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十多年前,我生活在吉春市,那是我的故乡。大年初一,我开始追看电视连续剧《人世间》,听说这部剧是在长春拍摄的,因此我一集都不曾落下。梁晓声的《人世间》到了导演李路那里,故事的发生地便从哈尔滨搬到了长春,成为剧中的“吉春市”。在这座城市,我度过了二十多年的时光。吉大第一医院、地质宫、省石油化工设计院、净月潭、54路有轨电车、长影厂、伪皇宫博物馆……虽然对这些拍摄地的印象有些模糊,但长春,不,应该说“吉春市”的雪好像一直在我心里下得铺天盖地。</p> <p class="ql-block">我的家坐落在该剧火车站(地质宫)正对着的那条新民大街与同光路交汇的地方。同光路是一条很长的东西路,新民大街则是条宽阔的南北路。同光路起点自人民大街,穿过同志街,再穿过新民大街不久路就断了……在同光路与新民大街交汇处的东侧,路南是幢气派的大楼,那是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伪满经济部),路北的那幢大楼是医大校部(伪满司法部),隔路相望的(新民大街西侧)那片楼宇是吉大三院(伪满交通部),三院往北一站地是吉大一院(伪满治安部),与之隔路相望路东侧的那片楼宇是医大基础楼(伪满国务院)。路西侧那两座医院都是吉林省最好的三甲医院。我的二妹在吉大一院工作到退休。剧中郝省长的女儿郝冬梅的工作地从外景看应该是吉大一院。</p>
<p class="ql-block">小时候没觉得新民大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是感觉到那条街非常安静,街两面的建筑物宏伟高大,掩映在一片绿涛之中!长大后才知道那条街是伪满洲国八大部所在地。站在宫殿(地质宫)的中轴线上向南望去,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直插南湖公园,宽约60米,两侧是高高的杨树,中线花坛是松、柏、丁香树带,通街象一条绿色长廊。</p> <p class="ql-block">住家附近有条同志街,同志街上运行着1线有轨电车。当年人们的出行除了骑自行车其余的完全倚仗这条有轨电车。那是一条从火车站始发至红旗街的车,路线长,站点多,车次密集,乘坐起来极为方便。记得当年我妈上下班就是乘坐这条线的车,三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上班的人持月票坐车,价格是一块还是两块不记得了,只记得零售票价四分钱,可从头坐到尾。文革期间我和伙伴们手捧红宝书在这条线的车上做过多次义务宣传。后来下乡了,定居外地了,坐车的机会少了,可我的心里牢牢地记住了有轨电车,因为那是我对这座城市唯一的念想了!大概七十年代中晚期,1线有轨车改成了1路无轨车。据说电视中出现的54路有轨车是“吉春市”仅存的仍在正常运行的有轨车了!</p> <p class="ql-block">东北寒冷的气候让公共浴室经久不衰。剧中对乔春燕工作的大众浴室的描述,让我一下回到儿时的生活中。过去的岁月各企事业单位都建有公共浴室。上小学期间班里有个同学是兽大家属,(兽医大学是部队院校,各方面的待遇都比地方好很多)每个星期她都会带几个好友去兽大浴室洗澡。住在企业宿舍的我们也会跟邻居小姐妹一起去爸妈单位的浴室洗澡。先在喷头下冲,然后跳进大池子里泡,最后相互搓背……</p>
<p class="ql-block">若干年后回到故乡,洗澡变得高大上起来。闺蜜邀请我们老俩和几个好友去洗浴中心洗澡,乍一听洗澡俩字心里还挺别扭,瞥一眼大家伙的眼神,感觉她们的表情蛮好的,那咱就随大流吧!这哪是洗澡?洗,泡,搓,蒸,精油,喝茶,吃水果,点菜吃饭,打麻将,住宿,一通下来一整天还带拐弯的。在这里人们把严寒抛在脑后,享受着身体的极致放松,亲朋好友一堆人在热气氤氲中进行着各种外面无法想象的豪华娱乐享受。</p> <p class="ql-block">电视剧中露天冰场滑冰的场面,让我回忆起了温馨的少年时代。我家有双39码的黑龙牌的冰鞋,和平家有双36码的冰鞋,我俩背着冰鞋,到场地交换一下,就在冰场上疯玩起来。好在住家附近冰场多,医大的,吉大的,兽大的,一个冬天不愁没有上冰的地方。冰场上打冰球的人穿球刀,耍花样的人穿花样刀,只有拼速度的人穿跑刀。在东北的日子就这么一天天无忧无虑的流逝着……</p>
<p class="ql-block">前两天北京也在飘雪,非常想念东北那些大雪纷飞的日子。一部描写东北某城五十年变迁的电视剧着实吸引了亿万人的眼球。剧中人的喜怒哀乐正是我们这茬人的过往……亲情,友情,爱情,街坊情,发小情,工友情,经演员们炉火纯青的演绎,把我们的思绪拉回到了过去的岁月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