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花开花喜人

雪奇

<p class="ql-block">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十分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终身以之。为此,叶圣陶先生专门写过《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这些文章虽然写于20世纪40年代,但现在读来依然倍感亲切,文中所阐述的主要思想,对今日仍不乏启示意义。</p><p class="ql-block"> 我对叶老先生的观点深以为然,这几年我一直担任低年级班主任,在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中慢慢摸索方法,以保护孩子的天性为前提,着重进行“养成教育”的培养。今年我带的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辨别事情好坏的能力,在遵守班级规则的前提下进行说服教育是很管用的.但在规则确立之初,尽量把规则制定的原因和作用讲明白,让学生从内心认同规则,才能要求他们按照规则行事,学生的言行举止依照规则对号入座,从而表扬或批评。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会深入浅出地把利弊讲明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危害及对别人的影响,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接受意见,“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本性都是善良的,在认识到错误后,会有向好意愿的。可他们总归是自我管控能力差,相同的事情上仍然会再犯错,但至少已经知道什么是可为与不可为,改正错误需要契机和时间做依托,从产生想法到行为实施是一个曲折推进的过程,教师只有在帮助和指导学生的同时静待花开了。美曼恩说:“习惯象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他就会变的牢不可破。”当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及时关注和修正时,班风就比较积极平稳,同学们之间相处也会大度和谐,通常情况下学困生也不会有极端言行出现。</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这样想:学生在家依靠父母,在学校里信赖老师,师如母也。午托课上,一个女生的眼睛里溅入一小粒铅笔碎屑,红红的眼睛不停流泪,于是举手让我帮忙。铅笔碎屑粘附在她的眼白上,我用消毒纸巾轻轻擦拭,费了很大劲才从白眼珠的表皮剥落下来。她放心让我帮忙的时候,一定认为老师是最能依靠的人,想到这里,我的心就是柔软的。</p><p class="ql-block"> 时间在一节课一节课中流逝,师生之间在相爱相杀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课余时间,很多孩子会在下课后,追老远跟上我,只为了再说一句“老师您辛苦啦!”;学生们会把新学的手工作品送给我,上面工工整整地写上“郭老师,您每天为我们上课、打饭,嗓子也生病了,老师辛苦了!”诸如此类的安慰话语,虽然语句不通,甚至还会有错别字,却寄托着孩子真诚地感恩;放学送队时,有孩子会主动帮我拿回班级的班牌,只是为了让我行动方面些,却没有考虑自己还背着重重的书包呢;有孩子会悄悄找我说心里话,渴求关注的眼睛盼着老师和他多交流,或是一次轻轻抚摸他们的小脑袋,或是搂着他的肩膀随行听委屈地“告状”,在倾听中,孩子的怨气已经消失大半,稍一安慰,就会蹦蹦跳跳地满意而去;有些孩子去办公室找我时,看到我正在吃饭或是敲键盘时,会悄悄地在门口等待,时不时探出头来看看老师是否闲下来,倒是我忍俊不禁,主动询问他们……师生交往中总是有温情发生的时刻,如果你的眼睛里有美好,心里就会愉悦满怀了。</p><p class="ql-block"> “胜利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像山间小径一样,这条路有时先折回来,然后伸向前去;像山间小径一样,走这条路的人需要耐心和毅力。——累了就歇在路边的人是不会得到胜利的。”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自我鼓励与写照。</p>

孩子

学生

老师

规则

静待

一节课

叶圣陶

眼睛

或是

铅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