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畅园

菱透浮萍

<p class="ql-block">在无锡惠山古镇中,私家园林是许多祠堂的标配,像潜龙、惠山园,但其中名气最大者非寄畅园莫属。</p> <p class="ql-block">康熙乾隆各六次下江南,必到寄畅园。</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朝房为当地地方官员为迎候皇帝临幸寄畅园,提前在此恭候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在寄畅园的门前有一座小巧玲珑,古色古香的小桥,名香花桥,也有叫香火桥。建于明代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桥下为日月池,池水与天下第二泉相通,水清如碧。就是陆羽《慧山寺记》中所称“阿耨(nuo)水也”。“阿耨”的意思是清凉,无烦恼池。</p> <p class="ql-block">香花桥是单孔石拱桥,桥身正中刻有“云龙蟠旋”的浮雕。石池的池壁上有石离首,俗称“石龙头”。石桥中间两扇石门半开半闭,包含着“善门开,恶门关”或“佛门半开,有缘进来”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表示虔诚的善男信女可以从开着的佛门进入,若是恶人,佛门则永闭不纳。故游人过桥,都会在开着的石门上踏上一脚,表示愿做善人。</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原名凤谷山庄,后来取名为寄畅园是因为王羲之的“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二字,它已经有着500年的历史了。这块匾额是乾隆皇帝手迹。</p> <p class="ql-block">进门的第一个大厅上“凤谷行窝”四个字,由著名画家百岁老人朱杞瞻书写。</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第一代主人秦金,号“凤山”,“凤谷”包含了人名和地名两重意思,“行窝”区别于皇帝的“行宫”。</p> <p class="ql-block">堂内梁坊上的“松风水月”匾额为康熙帝御赐,匾额下的对联“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同样来历不凡,是乾隆皇帝在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第二次下江南游历寄畅园时所赋《游寄畅园题句》诗中的颈联两句。史载,当时乾隆曾经将这两句写成对联赐给秦家,可惜原迹今已不存。现在对联是无锡籍书画名家吴觉迟先生所书。</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铭文</p> <p class="ql-block">西边院墙上的两块石匾,右边的“山色溪光”为康熙题写,左边的“玉戛金枞”是乾隆题写。</p> <p class="ql-block">厅堂两侧门楣上有“侵云”、“碍月”四字。</p> <p class="ql-block">从“碍月”门出来,来到寄畅园的另一个小天地,这是一个园中园—秉礼堂。</p> <p class="ql-block">这组亭园不足一亩,却有整洁雅致的厅堂,碑廊,又有自然得体的水池花木和太湖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幅美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整个寄畅园有多个碑廊,收藏碑帖200幅之多。</p> <p class="ql-block">含贞斋原是明代园主秦耀的读书处。他喜欢吟咏“岁寒挺高节,吾自含我贞”的诗句,因此斋名也就叫作“含贞斋”。</p> <p class="ql-block">在清代的时候,这里改名叫“宸翰堂”,用来珍藏康熙、乾隆赐给秦家的御书墨宝,但是宸翰堂在1860年被烧了,现在看到的是1936年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  嘉树堂前有幅抱柱楹联“瑶台倒影参差树,玉镜平开远近山”。内悬挂的“嘉树堂”匾额由著名书法篆刻家王能父题写。两边对联“千年人家诗书传;百代承名寄畅园”据说来自一位高官之手,但其文才让人不敢恭维。</p> <p class="ql-block">站在嘉树堂前,整个锦汇漪尽收眼底,天气晴朗的时候,这个位置可以清晰的看到锡山的龙光塔。</p> <p class="ql-block">大石山房</p> <p class="ql-block">大石山房后的古樟有400多年的树龄了。</p> <p class="ql-block">七星桥是由七块黄石直铺而成的小桥,这就是乾隆所吟“一桥飞架琉璃上”的七星桥,这里白天是观鱼的胜地,晚上是赏月的佳处,桥虽小却是造园者的精心之作。</p> <p class="ql-block">在嘉树堂东北一隅,有一座依岸压水而建的歇山卷棚顶小亭,形制与知鱼槛相类,叫涵碧亭。寄畅园第四代主人秦燿曾有《寄畅园二十咏·涵碧亭》诗专门吟咏涵碧亭:“中流击孤艇,危亭四无壁。微风水上来,衣与寒潭碧。”这座小亭虽然有曲廊与嘉树堂相连,但身处其中会有一种莫名的孤独感,特别是在有风有雨的天气里,这种感觉尤甚。当年秦燿写这首五言绝句的时候,想必就是一个凄冷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这个月洞门原是园内清响斋故址,因为这里种植了很多竹子,所以取意于孟浩然的“竹露滴清响”取名清响。</p> <p class="ql-block">眼前有一方亭伸入水中,此亭名叫“知鱼槛”,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想到了《庄子.秋水》“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之句,意思是“你又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当时秦耀官场失意,被贬回了老家,寄情于山水,建此亭表达自己怡然自得的心情。</p> <p class="ql-block">知鱼槛在寄畅园水景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整个水景的核心所在;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水景,知鱼槛都是不可或缺的景观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以知鱼槛为中心的景物已经成为了寄畅园的招牌性标志。</p> <p class="ql-block">先月榭是锦汇漪的园眼,左边的鹤步滩和右边的知鱼槛将水面向内收缩,使锦汇漪形成一个葫芦的形状,它的寓意是福禄。</p> <p class="ql-block">它起于水上,东西各有曲廊与凌虚阁和卧云堂相连,前筑临水月台,为赏月的好去处。寄畅园的池水称锦汇漪,南北长,东西窄,南北两端渐细如渠,其水来自惠山溪流。与其它园林多在大面积水面上修筑亭台,以求障景,分割景致不同,锦汇漪中无一建筑,一望无际,因而显得视野非常开阔,给人以景观悠远、池水浩淼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从“锦汇漪”东岸沿长廊向北,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六角小亭,亭名“郁盘”,取自王维《辋川图记》中“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郁盘廊中部建有一座小亭,曰:郁盘亭。亭匾“鬰盘”二字的“鬰”字,估计很少有人能认得。实际上,这是题匾的王季鹤老先生在故意卖弄学问,用一个非常生僻的“鬰”字代替了常用的“郁”字。亭中置有一青石圆台和石鼓凳,据说为明代遗物,是抗战前秦氏从一王姓人家购得,移置于此。</p> <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民间传说,相传乾隆下江南时,曾经在这里与惠山寺的老和尚下棋,和尚的棋艺高超,但是怕赢了皇帝犯下欺君之罪,故意下了步臭棋,输了那局棋。</p> <p class="ql-block">不想欺君反而欺君,乾隆皇帝心中明白,闷闷不乐,所以给亭子起名“郁盘亭”,来表达心中的郁闷之情。</p> <p class="ql-block">沿着小路往西北走,有一坐“案墩假山”,秦家后人在假山中开辟了涧道,把“天下第二泉”的泉水引入里面,这里的涧道非常狭窄,在你觉得已是“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轻轻一拐又是“柳岸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泉水在涧道里叮叮咚咚,就如在奏着一曲美妙的乐曲,出了涧道你就能看到右边石头上刻有“八音涧”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因为假山脚下有弯曲古道,水流冲刷过石头,好似成群白鹤栖息漫步,因此取名“鹤步滩”。</p> <p class="ql-block">1751年乾隆的第十五子即后来的嘉庆皇帝,在跟随父亲游览寄畅园时,曾写下“名园正对九龙岗,鹤步滩前引颈长”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穿过这个月洞门就是凌虚阁。</p> <p class="ql-block">重檐歇山卷棚顶的二层凌虚阁上所悬匾额,由时任全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题写,底层门匾“江南胜迹”出自赵朴初老先生之手。</p> <p class="ql-block">一座六角攒尖小亭,亭中因保存着乾隆帝的御制诗碑而得名御碑亭。</p> <p class="ql-block">御制诗碑正面刻有乾隆帝的赋诗和亲手绘制的介如峰图;背面则刻有乾隆帝的另一首诗《雨中游惠山寄畅园》。</p> <p class="ql-block">亭前有一长方形水池,池名“镜池”,池东立一太湖石,倚墙而立,对镜礼妆,妩媚有姿,犹如婷婷美人,故曰“美人石”。</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当乾隆第二次游览至此,从正面看此石,觉得该石更像一个伟丈夫,逐提议将此石改名为“介如峰”,并赋诗一首,“一峰卓之殊昂藏,恰有古桧森其旁。视之颇具丈夫气,谁与号以帼国行?设云秒喻方子美,徒观更匪修竹倚。亭亭戍削则不无,姗姗阎易非所拟。率与易名曰介如,长言不足因成图。正言辨物得竭揽,惠麓梁溪永静娱。”</p> <p class="ql-block">三棵树龄三、四百年的巨大樟树,绿荫捶地。</p> <p class="ql-block">迎面是一座硬山顶厅堂,面阔三间,前有卷棚顶出廊。擎檐柱上有一幅篆书对联“杂树垂荫烟轻云淡,风泽清畅气爽节龢(he)”。撰联者是晚清政治家,书法大师翁同龢。对联中的“龢”字为“和”的异体字,在联中与“和”同义。</p> <p class="ql-block">卧云堂堂匾由末代皇帝溥仪的弟弟溥任书写。</p> <p class="ql-block">卧云堂为全园主体建筑,因堂内悬挂有康熙题写的“山色溪光”雕龙金匾,故又称御书碑厅。金匾下是一幅《寄畅游春图》中堂画,两边对联“流泉戛玉通芳沼,修竹成荫覆曲廊”则是嘉庆帝御赐给秦家的。</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卧云堂是接驾皇上的主要场所,康、乾二帝为寄畅园留下的那些墨宝,应该都是在这里完成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为卧云堂提过一首《惠山题壁》诗“合抱枫香老桂枝,卧云堂上旧题诗。兹身久分无丘壑,,可慕秦家濯(zhuo)足池”。</p> <p class="ql-block">九狮台是按照无锡大画家倪云林的《九狮图》,用太湖石堆叠而成的。上面青翠的树木,就像一头吉祥的青毛狮子。</p> <p class="ql-block">其中有九头神态各异的“石狮”,有的张牙舞爪,有的乖乖躺着,多么像一幅静中有动,妙趣横生的立体《九狮图》,给人以美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寄畅园是无锡人必去的地方,也是无锡人的骄傲。从小到大已经数不清去了几回,对寄畅园的景点虽然眼熟却不熟知,一直想做成美篇留下一段记忆。从拍照,查资料,查字典,(有的生僻字不认识)编排,像“郁盘亭”的出处,网上资料都是王维的《辅川园记》,经过查询资料应该是《辋川图记》,画家王维于长安附近蓝田县置有别墅輞川山庄,并亲绘《輞川山庄图》,为古画名作。辋川是王维的山庄别号。但是并没有查到“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之句,然姑且信之。寄畅园汇集了诸多的名家大家,所有的门额,匾额,对联,诗碑都大有来头,而有些名家就是无锡人,像王季鹤老先生,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油漆工人,通过自学成才而成为书法大家,无锡有好多园林牌匾,题记,门头,都出自他手。不得不说无锡真是一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值得细细品味。算起来我来来回回去了寄畅园好多次,总算完成了此篇,留着以后慢慢补充,慢慢回忆吧,此等也是一件美事!</p> <p class="ql-block">王季鹤老先生</p> <p class="ql-block">王老先生存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