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作业(41)

龚人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何谓“近朱者赤”?</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是谁靠近了什么谁就会沾染上什么。通常来说的确是这样,但是例外也常发生。比如海水很咸,但生活在海里的鱼虾的肉却是淡的。我身边有好多爱喝酒的人,经常要一起吃饭喝酒。但是他们喝酒的酒风我就是不喜欢,直到现在已经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法适应,甚至常常还会有一种厌恶的感觉产生。因为从小我从爷爷那获得的观念就是“有其量喝其酒”,能喝多少是多少,不能勉强。否则对身体没好处。所以我爷爷从来不强求客人喝酒。而金华人(衢州人也一样)则是要强迫别人喝酒,似乎别人不多喝一点,就是对自己的不敬。其实好多时候是自己想喝,却一定要别人也喝一样多,这实在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惜伤朋友的身体。我觉得这样的酒风一点也不好。所以喜欢不起来。昨晚亲戚朋友又来我家喝酒,喝了很长时间。但我吃完饭便离开了餐桌。结果他们在餐厅大声的喧哗,而我一个人关着门,躲在书房里静悄悄地读了不少时间的书。这大概就是“近朱者不赤”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只是事物变化的一种现象,而不是本质。水靠近油如果没有可溶解物质加入其中,二者永远不会变成一体。如果我看不到金华人喝酒的酒风有什么意义,我永远不会喜欢金华人喝酒的酒风,自然再“近”个三十年也不会“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朱者之所以会赤,近墨者之所以会黑。原因不在于近或者远。而在于会不会被染上。朱和墨都有易染的特点。而我们通常见到的材料无论软硬也都有被染的特点。一个“易染”,一个“被染”,二者加到一起自然就“染”上了。然而,如果是白色颜料与墨在一起又会怎样呢?或者是墨变白了,或者是白色颜料变黑了,还可能成灰色了。因为二者均有“易染”和“被染”的特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染”,不是事物本质的变化,只是事物外在表象的变化。其实质是“朱”与“墨”的颜色借着其他物而扩散开来的表现。不是被“染”的物有什么变化,而是物被“染”了色。这句话的引伸意“近什么就向什么变化”的意思却将人的认识引向了一个错误的方向:你靠近土匪就会沾上匪气,靠近书生就会染上书生气。以为这个变化就是事物本质的变化。这样就错了。按此逻辑,那朱近墨会咋样呢?会变黑?火近冰会咋样呢?火变成“冰火”?人近铁会咋样?变成“铁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事物的变化有两种,一种是外表(形式)的变化,也叫量变,一种是本质的变化,也叫质变。外表的变化(如颜色的变化)不影响事物本身的性质。而本质的变化则一定是改变了事物自身(变成了非此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的只是事物外表(形式)的变化,而非本质的变化。但这句话的引伸意(和好人在一起就变会成好人,和坏人在一起就会变成坏人)指的却是本质的变化。事实上,事物本质的变化绝不是远近这一个条件就能决定的。而是由事物自身内在的矛盾运动决定的,且这种矛盾运动是必须要有相应的条件才能发生的。但这句话的引伸意早已经在长期的使用中约定俗成被固化了。所以,当我们在使用这句话时一定要注意区分事物两种不同的变化,切不可因语言习惯而混淆两种不同的变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