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雷氏姓源考》读后感言

雷子

<p class="ql-block">  按:雷映松《中华雷氏姓源考》是近期一本姓氏研究热门书,自2022年新年前夕发行以来,引发许多读者关注和热议。有姓氏研究专家和文化名家认为,雷映松先生力作是一部治学态度十分严谨的学术著作,近乎穷尽史料,貌似不作定论,意在为读者营造更宽的思维空间。一位读者说,这本书几乎把清及清之前,关于雷氏的书籍、文字进行了整理,经过作者的分析,描述了这些雷氏信息如何传播?作出部分信息的真伪判断。我之前也研究过雷氏资料一段时间,参加过几次会议、活动,雷氏的资料在文献上的确非常少,而我所看到的族谱资料,只要拿几份稍加对证就会发现问题,这个应该是当时社会等原因造成的,大部分根本追溯不到唐宋,再往前的可信性就不高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羌族雷氏留下来的古迹竟然有这么多,如果一个雷氏族群出现过,应该会或多或少留下痕迹的,这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国防科技大学航天科学院原副政委雷勇大校在北京冬奥会闭幕日当晚,挥笔写《中华雷氏姓源考》读后一文,现真诚分享给热心姓氏文化研究的人。</p> <p class="ql-block">  雷勇《〈中华雷氏姓源考〉读后》</p><p class="ql-block">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不仅是个哲学问题,也是长期以来姓氏研究探索中的“千年之问”。雷姓是怎么来的?得姓始祖是谁?或者说有没有得姓始祖?相信所有雷姓人同我一样,对雷姓起源问题都很感兴趣。</p><p class="ql-block"> 春节期间,十分高兴收到雷献民宗贤从广州寄来的雷映松先生撰写的《中华雷氏姓源考》一书,在收看冬奥会的同时,抓紧时间进行阅读。据说这是第一部全面研究雷氏姓源的专著。祝贺映松先生,也对他为雷氏姓源研究探索做出的艰苦努力表示衷心感谢!</p><p class="ql-block"> 粗略地阅读了一遍全书,感到这是一本系统研究雷氏姓源的学术专著,书中大量引用古籍文献资料和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确实下了很大功夫。据作者自述,这本书是他五改纲目、七易其稿、历时六载有余而战战兢兢独立完成的,个中的酸甜苦辣外人很难体味,只有作者自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p><p class="ql-block"> 围绕雷姓起源这一主题,映松先生在长达6年多的时间里,收集或查阅了近千册古籍文献资料,也请教了有关方面的专家或宗亲,然后依据这些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研究论证,独立地而不是延续传统、抄袭经典得出自己的判断和结论;对一些拿捏不准的问题则不持观点,留待后人继续研究。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贯穿全书,也是本书的鲜明特色。</p><p class="ql-block"> 关于雷姓的起源是目前雷姓研究中的核心和重点。雷姓起源问题是“源”,其他问题都是“流”。搞清楚雷姓起源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其他问题都好办。所谓正本清源,就是要“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目前是各执一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结论,甚至让专家都感到困惑。映松先生《中华雷氏姓源考》一书的出版,对这一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做了新的可贵的探索,为后继者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其勇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的精神为雷家人树立了榜样。</p><p class="ql-block"> 映松先生在本书的“综述”中说,“我们现在见到最早的名是商代人的名。甲骨文、金文上的带‘雷’字的雷人,只是作为人名使用。‘雷’字作为姓而使用,应当是在殷商之后”。也就是说,在殷商之前,人是没有姓的,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是没有姓的,只有名。这样的话,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族源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的圣人身上呢?那些将自己的始祖一代一代地准确地追溯到炎、黄二帝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了。他在书中多次强调,只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在族源追溯过程中伴随着一连串的‘造神运动’”。“ 造神运动’与史不合,姓氏史料也鲜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雷映松先生对雷氏姓源传说作了比较深入细致的考证分析,对源于自然崇拜、雷神崇拜和以职业为姓的传说给予了肯定。他认为“由于远古先民不知雷为何物,但雷的轰鸣声让人害怕,进而产生敬畏之心,以为神,渐趋崇拜,进而以此为姓氏,遂产生了雷姓。”“在战斗、生产生活、悲喜等日子里擂鼓的人,称雷姓。”</p><p class="ql-block"> 关于雷人受姓“以国为氏”的传说,他认为这种说法“远不可稽”,“我们只需知道有这种说法就够了”。对于“方雷氏”走进雷姓,他认为“应该是文字工作者综合整理的结果”。关于南方地区汉族一部分雷氏认盘古氏为祖,他不认可这种说法,认为“以传说人物为祖,是姓氏文化溯源中的特有现象,也反映了先民们对溢美的向往”。关于畲民中关于盘瓠为祖的传说,他经过调查得出“绝大多数畲民不认可”的结论。关于雷姓是否源于西陵氏嫘祖(雷祖)还是从西陵氏部落分化出来的,他认为“均无定论”。关于源于黄帝臣雷公之后、黄帝受姓、黄帝子的传说,他认为均“不足为信”。</p><p class="ql-block"> 关于雷姓源于子姓的传说,映松先生不认可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中说的“雷,源于子姓。商纣王的宠臣叫雷开,雷开的后代子孙姓雷”的观点。他用大量篇幅论证后认为:一是假如真有雷开这个人,他的后代子孙也应该源于雷姓,而绝不应该源于子姓。这一说法与“子姓”的内涵不合;二是有研究认为屈原《天问》中的“雷开”释“雷”通“累”释“开”为“启”,认为雷开指商纣王的兄长微子启。因此,“‘雷开’这个人还不一定存在”。三是历代姓氏书籍、近现代姓氏辞典及雷氏家谱,雷姓均无源于子姓之说。</p><p class="ql-block"> 除此以外,作者用大量篇幅对雷氏图腾、历史传说、少数民族雷姓、雷氏郡望堂号、与雷姓有关的古今地名以及迁徙繁衍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构成了本书的又一特色。这里就不展开讲,只是对于雷姓起源这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谈点粗浅看法。</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是一本信息量很大的研究雷氏姓源的力作。它的面世,不仅为中华姓氏研究做出了贡献,对于弘扬雷姓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也将发挥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雷姓人值得一读。</p><p class="ql-block"> 2022/2/20夜于长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