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济宁学院附中分校区2019级七班:想想 在寒冬腊月。窗外是寒风凛冽,白雪纷纷。我轻轻合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后一页,眼前那娇小身影就像熔炉里的蓝色火焰,将钢铁铸造得更加坚固。 年少初读此书,就被冬妮娅的热情明朗所深深吸引,并为她与保尔的结局而感觉意难平;待到成熟些后,在感慨并震撼于保尔坚持的信仰及其钢铁般的意志之时,那个活泼的少女,也总能轻轻拨动我的心弦。 年少时,冬妮娅是一个真挚纯澈的女子。作者用饱含爱意的笔调去写她,赞美她。作为林务官的女儿,她心中并没有阶级观念,她勇于追求幸福,大胆向保尔表达情意。他们的感情是那么纯粹美好。 犹记得,少女冬妮娅从一棵弯曲的柳树下探过身去,看到了那个黝黑的打着赤脚的男孩。这如细腻的铅笔素描画一样的情景,让我感到忽然间的怦然心动。<br> 犹记得,保尔被抓后冬妮娅的焦急与四处寻找。保尔出狱后去见冬妮娅的情节曲折惊险,我的心情随着其冒险而此起彼伏。 <br> 犹记得,保尔为了冬妮娅,去理发店剪去纠结的长发;辛劳做工买下蓝衬衫与黑裤子;在悬崖边奋不顾身的纵身跳跃。还有他们的误会,他们的悲欢,他们的别离,都如酸甜的糖果在舌尖慢慢化开,可还未细细品味,便戛然而止。<br> 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去缅怀曾经宛如无价之宝的她,随后就是漫长的分别与销声匿迹构成的分界线。在分界线的另一头,曾经那个无知但纯澈动人的孩子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奔波于市井之中的妇人。凛冽的寒风紧紧包裹着她冬季一般灰暗低沉的心,再也无法解冻。 是什么让他和保尔最终分道扬镳?曾经二人分别之际,保尔对她说“和平的年代我一定会做一个电工,到那时我要让你做我的妻子。”这热切的表白曾经打动过她少女的芳心。出身上流社会的冬妮娅,将《牛虻》介绍给保尔,并被保尔身上的英雄气概与理想主义光环吸引,或许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无知。等到在寒风凛冽的火车站,看到工人们劳碌的身影、生着疮痈的皮肤与脏污破旧的衣物,同她缀着绒球的貂皮小帽反差如此之大时,她才渐渐明白自己是如此的不同。 她与保尔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处世原则、不同的人生理念,势必到最后裂痕越来越大。曾经我也为冬妮娅最终屈服于阶级的要求的结局所不解与反感。而多年之后再次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我携带一种悲悯的情怀去看待这个人物时,我选择了尊重她的选择。因为冬妮娅不仅仅属于她个人,她还属于一个家庭,属于这个社会的一份子。她与保尔之间的爱,是放弃,也是互相成就。 那个藏在在我内心深处,穿着蓝色水手服、梳着双马尾的少女冬妮娅,一直温暖着我对童年、对文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