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昆明动物园

无求

<b>乘坐1号线地铁,从呈贡俊发时代俊园到昆明动物园,最近出地铁口为穿心鼓楼地铁站A口,总计21站、车费6元、用时约1小时(不算到大学城南地铁站和出地铁步行约800米用时),应该说这是最经济、最安全、最方便的出行路线。第三次到这,我是第一次独自一人乘地铁(前两次都是开车与家人一起),主要是探路,体会乘坐公交感受,并属于无绝对目的的闲游、杂拍。</b><div><b> 注:本篇主要资料介绍均下载于网络。</b></div> <b>  从穿鼓楼站A口出地铁。</b> <b>  门口就是一个漂亮的大花坛。</b> <b>  旁边标识显示,这座名为《彩虹桥》的花坛,为昆明立体花坛大赛项目之一。</b> <b>  途经圆通街的盘龙江单索斜拉桥。</b> <b>  吊桥不很大,但也挺气派。</b> <p class="ql-block"><b>  车辆在单索斜拉桥两侧穿行。</b></p> <p class="ql-block"><b>  桥下即盘龙江。 </b></p> <b>当日天气晴好,也有红嘴鸥翻飞于盘龙江、冬樱花、垂柳和江畔楼宇之间。</b> <b>下桥不远即是昆明动物园,又名圆通山动物园。园区位于昆明市盘龙区圆通山,建立于1953年,现展出200多种云南特产动物及国内外珍稀动物,是全国十佳动物园和七大动物园之一。 </b><div><b> 被誉为昆明八景之一的圆通山,形如一片柳叶,东西长而南北窄,总面积约26公顷,是昆明市区观赏内容最丰富,游人最多的公园,年游人量曾达到300万人次。其中,花潮、动物、古寺,尤为引人。</b></div> <p class="ql-block"><b>  第一次游动物园,重点拍的是猴类;第二次重点是孔雀;本次大体上碰到啥拍啥。这是火烈鸟。</b></p> <b>火烈鸟亦称红鹳,是鸟纲、红鹳科3属6种鸟类的通称。体高约80~160厘米,体重2.5~3.5千克。</b> <b>  体型、大小似鹳;嘴短而厚,上嘴中部突,向下曲,下嘴较大成槽状;颈长而曲;脚极长而裸出,向前的三趾间有蹼,后趾短小而不着地;翅膀大小适中;尾短;体羽白而带玫瑰色,飞羽黑,覆羽深红,诸色相衬,非常艳丽。</b> <b>  栖息于温热带盐湖水滨,涉行浅滩,以小虾、蛤蜊、昆虫、藻类等为食。</b> <b>全身的羽毛主要为朱红色,特别是翅膀基部的羽毛,光泽闪亮,远远看去,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火烈鸟因此得名。觅食时头往下浸,嘴倒转,将食物吮入口中,把多余的水和不能吃的渣滓排出,然后徐徐吞下。性怯懦,喜群栖,常万余只结群。</b> <b>体形长得奇特,身体纤细,头部很小,镰刀形的嘴,细长弯曲向下,前端为黑色,中间为淡红色,基部为黄色;黄色的眼睛很小,与其庞大的身躯相比,显得很不协调;细长的颈部弯曲呈“S”形,双翼展开达150厘米以上,尾羽却很短;有一双又细又长的红腿,脚上向前的3个趾,趾间具有红色的蹼,后趾较小而平置。</b> <b>与雁类相似的叫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远远望去,红腿如林,一条条长颈也频频交替蠕动,十分壮观。在面积只有13939平方公里的中美洲的巴哈马,就栖息着多达5万只以上的加勒比海红鹳,甚至多达10万只以上聚集在一起。</b> <b>繁殖是集群式,成百上千只聚在一起,组成一个求偶群,但婚配主要是“一夫一妻”制;营巢期间,性情凶猛好斗;卵呈淡白色,每窝仅产1~2枚;孵化期大约为28~32天。雏鸟出壳后,羽毛一干,马上就能下地行走,第二天即可下水游泳。寿命大约为20~50年。</b> <b>灰冠鹤,又称东非冠鹤,小型鹤类。头体高100-110厘米,翼展180-200厘米,体重3-4千克;具有瘦长挺立的双腿,伸展自如的长颈,优美动人的体态;全身羽毛都呈深浅不同的灰色,飞羽为白色,翼尖和尾羽为棕褐色,光华熠熠;因其蓬松的羽毛,笔直的气管,精巧的冠羽,华美的面部斑纹而称戴冕鹤。</b> <b>白天活动,喜欢在沼泽边缘,善于在田埂上、水田里、水沟边、草地上等处行走,还常常飞到附近居民的院子里觅食、戏耍。食物以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甲壳动物、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为主,也吃植物性食物包括种子、球茎等。主要栖息于非洲沼泽地和热带大草原。</b> <p class="ql-block"><b>  繁殖时间主要与降雨状况相关,巢位置通常接近积水,每窝产2-4枚卵,孵化期28-30天。孵化后约12小时,雏鸟就能游泳和漂浮在水面 上,24小时后开始自己吃东西。天性“喜歌善舞”。</b></p> <b>  白鹳,大型涉禽。其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羽,成鸟具细长的红腿和细长的红喙;嘴长而粗壮,在高树或岩石上筑大型的巢,飞时头颈伸直;食肉动物,觅食地大部分为低矮植被的浅水区;一夫一妻制,但非终生;雌鸟通常每年产4枚卵,为长途迁徙性鸟类。</b> <b>  鹈鹕,大型游禽。身长约150厘米,全身长有密而短的羽毛,羽毛为白色、桃红色或浅灰褐色。嘴长30多厘米,具有下嘴壳与皮肤相连接形成的大皮囊;皮囊可以自由伸缩。尾羽根部有个黄色的油脂腺,能够分泌大量的油脂,油脂被用来涂抹羽毛,保持羽毛光滑柔软,便于避水。</b> <b>  喙长,喉囊发达,适于捕鱼,但不贮存。常成群生活,善于飞行,善于游泳,在地面上也能很好地行走。</b> <b>  主要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和沼泽地带。</b> <b>在水中游泳时,颈常曲成“S”形,并不时地发出粗哑的叫声。主要以鱼类为食,觅食时从高空直扎入水中。</b> <b>  配对后终生不换。种群数量趋势稳定,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b> <b>  麻鸭,中国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品种繁多的一种家鸭。母鸭羽毛都呈麻褐色而带黑斑纹,故名。</b> <b>  喜成群,栖息于湖泊、河流、水塘、盐池、河口沼泽和草原等地带。食性很杂,食物中包括咸水、淡水中多种无脊椎动物。每窝产卵7-12枚,卵椭圆形,淡黄色。</b> <b>  在水中游泳时雏鸟亦常爬到亲鸟背上玩耍,雏鸟在亲鸟带领下经过50天左右的雏鸟期生活后即具飞翔能力。</b> <b>  红头潜鸭,体长42-49厘米,翼展72-82厘米,体重700-1100克,寿命10年。眼鲜红色或红棕色;喙蓝黑色;脚青灰色或铅灰色;蹼关节和爪黑色。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有很好的潜水技能,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b> <b>  雄鸭头顶呈红褐色,圆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为淡棕色,翼镜大部呈白色。雌体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幼年雄鸭下部羽色较深,与雌体颇相似。</b> <b>主要在深水地方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觅食多在富有水生植物或隐蔽条件较好的水面。常在黄昏和清晨觅食。中午多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休息或睡觉。</b> <b>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叶、茎、根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小鱼和虾等动物性食物。</b> <b>  绣眼,体形小的鸟类,俗称相思、白眼圈。</b> <p class="ql-block"><b>  体长90~122毫米,嘴小,翅圆长,尾短;因其眼圈被一些明显的白色绒状短羽所环绕,形成鲜明的白眼圈得绣眼之名。</b></p> <b>  因其体积小,行情活跃,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翻飞,抓拍飞版有一定难度。木棉花开和杨梅成熟时,抓拍秀鸟在其间采食、调情、打斗、翻飞,相对容易一些。本图下载于网络。</b> <b>  完全树栖生活,取食昆虫、花蜜和甜软的果实;性情活跃,高度群集。</b> <b>绣眼鸟的年龄大小可以从羽毛色泽、腿趾部位的皮肤状态及颜色等方面加以判断。一般情况下,幼鸟的羽毛颜色比较光亮、色彩鲜艳,腿趾部位的皮肤比较油嫩,呈暗铅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它们的羽毛会逐渐失去鲜亮的光泽,腿趾上鱼鳞状的皮越来越明显,皮质也会变得越来越厚,色泽会渐渐的变浅。</b><br><br> <b>据悉,其分类主要有暗绿绣眼鸟、红胁绣眼鸟、诺福克岛绣眼鸟、灰腹绣眼鸟和黄腹绣眼鸟等。</b> <b>  白眉山雀,小型鸣禽。树栖,主食昆虫及其幼虫,为农林益鸟。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b> <p class="ql-block"><b>  羽毛大多以灰褐和棕灰色为主。体型小,嘴短而尖,呈锥形。跗趾强健。性活跃,食昆虫,穿梭于树从间,在树上取食。</b></p> <b>  斜挂芭蕾。</b> <b>红耳鹎,小型鸟类,体长17-21厘米。额至头顶黑色,头顶有耸立的黑色羽冠,眼下后方有一鲜红色斑,其下又有一白斑,外周围以黑色,在头部甚为醒目。上体褐色。尾黑褐色,外侧尾羽具白色端斑。下体白色尾下覆羽红色。颧纹黑色,胸侧有黑褐色横带。</b> <b>多筑巢于树洞或房洞中,又几乎终日不停地在林间取食昆虫,且多为害虫,故成为农业、林业所欢迎的对象。</b> <b>  红耳鹎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和山脚丘陵地带的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等森林中,性活泼,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b> <b>  红耳鹎为留鸟。性活泼,常呈10多只的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20-30多只的大群。</b> <b>  整天多数时候都在乔木树冠层或灌丛中活动和觅食,善鸣叫,鸣声轻快悦耳,通常一边跳跃活动觅食,一边鸣叫。</b> <b>  繁殖期为4-8月,期间甚为活跃,每窝产卵2-4枚,孵化期12-14天。 </b><br> <b>  中国主要分布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广西南部、广东西部和香港(留鸟)。</b><br> <b>  红耳鹎分布范围非常大,种群数量趋势稳定,为无生存危机物种。</b> <b>  栗背短脚鹎。体长18-22厘米。上体栗褐,头顶和羽冠黑色。背栗色、翅和尾暗褐色具白色或灰白色羽缘。颏、喉白色,胸和两胁灰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b> <b>  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地区的次生阔叶林、林缘灌丛和稀树草坡灌丛及地边丛林等生境中。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属杂食性</b>。 <b>  营巢于小树或林下灌木枝桠上,每窝产卵3-5枚,是中国特有鸟类,种群数量不普遍,应注意保护。</b> <b>  白头鹎,小型鸟类,额至头顶黑色,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腹白色具黄绿色纵纹。</b> <b>  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白头鹎是长江以南广大地区中常见的一种鸟,多活动于丘陵或平原的树本灌丛中,也见于针叶林里。性活泼、不甚畏人。</b> <b>白头鹎和麻雀、绿绣眼合称“城市三宝”,常成群出现在平原区灌木丛,丘陵树林地带,以及校园,公园,庭院,行道中的各种高高的电线与树上。</b> <b>体长约17到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白色,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一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极为醒目,背和腰羽大部为灰绿色,翼和尾部稍带黄绿色,颏,喉部白色,胸灰褐色。</b> <b>  嘴黑色,脚亦为黑色。长居于山区,阔叶林,公园,树林中,以果树的浆果和种子为主食,并时常飞入果园偷吃果实,偶尔啄食昆虫。</b> 觊觎。 <b>  旁观。</b> <b>  树缝跳跃。</b> <b>  警惕斜睨。</b> <b>  登枝近览。</b> <b>  贪婪大吃。</b><br> <b>  偶示优雅。</b> <b>  忽发现远处有鲜嫩冬樱花可食,立马飞奔向前。</b> <b>  审视从哪下口。</b> <b>  找准位置。</b> <p class="ql-block"><b>  上下席卷。</b></p> <p class="ql-block"><b>  大快朵颐。</b></p> <b>  狼吞虎咽。</b> <b>  奋勇向前。</b> <b>  细嚼慢咽。</b> <b>  另攀高枝。</b> <b>  侧食。</b> <b>  吮吸。</b> <b>  呼唤同伴。</b> <b>  餐后“嘚瑟”。</b> <b>  扭甩。</b> <b>  示帅!</b> <b>  骄傲。</b> <b>  显巴。</b> <b>  美饰。</b> <b>  亮骚。</b> <b>  左顾右盼。</b> <b>  心有所念。</b> <b>  静候。</b> <h5><font color="#167efb"><b>五指山森林湖摄影视界 无求</b></font></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