阿姨(时任35师防疫办公室助理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任保俗河北辛集人,12军第九任军长。1938年2月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任保俗军长曾在129师385旅侦察队任侦察员,在抗日军政大学七分校任学员,在战将王近山麾下任6纵侦察队指导员、12野战军侦察营政委。1951年入朝作战,在李德生将军指挥的35师104团任副团长。1952年8月,在金城防御“541”高地争夺战中,代理团长任保俗成功地运用了依托坑道、步炮密切协同、小兵群多次补充、逼近敌阵潜伏等战术,8月5日至7日,三天惨烈的战斗,歼敌600余人。志愿军总部随行记者葛洛当时跟随任保俗,将亲眼目睹所记录的战斗实况,整理成《在前进指挥所里》的长篇通讯,登载在1953年《人民文学》第三期 。此战后,参加战斗的104团4连立集体一等功,杨春增烈士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并被志愿军总部记特等功,此外还有战士胡志先记为特等功,连长屈海群、卫生员牟元礼各记一等功。战后不久,任保俗被提升为104团团长。任保俗叔叔在五次战役,金城阻击战,东海岸防御战中指挥并参加了104团的各类大小战役和战斗。并且在朝鲜获得了爱情的收获!在朝鲜和英雄的三等功臣李希阿姨结婚1954年随军凯旋回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5px;">杜成松叔叔志愿军12军野战医院六分院卫生员。感谢杜叔叔女儿杜晓英提供照片和杜叔叔原文回忆录(原创)</b></p> <p class="ql-block"><b>朝鲜战争的第五次战役是我所在的十二军入朝参战的第一仗。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打得很顺利。为了扩大战果,部队经过短暂休整就投入了第二阶段的战斗。我医院跟随穿插的三十一师执行任务。穿插部队的任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指定地域将敌人分割开来,为后续部队消天有生力量创造条件。</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目睹战友冲锋陷阵</b></p><p class="ql-block"><b>  九五一年五月十六日黄昏,经过激烈战斗,前沿萍差不断向前推进,敌人开始溃退,我们跟随大部队前进。半夜时分我们来到一座山上,此时山下枪炮声齐鸣,曳光弹你来我往,爆炸的光焰此起彼伏,为的是争夺敌人的二线阵地。一段时间后枪炮声渐渐稀疏了。我们就在山冈上等待着。东方渐渐发白的时候,敌机又开始活跃起来了,侦察机在空中盘旋,战斗机在群山中盲目地轰炸扫射。上午十时左右,突然山下又响起了密集的枪炮声,我们在由冈上看得十分清楚:距我们四、五百米处有一片开阔地,只见许多志愿军战士正在向敌阵地发起冲锋,战士们前仆后继、奋勇当先,他们手中的爆破筒,甚至他们向敌人投手榴弹时手臂挥动的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经过激烈的争夺,敌军阵地被我军占领了。我们是救护队,不是战斗队,这种场面生平还真是第次见到。这一天天空睛朗,受敌机搔扰,队伍不便行动,我们就一直隐蔽在山上树丛中,时不时有敌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落在附近山沟里爆炸。中午时分有一枚迫击炮弹正好落在我们七八个人附近,苹好这是一发臭弹(霾弹),否则我们这几个人都得“光荣”了。天慢慢黑下来,敌机“回窝”了,枪炮声也停止了,群山一片寂静。我们沿着山沟往下走到了公路边,看见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摆放着十几具被凝固汽油弹烧焦了的战友的尸体,整个身躯也不过两尺来长了,有七、八个战士在附近挖坑,推备掩埋洒牲的战友。我们经过烈士身边时都不由自主地摘下军帽致哀!同时也更激起我们内心对侵略者的仇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二、“坐飞机”</b></p><p class="ql-block"><b>  坐飞机是种享受,而我们的“坐飞机”是种唐难。朝解五月,方物丛生,春腰花开,艳丽的“金达”意相开放,县是养眼,深夜幽静的山各里不时传来布容鸟“布谷!布谷!的鸣叫声,十分动听。五月份也是朝鲜的雨季。我们行进的第三天就下起了大雨,虽然我们每人都有一块雨布,但下半身总是被雨淋得湿的。为了避开故人,我们走的都是山间小道,有些山坡很陆,行走非常困难,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也确实如此:山陡路滑,走的人多了加上雨水冲刷道路显得更加流泞光滑,许多山路不是走下去的而是两手两脚和股着地滑下去的,有些地段滑行速度还相当快,我们都笑称为“坐飞机”一回“飞机”坐下来双手双脚和衣服上就都沾满泥巴。由于成天爬山涉水,鞋子磨损很历害,一双力士鞋穿上四、五天鞋面就破了,鞋底也磨穿了,后来还是靠双回力牌球鞋为之后二十多天行军作了“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三、打白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在朝鲜作战,粮食弹药等等一切物资都要靠国内提供,当时制空权又完全控制在敌人手中,敌机经常破坏我运输线,加上雨季洪水泛滥,时常冲毁公路桥梁,给前方补给造成十分困难的局面。出发时我们每人都带足十天的粮食,有大米、炒面,还有罐头,加起来有二十多斤重,还有必不可少的洋锹、雨布、鞋子,我们每人还要背一个药包,每个人的负荷都在四十斤左右。天公又不作美,因此损耗很大,实际上到了第五;六天食物就开始紧张了,一个星期就断粮了。部队穿插到三七线附近,后方根本不可能补给。肚子饿了必定得想办法;到敌人撤退的阵地上去找,有一次还真找到几听牛肉罐头和一些米粉,但这也只能暂时充饥。朝鲜有一种野菜叫灰灰菜,据说可以吃,我们就挖来放点盐充饥;听说封锁线上有被炮弹击毙的马匹,我们就乘敌炮击的间隙去割一块马肉来煮了吃。还有一招,就是向***老百姓“借粮”。受***李承晚政权的负面宣传,我们所到之处的老百姓都已跑光了。老百姓跑了粮食不可能带走,很有可能藏在什么地方?我们就在房子周围找,发现有可疑的地方就用棍子捅,回声发虚的地方就用洋锹挖。用这种办法还真找到装在缸里埋在地下的六谷、麦子、豆子等。此时真是如获至宝,狠不得都搬出来带走,可院长说不行,他说我们虽在异国他乡,大家都饿着肚子,但是群众纪律不能忘,我们只能借点,够吃一、两餐就行了,再说他们回来也要吃的呀!我们医院就四十多号人,遵照领导指示,一次“借粮”不超过百斤。“借”了之后写上借条,借条是这样写的:今借到贵户六谷(或麦子、豆子)某某斤,请予解放后向当地政府索还。此据,中国人民志愿军某某部队,1951年5月某日。然后将“借条”放在缸里,用土盖好,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名符其实的白条,恐怕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有的白条。这种白条我们医院也就打过两次。由于是原粮也没时间加工,只好将“借来”的粮食分给个人,放在罐头盒里煮到半生不熟就吃了,因此好些人消化不良闹肚子,但这也比饿着肚子好受呀! 突围出来前的半个多月里就这样有一餐无一餐,基本上处于半饥饿的状态下生存的。</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四、胜利突围</b></p><p class="ql-block"><b>  担负穿插分割敌人任务的三十一师,原属刘邓大军主力之一的十一军,因抗美援朝才划归十二军。三十一师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的部队,下辖三个团中有两个是红军团,其中九十三团原是朱德警卫团,尤其是九十一团,在国内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善打硬仗恶仗,战功卓著,英雄辈出。此役在团长李长林的指挥下进展神速,提前完成了预定任务。因前进较远,粮弹更难接济,战役于五月二十日结束,部队开始北撤。敌因摸着了我进攻只能持续一周左右的弱点,敌称之为“礼拜攻势”,故当我部队转移之际敌得以增援,即向我反扑追击。向北转移遇到许多困难:公路被炸毁或者在公路上搁置重型坦克致使部队行进极为不便,敌机又不断搔扰,敌炮在我必经之路上建立炮火封锁线;还有敌人搞的心理战,每到黎明和黄昏,敌人的宣传机上的高音喇叭就用汉语广播劝降,每天都撒下大量传单,妄徒动摇我军心。殊知敌人的这些伎俩对为正义而战、对由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国际主义战士来说只能是妄费心机,也是徒劳的。当时部队的通讯装备也相当落后,军师、师团之间有电台联络,下面就靠通讯员送信传递了。有一天上午我们和师指挥所走到一起了,他们正在架设电台,用手摇发电机为电台发电。只见师长赵兰田(老红军,五五年授少将军衔,后任武汉军区空军司令员)拿起话筒直接向军三号喊话(军三号是副军长肖永银,五五年授少将军衔,后任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军区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向首长请示下一步行动方向,情况之紧急可见一斑。因为部队进展太快,师部和九十一团失去了联系,听说是师长命令师作战科副科长枫亭带一个通讯员追了一天一夜,找到九十一团直接传达后撤命令的(失去联系是因团里电台在下山时不慎摔坏了)。突围了十几天友邻部队上来了,将敌人阻击在三八线附近。突围出来后我们就回到军卫生部的序列。九十一团在团长率领下绕道东海岸建制完整地回到后方,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嘉奖,李长林也由团长提升为副师长。此役虽然仅一个多月时间,但十分艰苦。医院的救护物资在战役第一阶段就被敌机炸得所剩无几了,药品奇缺,生了病也没药医治。医院有个女文化教员(名字记不起来了)也是浙江人,她是马宁的夫人(马宁,战斗英雄,时任空军师长,后来曾任过空军司令员),天下着大雨正逢她月经来潮,不慎跌入水渠,患了尿路感染,小便次数很多,为了不掉队,只好蹲在队伍边上“解决”,一直坚持到部队休整地才得以回国诊治。整个穿插过程中我们医院只收容过三批伤员,每批六、七十人,医院为每批伤员留下两名医务人员和一名炊事员为他们服务,其它人员继续前进。留下来的伤员和工作人员,他们的医疗和生活是如何解决的及以后的去向我们就不得而知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五、战友情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我一个战场上的新兵,在第五次战设这样残酷的战斗环下能坚持下来:華的是必胜的信含和战友的帮助,特别值得一操的是我最垂密的战友郭树科同志,他1943年参加八路军,在我们医是护士长,他除了管好属下两个看护班外,几平把所有的心面都化在我和另外一位战友的身上了。他教我们如何防空防地,掩护我们过封锁线,在自己同样挨饿的情下找到一点食物总是让我们先吃,稍有一点体息时间总是叫我们先体息,他却为我们烧水烫脚,为我们把衣服鞋子供中,在困境中给我们讲述抗日战争期间粉碎日寇扫荡的艰苦斗争,鼓励我们要坚强、要坚持再坚持,绝不能掉队,坚信胜利一定属于我们。说真的,如果没有他的帮助与鼓励,下知要多吃多少苦,多受多少罪呢?1951年底部队整编,郭树科同志调三十四师工作,我们就失去了联系。后经多方打听终于在1994年得知他离体河北省故城县,得知消息我很快赶去故城县探望,此时离我们分别已整整四十三个年头了,见面时别说有多激动了!这在当地还被传为一段佳话。郭树科同志1997年去世了,但他水远活在我的心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在前线挖交通沟</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杜成松回忆录原创</b></p> <p class="ql-block"><b>第五次战役结束后,部队经过四个多月的休整,重上金化地区前线参加阻击战。此前部队经过整编,我被调到三十一师炮兵团卫生队工作,由于一线部队接防不久,前线步兵团从团到营没有交通沟,很容易遭敌空袭和敌炮火袭击,给向前线运送人员、物资带来不少困难。因此师里决定由我们炮兵团组建一个临时工兵连,到前线挖交通沟。团直属队抽调人员组建两个排,卫生队组建一个排,由指挥连副连长和指导员带队,于一九五二年一月初到达指定位置。我们的任务是从团到营指挥所之间挖一条宽1.2米,深1.6米,长3000余米的交通沟和在营连之间挖30个反坦克三角坑。月份是朝鲜的隆冬,气温都在零下二、三十度,非常寒冷。作业点离前线仅几公里,时常有敌炮弹从头顶呼啸而过,白天敌侦察机不停地在上空盘旋,战斗机也时不时来“光顾”,我们只能在夜间摸黑施工。由于长时间超低温,冻土层就厚达一米左右,用十字镐一挖只崩出一个几公分的小白点,作业十分困难,一个班一晚上挖不了几米,人也十分辛苦,两天下来人人手上都打起了血泡。后来连队动员开展竟要,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有的把层下面的土先出来天黑出发天亮前回来,来回五、六十里的路程,有一次派了四个战士去,到第三天都没回来,连队派人沿途去寻找,终于在一个坍塌的防空洞里找到了。原来他们回来时又冷又疲劳,想在路边的防空洞里休息一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因防空洞已长期无人居住,人进去后化了冻塌了下来把人给压死了几十天里,我们只能洗“旱澡”,身上出了汗用手一搓就搓下许多“面条”,因为长期没洗衣服,身上长满了虱子,我们就把换下来的衣服放在雪地里冻,这样虱子是可以冻死些,可过上一、二天虱卵又变成了虱子照样咬人。经过连续五十多天的施工,终于完成了3000多米交通沟和30个反坦克三角坑的任务,我们也经历了一次恶劣环境下的考验。令人欣慰的是此后近一年的阻击战中,我们挖的交通沟为前线运送粮弹、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次敌机空袭下的抢救杜成松这件事虽然过去已有六十多年了,今天回想起来好像就在昨天,令现思绪万于那是一九五一年初,在中朝军队的英勇抗击下,抗美朝战争经历了四次较大战投后,把美国为首的侵略军赶回到了“三八”线附近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彻底打散慢略者,是年三月底,我所在的野军战医院随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告别了祖**亲,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上了朝鲜国土,与先期入朝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用战斗,大部队昼伏夜行,经过十八天行军到达了朝鲜前线,一路行进所经之地,亲眼目睹美帝在朝鲜犯下的酒天罪行,他们狂表成炸,朝鲜城乡到处是断壁残垣,他们杀害了无数无率的朝鲜平民,欠下了累累血债。一天部队从谷山那(相当于我国的县)城中央穿越而过,眼见满目疮夷,瓦砾遍野,一片废墟其修状比起日本侵略者年在中国实行的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有过之而无不及,行军途中虽然也曾遇到过几次空表,因为是在夜间,但都只是有惊无险四月一十二日,第五次战投打响了,我们野战医院六院的务下的和初治,然后将伤员转送到后方基地医院治疗。医院驻扎在一个山岙里,那里有几间比较完整的民房,因为离前线很近,没有群众居住,医院就利用那几间民房临时安置伤员,战斗打响的第一个晚上,接收了四十多名伤员,经过初步处理天亮前都转到了后方,第二天白天,敌机“黑寡妇”(敌人的一种侦察机,机头是红色的,机身是黑色的,志愿军戏称它为“黑寡妇”)飞来在医院驻地上空盘旋了两圈就飞走了,也没引起我们注意,第二天晚上又接收了一百多名伤员,由于车辆运输等原因,到天亮时仍有三十多名伤员未能转走,次日上午,医务人员正在为伤员处理伤口,“黑寡妇”又在空中出现了,这次也只盘旋了两圈就飞去了,大家还以为和昨天一样,也没把它当回事,大约过了十多分钟,空中突然出现了四架“油挑子”(一种美制F86喷气战斗机,速度快、火力强,当时是较先进的机种,因两个副油箱在机翼俩侧志愿军都叫它“油挑子”)。这时罗院长(是老红军)发现情况不妙,叫大家放下工作赶快把伤员从民房内向山上转移(离山脚百余米),说时迟那时快,我们十多名医务人员扶的扶,背的背,将伤员向山脚转移,只见敌机绕了一个图就开始佣冲了,边俯冲边往下扔凝固汽油弹(一种燃烧性极强粘稠性极高,沾到那里抹都有抹不掉的)顷刻间只见屋顶马棚顶就燃起了能能大火,“油挑子”扔完燃烧弹又胡乱地扫射了一通机关枪气走了。“油挑子”刚飞去紧接着又6四野马式战斗机(一种螺旋浆机,飞速不是太快,这种机1952年下半年后就很少看见了),敌机在上空盘旋一周后就一架接着一架边俯冲边打机关枪。当敌机开始俯冲时罗院长就大声喊叫“快卧倒,快卧倒!”我们就和伤员一起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当敌机拉起升空时,罗院长就叫大家“快起来跑,快起来跑!”这时我们就扶着伤员向由边跑。敌机在轮番扫射,我们就利用前一架敌机扫射后,后一架敌机俯冲前的十几秒钟的间隙起伏着来来回回将伤员陆续转移到山上密林中。敌机的机关枪口径大,火力强,弹着点最近的离我卧倒的地方只有二十来公分,子弹打在地上溅起的泥土就落在头上身上。那时完全没有考虑个人安危,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保护伤员,一定要把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绝不能让阶级兄弟二次负伤。经过二十多分钟的紧张抢救,终于将伤员全部转移到了山林中,敌机飞走了,罗院长清查入数,没有一个伤员因空袭二次负伤,医务人员也安然无落。我们出色地完成了在敌机空袭下抢救伤员的任务。为了表彰这次抢救伤员的突出表现,军后勤部觉委为我们六分院记集体功一次,为王良才同志记大功一次(女看护员,十九岁,她一人救子四名伤员),为我在内的四人各记小功一次,另有多人受到表扬这次空表然人员没有伤,但的损失还是重的,时来的物资烧所剩几还有不会说话的“战友”一军马,因马棚被燃烧弹击中起火,我们只能眼睁睁看着军马在烈火中嘶叫、蹦跳挣扎,却不能去施救其中只有两匹军马缰绳被烧断幸免于难,其余十匹被活活烧死。(出国时配四辆马车,每车配三匹马)军马,我们无言的战友,它们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朝鲜人民牺性在抗美援朝前线,我们都十分伤心惋惜!当晚就在附近山沟里把军马的遗体掩埋了。此次空袭也是敌人给我们上了一课,告诫我们这里是朝鲜战场,与在国内打仗不同,这里打的是现代化战争,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此次空袭对我们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是实战锻炼与考验,我们从中吸取了教训,为战役第二阶段的救护积累了经验,是一笔宝贵财富。此次空袭我们也交出了昂贵的“学费”,医院丧失了运输力,特别是救护物资十分匮乏,因此使得我们在战役第二阶段的战地救护工作处于十分被动与困难的境地。迎头痛击一目睹高射炮打敌机杜成松朝鲜战争经过第五次战后,故我双方处于胶着状态战争也由运动战转入了阵地战,期间我方兵员充足,物资丰盒,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兽,原先我师最大的火炮就算是山了,1951年底师组建了炮兵团,还成立了高炮营(按志愿军序列排列番号是高炮51营),虽然只是37毫米高炮,但已经很了不起了,此时制空权虽仍被敌人控制着,美国佬的飞机已不像我们初入朝时那样疯狂了,但它对重要目标,如交通枢纽、兵站、桥梁等等,经常实施重点轰炸。我们团的高炮营就奉命保卫通往金化前线的北汉江大桥(北汉江上有好几座大桥),它原本是一座钢筋水泥桥,由于多次遭受敌机轰炸,原来的大桥已面目全非,无法使用,后来在它旁边架设了一座浮桥,我方的车辆就是通过这座浮桥将弹药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大桥离我们炮团团部仅四、五公里它在平原,我们在山上,可以说就在眼皮底下。高炮营接受任务后,在大桥南北两侧构筑了高炮和高机枪阵地准备迎击来犯之敌L五二年六月卡五是朝战争两周年,团首长这一天敌机会有动,高炮这一天要人不离炮,加倍警戒,六月二十五日,天空万里无云,艳阳高照,能见度极好。一大早指战员们就进入了阵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信上严阵以持,等呀,等呀,等到上午十时还不见敌机影踪炮手们都有些不耐烦了,这时营连领导指出:战场情况瞬思万变,越是平静越要提高警惕,耐心坚守岗位。果然,十时二十分左右,隐听到远处传来的马达声,只见南边天空出现十多架敌机,敌机离大桥越来越近,阵地上早已作好避敌的准备,可是,当敌机飞过大桥上空时并未降低高度。难道敌机是飞往别处执行任务的?正当大家感到有些失望时,敌机开始改变队形了,领头的敌机绕了个弧形掉头呼啸着直向大桥方向扑来,后边的敌机一架接着一架向大桥和炮阵地冲,并向大桥和炮阵地扔炸弹和打机关枪。说时迟那时快,指挥员一声令下,先是我北岸阵地的炮火开始射击,紧接着南岸的炮火也打响了,十二门高炮和十二挺高射机枪一齐向敌机开火,给敌机以迎头痛击,只见天空中出现了许多小白点(高射炮弹到一定高度后会自动爆炸,小白点就是炮弹爆炸后形成的)敌机遭受炮火阻击,慌乱中命中率极低,炸弹在河水中爆炸,溅起一根根高高的水柱,为了躲避我炮火击中,敌机提早拉起了操纵杆爬高升空。此时,只见一架敌机冒看长长的黑烟(显然是被我炮火击中了)向***方向连,桥距高前线仅公里,估计它也不了多远就会在鲜坠的斗在数机在轮攻击,地面火在经烈射击,只又有两机出液的是向南方向飞去一又有两架敌机被击中。这时,其余飞贼见同伴狼狈述窜也无心恋战,也陆续向南逃去。但是敌人并下甘心失败,过了半小时又有八架敌机来袭。经过短暂的休整,又受初战胜利的鼓舞,阵地上勇士们士气十分高涨,就等敌机来犯了。这次敌机是由南向北攻击了。又是一阵猛烈的炮击,只见一个白球似的物体在空中飘荡,下边还挂着个黑点,原来是敌飞行员跳伞了。一架敌机拖着黑烟栽倒在汉江北边的旷野里爆炸了,一股浓烟从地上升起—又打下了一架。那个小白球带着飞行员落到了地上、此时,敌机也不再炸桥了,而是飞向了飞行员降落的地域,在其周围百余米处建立封锁区,等待救援机的到来。大约过了十几分钟,从南边飞来一架直升机,径直飞向敌飞行员所在地上空,放下软梯将敌飞行员救上了直升机。因不在高炮的射程内,高炮也无能为力。本来只要直升机稍稍绕一下弯,避开高炮阵地飞行员也就被救回去了,可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吓昏头了直升机竟然朝着高炮阵地上空飞来。当直升机飞临我阵地上空时,高度不超过1000米,是37高炮的绝对有效射程,此时六门高炮对准一个日标—直升机猛击,多发炮弹同时命中敌机,只见直升机在空中晃了两下,就垂直坠落在了我高炮阵地上,机毁人亡,连同被救上去的飞行员,总共四名空中飞贼就这样回了“老家”此次战斗历时约两小时,击落敌机三架(包括直开机击伤敌机四架击敌四名。我方一名炮长牺,两名负伤,被炸毁高炮一门。大桥被炸毁一小段,当天晚上就抢修好,到下半夜车辆就畅通无阻了。因我在团部卫生所工作,有幸和几位战友在团部驻地山头上目睹了这场高炮打敌机的全过程,真过瘾呀!我们还时不时地为打下敌机欢呼,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在原地跳跃!祝贺他们打得好!为表彰此次战斗的胜利,志愿军司令部为高炮51营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另有多人立功受奖。此后,高炮51营与敌机展开了游击战,辗转多个阵地,取得重大胜利。从入朝参战到停战,共击落击伤敌机一百多架次,在志愿军高炮营中战绩名列第二。</b></p> <p class="ql-block"><b>这就是王良才阿姨是杜成松叔叔回忆录提到的立大功一次,他的战友。据文兴恵阿姨,袁素芬阿姨回忆;王良才阿姨又调野战医院二分院,是文阿姨护士班的班长,文阿姨说王良才阿姨又是志愿军归国代表团成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感谢志愿军12军野战医院二分院孙瑞发院长夫人袁素芳阿姨及副院长邵书凯前辈后代邵建华老兄提供图片。</b></p> <p class="ql-block"><b>志愿军12军侦查科参谋董声岐伯伯山西人,抗日军大毕业的老八路,抗美援朝时随肖永银军长先期入朝对接第一批入朝部队,随李德生副军长参加上甘岭战役,是上甘岭战役指挥所成员之一。</b></p> <p class="ql-block"><b>上甘岭战役期间带领侦察员抓联合国军俘虏(舌头)经审讯.为上甘岭指挥所提供了有价值情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石钦老前辈在朝鲜照片。感谢袁素芬阿姨提供!</b></p> <p class="ql-block"><b>经董伯伯回忆;当年军后勤部入朝时有个,兽医科、科长是卫生科长石钦前辈兼。</b></p> <p class="ql-block"><b>石钦科长是抗日战争初期,参加八路军的。他是河北魏县人。加入129师后在太行山南征北战,并配了战马。抗战胜利后转入晋冀鲁豫野战军参加了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走一路打一路特别是,汝河之战。狭路相逢勇者胜杀出一条血路。进入大别山后、他对他的战马如兄弟。石钦前辈的话马都能听明白,战马还会执行石钦前辈的命令。他还经常给战马说话,还会给战马治病。</b></p> <p class="ql-block"><b>又跟随中原六纵队转战在大中原,1949年2月六纵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石钦科长参加了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向大西南挺进最后解放重庆市。他已是团级干部了。</b></p> <p class="ql-block"><b>1951年随志愿军12军入朝(注意石钦科长大衣团以上干部是毛毛领子,团一下大衣领子是棉领子入朝时)石钦前辈参加了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等。并在朝鲜收获了爱情、和英雄的女功臣王良才阿姨结了婚在朝鲜。</b></p><p class="ql-block"><b>石钦老前辈从1951年3月入朝到1954年4月随大部队回国在浙江金华军部卫生处长,后调南京军区81医院任院长。转业河南省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任院长。</b></p><p class="ql-block"><b>备注:感谢董伯伯解密当年志愿军12军入朝军后勤部有兽医科。和石钦前辈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3月,第12军第二批入朝参战。4月17日,参加第五战役;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圆满完成防御任务;1952年11月1日,参加上甘岭战役。在第12军入朝参战队伍31师93团(朱德警卫团)1营.营长赵畴海伯伯在五次战役中他指挥一连扼守束沙里公路两侧阻击美军坦克,二连占领小都峙里一座高地,三连作为预备队。</b></p><p class="ql-block"><b>  刚布署停当,美军的装甲车就轰隆隆地开过来了。东援美军第3师第7团特遣队一路几乎没有遇上什么像样的抵抗,却不料在小都峙里碰上了一颗“硬钉子”。 战斗打响,一时间弹片纷飞,硝烟弥漫。</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战斗中,1营伤亡惨重,副营长王元朝牺牲,2连长子弹打完伤重被俘。(赵畴海伯伯头部被一块弹片击中,没办法手术,直到2021年12月份百岁后去世弹片才找出)。</b></p> <p class="ql-block"><b>赵畴海伯伯在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在第五次战役2阶段,为掩护91团和大部队后撤,奉命率领全营官兵阻击东援美军一个团,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不怕牺牲!在付出重大代价圆满完成任务后,面对险情,机智灵活,带领部队艰难后撤,保存了队伍,被誉为活着的‘’集结号‘’。</b></p> <p class="ql-block"><b>上甘岭战役,长达43天,是抗美援朝时期敌我双方激烈争夺战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而且战争集中在不足四公里的两个小山头597.9、537.7高地进行,双方投入的兵力超过十万,炮兵火力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水平。</b></p><p class="ql-block"><b>1952年10月,美国和***侵略军调集美三师、美四十师、美七师、空降一八七团、***伪二师、九师,共投入17个步兵营参加战斗,倚仗其空中优势和强大的地面炮火(3000多门)及装甲车、坦克车170多辆,总兵力达六万余人,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五军据守的面积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地区发动猛烈进攻。</b></p><p class="ql-block"><b>1952年11月,志愿军12军31师,在完成了一年的金城防御战之后刚下阵地,返回朝鲜谷山休整途中,受命赴上甘岭参战。93团1营的具体任务是接替597.9高地东北侧的兄弟部队,防守1、2、8号阵地。</b></p> <p class="ql-block"><b>虽说部队从五圣山进入前沿阵地不算很远,但要通过一道山沟,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如果不掌握敌人的炮火规律,部队就可能遭受很大的损失。为了确保部队顺利通过敌人炮火封锁地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在部队通过封锁地带前,赵畴海伯伯命1营参谋徐杰代2个通讯员,利用有利地形,观察敌人各种炮火封锁的地段和规律。根据在金城防御战一年多的实战经验,分析研究敌人弹着点的分布情况和炮火封锁的重要地段、敌炮火齐射的间隙时间等规律,指挥各连队以连、排为单位,适当拉开距离,快速跑步通过敌炮火封锁地段。不到一个小时,1营各连战士全部机智灵活地顺利进入阵地坑道。</b></p> <p class="ql-block"><b>次日黎明,天还没大亮,3连2排在排长王砚田的率领下,到了离2号阵地千余米的山头上。两脚还没有停下,敌人2个营的兵力,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向我2号、8号阵地发起猛烈攻击,坚守阵地的友邻部队打退了敌人3次进攻,人员伤亡很大,阵地上只剩下几个伤员。此时敌人又增加两个排,分两路向2号阵地扑来,情况十分危急。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赵畴海伯伯立即用电话向团长请求,主动提出支援友邻部队,向敌人进行反击,并命参谋徐杰到迫击炮群去加强指挥,检查方位、距离、目标是否正确。徐杰叁谋立即前往迫击炮阵地检查,指挥各炮手准确测量了方位、距离,给各个炮手提供了正确数据,使迫击炮打得狠、打得准,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使2排顺利攻占了8号阵地。之后,2号阵地马上调整部署,在连长裴学生的指挥下,也接连打退了敌人6次进攻。战斗一直打到下午2点钟,1营三连在连长裴学生的指挥下歼灭敌人500余人,缴获无后座力炮、六O炮若干门,轻重机枪3挺,步枪11支,三连二排战士陈洪绘、田夙吉分别荣立了二等功。三连二排荣立集体一等功,排长王砚田荣获“一等功臣”称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57, 181, 74);">这是12军31师93团1营战士感谢赵京晋提供照片</b></p> <p class="ql-block"><b>5日晚上,赵畴海伯伯和参谋徐杰一起带了两名通信员,冒着敌人的炮火,踩着敌人的尸体,进入各连阵地坑道,检查人员伤亡、武器弹药消耗、部队士气、坑道损坏和一天战果等情况。当时战场上到处都是血迹淋淋、尸横遍野,坑道里还有少数伤员暂时无法运送到后方。没有水喝,战士们只能用坑道里渗透出来的点滑水液润嘴唇;没有粮食吃,只好一个萝卜几个战士分吃,既当粮又当水。坑道内的蜡烛被敌人的重炮一震便熄灭,战士们只好在洞中摸黑行动。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战士们看到营长和参谋出现在他们眼前时,高兴得潸然泪下。在这个时候,同生死共患难的战斗情谊比什么都珍贵,每一次坑道检查,营长和参谋都忘不了给战士们鼓劲,好多战士还向他们表决心说:“要用我们的胸膛筑成祖国的城墙,人在阵地在,请祖国人民放心!”望着战士们一张张振奋、喜悦和企盼的面容,一双双坚毅、充满胜利信心的眼睛,赵畴海伯伯的心情也很激动。这情景在漫长的岁月里,一直深深地埋在老营长的心中,使老营长和参谋永远不能忘怀。</b></p><p class="ql-block"><b>  在坚守597.9高地的20多个日日夜夜里,赵畴海伯伯带领全营指战员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虽然付出了重大代价,但是他们实现了“保卫祖国、人在阵地在,与阵地共存亡”的誓言。</b></p> <p class="ql-block"><b>赵畴海伯伯(1922年11月~),山西昔阳县人,1939年入伍,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战士,原11军31师警卫连连长,原志愿军12军31师93团1营营长,12军34师100团付团长、12军31师91团付团长、12军31师93团团长,12军139团长,1964年授中校军衔,1965年下半年因战争年代负伤长期病痛休息,三等甲级残废军人。参加过百团大战关家垴战斗,上党战役、豫北战役、邯郸战役、千里跃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进军大西南,解放重庆,成都,西南剿匪。抗美援朝金城阻击战、上甘岭战役、第伍次战役等。赵畴海老英雄是位一直奋战在一线作战部队的老英雄为新中国的诞生,独立自由,和平,解放,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奉献了毕生精力。离休在安徽合肥12军干修所,当时战斗在上甘岭前沿阵地的营长!</b></p> <p class="ql-block"><b>在五拾年代六十一一七拾年代对外宣传的都是15军,12军指战员也说是15军的指战员。</b></p><p class="ql-block"><b>八拾年代解密正式报道宣传12军参加了上甘岭战役。由当年12军31师参谋长林有声前辈主编。宣传了12军战斗在上甘岭战役详情。</b></p> <p class="ql-block"><b>志愿军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在朝鲜金鹤洞。</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1951年3月,第12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打过三八线)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圆满完成防御任务。1952年11月底,参加上甘岭战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当15军伤亡惨重的时候,12军随即抽调6个主力团陆续开赴上甘岭地区,后来有4个团实际投入作战。12军正是在15军力量不足以与敌继续作战的关键时刻投入作战的。12军是配属给15军的,作为战役的二梯队投入作战的,12军是一支比15军历史更久远的部队,上甘岭战役前,15军还可以说是默默无闻,而12军早就因累累战功名扬天下,此役配属给15军,识大体明大局毫无怨言,使得15军在指挥上毫无顾虑,显示了一支老部队的谦虚与成熟,而战役中同样不凡的表现,为战役的最后胜利画上了圆满句号。可惜被15军的辉煌所掩盖,很多人并不知道12军在上甘岭的出色战绩,令人惋惜,但其同样光荣的功绩是不应被忽视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这场战役直接成就了15军,而李德生副军长以高风亮节的气度,配合15军血战上甘岭,几乎成了无名英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在12军的强力反击下,联合国军终于因伤亡太大,消耗太大,不得不于11月25日停止进攻。此后,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加速了朝鲜停战谈判的进程。范佛里特说:“10月14日的金化攻势,损伤了美国对外的威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甘岭这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经过一场战役的洗礼,成为近现代战争史上一座丰碑!上甘岭战役既是双方军力的较量,又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体系的较量。这场战役让中华民族找回了失落百年的民族尊严,从此,世界不再轻视中国。</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上甘岭战役充分体现了我军各级指挥员在战争指挥、作战上的“智”,我军在整体物质技术条件远逊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情况下以极弱打败了极强;充分体现了各级指战员在面对艰苦环境时表现出来的战胜困难的“勇”、视死如归的气概和灵活有效的战略战术。尤其是老一代革命家面对荣誉,不记名利的高风亮节,更值得后人学习和铭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时至今日,美国人重提这场战役仍心有余悸。</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如果说今天的中国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厦,那么,支撑这座大厦的第一根柱桩,是以坚守上甘岭的军人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人,是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百折不挠的意志重塑了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地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这就是“上甘岭精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胜利的奉献精神!</b></p><p class="ql-block"><b> 不屈不挠,团结战斗,战胜困难的拼搏精神!英勇顽强,坚决战斗,血战到底的胜利精神!</b></p> <p class="ql-block"><b>李德生将军胸怀。无论换哪个军上来打。38军。20军。67军,为了保密,一律,得以15军的名义外发。我们打仗不是为了15军更不是为了争哪个部队的什么荣誉我们为的是整个志愿军我们打的是军威!国威!</b></p><p class="ql-block"><b>文献来自12军史战斗在朝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P605页P606页P607页P608页P609页P610页</b></p> <p class="ql-block"><b>12军这支部队.是王近山、杜义德、李德生、尤太忠、肖永银、赵蓝田等,一员员,战将,一把手带出来的,精心培养出来的,是血脉相承的,战争年代如此,和平时期也是如此,指挥或12军,即在12军工作战斗过的许多首长,如此评价,大将粟裕,谈起12军时,他说,这支部队,很团结,打仗点子多,不本分,但在荣誉,宣传面前,很本分,曾任,12军,政委,后任海军政委的,魏金山说,这支部队,老实,听招呼,守规矩,在荣誉面前从不伸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1954年4月回国后恢复中国人民解放军番号这是在浙江金华军部机关合影。(右7前排肖永银军长)</b></p> <p class="ql-block"><b>1954年4月,志愿军12军将防务,移交54军,奉命回国,回国时像入朝时一样严格要求保密,凡带有志愿军标志的个人用品,包括勋章,普朝慰问团赠送的有最可爱的人字样的茶杯,印有志愿军字样的背心等物,妥善保管,防止泄密,回国前,不得惊动当地朝鲜群众,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12军子战员们悄然登上回国的焖罐似的军列,悄悄的走,正如他们悄悄的来,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送行的人群,仰望头顶的星空,明月依依不舍,留下一片深沉的爱,撒向血染的三千里江山。</b></p> <p class="ql-block"><b>1951年3月,第12军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11月,参加金城防御作战,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圆满完成防御任务。1952年10月底,参加上甘岭战役。第12军入朝参战期间,涌现了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杨春增、伍先华、胡修道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1954年4月,第12军从朝鲜回国。</b></p> <p class="ql-block"><b> 1964年,抗美援朝许多生动事迹被拍成电影。其中,随着电影《英雄儿女》在全国的公映,片中王成的名字,一时间,响彻祖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被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电影《英雄儿女》或成为抗美援朝的代名词,被永久载入史册。其中,许多感人的镜头,至今记忆犹新,英雄赞歌被广为传唱。</b></p> <p class="ql-block"><b>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楚不知,其原型就出自12军。他们是12军31师91团8连战士王万成和朱有光,四川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保家卫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可喜可贺,为12军增了光,添了彩,引以为傲!</b></p><p class="ql-block"><b> 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一部电影,一部历史。记住了电影中的王成,就记住了响誉中外的上甘领。记住了上甘领,就记住了光荣的12军。记住了12军,就记住了为国捐躯的烈士们。记住了为国捐躯的无数英雄,就会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用英雄教育后人,立志报国。</b></p> <p class="ql-block"><b>战场上的一幕幕,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被牢牢的印在了祖国人民的脑海里。时刻在提醒着人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都要狠狠的打击!</b></p> <p class="ql-block"><b>上甘领,这个弹丸之地,当年不知留下了多少创伤,多少志愿军战士的生命。美帝国主义在这里不知犯下了多少滔天罪行。无数个王成倒下了,又有无数个王成站到了阵地上。生命可丢,阵地不可弃,守住了阵地,就是守住了祖国。坚定理想信念,祖国必胜。子弹打完了,高举石头也要消灭敌人。这就是王成!</b></p> <p class="ql-block"><b>一句高呼“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是向祖国的庄严承诺,这就是战场上无数英雄博大的胸怀!新中国不能没有他们!</b></p> <p class="ql-block"><b>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判。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b></p> 后记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动态图开心牛牛制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志愿军总部副司令邓华上将的儿子邓穗(左一)也出席了抗美援朝展览馆的闭馆仪式,并和合肥的12军后代赵京晋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在2022年2月16日展览闭幕当天,志愿军12军赵畴海伯伯的儿子赵京晋,光荣的受邀参加了闭关仪式。他把赵畴海伯伯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头部受伤,的子弹老人去年12月去世后,才找到的子弹,捐赠中国人民革命军史馆,以教育后人。</b></p> <p class="ql-block"><b>合肥12军后代赵京晋是志愿军12军31师93团1营、营长赵畴海伯伯的儿子。多次来到军博参观展览,他的父亲曾参加五次战役及上甘岭战役,在战斗中头部中弹,一枚弹片卡在了颅骨中缝处。去年12月10日,老人走完了百岁人生。遗体火化后,家人们在骨灰中找到了这枚给老人带来了“一辈子煎熬”的弹片。</b></p><p class="ql-block"><b>“当时我感到很震撼,我也觉得父亲这一辈子太坚强了。”赵京晋说,家人们一致决定将这枚弹片捐赠给军博,以激励教育后人。</b></p> <p class="ql-block">全面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重点展示志愿军将士的英雄气概和不畏强敌、制胜强敌的精神优势,展现全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的爱国情怀,彰显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p> <p class="ql-block"><b>感恩先辈们的牺牲和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岁月静好!</b></p> <p class="ql-block"><b>这是12军合肥后代赵京晋(平安是福),在闭馆仪式上代表观众发表了精彩的讲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仪式结束后军博领导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并一人发了一个手提袋,袋里有一本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观众留言集萃。</u></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我和我的发小去年4月29日在抗美援朝纪念馆留言荣幸被收录书中!感谢!</b></p><p class="ql-block"><b>这一页是我的发小刘娟写的,我眼睛白内障,青光眼开了两次刀。那天我代的是远视眼镜,写字的花镜没代所以看不清。我发小问我父母的情况。留言的最后一句是我写的然后顺手签了我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b>这一页是我写的全文留言。(我签名都好写上同音字)</b></p> <p class="ql-block"><b>抗美援朝的历史,是值得人们骄傲的历史,是国人需要铭记的丰碑。而更需要我们铭记的是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志愿军英雄们和曾经奋不顾身奋勇向前牺牲的烈士们,以及12军那些无衔将军们,他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后代们要永远记住历史,记住像王万成、朱有光这样英雄们的事迹。特别是作为12军的后代们,更不能忘记!</b></p> <p class="ql-block"><b>英雄前辈为后代们树立了标杆,做出了榜样!英雄的前辈永远值得学习和敬仰!气吞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前辈精神,继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英雄功绩。</b></p> <p class="ql-block">红标签公众号转发</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EGTmgQ6pLMAqKSjuK6u66A"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zcwN4Ga3KpdUOsOTm_4YkQ"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编辑创作/腾玉萍(开心牛牛)</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二野劲旅战斗在朝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感谢(网络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展览闭馆报道)电视新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参考文献;感谢陈明阿姨后代提供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谢杜成松叔叔女儿杜晓英,提供杜叔叔原文回忆录连错字都没改是老人标准的原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谢文兴恵阿姨及袁素芳阿姨回忆,袁阿姨提供兽医科长石钦前辈抗美援朝的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谢12军后代提供照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特别感谢董声岐伯伯的回忆解密了石钦叔叔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后记视频/网络感谢原摄像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感谢安徽合肥原12军干休所视频。</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北京抗美援朝纪念馆照片/开心牛牛拍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声明:本文章己注册!整理不易不准载图复制粘贴违者必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开心牛牛编辑/创作。</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