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夏季饮食之——夏至(公历6月21~22日)</p><p class="ql-block">【宜】调理脾胃,睡好子午觉,清暑利湿</p><p class="ql-block">【忌】热中风</p><p class="ql-block"> 从夏至之日起,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盛夏了,烈日当空,赤日炎炎,气温继续升高,最高可达40℃左右,天地间万物生长十分旺盛。但夏至一阴生,尽管天气炎热,阴气已经开始有所生长,人们很不适应,容易引发很多疾病。夏至后的阳光变得极为强烈,气温高,湿度大,极易诱发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炎热的天气使人体排汗量显著增多,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闷热潮湿的盛夏,人体出汗较多、睡眠不足、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过量食用冷饮,都容易造成头痛。另外,盛夏时期也是季节病“疰(zhù)夏”(中医指夏季长期发热的病,患者多为小儿,多由排汗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症状是持续发热,食欲不振,消瘦,口渴,多尿,皮肤干热,天气越热体温越高等。)的多发期。因此,要注意调养精神,坚持适当锻炼,合理调节饮食,以保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 夏至饮食应以清淡为主,要多吃些清热、利湿、益气、生津的食物,如黄瓜、冬瓜、丝瓜、西红柿、香瓜、鲜桃、李子、乌梅、绿豆等,并适当地吃些动物肝脏、瘦肉、鱼类、蛋类等食物,以补充人体耗损。夏至时节,心旺肾衰,消化功能较弱,因此,不宜食用凉性食物,不可过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不宜过食热性食物,以免助热生疮;不可多食肥甘厚味食品,以免化热生风、诱发疗疮。</p><p class="ql-block">★八宝鸭清补,让苦夏不“苦”</p><p class="ql-block"> 每当夏季,有些人就会感到胸闷不适、食欲不佳、四肢无力、精神委靡,身体也会日渐消瘦,去医院检查也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这就是老百姓说的“苦夏”,中医称之为“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中医认为,疰夏主要由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造成的。夏季天气炎热,人体的气血由脏腑输送到体表时,由于脏腑的气血相对亏虚,脏腑失去了气血的濡养,机能也随之减弱,从而出现疰夏。同时,因为脾胃缺少气血的滋养,消化功能变弱,从而导致厌食;由于肠道功能变弱,当受到寒凉食物的刺激时,就会出现腹泻。</p><p class="ql-block">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炎热的天气,然而我们可以通过食疗,即“夏进补”,改变体质,增强自身耐暑和适应能力。有些人认为“补”是冬天的事情,其实不然。夏日,人们偏爱一些清凉消暑的食物,而忽视对身体的滋补,不仅导致人的体质虚弱,还使人们人秋后容易患病。</p><p class="ql-block"> 当然,夏天的“补”与冬天的“补”不同。夏季,由于人的肠胃系统比较弱,再加上酸性食物的肉、奶等摄入多了会让人感到急躁和不安,因此在夏季进补中要多食用一些清淡的食料,清补食料还可以适量地食用鸭、鸡、猪、鱼肉、豆制品等。</p><p class="ql-block"> 推荐一道汤汁肥浓、香气四溢的八宝鸭,此菜出自《调鼎集》。鸭属水禽,由于生长在水边,性偏凉,又因其入脾、胃、肺及肾经,故具有清热、补血、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等功效。</p><p class="ql-block"> 夏季食用鸭肉,既能补充炎热季节中过度消耗的营养,又可以祛除暑热给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p><p class="ql-block"> 除此以外,菜谱中的糯米自古是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的作用;豌豆,《仪征岁时记》中记载道:“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谓食之不疰夏。”豌豆具有去烦止渴、宜脾和胃的功效。</p><p class="ql-block"> 火腿瘦肉不但香咸带甜,肥肉香而不腻,还具有养胃生津、固骨髓、健足力等作用。虾仁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的人是极好的食物。冬笋质嫩味鲜、清脆爽口,有滋阴凉血、解渴除烦、清热益气、消食的功效;栗子是养胃健脾、补肾强筋的滋补佳品;干贝可以治疗头晕目眩、咽干口渴、脾胃虚弱等症;香菇,《吕氏春秋·本味》有“味之美者,越骆之菌”的记载,香菇具有健脾胃、益气血、益智安神、美容颜之功效;鸡肉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易被人体吸收入利用,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除了补充食疗外,补水是夏季滋补的重中之重,最好每多喝白开水。当然对于那些不爱喝白开水的人,也可以喝绿茶、花茶、绿豆汤和乌梅汤等降暑解渴,但最好不要喝碳酸饮料。</p><p class="ql-block"> 除了食疗外,有“疰夏”病史者,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提高自身耐暑和适应能力。最值得推广的运动是步行。每日早晨用每小时4~5公里的慢速步行,在步行前要喝500毫升左右温开水,稍吃些点心(50克)。在步行时需使劲摆动上肢,使全身都得到充分运动。这样坚持运动10~20日,精神、体力、食欲均可以得到明显改善。</p><p class="ql-block">★葛粉羹,预防“夏中风”的必备品</p><p class="ql-block"> 进入夏至再过几日就要进入最热的三伏天了,气温也会达到全年的最高峰。当气温上升到32℃以上时,脑卒中(中风)的发生率将大幅上升,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要摒弃“中风在寒冷季节才会高发”的观点,谨防“夏中风”。气温在0℃以下的寒冬季节和在32℃以上的盛夏季节,都是中风的高峰期。因为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p><p class="ql-block"> 中风是中医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因发病急骤,症见多端,病情变化迅速,与风之善行数变特点相似,故名中风、卒中。中医认为中风是因为在邪气作用下导致的阴、阳的任何一方高于正常水平,血随气的升降出入逆乱而异常,血液的不正常流动使脂质沉于血管壁上而生成痰浊,而致痰瘀互结,使得瘀血内阻。同时,夏季高温酷热的天气,也易使人心情烦躁,情绪变化较大,引起血压波动,继而诱发中风。</p><p class="ql-block"> 怎样才能让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防止脑中风的发生呢?给大家介绍一道能够预防中风发生的必备品——葛粉羹。</p><p class="ql-block"> 葛粉,味甘、辛,性平,无毒,《名医别录》中记载葛粉能够“疗中风,头痛”,具有生津液的功效,可以使津液充足,濡养肌肉、血脉,保持血液通畅。荆芥穗,《药性本草》论曰:“治恶风……辟邪毒气、通利血脉。”具有解热、解痉、利汗,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葛粉与荆芥穗相伍配合,具有清血热、通利血管的功效。豆豉,一般用黑大豆制成,口感柔软,张仲景言其具有醒脑、提神、除烦躁的功效。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葛粉羹仅用于日常保健和医院辅助治疗方法,当有中风预兆时,病人要及时去医院,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要询问医生,听从医生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同时,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而老年人体内水分较少,再加上夏天身体容易缺水,身体缺水会使血液黏稠,使输向大脑的血液受阻,增加中风的发生概率。因此,老年人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即使不渴也要喝水。当然,喝水也不是越多越好,每天喝2500~3000毫升白开水为宜。还要掌握正确的“喝水疗法”:早上起床后,不吃早饭,喝一杯温开水,促进胃肠的蠕动,排出宿便;晨练后回家再喝一杯水,补充流失的水分;下午时,遵守多次少量的原则,每过一个小时喝少量水;洗澡前后各喝一杯水,一杯促进排汗,排出体内的废物,一杯补充流失的水分;睡前喝一点水,清除体内毒素。</p><p class="ql-block"> 中风发生时,往往会有下列预兆,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要注意观察这些细节。比如出现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突然眼花或耳鸣耳聋;或是头昏、头痛突然加重,伴有恶心呕吐;或是突然出现一侧肢体发麻,且无力、活动不灵;或是口舌发麻,吐词不清;或是精神和性格突然发生改变,变得沉默寡言或急躁多语;或是出现短暂的判断和智力障碍;或是突然发生嗜睡状态;或是突然视物不清或眼前发黑,甚至一时失明;或是出现频繁的鼻出血;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跌跤和昏倒等。当感觉到上面说到的不适时,切不可当做“中暑”、“感冒”而忽视,要马上去医院进行检查。</p><p class="ql-block"> 除了食疗和注意中风的征兆外,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还要注意生活的细节,最好选择在清早、傍晚活动,避免在炎热的天气下到户外活动;使用空调时,注意室内外温度差不要超过8℃;不抽烟不喝酒,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经常检测血压、血脂等,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压药、降脂药。</p><p class="ql-block">★凉拌苦瓜,清痱专家</p><p class="ql-block"> 每当夏天来临,头面、颈项、腹、背、肩等处就会出现好多红色的小疹子,感到痒痒的,却不敢用手抓,真不知道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这些红色的小疹子就是我们熟悉的痱子,亦名汗疹、疿疮。是由于夏季气候炎热,“暑多挟湿”,暑湿蕴蒸肌肤,闭塞毛窍,汗泄不畅,从而发生密集如粟米般红色的丘疹。同时,这些丘疹还感到瘙痒及灼热感,抓破后还会感染引起痱毒(汗腺炎)。</p><p class="ql-block"> 痱子,大人、小孩皆会发生,不过,由于宝宝的皮肤细嫩,且汗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发生痱子的机会更多些。除了小宝宝外,多汗或肥胖者也更容易受汗疹的困扰。</p><p class="ql-block"> 如何才能摆脱痱子的困扰呢?痱子主要出现在炎热的夏季,所以要想预防、去除痱子,首先不得不消暑。介绍一道大家喜爱的清热解暑凉菜——凉拌苦瓜,此菜谱出自流传500多年的中草药学古籍名著《滇南本草》。</p><p class="ql-block"> 苦瓜,又名凉瓜、红姑娘、君子菜等,具有清热解毒、消暑益气、补肾健脾、利尿凉血的功效,对治疗痢疾、疮肿、中暑发热、痱子过多等病有一定的功效。除了药用,作为蔬菜苦瓜也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历史上吃苦瓜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将苦瓜供奉案头朝拜。</p><p class="ql-block"> 除了通过吃凉拌苦瓜预防和治疗痱子外,我们还可以采用外敷的方式治疗痱子。《圣济总录》中记载,可以用葛粉150克、生甘草50克、风化石灰(微炒)25克研成粉末,涂在患处。同时,《本草纲目》也记载,可以用冬瓜切片涂抹在痱子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