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儿时,铁路和火车便是我心中的一种特别的存在。</p><p class="ql-block"> 从我出生之前一直到我7岁,父亲的工作不断变动,“家”在我心里经常就是“另一个地方”。因此,常常回新家就得坐火车。</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火车留给我的记忆大都是与孩童的眼光有关的。</p><p class="ql-block"> 比如,每列火车都有妇婴车厢,不是带着小孩子的女性是不准进入的,而且奇怪的是男人带着孩子也不准乘坐,更奇怪的是夫妇两人带着孩子也只准妈妈进去而不许爸爸进去。</p><p class="ql-block"> 【想起与妇婴车厢有关的一件事: 我对妇婴车厢的不好的感觉来自一次奇怪的经历。那年,大姐带着还在后勤幼儿园的我,前往上海去因在二医大上学的妈妈而刚搬去的新家,我们坐到了妇婴车厢。同车的一个阿姨居然问我大姐:这是你的孩子?大姐尴尬地答是我弟弟。或许那时候年轻的母亲比较常见,或许那时候少有姐姐带着弟弟出门远行,或许那个人眼神极其不好,总之这个问话激怒了当时只有四五岁的我。一路上再也没有和别人说话,连对大姐也不愿搭理。这种情绪延续了好几年。现在我也不清楚这种男孩子心理,怎么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感甚至是敌意。】</p><p class="ql-block"> 火车上有免费提供的小人书,用紫红色布面覆盖的装订夹装订成册,每册两本,横向并排排列。哦,“小人书”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连环画。</p><p class="ql-block"> 火车上的盒饭很好吃。那时的盒饭的盒子是一种非常薄的木材制作的,不烫手,不漏汤,没有现在的塑料饭盒的味道。印象中我们兄弟姊妹都很喜欢吃。</p><p class="ql-block"> 火车上有独特的小商品,我们印象最深的是“手枪糖”和“汽车糖”,其实就是手枪或汽车模样的玻璃瓶包装的糖豆。花花绿绿的,一把小手枪,一个小汽车,多好看多好玩也多好吃啊!</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火车出发和终到都播放同样的音乐。开车播放《喜洋洋》,到站播放《彩云追月》,都是广东轻音乐,轻柔舒缓,不闹。</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火车车厢里不拥挤,还有不时提着大水壶走动的乘务员给乘客添茶水,而车上提供的印有铁路路徽的茶杯,都是瓷的,好像打破了要赔偿的。除了车轮和铁轨的有节奏的“咣当咣当”撞击声,应当是是很安静的,因为大人们都不大声说话,吵闹的只是我们这几个孩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因为孩提时代的记忆太深,长大后一直喜欢火车。曾经向往过铁路司机学校,向往过列车长(无法向往列车员,都是女性😓)。不管在哪里,都喜欢倾听深夜里远处传来的火车的汽笛声,可惜,这声音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了。</p><p class="ql-block"> 火车早已不是名副其实“火”车了。当初的“火”车(蒸汽机车),后来的“汽”车(内燃机车),现在的“电”车(电力机车),变来变去,越变越好;但没怎么变的,是“铁”路,就是铁轨。这多少有点让我这等恋旧的老脑筋感到一丝安慰:火车的车变了就变了吧,可这“铁路”的“路”还是我熟悉的老样子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沁河上的丹河旁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沁水五龙口旁的铁路。</p> <p class="ql-block">衡阳路上的工矿铁路专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