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妈

糖拌西红柿

<h3>  在我的老妈97寿辰到来之际,做此美篇祝她老人家:<b>寿比南山,福如东海。</b></h3> <font color="#167efb">2021年老妈96周岁生日,孙子辈与老人逗乐,用手机美颜拍了这张照片。</font> 自从老妈嫁给老爸,就承担起全部的家务活。原本无忧无虑,活泼单纯的姑娘,一夜之间成为操持家务,听从公婆命令的家庭主妇。<br>  那时爷爷跑船几乎常年漂泊在海上,奶奶已经熬成婆,指挥权在握自然是指示多。老爸则美滋滋的两耳不问家务事,一心做好妇救会工作,偶尔挑担水也是往地下一扔撒腿走人。烧火做饭,浆洗缝补,春耕秋收,都是老妈的正常工作。到井上不会打水,别人帮忙打的水挑来家洒一半,后来老妈挑水的功夫一般的男人都比不上。海市到来忙的不亦乐乎,奶奶指挥老妈上阵,奶奶虽不是黄埔出身,部署相当到位:接船、刳鱼、矾海蜇、晒鱼等等有头有绪。老妈则完成任务毫不含糊。虽然打工没有报酬可刳出的鱼籽、鱼面、鱼鳔归个人所有。海市结束老妈把腌海货的盐水挑来家熬盐,几乎能吃一年。鱼内脏腌制起来,成为平时的咸菜,在缺吃少穿的年代有这好事,还是非常幸福的。<br> <font color="#167efb">早年的老爸。</font> <font color="#167efb">老妈直到办工作证才有第一张照片</font> 老妈坐月子,只有一碗米汤和五个鸡蛋。才三天奶奶就啷当着脸,吩咐老妈做饭洗衣服。“扁担不是草长得,媳妇不是婆养的”,这是奶奶常在老妈面前嘟囔的话,老妈惟命是从,总是一笑而过。<br>  1947年大哥3岁身体不好,正需人照看,老爸光荣参军,作为家庭妇女的老妈,虽没文化也明白当兵就会有牺牲的道理,她哭了而且哭的很伤心。还好,老爸上过学认识几个字,在部队当班长,为筹集经费,带领战士们销售黄烟住在家里,突然接到归队南下的命令,老妈把家里仅有的米做成米饭,战士们却一口没吃。老爸过老母猪河时,腿部严重冻伤,不能跟随部队前进,部队研究决定让其复员。<br> 1952年老爸调到青岛工作,老妈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两地生活,日子过的困难。那时的交通极为不便,来青岛要走30里路到码头坐火轮,遇大风船停开要在码头等到好天。从没坐过船的她,吐出苦胆还要照顾孩子,真是太难为她啦。<br>  父亲单位领导动员老爸把全家搬到青岛,1956年开始,全家陆续成为青岛人。1957年家又添喜,大妹妹的到来给全家带来喜悦的气氛。此时,却收到两封电报,姥爷、奶奶病危,都已准备好棺材。老妈带孩子行动不便,急得火烧火燎,老爸即刻出发,准备料理后事。不想姥爷渐渐的缓了过来,奶奶则半身不遂。为照顾奶奶,爸妈把爷爷、奶奶接到身边。<br> 虽然解决了长期两地分居,但一家8口吃饭仅靠父亲3-40元的工资困难可想而知。母亲去干临时工,爷爷在街道的帮助下也找到一份扫马路的活,日子过得宽拓了一些。<div> 不久爸爸肺结核住进北九水疗养院,家庭重担落在母亲一人身上,既要上班,又要伺候瘫在床上的奶奶和5个孩子及爷爷。实在撑不住了,商量奶奶能不能去姑姑家住些日子,奶奶流泪了老妈以后再没有提及此事,不管春夏秋冬,中午休息时顾不上脱掉工作服,一路小跑到家给老人孩子做饭,给瘫在床上的奶奶擦屎擦尿。<br>  1960年奶奶去世,爸爸还在结核病治疗中,爷爷大小事不管。厂领导来看望,老妈不懂殡葬政策,商量领导:“没钱买好棺材,能不能买个薄皮棺材。”当时正直殡仪改革提倡火化,找了大板车拉到几十公里外的大山殡仪馆火化。<br></div> 三年自然灾害,缺吃少穿,饭时老妈把地瓜干分好,放在桌子上,在一边看着我们吃。那时就盼望着过年,过年有新衣穿有好东西吃,哪里想到父母为过年操碎心。<br> 老家的姥爷、姥姥舍不得吃,把攒下来的粮食让舅舅推着小车送到我们家,以聊补无米之炊,400里路呀,脚都磨起血泡。此后又多次骑自行车送粮,有吃的啦老妈的眉头也舒展了许多。<br> 兄弟姊妹在老妈的带领下也开展自救,在马路沿上种地瓜,虽然没收获什么地瓜,有地瓜叶充饥,比吃树叶、橡子面、冻粉渣强多啦。<br>  饥饿继续持续着,舅舅和老妈商量决定把我带回老家。4月的清晨寒气袭人,出发时还是满天星,6岁的我并不理解大人的苦心,一路哭闹要回家,舅舅无奈天黑黑的时候返回家,白走30多公里路,舅舅流下眼泪。经过老妈再三动员,说服教育,似乎明白了一些道理,顺利的跟舅舅走了,坐两天自行车到老家。<br> 1962年生活有了一点点好转,也许是受英雄母亲的影响,小妹妹来到大家庭里面。人们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我信,18岁的大哥早就把家庭的困难看在眼里,为减轻家庭负担,他毅然决然的报名下乡,去了孤岛军马场,(后调新疆玛纳斯农场)。此时他才上小学五年级,老妈得到消息后,非常心痛和舍不得,大哥从小身体不好,几次被阎王爷点了名又溜了号,一个人在外怎能吃的消。 <p class="ql-block">  苦日子终于熬到头,能吃饱肚子,孩子们也都上学啦,花销也随之增大,吃穿用、学杂费、学习用品等,样样都得精打细算。晚上孩子们睡啦,老妈才有时间坐下来缝补衣服,做针线活。寒冬腊月的清晨家人睡的正香,炉子已经烧热,把我们的棉衣、棉裤烤热,起床穿上暖烘烘的。孩子多买不上棉鞋,用旧布先给我们包好脚再穿上袜子,防止冻伤。</p><h3> 老妈是要面子的人,手上的针线活做的也好,从不给女孩带补丁的衣服穿,男孩衣服的补丁总是补得整整齐齐,把我们兄弟、姊妹收拾的利利索索,有人问你们家是不是姊妹少呀。老妈年轻时几乎没有买过衣服,身上穿的偏衫都是自己做的,邻居同事也经常找她帮忙盘扣子。在单位工作也不挑肥拣瘦,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还晋升了工资。她喜欢上夜班,一是有两毛钱的夜班费可以补贴生活,二是白天有时间干家务活,家里拾到的干净利索,来串门的亲戚朋友同事无不称赞。她的胃不好,痛了就用枕头顶住腹部缓和一下,再坚持干活,几次年三十都累病卧榻。</h3><p class="ql-block"> 家里人口多病也多,她来青岛多年,许多地方不认识,可青岛的几个大医院轻车熟路。</p><p class="ql-block"> 1966年爷爷患老年痴呆,经常小便在地大便在床,炉子推倒,卷起被子云游大街小巷。老妈挖屎擦尿,炉子倒了扶起来,人走了追回来,从不抱怨,默默无闻地承受着一切,直到68年3月爷爷去世。同年月,二哥参军成为一名海军战士,一个热闹的大家庭突然少了两个人,空荡了许多,母亲的心情谁又能体会到。 </p><p class="ql-block"> 1970年大哥来家探亲,五天五夜的火车,腿肿的像胡萝卜,母亲拉着儿的手端详半天,老泪纵横。后来大哥调回青岛工作,压在老妈心头近二十年的牵挂总算落地。</p> <font color="#167efb">记不得老妈那年月的照片</font> 七十年代,儿女们陆续有了工作,我也成为解放军战士。家里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老妈和孩子们不忘姥爷姥姥、舅舅的恩情,经常给他们寄钱,孩子们喜欢舅舅,每逢年节回老家看望他们。老妈每年把姥爷接来住上几个月,舅舅则是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一家人其乐融融。 1976年6月老妈退休啦,工作的压力没有了,家庭的负担并没减轻。除老爸外,大哥、小妹单身跟随老妈身边,有时还要照看第三代,天天忙的不亦乐乎。 1987年秋,95岁高龄的老爷在老妈三个多月的精心照料下度过晚年。 好日子过的真快,转眼间三世同堂的老妈,已有了孙子、孙女、两个外孙女,其中的三个是她照看大的。 1993年老妈子宫肌瘤手术,拆线后一声咳嗽,缝合处开裂,血水顺刀口泉眼似涌出,晕血的儿媳当场昏倒,她却镇定自若强忍痛疼做二次手术,并没抱怨医生。屋漏偏遇连阴雨,老爸髌骨骨折手术,两人同住一个医院,本想瞒着她,老妈火眼金睛,觉着有腻端,我们如实招供,这可急坏了她,不顾自己的病情硬要看老头。 1994年,93岁的姥姥在老家去世,舅舅知道我妈身体不好,家务事多,姥姥去世的事就没告诉她,直到处理完后事舅舅到我家细说经过。老妈后悔姥姥去世时自己不在床前,后悔没有亲自伺候她老人家,更后悔没有送她最后一程,直到现在还是耿耿于怀。<div>  1996年一天早晨,老爸大吐血,医生诊断胃癌中晚期需手术,老妈心里难受,在儿女面前却表现的特别坚强,不愿给儿女增加更大的压力。出院后在老妈的精心护理下,老爸奇迹般的一天天好转。<br></div> 2000年,75岁的老妈搬进套三新房, 居住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这也忙了她,洗衣做饭,生活用品摆放等,样样都是亲自干。可能是免疫力下降的原因,腰部带状疱疹,痛的睡不着觉,虽经多方治疗仍留下后遗症,至今每天都忍受着腰部火辣辣的痛。<div>  2008年小妹妹病情严重,母亲下决心把女儿从医院带回家,一口水一口饭,一把屎一把尿伺候她到生命的结束。世上最大的悲痛莫过于晚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她眼泪流干,消瘦了十几斤,坚持到殡仪馆送女儿最后一程。</div> 她的胆结石越来越严重,经常发高烧,引发胰腺炎,痛的打滚,三年间住过四五次医院。2012年在医生的劝说下,87岁高龄的她做了胆囊切除手术,全家人为其捏一把汗,结果术后身体越来越好。一天做三顿饭,洗衣服打扫卫生样样不漏。 <font color="#333333">老妈87岁</font> 2014年10月,老妈牵挂姊妹,回老家看望弟弟和妹妹。那时她已是90岁的高龄。 老妈不善言谈,她的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家庭每一个成员,每逢周六看望老妈老爸,全家十多口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其乐融融。 过年了,老妈教外甥女做馒头。 过年的馒头香又甜,有油丝卷、小刺猬、圣鸡、元宝、小肥猪、枣饽饽。 2016年,90岁的老爸出现老年痴呆症状,把老妈推倒在暖气片上,头部伤口外翻,血流如注,鼓起的大包鸡蛋大小。她并没慌张,用毛巾捂住伤口给我们打电话,送医院缝了十多针。<div>  7月,姐夫心梗突然离世,朝夕相处的人就这样走了,老妈流泪,既痛女婿又痛女儿。<br></div> 2016年11月,儿女们把两位老人搬到一碗汤的距离居住,房子大啦,条件更好啦,搬来的所有衣物,坚持要自己收拾,便于以后好找,毕竟是90多岁的人不经折腾,累倒了一个礼拜,就这样还是要坚持自己收拾。 2017年12月,老舅心梗突然去世,他是老妈唯一的弟弟,姊妹情感极深。舅舅为我们家付出太多太多,姐姐想送弟弟最后一程,毕竟已是92岁高龄,经不住长途颠簸,含泪嘱咐儿女办好老舅的后事。 2018年家里正忙着过小年,老妈又被老爸绊倒,腰痛的直不起来,她硬是隐着不吭声,直到第二天早上,妹妹看她不对劲,经追问才说出实情。医院检查腰椎压缩性骨折,医生建议卧床静养6个月以上,我们都认为老妈从此不会再站起来,刚强的老妈坚决不用人伺候,吩咐把需要的物品放在眼前,大便小便自己解决,看到她翻身痛苦的样子,我们的心都碎了。刚40多天她就悄悄的下床,趁无人看管跑跑卫生间。3个月后她奇迹般的同以前一样又忙活在大家眼前。<div> 2019年大年初四,我和好友去呼伦贝尔拍雪鸮,她知道后特意给我赶做了羊皮裤,在零下32度的雪地里穿着它暖遍全身。儿女年龄再大,在老人眼里永远是孩子,“冷不冷?饿不饿?别感冒......等等”总是千叮咛万嘱咐。</div> 老妈虽没文化,却是一个明事理的人。一辈子没争家庭财政大权,老爸买什么做什么,给多少花多少,总能调剂的家人满意。她与老爸商量,把当年儿女们凑钱给她买房的款,一一还上。老爸痴呆后,她把卖房的钱全部分给儿女,又在春节期间把自己多年的积蓄全部分给第三代,子女劝其留些钱在身边备作他用,她还是执意分掉,现在早已是四世同堂每年都忘不了给孩子们包上红包。 老爸的痴呆症状越来越严重,去医院治疗没效果。孩子们轮流值班,打扫卫生做饭、喂饭,感觉做的很好了,可老妈还是不放心,必须要亲自给老爸做饭喂饭,照顾的老头无微不至。她经常自言自语“贵的也是人,贱的也是人”这也许是她为人的理念吧。<div> 老妈与两个媳妇关系处理的特别好,几十年没红过脸,从不指挥媳妇做这做那。<br></div> 2020年10月,老爸走路已经很困难了,94岁生日这天老妈亲手给他戴上皇冠,把蛋糕送到他的眼前,祝她生日快乐!老爸笑了,像孩子笑的那样甜,这是他人生最后一个生日。 2020年12月,94岁的老爸走了,走得是那样的安详,因为有老妈和子女们精心的照顾,他是有福气的老爸。火化那天老妈去送别与她朝夕相处七十多年的老伴,看了一眼又一眼,摸摸手摸摸脸,潸然泪下。 老爸走了不到一百天,大哥病故,这一连串的打击,老妈明显的瘦了,脸上的皱纹增加了许多,但没有击垮这位坚强的老人。儿子、女儿要接她到家里住些日子她不去。她不要保姆不用钟点工,自己蒸馒头做饭,尽量少给儿女们添麻烦,常说:“我不躺在床上你们不要挂念我”。 <br>  看着她日渐佝偻的身躯,我的心酸酸的,她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含辛茹苦地拉扯大,现如今好日子来了,她却一天天老去。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报答老妈的养育之恩,但我知道她从来不求回报,希望每个儿女过得更好。她经历了封建婚姻和暴风骤雨,饱受贫穷疾病之苦,晚年迎来幸福之光,希望这光时刻照耀在她的身上直到天老地荒。<div><div><br></div></div>